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措施放开后首个季度,我们的城市“恢复”得怎样?
2023-04-14倪妮
倪妮
2023年春节,是持续了3年的疫情防控措施放开以来的首个春节。出行限制取消、感染人数迅速过峰,以及稳增长等经济促进政策,都给城市的复苏带来了利好。但另一方面,宏观经济仍承受较大压力,加上地缘政治带来的一些影响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复苏进程。
自去年年底防疫措施放开后,第三方评级公司惠誉就推出了追踪疫情后中国经济复苏情况的系列报告,其中第三篇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分析出行活动、工业活动、物流活动三方面的高频数据,重点关注了春节前后,尤其是春节后的经济复苏情况。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城市复苏在三个层面上的进度其实是有差异的:春节假期后,国内出行活动恢复迅速,延续了春节前的强劲复苏趋势,但国际航班复苏依然迟缓;工业活动节后复苏步伐稍慢,直至春节后近一个月才加速回暖;物流活动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但尚未达到2021年和2022年的同期水平。“总的来说,这和我们的预期基本相符。”该《报告》联合撰写者、惠誉企业研究董事朱彧对《第一财经》杂志说。
在出行活动方面,《报告》选取多个高频数据,分别反映市内、城际和国际交通的复苏情况。
市内出行活动可由地铁和地面交通基本覆盖。数据显示,1月30日后,20个主要城市日均地铁客运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3月2日,100座主要城市的交通拥堵指数比2019年同期高2%,表明城市交通已恢复至甚至超越疫情前水平。
实际上,很多城市的市内交通在1月上旬就已呈现出强劲增长。惠誉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1月中旬,100城交通拥堵指数已达2022年同期水平;10个主要城市的地铁客流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8%—在2022年12月下旬的低谷期,该数据仅为2019年同期的34%。
数据来源:惠誉国际、百度地图 注:该指数为全国总体迁徙规模,不区分迁入或迁出。
市内出行活动强势复苏,得益于国内疫情的快速过峰,“大概只用了两周多的时间,很多城市就已经达到了病毒感染的高峰。”朱彧表示。不同城市过峰的时间差体现为交通复苏的快慢。据惠誉此前对1月上旬高频数据的分析,北京地铁客流量在2023年第一周已超过2021年同期水平,武汉、重庆、成都等城市的交通复苏,也比上海、深圳、广州和西安提早两周。
城际交通方面,《报告》选取了“百度迁徙指数”和“国内航班量”两个指标。百度迁徙指数能反映在不区分迁入迁出和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城际间的人口迁徙规模。两项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首日后,国内旅行活跃度远超往年同期水平,3月初,国内航班量达到2019年同期的102%。
數据来源:惠誉国际、Wind 注:该数据截至2023年3月2日,为7日平均指数。
数据来源:惠誉国际、高德
实际上,国内航班量自1月中旬已保持在高位。朱彧认为,考虑到下游需求和航班恢复率的有限性,这一数据目前已达到阶段性的峰值,在4月和5月旅游旺季带来旅游需求提升的情况下,该数值有望进一步上升至2 019 年同期的12 0%左 右。
国际航班的恢复情况就远逊于国内了。《报告》显示,3月初的单日国际航班量仅为2019年同期的两成。欧美航线复飞情况不及预期是主因,这既受需求不足影响,也与地缘政治有关。俄罗斯对欧美部分国家关闭领空后,欧美航班面临绕飞的竞争劣势,缺少开航动力,中国的航权申请也因此受到影响。朱彧认为,一段时间里,这种不确定性都会存在,国际航班短期内很难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目前,恢复的国际航班主要集中在东南亚航线,尤其是泰国等地,这些地区也将是中国出境游复苏的最先受益者。
国内出行的迅速复苏表明,疫情对出行的影响在春节前已基本消失,这也为年后复工复产提供了信心。惠誉从下游的项目开复工率和劳务到岗率,以及上游的产能利用率两方面分析了工业活动的复苏情况。
《报告》选取了基于全国1222 0个施工项目的调研数据。数据显示,春节后的半个月内,下游建筑施工活动复工速度较慢,项目开复工率低于2022年农历同期水平。截至春节首日后的第17天,施工项目开复工率仅为38%,低于去年同期的51%。但到了春节首日后第24天,项目开复工率增至约77%,反超去年同期水平。
劳务到岗率的恢复则比项目开复工率更迟一步。直到2月末,即春节首日后约一个月,劳务到岗率才超过2022年同期水平。截至2月21日,劳务到岗率达到84%,同比增加2.7个百分点。朱彧表示,下游复工速度较慢并非由于需求走弱,主要原因是劳务人员在今年普遍返乡,且选择休更长的春节假期。
数据来源:惠誉国际、百年建筑
下游的复工将拉动对上游原材料—如钢筋、水泥等—的需求,而上游的复产情况可由各领域的产能利用率反映。
出于数据连贯性等因素的考虑,《报告》选取“半钢胎产能利用率”这一指标代表上游工业生产的情况。半钢胎即半钢子午线轮胎,以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为主要原材料,多用于轿车、越野和轻型载重汽车等。
数据显示,与往年走势一样,半钢胎产能利用率在今年春节期间骤落至全年低谷,但在节后迅速上扬。3月初,半钢胎产能利用率已恢复至约74%,而2019年同期该数值不到70%。朱彧表示,这一数据表明,橡膠工业已基本摆脱疫情影响,由此可以推测,其他工业生产的复苏也是相似情 况。
物流活动则能反映供应链的通畅程度及下游需求,因此也是惠誉这次复苏系列报告持续关注的对象。此次《报告》选取了“整车货运流量指数”“货物运输量”“主要快递公司分拨中心吞吐量指数”三个指标主要探测国内物流的复苏情况,在海外物流方面,则重点关注“港口吞吐量”和“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两个指 标。
《报告》显示,自2月底以来,整车货运流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但相较于2021年和2022年同期,仍低约20%。整车货运流量指数是供应链情况的体现,主要受疫情防控和需求的影响。
借由这一指标回望2022年供应链的发展过程,更能看出这两重因素的作用。
数据来源:惠誉国际、交通运输部 注:数据截至2023年3月2日。
数据来源:惠誉国际、G7
2022年年初,由于疫情暂时得到控制,加上国内的经济激励政策发挥作用,海外需求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爆发式增长,这也带动整车货运流量指数迅速来到高峰,其数值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130%至140%。然而3月至4月,该指数受疫情影响又开始急剧下跌,最低点不足2019年同期的80%,直至5月才逐步恢复并稳定在2019年同期水平。2022年年末,随着感染人数逐渐达峰,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再度下降至2019年同期的80%左右。
因此《报告》认为,在2023年疫情对国内供应链通畅性的阻碍已基本消除后,整车货运流量指数仍未能恢复至2022年同期水平,主要就是受到海外需求下滑的波及。
海外需求的走弱在出口数据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报告》显示,2023年2月底,港口货物吞吐量已恢复至2022年平均水平,但集装箱吞吐量仍低于2022年均值。相应地,2月底,中国驶往欧洲、美国东西海岸、东南亚等主要目的地的集装箱运价均下挫至2020年年末的水平,并持续走低,这表明出口仍在萎缩,集装箱供大于求。
回到国内物流,《报告》还关注了快递分拨中心吞吐量指数,以此反映消费端需求的复苏情况。2023年春节前后近两个月,该指数均低于2021年和2022年农历同期水平。朱彧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人们在今年春节休假较长,非工作时期消费需求减弱所致,接下来惠誉也将长期观察该指标。
朱彧预测,在出口疲软的状态下,国内经济的复苏动力将以基建和消费为主。“基建项目后续的快速开展,将对整个上游起到促进作用。消费端短期的支撑力度较大,但长期的复苏更多受到就业环境、收入预期和资产端是否增值等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