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下降,高等教育如何应对生源危机?
2023-04-12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数据发生剧变,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数下滑至95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0.60%0,是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比专家预测的提前5年到来。
与此同时,高校的本专科招生需求仍在逐年增加02021年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共招生1001.32万人,突破千万,持续扩招的政策背景下,招生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2021年高考的招生人数,已经超过了最新出生人口数。
尽管中国目前并未遭遇出生率下降的负面影响,生源问题导致的高校竞争加剧,也并不一定会直接导致大规模的高校关停,但生源危机,确实正在逼近。
高等教育“警戒年”或将到来
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771万人,2015年为1655万人,稳中有降。随着“二孩”政策的出台,中国在2016年迎来生育“小高峰”,此后连续6年下降,2022年出生人口相比2016年锐减830万人,7年减少了4990。
可以预见,出生人口的大幅下降会导致相应教育阶段适龄人口大幅减少,并对教育体系构成重大冲击:2017年开始的出生人口下降从2020年开始影响到学前教育发展,预计到2023年将冲击义务教育,2033年将影响高中阶段教育,2035年为高等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短期之內,出生人口数量和总人口下降的趋势或许难以逆转。人口学家认为,实现人口增长的必要条件,是总和生育率达到世代更替水平(总和生育率≥21)。然而,与日本、韩国一样,中国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仅有1.3,已经低于日本。2021年卫健委调查显示,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也继续走低,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64个,低于2017年的176个和2019年的173个,作为生育主力的“90后”“00后”仅为1.54个和1.48个。也就是说,中国人口数及出生人口数在未来数年间,很有可能将继续下降。
与之相反,中国高等教育仍处于扩张阶段。过去10年里,高校数量不断增加,招生需求与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全国普通高校数量增加317所,本专科招生人数连年上升,10年增加3125万人。同期数据显示,作为高校主要生源的高中毕业生人数稳中有降,中职毕业生及社会人士已作为补充生源进入招生序列,成为扩招的主要增量之一。
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意识到,在适龄人口的下降与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下,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已经显现。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曾经历的生源危机,很有可能将在10年间到来。
亚洲国家的集体挑战
近年来,人口问题正在持续冲击着日本、新加坡、韩国及中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并对部分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造成了巨大打击。
与中国类似,经济的繁荣曾为这些地区带来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机构激增。有媒体报道,1950年的中国台湾只有7所高等教育机构,学生总数未超过7000人。到2012年,大学数量增长了近20倍,达到163所,学生人数达到125万人。
从20世纪90年代起,韩国东亚大学适龄人口开始出现急剧下降,高等教育系统在当时并未对危机作出迅速反应,许多大学和学院很快面临破产、关闭或合并重组,大学倒闭潮一直蔓延至今。
调查显示,在2023年韩国大学定期招生(全国统一招生)中,全韩国14所大学的26个专业无人报考。
而在中国,办学条件不好、办学水平不高、特色不够鲜明的地方本科、高职院校,由于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或将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另外,一些新建大学同样或将因为建校历史不长、办学资源不够完备而面临挑战。
迎接挑战 合力破局
生源危机下,高等教育系统应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已经率先步入生源危机的国家和地区经验,或可提供借鉴。
韩国地方大学为应对挑战,采取了包括提供高额奖学金或学费减免、扩大继续教育规模并放宽入学年龄限制等一系列积极措施。此外,针对大学专业学科之间的不均衡问题,为确保地方大学培养政策的实效性和竞争力,地方政府、教育厅积极下场与大学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如光州市市长、光州市教育厅以及光州17所大学校长共同组成了光州市大学发展合作团,并签订了应对地区大学危机及促进大学进一步发展的业务合作协议;釜山市则建立了由教育厅一高中—大学相关管理人员组成的业务协商会,以制定具体、实际的共同应对方案。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人口变化,中国部分省市也已开始行动。控制高等教育规模、严格控制或叫停新建大学的趋势正在显现。近些年通过新建大学而实现高等教育“弯道超车”的广东省,已在《广东省高等学校设置“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拟设置的高等学校须全部纳入设置规划,未纳入规划的高校设置事项原则上不受理。黑龙江、山东、山西等省份也纷纷在文件中明确,原则上不再增设支持申报设置新的高等学校。
与此同时,面对生源困难可能会导致的经费问题,积极提升办学声誉、扩大国际影响力以吸引国际生源补充办学缺口,或可成为部分高校的破局之路。
部分专家学者也指出,“少子化”带来的高校竞争加剧,并不一定会直接导致大规模的高校关停,也会促进高等教育的自我革新,推动高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大部分高校也会聚焦特色化的发展方向,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提升是一个必然趋势,但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可能会带来内部结构的分化。”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分析,高等教育可能会从现在的“金字塔型”走向未来的“五指山型”,“很多人不会再追求‘金字塔尖’的学校,而去考虑在不同领域达到一流水平的学校,就会带来学校在功能、类型上的分化”。
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怀进鹏在谈到新一年工作时特别提到“要深刻认识人口和社会结构变化对教育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调整的紧迫要求”。新的人口形势下,高等教育更要积极应对,提前做好转型准备,迎接挑战。
摘自微信公众号“麦可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