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也想交朋友

2023-04-12黄倩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3期

【关键词】交往辅导;多维评价;交往作业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12-0063-02

【作者简介】黄倩,上海市宝山区高境科创实验小学(上海,200439)教师,一级教师。

一、不知所措的女孩

小华(化名),五年级女生,性格内向,单亲家庭,随父亲生活,父亲因工作原因对小华缺少陪伴,亲子关系一般。小华在校害羞腼腆,很少与老师、同学交流,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觉得自己是一个不被老师、同学喜欢的人,不知道如何与大家相处。为此,她非常焦虑,主动来到学校心理辅导室寻求帮助。

二、惴惴不安的内心

小华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由性格所致,但究其根源,其实是与她的学业水平偏低产生的自卑感有关。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小华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被关注、被认可。她通过从网上抄答案完成家庭作业来满足自己的自尊心,但这种行为让她产生不安、内疚、焦虑等情绪。小华无法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没有相对固定的人际交往圈,无法得到更多的来自小伙伴的正向反馈,对人际交往没有信心。

基于以上情况,我和小华一起把辅导目标定为:发现优势,改变不合理信念;运用交往策略学会主动交往;通过与老师、家长沟通寻求系统支持,建立自信。

三、找回自己的勇气

1.积极互动,建立信任关系

小华第1次来到心理辅导室时脸上流露出紧张、胆怯、尴尬的复杂情绪。我在咨询前了解到小华很喜欢画画,便运用放松训练让小华的身体和情绪得到放松,先以建立关系为主。我用情绪卡[1]和她一起玩“找情绪”游戏,希望她能够借助情绪卡觉察和辨析自己的情绪。我让小华选了一张代表自己情绪的卡片,她选择了“放松”,并表示总算有人愿意陪自己说话和游戏了。我也表示愿意陪她说话与游戏,尽量帮助她找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答案。在此阶段,我通过倾听给予小华积极、正向的关注,建立信任的咨访关系。

2.同伴评价,重建合理信念

一周以后,小华如约来到心理辅导室。我提前准备好收集到的关于小华的优点信息,帮助她调整不合理信念,建立自信。我问小华:“你觉得自己的优点是什么?”小华回答:“我没什么优点,学习不好,同学们都不愿意和我成为朋友。”我告诉小华:“你们班同学可不是这样评价你的。”我将事先收集好的信息展示在小华面前:上课时坐姿很端正;字很漂亮;每次值日主动整理工具,最后一个才走……看到这些,小华的脸上露出了腼腆的笑容。我说:“看完同学们的评价,你有什么感受?”小华说:“我没想到大家会这么评价我。”我告诉小华:“不开心、紧张、难过等情绪不是由某个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我们对事件的不合理认知和评价引起的。对于写作业这件事,如果你只想着肯定做不好,就会到网上找答案。但如果多想想只要上课好好听,认真思考就会做了,这样的想法就会激发你尝试写作业的行为。”我鼓励小华试试,她认真地点点头。

此阶段的两次咨询,我和小华一起澄清了她的不合理认知,并开展了积极行动,帮助她减轻情绪困扰。

3.“量化”作业,探讨人际交往技巧

小华希望学习一些交往技巧。我建议她主动表达对他人的友好,但可以慢慢来。第4次咨询结束时,我给她布置了一周“交往作业”:主动对班里的10位同学笑一笑;每天帮助1位同学;每节课举手3次,回答问题1次。我与小华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就“交往作业”进行了沟通,让他们平时多关注小华。

此阶段的两次咨询,我鼓励小华努力完成“交往作业”,让小华看见自己的改变,感受进行改变后带来的情感体验,并看到积极效果。

4.回顾作业,表达交友感受

我和小华交流“交往作业”完成情况,并询问她的感受。小华表示,有两天的“交往作业”全部完成了,周二的语文课上没有举手发言,周四的数学课上没有回答问题,周五没有帮助同学。我肯定她:“已经很不错了,你的感受和心情如何?”小华回答:“在我主动和大家打招呼后,大家都对我微笑回应,我很开心。”小华的脸上流露出喜悦的表情。为了让小华保持积极行动与积极情绪,我送给她一本日记本,告诉她在接下来两周的每晚临睡前,花5分钟回忆当天遇到的印象最深刻的两件事,并记录下来。

5.多方协调,寻求支持系统

我找到小华的任课教师,希望他们在课上多给小华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关注小华的阶段性进步。在班主任的协助下,我与小华父亲进行了沟通,分析了小华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建议他多关心小华,多与她沟通,并给出了一些家庭教育建议。积极的社會支持系统让小华感受到老师、家长和同伴的支持,进而获得情感满足,获得自信。

四、咨询反思

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学校容易被老师和同学忽视,他们虽然敏感、不与人主动交流、缺乏交友技巧,但是又渴望得到关注。对于小学生而言,来自他人的反馈能够帮助他们更为理性地理解自己的行为。本案例中的来访学生由于较低的学业水平对自己产生了不合理的认知。我在咨询过程中通过收集同伴的积极评价,帮助来访学生重建合理信念;布置“交往作业”,引导来访学生主动行动,获得积极回应,感受主动交往的喜悦,从而帮助她更好地融入群体。

【参考文献】

[1]蔡素文.情绪卡——心理辅导资源卡片[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