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独有特色的形成轨迹

2023-04-14张神根

党史文苑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国式民主现代化

张神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现现代化的不懈探索和顽强奋斗中逐步形成的。

一、在党的七大上,我们党明确提出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这里的发展工业,指的就是实现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建立一百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然而,建设现代化强国是有前提条件的。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同时强调,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基于这样的认识,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我们党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并形成中国特色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明确提出“以苏为鉴”、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此基础上,党孜孜以求,带领人民对现代化建设进行艰辛探索。

建国之初,从经济基础薄弱、战后百废待兴的现实出发,毛泽东、刘少奇等强调从恢复农业、轻工业开始,逐步增加积累,逐步发展重工业。这样的工业化道路符合中国实际。然而,1950年爆发的抗美援朝战争打断了上述探索。从一五计划开始,党选择苏联式工业化道路(苏联式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包括时间短、重工业优先、推进农业集体化等等),并相应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施效果总体是好的。

但是,照抄照搬苏联做法,并不都适合中国的实际。毛泽东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以苏为戒;注意改善人民生活、缩小收入差距;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57年初,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明确提出“中国工业化的道路”。1957年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上述探索被打断。党领导人民通过顽强奋斗,仍然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本质和特征形成与发展的政治基础、决定因素,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现代化,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立场、始终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党带领人民从实际出发进行的探索,为实现现代化并形成中国特色打下基础。

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明确提出“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明确将现代化总体布局由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扩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

1979年3月,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强调:“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央认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从而明确了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出发点和根本前提。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强调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方向。1987年,党的十三大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将发展任务和目标明确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涵更丰富、目标更明确、要求更高。十三大制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了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路线图。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深刻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党的十六大作出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战略决策。从而再次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继续对小康社会作出新部署。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促进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也日益形成。

上述探索,既保证了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又适应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要求,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四、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现代化总体布局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扩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位一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時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2017年,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至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標,从而将现代化总体布局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扩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位一体”,进一步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到2021年,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始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时代中国,自然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天更蓝、水更绿;社会建设不断进步,人民幸福生活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社会环境中。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安定祥和的景象。

中国的现代化,是统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代化。这样的发展战略,决定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特征,不仅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而且是具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特征的现代化。

2020年10月,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五个特色,既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性质、发展方向的进一步明确,准确体现党的意志、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充分反映人民心声,切实符合21世纪时代潮流。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提出坚持这些特色的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政策举措。同时,报告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必将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黄敏慧

猜你喜欢

中国式民主现代化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失败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