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女子董竹君和“红色”锦江

2023-04-12高芳芳

中国收藏 2023年4期
关键词:锦江茶室饭店

高芳芳

论上海滩的奇女子,在我心里,董竹君能排首位。

1900年,董竹君出生于上海洋泾浜边上的棚户区,靠父亲拉黄包车和母亲做零工勉强度日。

13岁,生活无以为继,被父母押入青楼卖唱。

14岁,智逃青楼,和革命党人夏之时副都督结婚,继而东渡日本求学。

18岁,回到丈夫四川合江老家,主持封建大家庭。前后共生养四女一男。

董竹君1935年摄于锦江川菜馆前(引自董竹君《我的一个世纪》)

29岁,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统治,带四个女儿净身出走上海,5年后正式离婚。

30岁,创办群益纱管厂,前往菲律宾募资扩股。

32岁,群益厂在“一·二八”事变中被炸毁。同年因私藏革命宣传品在上海被捕入狱4个多月。

35岁,穷困落魄时受李嵩高先生义助,创办锦江川菜馆。次年创办锦江茶室。

40岁,为躲避敌伪时期日本人和汉奸的恐吓,前往菲律宾马尼拉暂避。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入侵马尼拉,在战火纷飞中逃命求生达4年之久。

45岁,历经九死一生,回到上海,开始改革整顿锦江两店。

51岁,将苦心经营16年的锦江两店奉公,创建新中国第一国宾馆锦江饭店并出任董事长。三年后因权力被架空而退出。

66岁,在”文革“中关押入狱5年之久。

72岁,监外就医,获得自由。平反后,更加积极地参政议政。

97岁,在京逝世。

这是董竹君的一个世纪。

錦江川菜馆纪念币正面,黄铜质,扎头巾的女性头像浮雕,面相和善、坚毅,风尘仆仆,是对创始人董竹君的生动写照。

锦江川菜馆纪念币背面,中心为中文篆书“锦江”二字,外圈为锦江川菜馆的英文名“KING KONG RESTAURANT" 和地址"31 RUE WAGNER"。

董先生在其90余岁的高龄完成自传《我的一个世纪》,以平实朴素的文字缓缓追忆她近一个世纪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多为平铺直叙,少有抒怀达意,却足够震撼人心。600多页,40余万字,那么多人,那么多事,我想也只有这波澜壮阔的精彩人生,才有足够的分量支撑起董先生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时间不会为谁而停留,个人的人生固然精彩,但是要被广大世人所熟知和传颂,必然是要遗惠后世的。董竹君留下的,除了不依附、不妥协、自强不息的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直接能和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上海第一国宾馆——锦江饭店。

今天要讲述的便是董竹君和锦江饭店的故事。

婚姻破裂、纱管厂被炸毁、因支持革命被捕入狱、双亲先后去世,正当董竹君的人生走到山穷水尽之时,一位狭义之士李嵩高慕名而来,资助她2000元做生意。

董竹君是有创业魄力和经商头脑的,她已先后开办过富祥女子织袜厂、飞鹰黄包车公司、群益纱管厂……但她知道,这2000元是最后机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经过慎重考虑,她把目光投向了投资少回收快的餐饮行业。

她在上海法租界大世界附近的华格臬路31号(今宁海西路)向“钟表大王”孙梅堂租下一幢单开间一底三楼三个亭子间带晒台的店房。她把底楼作为专卖大众饭菜的店堂,把二三楼隔成大小间作为雅室,而厨房则设在屋顶晒台上,以免油烟升溢污染空气,影响客人胃口。经过精心装修布置、招兵买马,餐室于1935年3月15日正式开业,取名锦江小餐,主打精致川菜。

不知食客们是闻味而来,还是慕董竹君这位奇女子而来,开业当天,顾客就把小店挤得水泄不通,店内过道、厕所旁,无不加添座位,连菜肴和账单都从客人头顶上互相传递。

锦江小餐不仅开门红,而且天天红,天天座无虚席。就连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以及当时南京政府要人和上海军政界人物来吃饭都得等上很久。有一次杜月笙忍不住发火了:“生意这么好,人这么拥挤,怎么不扩充?老板娘如果需要房子,我愿意叫房东孙梅堂设法。”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30日由董竹君、张进之和丁君匋三人订立的合伙议单

照片为1949年锦江川菜馆14周年时全体同仁合影,照片上的这些人也是1951年6月9日迁入锦江饭店的奠基人。董竹君将该照片送给洪凤祥同志留念,亲笔签名并作诗一首:川菜茶室同根生,扩为饭店五一年。食宿安泰沪首名,誉著中外古今庆。

董竹君正有此意。于是在杜月笙这位上海大闻人的帮助下,房主孙梅堂只好贴补搬迁费让邻近几幢房子的房客搬离,腾出空屋给锦江。锦江遂得以扩充,搭盖天桥将新旧楼连接,在原来的基础上直接扩大了好几倍,设大小雅室十几间,散座二十多桌,能容纳300余人。店名也由此改为锦江川菜馆。

锦江川菜馆从布局、装饰、色彩、格调乃至用具等,无不由董竹君亲自设计和监制,不仅继承中国固有的美学传统,又适当吸取日本、西方的优点,精巧别致,格调高雅。菜肴方面,更是严格讲究色、香、味、形的调和。

诚如老上海们回忆:锦江开到最后,竟把同时期内不可一世的粤菜酒家都盖过,成为当年上海饮食业里最著名的去处。原本冷清的华格臬路也在锦江的带动下顿时风靡为美食街,热闹非凡。

锦江川菜馆的一炮走红,让董竹君信心大增。她转眼又在上海法国公园(现复兴公园)附近的华龙路(现雁荡路)租赁了80号中华职业社的房屋,将其装饰一新,挂牌“锦江茶室”,于1936年1月28日正式开张,这天也正是董竹君的36岁生日。

董竹君庆幸,锦江川菜馆无意中吃了杜月笙这个大闻人的红利,才得以在鱼龙混杂的上海滩经营地风生水起。所以这次的锦江茶室,董竹君特意找来了杨虎(国民党高官)的太太田淑君投资入股1000元。

锦江茶室内设40余张精致小方桌,220个座位,玫瑰红沙发椅、五彩靠垫,布置精美,颇有情调。革命人士、进步人士来此集会商讨国事,文人墨客们在这里用茶点或吃饭,看看书、写写文章……地方舒适又花钱不多,岂不美哉!

锦江饭店请柬。1951年锦江饭店成立后,锦江茶室还维持经营了一段时间,直至1954年结束。请柬背面右边为锦江饭店大楼(俗称13层楼,即原华懋公寓),左上为店徽“竹叶”,与“竹君”之名相辉映。

华懋地产公司(T h e C a t h yL a n d C o m p a ny L i m i t e d)19 32年发行的股票(由新沙逊洋行组建)。锦江饭店所迁入的华懋公寓正是由华懋地产投资330万银元兴建,1926年始建,19 2 9 年完工。上海解放后,华懋公寓收归国有。1951年锦江饭店迁入。

无论是锦江川菜馆还是锦江茶室,都是董竹君私募而创,所以无论是股权新设还是变更,几乎很少留下历史凭据,仅有董竹君在《我的一个世纪》一书中只言片语的零星叙述。

而这张合伙议单恰好记录了锦江茶室在1938年初的一次股权重组:锦江茶室总股本15000元,分30股,每股500元。董竹君认14股,共7000元,张进之认10股,共5000元,丁君匋认6股,共3000元。

为什么做股权调整,以及调整后续发展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我们从《我的一个世纪》里寻踪索迹,大概也能知道一二。首先,锦江两店扩张过快,每次扩充和装修都需要大笔投入,非董竹君个人资金实力所能达,同时她有着非同一般的政治觉悟和远见,从上世纪30年代起就效力于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创立锦江茶室的主要动机是将其作为地下党的联络点,同时也能将经营所得用来资助革命。所以从安全考虑,她也需要逐利资本的支持和掩护。

上海市锦江(集团)联营公司1988年发行的债券

上海锦江国际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H股股票(2018)

树大终究招风,敌伪时期的上海,日本人和汉奸不断试图拉拢或刁难,董竹君不堪其扰,于1940年冬前往菲律宾暂避,同时筹备马尼拉锦江分店。离沪时,董竹君将锦江两店店务全权托付张进之代理。此张进之正是锦江茶室的股东之一。

正当董竹君在菲律宾待满一年欲返回上海时,太平洋战争爆发,随即日本入侵马尼拉,董竹君母女只好在异乡的战火纷飞中逃命求生,直到1945年初,董竹君才歷经九死一生回到上海。

不管不顾四年多,锦江两店元气大伤,代理人张进之以为董竹君在马尼拉已成炮灰,便贪污亏空、胡作非为。董竹君快速与张做了清算和了断,然后全力整顿锦江两店,才逐渐恢复了元气。

多年来,锦江始终围绕着两个“红”,一是营业“红”,二是革命“红”。董竹君以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作为革命据点,出资出力为党做了很多地下工作。解放战争时期,董竹君依照党的指示,从锦江两店抽调资金先后创办永业印刷所、协森印刷局、美化纸品厂、美文印刷厂等,作为党的秘密印刷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上海市政府拟在上海设立一个招待中央首长、高级干部及外宾们的高级食宿场所,并自然而然地把目光瞄向了锦江这块饮誉海内外的牌子以及董竹君在上海的名声。

能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服务,董竹君一如既往地支持和拥护。她毫无顾忌地将苦心经营十六年的“锦江”两店恭奉给党和国家。经商定,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两店的所有设备和人员迁移至长乐路189号华懋公寓(俗称13层楼,即现在锦江饭店北楼)。1951年6月9日,锦江饭店挂牌,董竹君作为首任董事长主持揭幕典礼,新上海第一个国宾馆就此诞生。

锦江饭店1951年成立之初设为有限公司,总资本20亿元(旧币),董竹君个人占20%股份并任董事长。直到1954年6月,公私合营之风渐起,锦江饭店乘势变更为“上海市地方国营企业”。此后,董竹君因权力被架空而逐渐退出锦江饭店的发展舞台。

被退出锦江饭店,董竹君没有怨言,只要它发展向好。但是当1986年锦江饭店举办35周年纪念会(明明是50周年),试图割裂锦江饭店前身的历史和抹杀董竹君的创始人地位时,这位86岁的老人终于坐不住了,她写信、奔走,才终于赢回了自己的尊严和对历史的尊重。正如她接受“东方时空”采访时所说:我不向无理取闹低头,对人生坎坷没有怨言。

如今的锦江,已经进入到新时代发展的快车道,建成了以酒店、餐饮服务、旅游客运为核心的多元化综合性的国际大集团,和往日的锦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锦江两字却将永远和董竹君的名字牢牢地绑定在一起,并带着董竹君最初的美好寄托,源远流长,名扬四海。

猜你喜欢

锦江茶室饭店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息心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和平饭店》打破套路 步步为营
从小饭店到40家店 四年天天排长队
锦江集团面临扩张瓶颈
长富宫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