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视角下江苏省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评价研究

2023-04-12高倩叶冬青杨伟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4期
关键词:保护与利用文旅融合层次分析法

高倩 叶冬青 杨伟伟

摘 要:科学评价革命文物的价值,是正确认识革命文物内涵的基础和前提,对开展革命文物传承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评价,除了其历史文化价值外,还应该充分考虑精神传承价值、文物本体保存和修复状况、所处区位和宣传管理水平,综合评估其保护与利用情况。文章从文旅融合视角,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并对江苏省489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了实证分析,为江苏各市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革命文物;文旅融合;保护与利用;层次分析法;江苏省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4.016

0 引言

革命文物是见证中国革命史的物质载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①。江苏省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创期和大革命时期重要活动和战斗的区域,邓中夏、周恩来、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党的早期领导人,陈延年、赵世炎、陈毅、粟裕等革命志士都曾在江苏从事革命活动。新四军东进北上抗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都与江苏密切相关。根据江苏省公布的革命文物名录显示,江苏省目前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89处,可移动文物8986件/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71处。涵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历史时期,主要包括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重大标志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相关,承载革命精神的史迹、实物和纪念设施,全面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江苏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重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学术界一直关注革命文物的研究,贾旭东回顾了革命文物概念的演进,从时间维度提出三种革命文物的概念界定②。卢世主回顾总结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相关研究,指出了革命文物研究的热点方向③。冯海英总结了宁夏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提出了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④。随着研究的深化,学界研究逐渐从革命文物的内涵价值探讨转向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经验总结,而省域层面的定量评估相对缺乏。本文尝试以江苏省489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一套综合性评价体系,全面了解和评估江苏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状况,以期对江苏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和创造性利用提供定量化参考。

1 江苏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概况

江苏人民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南京浦口地区就有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此后一些地方相继建立了党的组织。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江苏各地的党组织损失惨重,但仍坚持战斗。同年6月,中共江苏省委正式成立,迅即部署和领导宜兴、无锡、江阴和其他一些地方的农民举行秋收起义,揭开了江苏土地革命的序幕。1930年春,在通海如泰地区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坚持斗争达半年之久,给国民党反动政府和盘踞在上海的帝国主义分子以极大的震动。其后由于王明“左”倾错误,江苏省委领导机关于1934年被迫暂时停止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许多转入地下斗争的共产党员以新四軍、八路军为中坚力量,带动全省人民投入抗战。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中,就有苏北、苏中、苏南三个抗日根据地在江苏境内,淮北、淮南两个抗日根据地,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在江苏。抗日战争结束,蒋介石反动政府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全省人民又全力支持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这些决定性战役主战场都在江苏。

中国共产党带领江苏人民的革命奋斗中,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这些革命文物见证了自1840年以来江苏大地上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展示了江苏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谱系,彰显了周恩来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和淮海战役精神等最具江苏特色的四种革命精神。根据国家文物局《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导则》以及实际情况,江苏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主要有六类:重要机构、重要会议旧址(占20%);重要人物故居、旧居、活动地或墓地(占12%);重要事件和重大战斗遗址、遗迹(占9%);具有重要影响的烈士事迹发生地或烈士墓地(占30%);近代以来兴建的涉及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纪念碑(塔、堂)等纪念建(构)筑物(占16%);还有其他类别(占13%)。从时间上来看,江苏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横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过程,也包含了少量旧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物。其中首先是抗日战争期间占57%;其次是解放战争时期占25%;最后是地方党组织建立和大革命时期,占10%。此外还有20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物。第二批革命文物的认定中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物数量增加了7处,扩展了革命文物的时间范畴。

2 江苏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综合评价

科学评价革命文物的价值,是正确认识革命文物内涵的基础和前提,对开展以革命文物为核心的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评价具有多面性、多形式性、多层次性、多内容性、动态性和时效性的特点。⑤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在发挥自身作为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外,还应充分考虑其承载的精神传承价值,结合文物本体保存和修复状况、所处区位环境和宣传管理水平,综合评价保护与利用现状,明确未来保护与利用的方向。因此,本文结合以往研究成果⑥,参考《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指标构建了江苏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价值的综合评估体系,邀请了高校、规划院和文物管理部门等12名专家进行了指标关系的评断和相对重要性程度的赋值(图1)。

在获得各层指标权重后,采用100分赋值的方式,现场对江苏省489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了15个指标的评价,并结合资料评估、公众满意度访谈和网络关注情况进行了调整,最终获得江苏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现状的评价结果(表1)。评分结果可分为三档:第一档80分以上(含80分)的高分数段资源,共125处。第一档的资源历史文化价值突出、精神传承价值意义重大、文物保存完整、处于城市中心、周边基础设施完善、开展了市场营销活动,评为国家级、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A级以上景区。江苏省历来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加大修缮和展示革命文物力度,已形成了一批以革命文物为基础的红色旅游品牌产品,如南京雨花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等。第二档得分60分(含60分)至80分的资源,共318处。第二档的革命文物历史文化价值、精神传承价值较为突出、文物本体保存较为完整、周边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公共交通到达,并开展了一定的宣传活动,被评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文保单位、3A级景区。第三档得分60分以下,共46处。第三档的革命文物历史文化价值、精神传承价值、文物本体保存三项指标中一项突出,被评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级以下文保单位。但周边基础设施不完善、尚未进行主动宣传、开放参观时间较短。

从综合价值得分情况来看,80分以上的资源点占25.56%,反映了近年来江苏省重视革命文物的保护,名录所列文物均得到修缮,文物本体保存较好。从地域分布上来看,80分以上的资源大多集中分布于南京、扬州、无锡、盐城,主要由于这些城市总体革命文物比重基数大,重视革命文物的保护以及价值挖掘和利用,影响力突出。

从各项评分指标来看(表2),十三五期间江苏各地革命文物保护和修缮力度不断加大,革命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B1)、精神传承价值(B2)和文物本体条件(B3)评价较高,区位环境条件对外宣传评分相对较低,尤其是低级别革命文物,说明当前革命文物保护提升,但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3 江苏省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对策

3.1 不断加强革命文物内涵价值的认知和研究

评估中发现目前保护革命文物已是社会共识,但由于对革命文物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认知和研究不足,导致革命文物命名不当、多头管理、展示利用方式单一、缺乏系统性保护等问题突出。因此首先应加强对革命文物内涵价值的认知和研究,围绕革命文物开展系统性、全面性、持续性的研究,通过党史、革命史和地方史研究,做好口述史的整理发掘,进行现场勘察确认,全面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3.2 以事件和主题为抓手,梳理相关革命文物的关联性,构建革命文物主题化知识图谱

通过评估,低级别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往往分布零散,对其命名和介绍往往突出历史价值和革命精神,忽略了与其他重要历史事件、历史遗存的关联性,难以形成系统化体系化的内涵,削弱了革命文物历史信息的完整性。应强化对革命文物关联性的梳理整理,构建江苏四大革命精神的知识图谱,将革命文物的展示系统化。

3.3 创新管理制度,鼓励公众参与文物保护和利用

以政府为主导的革命文物保护与管理推动了革命文物的修缮保护,但运营管理的动力不足,利用方式单一。应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南京雨花台、常州三杰纪念馆、淮安新四军纪念馆均发动志愿者群体,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宣讲活动,将参观群体变为宣传群体,扩大了革命文物保护和宣传的队伍。这一經验值得在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中推广,积极鼓励各类社会团体加入保护宣传队伍,开展革命文物相关的红色故事、文物推荐人、文物宣讲人、短视频创作比赛竞赛等活动。

3.4 深化文旅融合度,以精品示范项目带动低级别文物的保护

2022年江苏省推出的文旅融合红色示范项目和培育项目,利用文旅融合专项扶持资金,对散落在乡村地区的低级别革命文物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与宣传作用。低级别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应擦亮革命文物的红色底色,与地域文化和特色产业结合,实施“红色+”策略,将红色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融为一体,创新多样文物保护工作路径,形成政府重视、人人参与、资金多元化、效益多方位的良性循环。

3.5 创新革命文物价值传播媒介和形式,积极拓展传播载体

评估中通过检索省级以上革命文物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的转发量、评价量发现,革命文物所处的省市级地方展馆、官方营销号均较少,个人账号转发内容较多。新媒体背景下,革命文物价值传播应契合受众需求,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积极对接新媒体,创作更多能适应年轻群体的新媒体产品。

4 结语

革命文物是中国道路形成的见证,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的重要物质遗存。近年来江苏省革命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成效显著,为革命精神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文旅融合发展也为革命文物的展示利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居于更高视野和站位,充分有效地整合利用地方独特资源,让革命文物得到优质保护的前提下实现更大的价值转化,仍是需要不断思考探索的课题。

注释

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001).

②贾旭东.革命文物概念及其界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41-145.

③卢世主,朱昱.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3):33-35.

④冯海英.宁夏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和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民族艺林,2020(2):26-27.

⑤陈国磊,张春燕,罗静,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9):104-105.

⑥黄莉,邓诗靖,周芷秀,等.基于G1-熵权法的地域性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42-48.

猜你喜欢

保护与利用文旅融合层次分析法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浅谈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关于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