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材料学科学生专业认同培育路径探索

2023-04-15柳力元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认同感专业课课程思政

颜 亮 郑 宇 柳力元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 410082)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加强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工作建设,将思想政治道德和思想政治知识贯穿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专业认同是指学生个体对所学专业感兴趣,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来选择自己的工作,并认同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职业准则,是个人课业和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由于某些客观因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高考选报志愿过程中,第一志愿填报率和录取率不高,本科生在第一学年后转专业比例有待降低,在客观原因的基础上,除进一步通过本科招生宣传,提升生源质量,对于入学后材料学科学生的专业认同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构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一体化育人体系,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探索材料学科学生专业认同培育路径意义十分重大。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探索材料学科学生专业认同培育路径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强调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相结合,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自我认同,并愿意投入足够的努力以发扬本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学生专业认同度的提升有助于培养高质量人才,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拓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空间,二者结合相向而行有助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加强材料学科学生专业认同有助于培养高质量人才

专业认同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强调学生在了解所学专业的基础上,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认可及情感,并主动、积极地投入专业学习;另一方面强调高校学生愿意继续以本专业作为职业发展的方向[2]。基于此,材料学科学生专业认同可以界定为学生个体在获得并汲取材料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本专业产生认知兴趣和情感认同,采取实践学习行为并依据专业选择职业的一种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移入过程。材料学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态度,专业认同感的提升,会在很大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与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的自我认同和行动力。同时,也有利于消除在高考中专业调剂到材料学科的同学对于材料学科专业的“认同危机”,提升专业满意度,从而有助于提升学院培养高水平人才的规模,助力双一流学科的建设,培养具有湖大底蕴、材料学科特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拓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空间

“课程思政”是指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性,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3]。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使专业课课堂成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将教书育人的要求落实在课堂教学,是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塑造学生正确三观和培养学生专业认同的基本要求。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意味着要真正发挥专业课、公共基础课、实践课在“三全育人”的应有作用,加强专业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运用和网络协同育人的有机结合,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的工作空间,实现“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实现价值引领”的育人价值凝聚,以课程之间的“同向同行”实现育人效果的“协同效应”。

(三)加强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专业认同提升工作有助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近年来,致力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努力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在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文化育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育人实效。高校履行人才培养的职责,始终要围绕育人的主旨。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为目标,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相结合,实现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职能互补、优势叠加,从专业和综合素质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提升,促进构建和完善教育体制的长效机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培育材料学科学生专业认同面临的关键问题

“课程思政”视域下培育材料学科学生专业认同具有多层重要意义,因此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度和认同度,但培养材料学科学生专业认同在教师队伍、学生主体等方面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存在一定问题尚待解决。

(一)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功底尚待进一步提高

2016年全国思政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呈稳步增长的趋势。但对于大部分非思政课尤其是材料学科专业课教师而言,如何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首先是对课程思政中的“思政”认识有偏差。部分教师认为“思政”就是“政治”,就是在课堂上讲“马克思列宁主义”“爱国主义”,实际上这是对课程思政中的思政“狭义化”的理解。课程思政中的“思政”指的是符合学生发展规律、能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育人元素”,它具有比“政治”更广的范畴。其次是理工科教师大都忙于科研,无法在研究思政、关注学生道德情感上投入较多精力。传统的研究普遍将理工科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分开,认为理工科课程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和运用技术,而人文社科教学的重点在于阐发和弘扬道德[4]。这就导致作为理工科的材料学科融入思政元素更加具有挑战性,只有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正确,内心构建全面育人的观念,平衡好科研与教学,才能增强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效性。

(二)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方面的工作需要突破口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对学院材料学科学生进行调研,基于学院材料学科本科招生过程中第一志愿报考率和填报率不高,学生在大一因对专业认同不够而造成的转专业的比例有待降低的情况,对现阶段影响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基于总体调查数据,材料学科学生的专业认同呈正向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学生对于本专业的了解度、专业学习的行动力以及专业态度有待加强。影响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学生是否出于自身兴趣选择该专业,自主选择材料专业的学生对材料专业的自我认同程度较高;二是材料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景,材料学科专业的“就业率”和“薪资水平”是影响学生专业认同感的重要因素;三是学校的层次水平和培养人才的模式,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感到满意,从而有利于提升自身的专业认同感。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材料学科学生专业认同培养的几点思考

课程思政不是片面、孤立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与高等教育专业课程的自然融入。材料学科学生专业认同的培养也不是片面、孤立的专业教育,而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因此,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大环境下,高校积极探索材料学科学生专业认同培育路径,才能够更好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展现高校在新时代培养人才的重要职能。

(一)理念先行——把“教书育人”理念结合“课程思政”实践

课程思政的实施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性、系统化、全流程的育人工作,贯穿在课程整体设计、具体实施过程、课程效果评价的全过程。在这个全过程中,“立德树人”和“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因此,在材料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教师须首先围绕“教书育人”的基本理念,对“教书”与“育人”的关系进行深入剖析,将知识、能力与价值的塑造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并与增强材料学科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形成正向效应。

材料学科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相比,在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把握上虽都有所不同,但在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上是一致的。所谓育人,首先要深刻理解“育”的内涵,教育的“育”是多功能、全方位的,不仅蕴含着“拿什么育人”的问题,还蕴含着“怎样育人”等问题。作为教育者,如果不能基于“教书育人”的基本理念来推行课程思政建设,就无法拓展对于课程思政认知的深度和广度,由此而导致的必然是材料学科专业课和思政课“两张皮”的现象。在建设课程思政的同时加强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培养,需要“教书育人”的理念先行,教师要深刻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真正理解“课程思政”的本质,这样才能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二)教学浸润——把思政教育之“盐”融入材料课程之“汤”

其一,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一系统工程中,“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最为核心、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部分[5]。21 世纪以来,材料科学被列为现代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更是提高科学技术现代化、综合国力的基础,培养高素质的全方位材料专业人才更是新时代的首要任务[6]。湖南大学材料学科方向涵盖电子显微学表征及微观结构调控技术、先进碳材料及其符合材料、电子与新能源材料、材料计算与设计、广电信息材料与集成器件等,其毕业生分散在航空航天、核能核电、高铁轻轨、汽车制造等各个领域。这就要求学院须夯实专业课教学,同时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能为社会贡献力量的专业性人才。

其二,挖掘材料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立足材料学科专业视野、特点和课程内容,挖掘材料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修订专业培养目标。一方面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工匠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阶段特点,对课程思政递进教学进行系统的设计,实现课程思政在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全覆盖。另一方面运用专业历史和人物教育作用,挖掘学科史、人物史、学院史的丰富教学资源,编写材料学院优秀院友先进事迹读本等辅助性教材,让科学家、大师、优秀校友的事迹风采,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其三,把材料学科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专业课程为载体,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指导,深入挖掘和培育“材料学科育人示范课程”。在第一批5门“材料学科育人示范课程”的基础上,遴选培育第二批5门示范课程,研制引进教材选用管理办法,坚持正确政治导向,杜绝唯西方译注、唯英文原版的取向,修订课程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案课件、考核知识点,撰写示范性精品讲义,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基因式”地融入专业课程。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点亮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

(三)协同育人——让多平台形成合力为材料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赋能

其一,学校层面大力推进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入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分工负责统筹推进各项建设任务。湖南大学出台《加快新时代本科教育建设实施方案》《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按年度制定《课程思政工作方案》,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编制发布覆盖全校71个专业的《专业(类)课程思政指南》,探索形成“挖掘专业课程育人元素—编制课程教学指南—开展课程试点—反馈教学评价”的工作机制,构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位一体、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其二,学院层面做好相关制度建设,在之前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落实落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机制。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出台《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出台《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明确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第一人制度。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情况,在做好防疫工作常态化的同时,通过新媒体等平台,通过课程思政工作落实育人实效,寻求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工作的突破口。

其三,基于前期调查结果,针对可能出现的学生对于专业了解度不深、专业学习缺乏行动力以及专业态度有待加强等情况,结合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力争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如预计开设10期以上针对学院优秀教师的谈话直播节目——“麓山喂喂”,通过教师对于材料学科专业的解读、自身求学经历、现阶段科研的成果和对行业的深度认识等,让学生除了日常科研和学习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在课程之外通过收看直播,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和从事此专业之后的生涯发展方向,提升专业兴趣和认同感,进而引导学生对专业进一步进行探索和实践。

(四)榜样引领——让高水平师资队伍引领材料学科学生自觉增强专业认同

其一,要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功底和思想政治教学能力。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接、合作,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会,加强专业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结对交流,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建立“本科生导师+研究生导师+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的紧密协作课程思政育人工作队伍。建立由专业课教师授课、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随堂听课的制度。修订《师德养成读本》,开展教学下午茶研讨活动,强化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使专业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做到胜任、善任、乐教、善教。

其二,要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一是要提高课程开发能力。专业课教师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是一大难题,基于此,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了“材料学相关课程思政案例库”,编印了课程思政读本《材料先驱 大爱情怀——人民科学家李熏精神风范录》,为教师教学和课程思政开发提供灵感。二是要创新课堂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提问答疑等方式,借助PPT课件、视频等工具,点亮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热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综上所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材料学科专业课同向而行,相互融合,为高校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提升材料学科学生专业认同感面临挑战,但同样充满机遇。在“课程思政”大环境下,遵循教书育人基本理念、挖掘材料学科课程思政元素、形成多平台协同育人大格局、提升教师思政素养和理论功底,有助于培养材料学科学生专业认同感,弥补理工科在人生价值引导方面的不足,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

猜你喜欢

认同感专业课课程思政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