APP下载

清代《萧山会试题名》及相关问题探讨*

2023-04-15全根先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3年3期
关键词:萧山区萧山嘉庆

全根先

(中国国家图书馆 北京 100081)

1 引言

萧山古名馀暨。一般认为,馀暨之名源于越国开国君王“无馀声教所及”①。在历史上,萧山曾多次更名。王莽建立新朝,改名馀衍,属会稽郡;东汉时,恢复旧名馀暨,仍属会稽郡;三国时,改馀暨为永兴;隋文帝时,废永兴县,并入会稽县;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复置永兴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名萧山县。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萧山,仪凤二年,分会稽、诸暨置永兴县。天宝元年,改为萧山。”至于改名原因,可能是越州(会稽郡)永兴县与江夏郡永兴县(今湖北阳新县)重名。《旧唐书·玄宗纪》云:天宝元年九月,“丙寅,改天下县名不稳及重名一百一十处”。萧山作为山名,始见于《汉书·地理志》:“馀暨,萧山,潘水所出。东入海。莽曰馀衍。”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占领萧山,因避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讳,改萧山为莦珊;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军退走,复称萧山县,其名保留至今。

历史上,萧山曾长期归绍兴府管辖。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升越州为绍兴府,萧山属绍兴府,一直到清代。民国时萧山为省直属县,建国初一度归绍兴专区、宁波专区,1959年属杭州市。198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萧山县,设萧山市(县级)。1996年12月,杭州行政区划调整,西兴、长河、浦沿三镇从萧山划出,成立滨江区。2001年2月,撤销县级萧山市,成立杭州市萧山区。2021年3月,复将河庄、义蓬、新湾、临江、前进五个街道从萧山区划出,并入新成立的钱塘区。由于政区屡次变革,萧山辖地究竟当以何时为准,恐怕很难有一个绝对标准。为较全面反映萧山历史文化底蕴,本文所讨论的萧山科举状况以滨江区成立前所辖区域为准。

清朝建立以后,沿袭明制,于顺治元年(1644年)即恢复科举制度,“文武制科,仍于辰、戌、丑、未年举行会试,子、午、卯、酉年举行乡试”[1]。清代科举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其中会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除每三年一次“正科”外,在清代,凡遇重大庆典还会额外加开乡试、会试,称为“恩科”。“恩科”始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时值皇帝六十大寿。如果“恩科”当年适逢“正科”,那么,“正科”将提前或推后一年举行。“恩科”之外,还有加科,清代只有两次,都发生在顺治年间。另外,清代还设有特科,如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博学鸿儒科,光绪年间的经济特科。

有清一代共举行会试112次,录取进士26 849人,其中浙江籍2 795人。需要说明的是,因雍正四年(1726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查嗣庭科场试题案”,浙江全省士子被剥夺当年参加乡试、次年参加会试资格。雍正六年(1728年),经浙江总督李卫请求,此道诏令才废止。清代浙江各州进士录取情况:杭州府902人,嘉兴府505人,湖州府379人,宁波府242人,绍兴府515人,金华府83人,衢州府33人,严州府51人,台州府38人,温州府36人,处州府11人。以县为单位,录取最多的是仁和县②,374人;其次为钱塘县,340人。萧山属绍兴府,共有进士88人[2]。然而,因进士籍贯、行政区划变更等原因,对清代萧山进士的人数有不同说法,这里以所见民间收藏《萧山会试题名》抄本为依据叙述。

2 《萧山会试题名》抄本概况

《萧山会试题名》抄本,高17厘米,广20.5厘米,浅黄色,右开,共11页,每页12行,共收录清代萧山会试拔贡者126人。其中,对于原籍萧山而改籍异地者均予登录,对于父子、叔侄、昆弟等关系亦予以说明。抄本记录年代,始于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止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事实上,清代第一批进士是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科,而非顺治四年(1647年);戊戌变法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前,又举行了三次考试,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补行辛丑、壬寅恩正并科会试,癸卯经济特科,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会试。其后,自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三年(1905—1911年)止,又举行了七次考试,授予游学进士。

另外,《萧山会试题名》与《萧山乡试题名》两个抄本均随清代北京萧山会馆资料同时流出,现为余友人收藏,则《萧山会试题名》很可能是由萧山会馆人员抄写。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前,当年会试、殿试已经结束,不久由于政局混乱,人们纷纷撤离北京,萧山会馆人员很可能就在此时撤离,故而对此后萧山士子进京赶考情况未再予以记录。由此推断,这本清代《萧山会试题名》最后抄录时间极有可能就是1898年,至于这个抄本何时随其他文献从萧山会馆流出则不得而知。萧山会馆的具体地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原宣武区)前门西河沿街200号(老门牌号192号)。又,据清人杨静亭③《都门纪略》记载,清代北京各地会馆有363处,其中浙江省会馆有28处。1903年,这里成为北京早期的一所女子学堂。以下对《萧山会试题名》所载各科情况作简要介绍。

顺治年间(1644—1661年),共5人。

周绳烈,丁亥科,顺治四年(1647年),本姓贺。

黄邵士,戊戌科,顺治十五年(1658年),本姓邵。

周之麟,丁克扬,己亥科,顺治十六年(1659年)。

潘兆珪,辛丑科,顺治十八年(1661年),本姓何。

康熙年间(1662—1722年),共15人。

来垣,丁未科,康熙六年(1667年),(明)天启乙丑科(1625年)进士来方炜子;任辰旦,丁未科,康熙六年(1667年)。

王先吉,庚戌科,康熙九年(1670年)。

张际鹏,癸丑科,康熙十二年(1673年)。

沈士本,乙丑科,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陈尧仁,丁丑科,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仁和籍;陈至言,丁丑科,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来燕雯,庚辰科,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来集之子;来楫,庚辰科,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何垣,癸未科,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王协灿,癸巳科,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

雍正年间(1723—1735年),3人。

来谦鸣,癸卯科,雍正元年(1723年),恩科。

洪琛,癸丑科,雍正十一年(1733年),本姓王;沈元鋐,癸丑科,雍正十一年(1733年)。

乾隆年间(1736—1795年),24人。

黄云,丙辰科,乾隆元年(1736年),恩科。

任元文,丁俦嵩,巳未科,乾隆四年(1739年)。

朱珪,戊辰科,乾隆十三年(1748年)。

周滨,王人骐,辛未科,乾隆十六年(1751年);朱垣,辛未科,乾隆十六年(1751年),朱珪兄。

夏甦(苏),壬申科,乾隆十七年(1752年),恩科。

朱筠,甲戌科,乾隆十九年(1754年),朱珪兄。

丁百川,来益清,丁丑科,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张应曾,辛巳科,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恩科。

吴斐,辛卯科,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恩科。

来起峻,沈文炳,单瑞龙,壬辰科,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汪辉祖,蔡雄,萧濂,乙未科,乾隆四十年(1775年)。

王宗炎,郑应简,庚子科,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恩科。

曹之升,辛丑科,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徐国楠,王绍兰,癸丑科,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嘉庆年间(1796—1820年),24人。

来宗敏,来珩,陆以荘,陆泌,丙辰科,嘉庆元年(1796年),恩科。

汤金钊,己未科,嘉庆四年(1799年)。

陈家騄,朱澄,辛酉科,嘉庆六年(1801年),恩科。

何丙咸,瞿昂,壬戌科,嘉庆七年(1802年)。

汪继培,乙丑科,嘉庆十年(1805年),汪辉祖子;盛唐,叶㮊勋,乙丑科,嘉庆十年(1805年)。

孔传曾,戊辰科,嘉庆十三年(1808年);王宗彬,嘉庆十三年(1808年),钦赐国子监学正。

何炳,己巳科,嘉庆十四年(1809年),改名何煊;姚庆元,朱瀛,己巳科,嘉庆十四年(1809年)。

王端履,甲戌科,嘉庆十九年(1814年),王宗炎子。

王贻珪,丁丑科,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

韩凤修,童(金)文藻,於灿文,来学醕(醇),金石声,庚辰科,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道光年间(1821—1850年),27人。

钟锡瑞,郑(陈)绍型,壬午科,道光二年(1822年),恩科;张志彦,壬午科,道光二年(1822年),张应曾孙。

任泩,癸未科,道光三年(1823年)。

许炳,高枚,丙戌科,道光六年(1826年)。

蔡璋,己丑科,道光九年(1829年)。

朱凤标,鲁庆元,壬辰科,道光十二年(1832年)。

骆奎祺,何增筠,乙未科,道光十五年(1835年)。

朱城,蔡五辰,郭世亨,丙申科,道光十六年(1836年)。

蔡召南,倪梦麟,钟瀛,戊戌科,道光十八年(1838年)。

张百撰,庚子科,道光二十年(1840年)。

凌锦江,倪涛,甲辰科,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郑锡瀛,顾鸿逵,乙巳科,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恩科。

瞿绩凝,乙巳科,一作丁未,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来煦,孔光(广)泉,丁未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徐光第,孔继中,庚戌科,道光三十年(1850年)。

咸丰年间(1851—1861年),7人。

高延祜,癸丑科,咸丰三年(1853年);林凤辉,癸丑科,咸丰三年(1853年),后改名林式恭。

钟宝华,丙辰科,咸丰六年(1856年);韩钦,丙辰科,咸丰六年(1856年),韩凤修子。

黄庆珍,郑锡泰,己未科,咸丰九年(1859年)。

谢宝树,庚申科,咸丰十年(1860年),恩科。

同治年间(1862—1874年),12人。

林煊,壬戌科,同治元年(1862年)。

沈成烈,来凤郊,乙丑科,同治四年(1865年)。

蔡以瑺,沈受谦,陈以咸,戊辰科,同治七年(1868年)。

郁崑,辛未科,同治十年(1871年);林国柱,辛未科,同治十年(1871年),林式恭子。

陈(汤)鼎烜,陈光煦,胡毓(燏)棻,傅培基,甲戌科,同治十三年(1874年)。

光绪年间(1875—1908年),12人。

徐锡祉,丙子科,光绪二年(1876年)。

黄中理,丁丑科,光绪三年(1877年)。

沈祖燕,陆钟琦,何文澜,陆钟岱,己丑科,光绪十五年(1889年)。

王履咸,庚寅科,光绪十六年(1890年);陆承宗,庚寅科,光绪十六年(1890年),湖南籍。

来熊,俞省三,甲午科,光绪二十年(1894年)。

沈似燫,屠佩环,戊戌科,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以上为清代《萧山会试题名》所录全部名单,计126人。

3 《萧山会试题名》未收进士

除《萧山会试题名》收录进士外,根据现有资料,还有一些抄本未收录的。未收录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该考生所在地区原本不属于萧山,因行政区划调整归属萧山的,如部分山阴县籍考生;二是原籍萧山,为参加科举考试特意改入他籍的,其中以顺天府籍为多。具体情况如下:

田轩来(1652—1723年),字子轩,号东轩,山阴县天乐乡欢潭(今属萧山区进化镇)人;辛未科,康熙三十年(1690年)中式三甲第三名进士。

徐廷槐(1680—1756年),字立三,一字笠山,号墨汀,山阴人(今属萧山区进化镇)人,一说会稽人;庚戌科,雍正八年(1730年)中式三甲第一百零九名进士。

王世腾(1738—?),号守斋,山阴(今属萧山区进化镇)人,本姓田,改姓王;丙戌科,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中式二甲第五十六名进士。

田祥(1809—1862年),字石腴,号吉荪,山阴县天乐乡欢潭(今属萧山区进化镇)人;戊戌科,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式二甲第三十八名进士。

汤寿潜(1856—1917年),字蛰先(仙),号翼仙,山阴县天乐乡大汤坞(今属萧山区进化镇)人;壬辰科,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式二甲第十一名进士。

以上几位山阴籍考生中,大多是进化镇人。进化镇因境内青化山的进化溪而得名,原属绍兴,1950年划归萧山。又,进化镇欢潭村,下辖欢潭、诸家、白水、万寿庵四个自然村,建国后曾设欢潭乡,于2001年并入进化镇。相传欢潭这个地名还与岳飞有关。据新编《萧山县志》记载:“相传南宋岳飞率兵抗金,行军至村口,见泉水潭,欢饮止渴,故名。”[3]

杜宝辰(1803—?),字榖孙,号稼轩,山阴县天乐乡杜家村(今属萧山区所前镇)人;癸巳科,道光十三年(1833年)中式二甲第五十七名进士。

周光祖(1818—1865年),字雪瓯,一字息瓯,号锡侯,山阴(今属萧山区所前镇)人;己未科,咸丰九年(1859年)中式二甲第六十三名进士。

以上两位都是所前镇人。所前镇东与绍兴以山界相邻,因明朝在此设立绍兴盐务批验所而得名。1959年,其地划归萧山县临浦公社,1961年成立所前公社,1985年改为所前镇。

许俊魁(1825—1862年),字梦馥,一字梅轩,号小农,山阴碧山(今属萧山区党山镇)人;壬戌科,同治元年(1862年)中式三甲第四十五名进士。

许在衡(1859—?),字笈云,号寿平,山阴碧山(今属萧山区党山镇);己丑科,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式二甲第三十六名进士。

戚扬(1860—1945年),谱名继奏,字显臣,山阴碧山(今属萧山区党山镇)人,寄籍山阴安昌;己丑科,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式二甲第九十八名进士。

以上三位均为党山镇人。党山,一名碧山,位于萧山东部,南与绍兴一堤之隔,以山命名。1951年,分属官都、梅林、三官乡和党山乡部分属绍兴县;1956年合并为党山乡,划归萧山县。

傅淦(1766—1801年),字毅斋,号篁山,萧山区临浦镇横一村人;乙卯恩科,乾隆六十年(1795年)会元,授内阁中书。

临浦镇位于萧山南部,依山傍水,浦阳江自东向西横贯境内,自古以来商贸发达,有“小上海”之称。历史上长期分属萧山、绍兴,建国初期属绍兴县管辖部分划归萧山。

冯大山,字岳维,号五峰,原籍海宁,今萧山区南阳街道人,生卒年不详;庚戌科,雍正八年(1730年)中式三甲第二百九十四名进士。

历史上,南阳曾是钱塘县最南端辖地,宋代为盐场,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沦为江道,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复为陆地,嘉庆十八年(1813年)由海宁县划归萧山。1916年,高惠南、高惠阳兄弟率先到此建房兴街,后人为纪念他们,遂以南阳命名。

据钟妙明编著、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清代萧山硃卷汇编》一书记载,清代《萧山会试题名》未收进士还有:

朱棻元(1727—1782年),字雨森,号春浦,萧山人;甲戌科,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式二甲第二十九名进士。

施庭筠(1742—?),字兰公,号德园,萧山人;戊戌科,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式三甲第六名进士。

陶廷琡(1750—?),字辒川,号南园,萧山人;辛丑科,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中式二甲第三十一名进士。

朱庆颐(1753—?),萧山人,钱塘籍;已酉科,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式二甲第二十五名进士。

陶杏秀(1715—?),字斐然,号鲁坛,萧山人;戊辰科,乾隆十三年(1748年)中式三甲第一百二十名进士。

丁堃(1747—1821年),谱名如岗,字履登,萧山人;己巳科,嘉庆十四年(1809年)钦赐举人,次年会试钦赐国子监学正加一级。

黄传鼎(1868—?),字调甫,本姓韩,萧山人;戊戌科,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会试拔贡,二十九年(1903年)补殿试,中式三甲第五十七名进士。

此外,有几位《清代萧山硃卷汇编》收录而信息不详者:来寿昌,癸丑科,康熙五十八年(1793年)进士;蔡应鳌,己巳科,嘉庆十四年(1809年)钦赐副贡;李锡彬,丁丑科,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许在衡,己丑科,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士;王宗彬,不详。

4 萧山生员冒籍情况

上文提到的萧山生员中,有一部分是因行政区域原因而未收录在《萧山会试题名》中,有的则收录而注明他籍、原籍萧山。之所以会出现萧山籍考生改入他籍,是因各地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分省取士制度下,浙江省的科举考试竞争激烈程度非一般省可比。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浙江巡抚赵申乔上书说:浙江省“应试士子,每科不下万二千人”[4]。其时会试录取比率约为145:1。比较而言,顺天府和商籍录取比率就大多了。顺天府是明清两代首都最高地方行政机关,自明代起,下辖宛平、大兴两县;康熙十五年(1676年),昌平等十九州县划归;乾隆八年(1743年),定为二十四州县。顺天府所领二十四州县虽为直隶总督辖区,然顺天府尹和总督不存在隶属关系。顺天府因地处京畿,皇帝到国子监去视学,经常会增加顺天乡试录取名额,以示优渥,其录取比率远高于其他地区。商籍情况与此类似。因此,考生若以顺天府籍或商籍身份参加会试,其中试机会将大为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有人不惜冒很大的风险,想方设法到顺天府等额多人少的地方去报考,即所谓“冒籍”。“冒籍”多发生于乡试环节,有的甚至更早。有学者指出,在清代,“乡试是科举全过程中最难登第的一级”[5]。“冒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冒充为异地考生,参加该地的乡试和会试。例如康熙十六年(1677年)顺天乡试,中式者三十六人,真正属直隶的只有十一人,外籍生员居然占三分之二强。南方人在冒顺天籍时,主要是冒充北皿字号的国子监生员及属于北贝字号的直隶生员,以后者居多。据《钦定大清(光绪)会典事例》记载,顺天乡试“南人冒北皿中式者固多,而冒北贝中式者,更不可计数!”[6]册4卷340:1012-1013。二是民籍举子冒充商籍。商籍始于明代万历年间,清代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始开设,“设立直隶、江南、浙江、山东、山西、陕西六省商学”[6]册4卷348:1106。事实上,这些商籍名额多为普通考生所占用。类似情况,在清代《萧山会试题名》中有所反映。

周绳烈(1622—1655年),本姓贺,谱名昌图,讳大生,萧山人,改籍顺天昌平;丁亥科,顺治四年(1647年)中式三甲第六十名进士。

朱珪(1731—1807年),字石君,号南厓,萧山人,改籍顺天大兴;戌辰科,乾隆十三年(1748年)中式二甲第四十七名进士。

朱垣(1723—1773年),字维丰,又字仲君,朱硅兄,萧山人,改籍顺天大兴;辛未科,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式二甲第五十七名进士。

朱筠(1729—1781年),字竹君,号笥河,朱硅兄,萧山人,改籍顺天大兴;甲戌科,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式二甲第十八名进士。

王家宾(1733—1808年),字觐宸,号梅岑,萧山人,改籍顺天昌平;癸未科,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式二甲第四十五名进士。

汪桂葆,萧山人,改籍顺天大兴,生卒年不详;戊辰科,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式三甲第六十五名进士。

朱瀛(1777—?),字东洲,号云浦,萧山人,改籍顺天大兴;己巳恩科,嘉庆十四年(1809年)中式三甲第五十六名进士。

徐青照(1790—?),字式金,号稚兰,萧山人,改籍顺天大兴;壬午科,道光二年(1822年)中式二甲第一百名。

瞿绩凝,字酉桥,号褉生,萧山人,改籍顺天宛平,生卒年不详;丁未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式三甲第七十六名进士。

陆光熙(1887—1911年),字亮臣,号潜斋,萧山人,改籍顺天宛平;甲辰科,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式三甲第六十二名进士。

以上几位都是原籍萧山而改籍顺天参加考试的。其中,陆光熙是清代最后一位山西巡抚陆钟琦之子。他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赴日本留学,学习期间与孙传芳、李根源、唐继尧等创办《武学》,提倡“尚武精神,以兵立国”,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回国。1911年10月,陆钟琦由江苏布政使调任山西巡抚,这时武昌起义爆发,阎锡山率领的革民军攻破抚署,陆光熙挺身卫父,与父并及于难,其父上任仅23天。

除了改籍顺天府的萧山考生,还有改籍他地的。李锡彬(1850—?),字又莲,号少林,萧山人,改籍直隶省保定府清苑县;丁丑科,光绪三年(1877年)中式二甲第十七名进士。夏锡麒(1846—?),字梅叔,号云舫,萧山人,改钱塘县商籍;丙辰科,咸丰六年(1856年)中式二甲第八十五名进士。胡燏棻(1840—1906年),字芸楣,萧山人,改籍安徽泗州;甲戌科,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式二甲第八十九名进士。还有非萧山籍考生而入萧山籍的。陆承宗,原籍湖南长沙,庚寅科,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

5 以来氏为代表的萧山科举家族

明清时期,浙江一直是科举大省,并涌现出了多个拥有两个以上进士的科举家族。清代浙江省十一个府中,除了处州府,其余十个府均有科举家族,进士人数高达十名以上的有四府四家,即杭州府、绍兴府、湖州府和嘉兴府各一家。清代萧山属于绍兴府,萧山拥有进士人数超过十位的只有来家,故曾有“无来不出榜”之说。来家在长河镇,今属滨江区。据《萧山来氏家谱》记载,自南宋至清末,萧山来氏被皇帝授予圣旨的诏书有101道,大小官员387人[7],遍布各地。

相传萧山来氏始祖为南宋河南省鄢陵县人来廷绍(1150—1203年),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他与永康学派创始人陈亮为同榜进士。嘉泰二年(1202年),他以龙图阁学士出知绍兴府事,未到任而卒于萧山祇园寺④。其子遂居萧山长河,子孙繁衍,成为望族。来廷绍去世后,辛弃疾曾为其作墓志铭。明末清初,萧山长河来氏有来斯行、来宗道、来集之三人,均为一代人杰。其中,来斯行为第四房十四世,曾任福建右布政使,文学家;来宗道为第五房十四世,曾任内阁首辅;来集之为第四房十六世,曾任太常寺少卿,文学家、戏曲家。

到了清代,萧山来氏依旧人才辈出,进士多达十余位。

来垣(1633—1703年),字紫垣,号世求,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科中式三甲第十八名进士,授内阁中书,转山东省莱州府东昌府同知,调署登州府事。因执法严峻,任为人所害。

来燕雯(1648—1704年),字拂云,号对山,来集之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科中式三甲第一百三十名进士,官内阁中书。

来珏,字紫苍,号玉峰,生卒年不详,仁和(今属杭州)籍,萧山长河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科中式三甲第一百七十五名进士,曾任福建省永福县令,著有《经说文集》。

来谦鸣(1691—1765年),字声吉,号望瞿,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科中式二甲第三十二名进士,曾任翰林、直隶魏县令、云南征江府太守、广西右江道、广东盐运使等。

来益清,字企岳,又字龙源,生卒年不详,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丁丑科中式二甲第十八名进士,曾任馆陶令,治理漳、卫水患;任福建清流县令,吏治清明,卒于官署。

来起峻(1728—1784年),字鲁登,号江皋,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己丑科中式二甲第二十九名进士,官户部湖广清吏司额外主事,数月后返乡,以教书为业,著有《渫井轩诗草》。

来宗敏(1760—1816年),字慎之,号懋斋,嘉庆元年(1796年)丙辰科中式三甲第六十二名进士,授直隶清丰令,到任数月,即回籍教授生徒。

来珩(1763—1824年),字虹桥,嘉庆元年(1796年)丙辰科中式三甲第五十名进士,曾任江西临川万载知县,乡试同考官。

来学醕(1786—1822年),字若思,号西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科中式三甲第七名进士,官至武英殿协修⑤,著有《读诗笔记》。

来煦(1815—1847年),字煦斋,号桂堂,又号春衣,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中式二甲第八十七名进士,授庶吉士,著有《小琅玕山馆诗稿》《贞松楼文集》等。

来凤郊(1830—1870年),字黼堂,号赋唐,又号梧庭,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中式三甲第一百二十一名进士,曾任严州府⑥教谕、杭州府学教授,加内阁中书衔。

来熊(1845—1899年),字渭卿,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中式三甲第六十二名进士,曾任广西思恩府上林县知县,钦加同知衔。

另外,还有一位来楫(1663—?),清代《萧山会试题名》注“复姓陈”,萧山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科中式三甲第二百三十五名进士,授湖广新田县知县。

清代萧山家族有两人以上的科举家族不少,其中明末清初毛奇龄父子较为有名。毛奇龄(1623—1716年),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号秋晴,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经学家、文学家。毛奇龄之弟毛万龄,与其兄并称“大小毛生”。毛万龄(1642—1685年),字大千,号东壶,顺治七年(1650年)贡生,文学家,善画山水。毛奇龄还与仁和籍毛先舒、遂安⑦籍毛际可齐名,时人称“浙中三毛,文中三豪”。康熙十八年(1679年),毛奇龄举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检讨、国史馆纂修等职,参与《明史》修纂。其遗著由弟子编为《西河全集》,凡四百九十三卷,《四库全书》收录其著作五十二种。毛奇龄之子毛远宗(1659—?),字姬潢,号述斋,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科中式三甲第一百六十九名进士,授内阁中书,著有《菽畹集》。

与毛奇龄父子相似的,还有学者汪辉祖父子。汪辉祖(1731—1807年),字焕曾,号龙庄、归庐,著名学者、藏书家。汪辉祖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中式乙未科二甲第二十八名进士,曾任湖南宁远知县、新田知县、道州知州,以廉著称,后以足疾引退,专事著述,有环碧山房,藏书数万卷;精于史学,对姓氏研究颇有成就。著有《元史本证》《读史掌录》《史姓韵编》《二十史同姓题名》等二十余种。其四子汪继培(1751—1819年),字因可,号苏潭,嘉庆十年(1805年)中式乙丑科三甲第三十六名进士,官吏部主事。然淡于政事,不久返乡著书,搜罗藏书,完成其父所著《辽金元三史同题名》《九史同题名》等,著有《潜夫论笺》。又,汪继培之弟汪继壕亦喜藏书,收藏于撰美堂。

6 萧山进士中的朝廷重臣

清代萧山进士中,还出了几位朝廷重臣,或位居中朝廷中枢,或为一方封疆大吏,曾是当年风云人物。

朱珪,萧山蜀山街道人,早年随父朱文炳由萧山侨居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区)。乾隆十三年(1748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侍读学士、福建粮驿道、按察使,湖北按察使,直上书房,乾隆皇帝第十五子永琰(爱新觉罗·颙琰,即嘉庆皇帝)师。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任礼部侍郎,调兵部,历任安徽巡抚、广东巡抚、两广总督、兵部尚书等。嘉庆元年(1796年),任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嘉庆四年(1799年)奉召入京,直南书房,加太子少保。后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傅。嘉庆十年(1805年),拜体仁阁大学士,卒赠太傅,谥文正。著有《知足斋文集》《诗集》等。

汤金钊(1772—1856年),字敦甫,萧山城厢街道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乡试解元,嘉庆四年(1799年)己未科中式二甲第二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嘉庆十三年(1808年)入直书房,因母丧回籍。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复入直上书房,不久,任礼部侍郎。道光七年(1827年)任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调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咸丰四年(1854年)加太子太保衔,赐御书“庆衍恩荣”匾额,卒谥文端。著有《寸心至室存稿》《游焦山记》《儒门法经辑要》《隙光随笔》等。

何煊(1774—1837年),初名炳,字允彪,号寅士,萧山城厢街道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举人,十四年(1809年)己巳科中式二甲第七十二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曾任广西按察使、云南按察使、山西布政使、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云南巡抚,著有《礼仪精义》《慎终集》等。

朱凤标(1800—1873年),字桐轩,号建霞,萧山新塘街道人。道光八年(1828年)举人,十二年(1832年)壬辰科中式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十九年(1839年)直尚书房,督湖北学政。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其后,历任户部侍郎、工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体仁阁大学士,卒赠太子太保,谥文端。针对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主张坚决抵抗。

胡燏棻(1840—1906年),字芸楣,本籍萧山,安徽泗州(今泗县)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式二甲第八十九名进士。曾为李鸿章筹集军需,补天津道。光绪十七年(1891年)迁广西按察使。甲午战争时期,曾受命主持新兵,后由袁世凯继任。调任芦津铁路督办,授顺天府尹,迁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后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铁路总办、邮传部侍郎等,主张维新,学习西方。

总之,从抄本《萧山会试题名》可以看出清代萧山的人文之盛和历史演变,册页之中有乾坤,的确是一本颇具价值的历史文献。

注释:

① 杜永毅《萧山建县史实考——兼谈“应注”的史料价值》一文对此持有异议,详见《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7(1):47-50.

② 仁和县,清代杭州府下辖县,民国元年(1912年)废,并入杭县。

③ 杨静亭,名士安,北京通州人,大约生活于清嘉庆、道光年间,曾供职于陕西榆林官署,后辞官返京。

④ 祇园寺,始建于晋咸和元年(326年),初名崇化寺,位于萧山区城厢街道体育路西端(现体育路小学内)。

⑤ 武英殿协修,清代内务府设有武英殿修书处,雍正七年(1729年)改此名,设有总裁、提调、总纂、纂修、协修等官,由皇帝与翰林院派任。

⑥ 严州府,明清时期浙江省下属的一个府,辖区在杭州市西南部,府城在今建德市梅城镇。

⑦ 遂安,清代县名,属严州府,1958年并入淳安县。

猜你喜欢

萧山区萧山嘉庆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从嘉庆元年继德堂观戏谈起
英国发现清代嘉庆朝南海县衙告示考释
再也不怕了
打通千个发布端口 打造有X-IN媒体——萧山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若干实践
“分众化、配餐式”办报:萧山日报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鸟岛游
清中期女性的日常生活——以嘉庆朝刑科题本为中心的探讨
杭州市萧山区美术教师新作选
《萧山日报》:多元发展助推报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