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语文教材诗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

2023-04-14张文静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部编诗词核心

张文静

随着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核心素养落实逐渐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主要任务,其中古诗词作为部编语文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提取诗词中与核心素养相关的元素及素材,既能向学生渗透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又能以诗词为载体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对核心素养下在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深化诗词阅读,激发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鉴赏优秀诗词作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和文化理解力等策略,以期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语文教材诗词教学质量。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针对诗词部分的编制融入了诸多与核心素养相关的内容,学习部编语文教材中的诗词,不仅有助于落实核心素养,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切身体会诗词独有的魅力。健全人格、陶冶情操以及培养审美能力等也是诗词在语文教学中主要发挥的作用,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优秀诗词为载体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既能丰富诗词教学层次,又能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为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深化詩词阅读,激发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

词句优美、极具韵律感以及蕴含深厚的哲理等是古诗词明显的基本特征,朗读诗词作为高中诗词教学中关键环节,发挥着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以及加深对诗词内涵感悟的作用。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在部编语文教材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局限于表面层次上诗词朗读,而是在朗读过程中深化诗词阅读,体验诗词美感的同时,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并提升个人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教学诗人李白《将进酒》这一篇诗词。首先,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为切入点,通过指导学生正确阅读诗词,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诗词阅读方法,激发学生对诗词学习的兴趣,为后续诗词鉴赏教学做好铺垫,并在诗词鉴赏环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其次,在深化阅读诗词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并尝试独立梳理诗词中诗人李白情感变化的线索,便于学生轻松理解诗歌中作者“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诗词中不同节奏变化、韵律变化均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诗人政治仕途方面的遭遇、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对自由向往与现实的矛盾,也是当代学生今后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合理开展部编语文教材诗词教学,借助教材中诗词的学习,运用引导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及丰富文化精神内涵,塑造其乐观向上、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精神,以期能够在未来成长与发展中积极面对各种挑战与困难。

(二)鉴赏优秀诗词作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和文化理解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也是培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在部编语文教材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导入一些优秀的诗词作品,让学生细细品味语言艺术的同时,有效激发其审美想象,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创造美的能力和道德品质。“填鸭式”灌输诗词知识,将会阻碍学生对诗词整体的正确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准确把握同主题诗词的审美观点,降低诗词教学效果。因此,在部编语文教材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纵向深化诗词教学主题,以鉴赏优秀诗词作品的方式锻炼学生对审美特质的把握,也能通过同主题诗歌的审美认知对比,不断拓宽个人审美视域。在学习任务安排方面,适当减少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方面的学习任务安排,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方面的学习内容,以此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学诗人李商隐《锦瑟》这一篇诗词时,学习诗词采用比兴手法,并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等历史典故,通过联想与想象描绘真挚浓烈、幽约深曲的情思和朦胧的境界,再引出闻一多先生的诗作《红烛》与同学共同鉴赏。红烛象征着喜庆的寓意,但该部诗作却创作于封建统治下的社会背景,诗中词句或是表现诗人在找不到一条理想的救世之路时产生的矛盾与彷徨,或是表现爱国青年在民族灾难重压下的思想觉醒等。其中“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红烛命运的不甘与无奈,诗人借对蜡烛的咏赞,表现了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在“五四”落潮期,若想拯救中国,必须启蒙思想。通过对比赏析,找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切身体会诗词的情感层次,并层层剖析作者本人的情感脉络,探寻与体会诗词独有的魅力,以此提高学生个人审美境界,从而实现对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和文化理解力的有效培养,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内驱力,激发其更多的潜能与意志力,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自己的价值。

(三)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增强学生核心素养以及拓宽视野

核心素养背景下,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部编语文教材诗词,在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传承与理解文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增强,为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部编语文教材中的诗词,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也为教师随堂讲解与拓展相关文化常识、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便利。

例如,教学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一篇古诗词。首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诵读诗词,并结合语文教材中与《春江花月夜》诗词相关的资料内容,自主探究该首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含义。可选择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探究,既能调动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思考能力,达到语文核心素养共同提升目的。其次,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此时教师可引出与《春江花月夜》相关的文化常识,如《春江花月夜》是乐府诗题,又是音乐曲名,同时也是舞蹈名称。与其同题目的诗词作品共计7首,而诗人张若虚所创作的七言长篇《春江花月夜》是目前最具影响力和最璀璨晶莹的名作。最后,通过理解诗人对静谧的花好月圆之夜的描述来体会整篇作品的巧妙构思,以及其中游子思妇淡淡的哀愁和浓浓的情思。又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一句诗词具有一定哲理性,主要表现了诗人张若虚对人生和宇宙探索的向往,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整篇诗词的境界,将夜晚的景色、浓郁的诗情与警示哲理相结合。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精神文化内涵,又能加强思想教育,做到以优秀的诗词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在今后诗词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个人核心素养,夯实全面发展基础。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明确意识到部编语文教材中诗词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作用,遵循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诗词教学方法,将部编语文教材诗词在落实核心素养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增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也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2021年度课题GH-21126“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山西省孝义市第二中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部编诗词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例谈部编高中教材基于价值观立意的确定方法
浅谈部编历史教科书中插图的选取和使用
大还是小?
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国家认同元素
诗词之页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