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伸懒腰”的海昏侯简牍

2023-04-12饶菲赵艺博张建文

知识就是力量 2023年4期
关键词:刘贺海昏侯简牍

饶菲 赵艺博 张建文

据儒家五经之一的《尚书·周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意为殷商时期,即有成册的文书典籍。在纸张出现以前,作为书写载体的材料种类丰富——龟甲兽骨、金石帛(bó)书、竹简木牍……简牍作为古代最重要的文字载体之一,最早可追溯至商,盛行于秦汉,在华夏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简牍是“简”与“牍”的合称,是古人用于书写的木片和竹片。依据材质的不同,可分为竹简、木简、竹牍、木牍。

简又称“毕”,多为细长条形,可供书写的面积较少。连续书写时,以麻绳编联,单支称为简,多支连编在一起称为册,如同现今的书籍册页一样。在实际使用中,简的制式多有差异,根据书写需求被制成不同形状,且因内容不同,长度也有差别。

牍又称“版”或“方”,多为方形或长方形的薄板,比一般的竹简要宽,可供书写的面积较大,不穿孔,常单片使用,可做到“一板书尽”,多用于记录小事。

作为古代的“图书”,简牍的内容包罗万象,诸如医药养生、天文数术、兵法礼制、行政公文等。根据内容的不同,定名也有所差异,例如:信牍是用于写信的书简,遣册是记录墓中随葬品器物清单的简牍,签牌是起标识、凭证作用的简牍。

古人书写时,自右向左,以毛笔蘸墨书于简牍上,若有错字,则用书刀(古时刮削文字的小刀,其作用类似于今天的橡皮擦)刮去墨迹,再重新写即可。

简牍的原材料为竹木,数量丰富,价廉而易得,古人因地制宜,南方地区多竹,则多为竹制;北方地区便多以松木、红柳等木材替代。

作为典型的西汉列侯墓葬遗址,海昏侯刘贺墓中出土了5300余枚简牍,包含众多珍贵古籍与文书档案,生动再现了西汉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

在海昏侯墓主椁室(墓穴)的文书档案库中,简牍盛装于4个漆笥(sì)内,竹简各卷之间零散地分布着部分木牍,主椁室各处散落签牌。从内容上看,这批简牍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为著作典籍,一类为公文奏牍,一类为签牌。

其中,典籍类简牍数量最多,内容丰富,尤其是出土的《论语》《诗经》《礼记》《春秋》《孝经》等典籍,对研究汉代儒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西汉时期,武帝尚儒,在统治阶级的推崇之下,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儒家经典也成为官学的主要内容,这些经书应为刘贺生前所诵习之书。

公文奏牍类简牍被单独放置于一个漆笥内,主要为海昏侯及其夫人上奏的拜帖奏疏,多见“臣贺”“上书呈太后陛下”等内容。此外,还有朝中关于刘贺本人的议奏或诏书。例如, 近期发现的《海昏侯国除诏书》,记载了海昏侯国被除国这一政治事件。诏书内容中,列举刘贺封侯后种种“失德”行为,提到刘贺“九月乙巳死”、海昏侯国“数水旱,多灾害”、刘贺两个幼子接连不幸夭折“是天绝之也”,经由众官提请,不再为海昏侯国确立继承人,最终皇帝下诏将海昏侯国除国。

签牌类木牍上多标识有序号,如“第一”“第二”“第十”等,多数签牌皆两面书写,记录物品的数量和类别,例如衣物、布匹、铜刀等。

海昏侯墓出土的简牍极其珍贵,意义重大。海昏简本多为古籍的早期版本或失传版本,其出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文献的缺失错漏,亦有助于后人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海昏侯国的历史。

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西汉第九位皇帝。他只当了27 天的皇帝,被废后,赐封爵位海昏侯。

海昏侯墓是刘贺的墓葬,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被认定为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2015年成功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 年被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海昏侯墓中出土的文物

残存的一些竹简

文物修复人员小心剥离出土的竹简

文物修复人员对泥土经过反复筛选

海昏侯墓出土的简牍原材料为竹木,竹木易朽,长期埋藏于地下,易受地下细菌、微生物侵扰;且海昏侯墓处于鄱阳湖附近,土壤湿度较高,加之地下水位起落、土壤垮塌等因素,简牍保存状况不佳,多数腐朽严重,字迹模糊不清。

此外,存放简牍的漆箱朽坏严重,使漆箱里的竹简暴露在空气中,与墓葬内的淤泥、土壤等其他物质连在一起,本体已经糟朽。哪怕是在从发掘到提取的短暂时间,脆弱的简牍也难以承受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失水明显,表面颜色氧化,整体干缩变形,给后续修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保证文物完整性的前提下,考古队根据现场状况将竹简分成4个部分打包提取,并在现场进行恒温保湿、防光防霉等初步技术处理,随后將之运往室内实验室进行清理和保护。

在实验室内,文物修复人员首先需要对脆弱的简牍进行第一轮预加固,即在整体清淤后将竹简直接浸入加固溶液,稳定它的状态,避免它自然分解。随后逐层清理剥离,用红外线扫描仪记录文物信息。竹简剥离后,则对其进行第二轮加固,最大程度提升竹简的强度和韧性。

对于严重干缩变形、蜷缩成小团的竹简,修复人员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和生物碱溶液进行处理,对其进行溶胀复形。经过反复浸润和漂洗,在特制溶液浸泡下的竹简,缓慢舒展开来,好似伸了个懒腰,便重新恢复到最初笔直修长的样子。

实验结果表明,经润胀复原后的竹简,复原效果良好,外观、字迹、材质等性状皆未发生显著改变,不影响后续信息提取。

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彼时汉家,侯爵领衔,尊孔尚礼,儒风盛行。作为汉武帝的孙子,海昏侯刘贺墓中设有专门放置文书典藏的书库,从中出土的“六艺”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和绘有孔子像的孔子徒人图漆衣铜镜(目前已知最早的孔子形象),进一步佐证了西汉时儒教地位之高,也为我们勾勒出了刘贺的儒生形貌。透过这些古老的“图书”,海昏侯刘贺的形象缓缓浮现,他簪(zān)笔佩玉,长衫玉立,执一卷竹书,在时间的火光里,与我们遥遥相望。

(责任编辑 / 高琳 美术编辑 /周游)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古代先民社会生活的缩影。诗经学亦是汉代显学,海昏简本《诗经》是迄今现存字数最多的《诗经》古本,数量约1200余枚。

《诗经》竹简,简文为:诗三百五扁,凡千七十六章

《春秋》是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海昏简本《春秋》是现有考古资料中的最早实物,出土数量约200余枚,内容多为《春秋》僖公经传。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孔子及其弟子思想的集中体现。海昏《论语》简现存约500余枚,抄写规整,不用重文(一种书写习惯),内容较今本有所不同,应是现今已失传的、于《汉书·艺文志》中所载的《齐论》,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论语》竹简,从右至左简文为:——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也——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

《礼记》竹简,简文为:子正而天下定书曰一人有庆兆

《礼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主要内容为先秦时期的礼法规制和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海昏简本《礼记》现存约300枚,多为残简,发现有不见于传世文献中的佚(yì)文。

猜你喜欢

刘贺海昏侯简牍
让甘肃简牍“活”起来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谁是对你有情的人
试论海昏侯刘贺墓编钮钟的编列
刘贺
——海昏侯的“Two Faces”(上)
简牍文献中秦及汉初奴婢制度的特征
海昏侯墓的四个“最”
从西汉刘贺墓说到中国古代的金银钱币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马蹄金
世纪惊奇:“走马楼简牍”发现亲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