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

2023-04-12严羽爽 张建红

职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学习适应性工学交替

严羽爽 张建红

摘 要:工学交替模式是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该模式的运用具有重要关联。本文以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烹饪酒管系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知,学生对工学交替模式的学习适应性整体较好,其中专业兴趣、环境适应、知识应用三个方面是影响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同时角色适应、人际关系、实习对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具有显著影响。结合研究数据,笔者提出从提升学生专业兴趣、分阶段实施工学交替模式、通过有效方法提升学生能力三方面入手,增强学生对工学交替模式的学习适应性。

关键词:工学交替 学习适应性 烹饪酒管

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而工学交替模式是技工院校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缩小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差距,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之一。工学交替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目前,大家对工学交替模式的研究主要以技工院校实践的可行性分析为主,如工学交替模式实践的教学任务、工作项目、双配师资、教学实施等,均具备了较好的研究基础。但研究重点集中在教学具体操作上,却忽视了对学生作为工学交替模式实践主体之一的适应性情况的研究。

本文着重研究了学生在工学交替模式下的学习适应情况,力求发现问题,帮助学校系部在今后的学程模式安排、实习单位选择等方面,更加切合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开发出更加符合专业学生学习和专业特点的工学交替模式,更好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结合笔者所在学校情况,本文选择了烹饪酒管系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问卷调研与结果分析。

一、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

(一)数据来源

为研究烹饪酒管系学生对工学交替的学习适应情况,笔者选择了所在学校烹饪酒管系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

利用问卷星软件,对449名在校生发放问卷,回收问卷367份,其中有效问卷357份,问卷有效率达97.3%。

(二)变量选择

通过文献分析,笔者选择从学习动力和学习行为两个维度进行调查,其中学习动力由专业兴趣、主动学习、压力应对的平均值组成;学习行为由方法应对、求助行为、信息利用、环境适应、知识应用的平均值组成。对于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调查因变量是学习动力和学习行为两者的平均值组成的整体适应变量;自变量由角色适应、人际关系、实习内容、实习支持、心理落差、學制、实习经历组成。

二、结果与分析

(一)信效度分析

通过SPSS软件,对回收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进行分析,可知克朗巴哈系数为0.926,大于0.7,问卷的一致性较好。对问卷的效度进行分析,可知问卷KMO 值为 0.948,大于0.7,Bartlett 球形检验值的显著性为0. 000,小于0. 001,该问卷的效度较好,可以用于分析。

(二)学生对工学交替模式的学习适应性整体情况分析

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从学习动力、学习行为和整体适应角度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整体数据分析显示,学生的整体适应平均值为4.01,大于3(分值为3时,认为学习适应性一般),反映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较好。其中,学习动力和学习行为维度的平均值相差不大,表明学生在这两个维度的适应性相当。

对学习动力维度分析显示,专业兴趣的平均值为3.93,远高于其他变量,表明在学习动力维度上,专业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变量;对学习行为维度分析显示,可知环境适应和知识应用的平均值均为3.98,低于其他3个变量,表明在学习行为维度上,环境适应和知识应用变量是影响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变量。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整体较好。其中,学生学习适应性与专业兴趣、环境适应、知识应用三个变量的关联程度最大。

(三)影响学生对工学交替模式的学习适应性的因素分析

1.线性回归分析

以整体适应为因变量,以角色适应、人际关系、实习内容、实习支持、心理落差、学制、实习经历7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采用容忍度和方差膨胀因子,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角色适应、人际关系、实习内容会对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以VIF检验模型的共线性。

从数据分析结果可知,VIF平均值为5.56,最高值为9.83,小于10,同时容忍度均大于0.1,说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且R2值为 0.673,大于0.6,意味着7个变量可以解释学生整体适应67.3%的变化原因。p值为0.000,小于0.001,该模型的拟合度较好。

从各变量的p值来看,学制、角色适应、人际关系、实习内容4个变量对学生学习适应性有显著影响,而是否有实习经历、实习支持、心理落差等变量则没有显著影响。

2.显著变量分析

(1)学制变量分析。学制变量的系数为负数,p值为0.012,在5%的水平上显著,显示学制会对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学制越高的学生越不适应工学交替模式。

学校学习和社会工作两者有着显著区别。随着学生学习年限的增加,学生更加适应学校生活,对于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降低。同时,学制增加也导致工学交替的时间和次数被增加或拉长,使学生难以在工作和学习中获得平衡,当身份转换时难以快速适应。因此,学制增加会使学生更难适应工学交替模式。

(2)角色适应变量分析。角色适应变量的系数为正数,p值为0.003,在1%的水平上显著,显示角色适应会对学生学习适应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越能适应角色转换的学生,其学习适应性越好。

角色适应是指学生是否能够适应企业工作和学习之间的不同,当学生对于两者的不同适应程度越好时,则能更好地进行岗位学习。因此,角色适应能正向影响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3)人际关系变量分析。人际关系变量的系数为正数,p值为0.071,在5%的水平上显著,显示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会对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学生,更能适应工学交替模式。

进行工学交替时,学生将会离开教室进入企业,去接触更多不熟悉的、社会上的人,他们与学生的想法有所不同。因此,是否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对于学生适应工学交替模式有着重要的影响。人际关系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能与同事关系融洽,是否能更快融入原有的同事中等问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融入沟通交流小技巧等相关内容,辅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学交替模式。

(4)实习内容变量分析。实习内容变量系数为正数,p值为0.006,在1%的水平上显著,显示实习内容会对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学生对实习内容越感兴趣,越能更好地适应工学交替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实习内容感兴趣时便能更加投入到实习工作中去。在实习前,需要引导学生对工作内容产生兴趣,并有针对性地寻找岗位。

3.其他不显著变量分析

从线性回归分析可知,是否有实习经历(p=0.138)、实习支持(p=0.141)、心理落差(p=0.657)3个变量均不显著,即这3个变量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对上述3个变量结合学生访谈分析可知,学校在日常教学中便以工作场景为教学环境,以传授技能为教学内容,学生对今后的工作岗位和实习内容有所了解。同时当学生参加工学交替时会为学生提供实习单位。因此,以上3个变量不会影响学生对工学交替模式的学习适应性。

三、结论与建议

(一)結论

学生对工学交替模式的学习适应性整体较好,在学习动力和学习行为两个维度上的相差不大。可以从专业兴趣、环境适应、知识应用3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角色适应、人际关系、实习内容会对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学制会对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否有实习经历、实习支持、心理落差3个变量则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二)建议

1.强专业,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对专业和实习内容的兴趣,以及对学生和员工角色转换的适应程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增加对专业的分析和介绍,如优秀榜样分享、典型案例分析等,使学生对岗位产生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2.分阶段,逐步推进工学交替的开展

根据学生学制的安排,在一、二年级时进行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具备进入企业实习的技能。同时在二年级阶段,要逐步安排学生进入企业接触岗位,时间可为每周半天不等,使学生逐步适应在企业的实习。在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可适当延长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间,使学生对实际工作有更加直观和全面的了解。在四年级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今后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教方法,提升学生处理问题能力

学生学习适应性较差的原因之一为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很难利用知识来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置情景模拟的形式,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自信心。同时学生进行工学交替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学生处理好遇到的问题,提升其学习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晶.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在影视动画专业的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11).

[2]李烨,唐晓棠.园林专业群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19).

[3]董燕,贺东辉,欧阳勤,等.“两平台三模块、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7(5).

[4]俞慧刚,徐公芳,陈旭平.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工学交替教学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

(作者单位:杭州第一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学习适应性工学交替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浅析中职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及对策
“订单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中的教学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