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交叉补贴何解?居民阶梯电价究竟该怎么改?
2023-04-12
1月初,电价电费话题刷屏朋友圈,引发全网热议。电价问题涉及面广且十分敏感,定调价程序较为复杂,居民电价尤其如此。
在电价改革持续深入、近两年多地出现电力吃紧的大背景下,围绕电价的讨论有增无减,各方对居民阶梯电价制度改革的呼吁也频频成为焦点。
需要澄清的是,当前居民电价政策并没有调整,去年夏季、冬季家庭电费攀升是我国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和气温异常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较于屡次上热搜的“欧洲电价创历史新高”,我国居民电价在世界范围内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但也必须看到,这是长期以来我国工商业用户对居民用户进行交叉补贴所致。居民用电价格较低的背后,是工商业的较高电价。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逐步缓解电价交叉补贴,已经提上议程。
01缩小电价交叉补贴已势在必行
交叉补贴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殊产物,广泛存在于不同类型用户、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用电负荷等之间。电价具有成本补偿、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的作用,是影响电力行业发展和电力市場运营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2022年国际国内一次能源价格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保障了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晶杰介绍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对居民、农业用电实施政策性交叉补贴,居民电价长期处于国际较低水平,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了保民生、促公平、支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按照用电负荷特性,居民用户处于电网末端,且又大多在系统用电高峰时用电,其供电成本远高于工商业用户。
但在我国,两者的电价水平恰恰相反,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用户的供电成本较低而电价水平相对较高,长期补贴了供电成本高、承受能力弱、电价水平低的居民和农业用电。普遍存在的交叉补贴现象,也导致输配电价迟迟难以厘清。
“从中长期来看,电力交叉补贴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安排,还会长期存在,但是规模会逐步缩小。”张晶杰表示。“如何将电力成本的公平负担和保障基本的电力普遍服务平衡好,既反映电能的公用性特点,也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是妥善解决交叉补贴问题的关键。”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全国电价交叉补贴总额高达每年3000亿元,且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平均每年电价交叉补贴额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内陆省份。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石玉东表示:电价交叉补贴导致工商业用户用电负担重,影响企业竞争能力。若取消交叉补贴,将极大减轻企业成本负担。同时,由于电价交叉补贴规模大,影响电力市场改革推进。
从社会福利来看,工商业企业会将所负担的交叉补贴以“加价”的形式转嫁给下游消费者,实际上是社会整体福利的损失。但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依旧是居民电价偏低,工商业电价偏高。
“按照进一步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要求,下一步要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逐步缓解电价交叉补贴,使电力价格更好地反映供电成本,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形成更加充分反映用电成本、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居民电价机制。”
该表述与其他几份文件中提出的目标一致。国家发改委2021年5月发布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持续深化电价改革,“平稳推进销售电价改革,有序推动经营性电力用户进入电力市场,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
2020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收费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的通知。围绕完善电价机制,要求“深入研究并逐步解决电价政策性交叉补贴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组织电网企业和地方价格主管部门,开展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类别用户间电价政策性交叉补贴的具体测算;并在测算结果基础上,研究提出逐步缩小政策性交叉补贴、稳定交叉补贴来源以及用户公平负担成本的配套解决措施。同时开展政策研究,促进完善居民阶梯电价政策。”
国家发改委曾表示,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电价交叉补贴短期内难以取消。
02调整阶梯电价各档电量和电价,是否可行?
随着电价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特别是2021年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工商业目录电价制度全面取消,我国已构建起“能涨能跌”的市场化电价机制,约80%的发电量和用电量已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电价。
2012年7月开始,我国居民电价收取开启“阶梯电价”机制,主要目的是引导居民合理用电,建立起公平负担供电成本的机制,同时减少电价交叉补贴。近年来,调整阶梯电价备档电量和电价的声音并不罕见。但从现实操作来看,存在难度。
据有关研究,世界上电价市场化国家居民电价平均为工业电价的1.8倍,我国居民电价为工业电价的0.75倍,居民用电低于其供电成本,享受了其他用户提供的电价补贴;用电量越多享受的补贴越多,用电量越少享受的补贴越少,没有合理反映电力商品价值,不能充分体现公平原则。按照中发[2015]9号文件精神,在保障居民基本用电的前提下,居民电价应逐步反映其供电成本。
我国于2012年开始推行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在引导社会合理用能、节约用电的同时,有利于理顺电价机制,逐步减少交叉补贴。张晶杰说,“对于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要充分结合内外部环境,理性评估居民的价格承受能力,分阶段、分步骤、分试点地稳妥推进。”
中电联曾对此建议:明确交叉补贴主体,单列交叉补贴标准,变“暗补”为“明补”,将交叉补贴纳入输配电价,解决电价交叉补贴问题。
自2023年2月起,网络上开始出现了关于“阶梯电费”取消的信息。之后,相关部门也迅速作出了回应,关于网络上流传的取消阶梯电费,为虚假消息。
虽然阶梯电费并没有被取消,但同时也推出了一种新的收费标准,那就是按时间段收费,也就是所谓的“分时电价”,这种收费方式相比“阶梯电费”更符合人们的用电规律。
“分时电价”,是指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电费价格。在用电量较多的时候,电费价格会相应调高,在用电量正常的时间下,电费价格会调低。而这种方式,就能够有效地缓解用电压力。
有学者提出,对于一些低收入群体,过高的电价无疑会加重其生活的负担,可采取定向补贴的方式来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权衡。
我国重视价格对“稳民生、促经济”的作用,电价调整要在社会可承受范围内适配新型电力系统的转型需求。已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证实,现行的阶梯式峰谷分时电价制度可以引导居民优化用电、参与电力平衡,虽然会提高部分居民的电费支出,但会产生更大的节能、安全等社会效益。我们要践行节能减排行动,正视电价的区域性、季节性、时段性差异设定,调整用电的方式方法和时间安排,并积极参与电价机制改革的建言献策,形成有温度、保安全的电价。
摘自微信公众号“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