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到孩子的天赋,并把它充分发挥出来

2023-04-12远方

现代家长 2023年3期
关键词:磨难功利天赋

远方

【人物名片】

彭凯平,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毕业,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博士后。现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家长如何帮孩子找到人生的意义?

新华社和清华大学曾针对全国30万名中小学生做过一次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发现当下青少年正在经历一场意义感危机:他们普遍缺乏内驱力,做事缺少欲望和冲动;缺乏对真实世界的兴趣,社交能力基本为零,怀疑生命是否有意义。

本该朝气蓬勃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如何帮孩子找到人生的意义?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主持这次心理健康调查的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

擅长什么和天赋有关,如果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并把它充分发挥出来,那他自然会觉得人生很有意义

笔者:您主持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的青少年正在经历一场意义感危机。要说,现在的物质条件比过去好很多,而孩子又没有就业挣钱压力,为什么他们不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会陷入虚无之中呢?

彭凯平:对人生的困惑与迷惘,每代人都有。但是这代孩子面临的是国际化、世俗化、网络化、个人化的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大变局中找到个体的生命意义,是时代留给他们的无法回避的命题。

笔者:既然这样,那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振作起来,找到生命的意义呢?

彭凯平:让孩子感到生命有意义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他做他擅长的事。擅长什么和天赋有关,如果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并把它充分发挥出来,那他自然会觉得人生很有意义。

遗憾的是,很多家长的做法与之背道而驰。有些家长根本不管孩子的天赋是什么,只管用功利心培养孩子,什么能加分、能提高考试成绩,就让孩子学什么;将来社会上什么职业挣钱多、来钱快,就让孩子干什么。在他们眼里,只有和升学、挣钱相关的天赋才有价值。这是把天赋狭窄化了。

日常生活中,如果家长去除功利心,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孩子独有的天赋。找到孩子的天赋后,家长再给予支持、鼓励,并协助他发展优势,那么孩子就会觉得人生有意义,而不会陷入虚无之中。

善良才是真正的竞争力。不是说善良的孩子将来一定能取得成功、走向辉煌,但是好运一定与善良有关

笔者:除了帮孩子找到他的非功利天赋外,还有什么东西能让孩子感到生命有意义呢?

彭凯平:善良。

从心理学角度考量,意义感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善良。有家长认为,善良就是老实、懦弱,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孩子太善良必然吃亏。这其实是误解,善良才是真正的竞争力,因为谁都喜欢与善良而不是狡诈的人交往。

善良的人能够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带动、感动更多的人。善良的人不仅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还会赢得他人的认可和帮助。

60年前,美国加州大学跟踪研究了200多名青少年。结果发现,其中善良、乐于助人的青少年成年后社会成就更高、社会竞争力更强、生活习惯更好,情绪也更稳定。

不是说善良的孩子将来一定能取得成功、走向辉煌,但是好运一定与善良有关。生活中,很多家长不在意,更不着力培养孩子善良。

有位教授主持过一个“让爱普及”的项目,参与的孩子中,80%的孩子认为,家长更关注其学习成绩好不好,而不是关心不关心别人。同时他们还认为,“取得好成绩带给家长的自豪感”要三倍于“帮助他人带给家长的自豪感”。可见,家长在培养孩子善良品质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笔者:对培养孩子的善良品质,您有何建议?

彭凯平:我有三点建议——

1. 从帮助身边的人做起。助人为乐,不妨从帮助身边的人做起。不过,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帮忙当成理所当然,孩子也不要把家长的照顾当成理所当然;双方都要为这个“理所当然”,抱有感恩之心。

2. 让孩子对身边小事表现出善良。乘电梯时,见有人两手提着东西,主动问他去几楼,帮忙按电梯按钮;公交车上,看到老人、孕妇主动让座;公共卫生间水龙头没关,顺手关上……在生活中养成帮助别人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将其内化。

3. 鼓励孩子给予他人情感支持。现代社会,人们对情感的需要往往超过对物质的需要;反过来,人们付出情感,也往往比付出物质更吝啬。因此,情感支持比物质支持更珍贵。如果孩子明白了这一点,仍愿意为别人付出情感支持,那他一定很善良。

此外,家长要以身作则。帮助别人时,家长要表现得快乐、满足,并让孩子看到这一点。

人生意义感的强弱与物质条件的好坏不成正相关,有时历经磨难,反而会让人更强烈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

笔者:此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找到生命的意义呢?

彭凯平:还有三个方法。

1. 恐惧管理

每个人对死亡都有恐惧心理。为缓解这种心理,人们创立了文化。文化使人们感觉自己能够超越死亡,并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有价值的一员。9岁是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年龄。此时,孩子对死亡有了模糊的认知,这时和他谈论死亡,从宠物离去到花草凋零,恰当的生命教育会引发他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2. 文化认同

无论科技发展如何迅猛,都无法完全取代真实文化带给人的震撼和冲击。看长城照片和去现场看长城,感受完全不同。文化给人带来的震撼是立体的、沉浸式的。从古至今,游历四方、有跨文化背景的人都活得比较通透。就是说,见多识广,内心自然会生发美感。因此,建议家长让孩子多与人接触、多与人交流,深度体验、认同文化。

3. 经历磨难

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有時是经历磨难和痛苦后的理解和升华。比如,守卫边疆的战士,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却能充分感受人生意义的重大。就是说,人生意义感的强弱与物质条件的好坏不成正相关,有时历经磨难,反而会让人更强烈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

总之,为避免孩子跌入“人生无意义”的漩涡,家长需要去除功利心,静下心来想一想:什么让你感动、留恋,什么让你喜悦、安宁,什么给了你希望、信念,然后将心比心地去了解孩子。

探索生命的意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象的。它就存在于真实的生活中,是一段先困惑后快乐、先艰难后幸福的心路历程。同时,家长在陪伴孩子探索生命意义的过程中,一定也会有所收获。

【编辑:杨 子】

猜你喜欢

磨难功利天赋
“跳水天才”全红婵:有天赋,更有努力
测测你隐藏的天赋
文学里的磨难:经历终将变成铠甲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路上
用努力换天赋
从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让磨难为生命着色
高校频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