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回归田园,是退路还是出路?
2023-04-12
对于中国人来说,土地是特别的存在,它一言不发,包容万物,可以是失意者退居乡野的后盾,也可以是成功者喂马劈柴的理想之地。
世界变幻莫测,越来越多人抓不到生活里的确定性。工作压力大,城市生活疲惫,年轻人对曾经想要逃离的乡村,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一些人选择了逃离城市,回到乡下,其中有的选择种地自给自足,过起“最原始”的农耕生活;有的则是直接将工作“搬”至乡下,开启了乡村创业。
但无论是返乡种地还是创业,所要面对的,都绝非只是诗意的“田园牧歌”。
回归田园,创造一种新可能
90后忙忙是去年中秋后才徹底决定回家种地的。大学毕业后,她做过室内设计,也创业开过6年甜品店。连轴转的生活之下,她的身体被严重累垮:2021年严重到尿血,肌酐高、血压高、颈椎病,半年胖了30斤。
选择回乡种地,是她“自救”的一种方式。
最开始,由于没有相关经验,她专门买了几本教种地的书,例如《家庭有机小菜园》《新手种菜零失败》,后来她觉得自己多此一举,村里人都是种地专家,每一个都能给她“实地指导”。
在村民们的热心帮助之下,忙忙的种地技术日益娴熟。一开始,她锄地姿势不“地道”。村民老师说,“锄头要竖起来,要把地整个挖松,不是只挖表面”,栽苗的时候,忙忙不知道两颗辣椒的间距应该是多少、洒种子应该洒几粒,也都仰仗着村民老师们的“指教”。
如今,忙忙的一天忙碌而充实:凌晨五六点自然醒,去地里干农活,赶在上午10点之前忙完回家,然后看书、做兼职,到了下午4点,再次来到给地里浇水、施肥,等忙完正好到了晚饭时间。回到村里后,她的作息也规律了许多,晚上9点前便会熄灯睡觉。
现在,她吃上了自己种的辣椒、茄子、南瓜、冬瓜、葫芦、玉米、芋头等等,“品类多到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提到自己的收成,忙忙的语气十分轻陕,她笑称,“我的辣椒是全村种得最好的。”
同是90后的倩倩原本是北京的一名媒体人,工作压力让她脱发严重,于是她回到家乡成都,成为了一名花艺师。生活节奏慢了下来,每日与美丽的花草打交道,她的心情得到了极大的舒缓,头发又“神奇”地渐渐长了出来,她想,这或许是植物的疗愈作用吧。因此,她有了彻底回归自然田园、做一名“农场主”的想法。
在与家人商量过后,她卖掉了在城市的房子,在乡下租了10亩地,准备创建一个家庭农场。但从零开始创建一个家庭农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开始,她就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热情,每日早出晚归,规划、开垦、种植、布置。
所幸结果并未辜负她的努力。在经过近一年的打拼后,农场的雏形被成功打造了出来。而土地和自然,也给予了与她的努力同等的回报。她的生活越来越贴近自然,也越来越丰盈。每天早起在农场逛一圈,了解土地的状态,打理花草和作物。中午,采摘自己种的食材,为家人做一顿可口的午餐。夜晚,在窸窣的虫鸣声中、在绚烂的星空下放松下来。在自然劳作和家人的相处中,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满足。
现在,倩倩的农场已经初具规模,来游玩的顾客都赞不绝口。这也让倩倩对未来越来越有信心,她也希望让更多人知道:农业就是应该让年轻人来做,它可以致富,又十分美好。年轻人回到乡村,不是逃避,更不是躺平,也可以凭借在城市积累的能力、经验和审美,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对于“年轻人回归田园”这一现象,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石嫣表示,“其实年轻人返乡,也是想展现一种可能性——我在乡村可以生活也可以工作,而且生活和工作的质量,并不比在城市里低。”
回归田园,并没想象中那么容易
乡间生活的确可以很诗意,但这不是全部真相。在田间劳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与美好。
忙忙对此深有感触。刚刚接触种地时,她便遭遇了种种“难关”。第一个难题是挖地。一垄地很长,锄头又很重,一开始,挖到四分之一手就酸了。第二个难题是锄草。地里的草长得很快,一下雨就疯长,她得不停锄,这边刚锄完,另一边又长起来了。
“真正种地的苦,能承受的年轻人其实并不多。”农业专家崔凯表示,“职业化农民所面对的,是真正的谋生。首先,需要面对农业式的辛苦,它没有李健《风吹麦浪》或是周杰伦《稻香》所展现的人文和诗意。风吹日晒、暴土扬尘,真实的农业没有那么浪漫。其次,农业需要技术。不同的农作物,对光温水气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一个品种需要在大自然里面对不同的气候、倒伏、病害、杂草,才能锤炼出一个成熟的新品种,这是真正的实战。”
生活劳累之外,同所有回乡种地的年轻人一样,忙忙也面临着“生存”的难题与“精神”的平衡难题:一方面,靠种地能让吃喝不愁,但是维持不了所有的生活需求。靠农业挣钱很难。另一方面,在现代化过程中,抛离乡土社会已久后再回归乡土,在不流动的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还面临着能否适应快速流动的现代社会的问题。
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解析农耕文化和工业文化不同时提到,“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风俗来应付的”。
在这两种有着巨大差异的生活方式中找到平衡,也成为回归田园的年轻人们需要面对与思考的问题。
返乡创业则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现实状况。忙碌是一方面,倩倩表示,“有时候忙起来甚至比以前的工作节奏更快”,从早上六点起床忙到晚上九点多。她不仅要打理农田,还要负责私家花园改造、布景、花艺,接待来访客人、商务对接等工作。
另一方面,一些超出预期的情况以及无法预知的风险也时常考验着她。起初,她只打算投入20万,但没想到,隐形的花费比想象的多。比如为了免除种植的后顾之忧,她最开始就做了农场土壤改良,起初以为花10万元就能行,但后面发现,花了10万没有带来任何改变。失败也时常袭扰:第一次种的向日葵种子被田鼠吃光了,悉心照料的大丽花遭遇连续暴雨几乎全军覆没……但与遭遇的困难相比,倩倩更喜欢这种“踏踏实实”的生活,这也是她坚持下来的原因。
田园牧歌的生活让人心驰神往,但对于回归田园这件事,或许我们更需要少些浪漫的想象,而多些理性的考量。
(文中忙忙、倩倩均为化名)
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