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集体责任感培养的理论对标、边界及路径
2023-04-12李宝玉
【摘 要】集体责任感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素养引领课改的新时期,班主任可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角度开展班集体建设,设计集体责任感培养的现实路径,聚焦素养发展,明确教育目标;立足学生经验,整合学习内容;梳理系列主题,设计班级活动;开展深度学习,引领知行合一;注重反思提升,养成行为习惯。
【关键词】集体责任感;集体教育;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12-0042-03
【作者简介】李宝玉,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28)政治教研员、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學生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需要系统规划,作为班主任,要先明确集体责任感培养的相关理论,在实践中重视平行教育、前景教育理论的运用,关注学生对集体的认同;还要明确集体责任感培养的现实边界,不仅要引导学生明确负责任的范围,帮助学生养成负责任的习惯。此外,学生集体责任感的培养应从班集体走向更多集体中。
一、参考集体责任感培养的相关理论
集体责任感源于学生对集体的认同、体现学生对集体的热爱、是学生开展建设集体行动的基础。长期以来,集体责任感的培养被视为班集体建设的核心议题。在个别化的班集体操作系统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路径虽会因班而异、因人(班主任)有别,但总体会呈现集体主义教育的共性特征。
集体主义教育实践重视平行教育。在集体教育中,平行教育既注重教育学生个体,又注重通过学生个体教育来教育集体。这种以集体主义意识、观念、文化为内容,以教育契机为抓手,凝聚集体意识、塑造集体观念、不断巩固集体文化的行为,是建设班集体的重要动能。张老师通过自我发现、活动组织、理性表达等方式培养集体责任感,说到底是立足平行教育开展班集体建设,并在此过程中建设“集体责任感”的班级文化。
集体主义教育注重前景教育。前景教育可以理解为通过任务设计,引导学生由简单的、原始的满足任务完成目标,走向自主的、自发的责任感和开展负责任的行动。张老师通过榜样引领、奖惩反馈等手段,引导学生在开展相关任务过程中清楚地明白“自己该往哪去”,学生长期参与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建设优秀集体的过程,这一过程也会逐步激发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还注重纪律教育、劳动教育、家庭教育等,这些也是我们在理论溯源中可以窥见的集体责任感培养的重要路径,应当被充分考虑。
二、明确集体责任感培育的现实边界
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发展状况是班集体建设状况的重要表征。从发展机理看,学生的个体责任感、集体观念、集体责任、富有集体责任感的行动是学生集体责任感培养所离不开的话题,因而明确学生集体责任感培养的现实边界尤为重要。
学生集体责任感的培养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应当做的事情或不应该做的某些事”,学生的集体责任感教育不能等同于责任教育。张老师的做法是通过发现自我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有教师认为应当让学生在认识集体的重要性的过程中明确责任,也有教师认为应当将这一主人翁意识拓展到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其他方面,这本质上是看班主任在实践中是否将集体限定在班集体这一空间范围内的问题。集体是丰富多样、多姿多彩的,学生集体责任感的培养既要引导学生明确负责任的范围,还应当帮助学生养成负责任的习惯。
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感应当在引导学生开展富有责任感的行动上下功夫。如在班级开展卫生运动,让具有不同技能或特长的学生领取不同的任务。在班集体发展状况良好时,班级学生应普遍能维护班集体荣誉和利益,并致力于让班集体走向更好;在班集体发展状况欠佳时,应有学生主动“出头”,帮助班级由弱变强,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凝聚力。
学生集体责任感是否需要从班集体走向更多集体中,班主任对这一问题的实践回应能体现班主任班集体建设的格局。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集体,培养他们的集体责任感,使他们在不同集体中也能较好地应对,这是班主任工作的深刻话题。
三、设计集体责任感培养的现实路径
随着班主任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小学班集体建设也经历着“大教学论”“大课程论”“课程教学论”的实践争论。“大教学论”强调教学的作用,认为班主任要在“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开展集体建设;“大课程论”以为班主任通过将班会等集体教育活动课程化,汲取学科课程建设的经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开展集体建设;“课程教学论”认为班主任应当通过班会和班队活动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增强集体意识和开展集体活动。通过对张老师集体责任感培育路径的学习,结合对班集体建设现实的思考,笔者设计了如下集体责任感的培养路径。
1.聚焦素养发展,明确教育目标
张老师特别强调培养集体责任感要确保方向正确性。方向应指向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要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确定教育目标。为此,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领会集体责任感的意义,并在价值认同基础上增强责任意识,积极践行,为建设良好班集体贡献自己的智慧。明确了教育目标,就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学生集体责任感培养的全过程,使教育目标在学生集体责任感培养方面起指引性作用。
2.立足学生经验,整合学习内容
学生集体责任感的培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此,班主任可以依据教育目标,整合相关教育资源,除了与集体责任感相关的理论观点外,还有相关的故事、典故、歌曲、电影、教育基地等。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参观、访谈、调研、生活体验等形式获得学习经验,并让学生带着学习经验走进课堂,通过交流、碰撞、引领,提升责任意识;还可以在学生集体责任感培养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容,丰富教育内容。
3.梳理系列主题,设计班级活动
在整合教育内容的基础上,班主任可以从班集体实际出发,梳理学生集体责任感培育的系列主题,如规则、交往、友善、竞争与合作、理想与信念等;策划集体活动,通过活动拨动学生担责的心弦。活动可以是班会、晨会、打扫卫生、出黑板报等常规活动,也可以是与学科教学、学校德育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4.开展深度学习,引领知行合一
学生集体责任感的培养应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为此,班主任可以在活动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构建,并达成内化和认同。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要积极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将学生集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紧密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能力,使其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5.注重反思提升,养成行为习惯
“审视与觉察”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教育目标对自己行为进行反思评价。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关注结果性评价,更要关注表现性评价,强调依据学生道德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综合性等特点,注重记录学生在集体责任感培育过程中学习和实践的典型行为和态度特征,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进行合理反思,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其责任担当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