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讽刺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2023-04-11吴子湛

学苑创造·C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检查人员李伟小贩

吴子湛

生活中,我们对讽刺并不陌生。如果对长得矮的人说“你真魁梧”,对长得黑的人说“你白得发光”……相信我,你会挨打的,因为人家会觉得你在“讽刺”他。

我们来读一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藤野先生》中的两段文字:

选文一: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选文二: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鲁迅先生在这两段文字中都采用了讽刺手法。选文一中,“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的大辫子,明明是一种封建腐朽的象征,鲁迅先生却把它比喻成“富士山”,说它“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夸奖”它“标致极了”,字里行间充满着讽刺味。选文二中,那些无端怀疑、诋毁鲁迅先生的日本年轻人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但鲁迅先生却称他们为“爱国青年”,同样讽刺味十足。

所谓讽刺手法,是指以嘲讽的笔触去揭露腐朽落后的现象,批判愚昧无知的行为,使人们在会心的笑声中明白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讽刺手法嬉笑怒骂,犀利有力,虽着笔不多,却常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如何巧妙运用讽刺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呢?

技巧一:反话正说。明明是想批评对方、挖苦对方、揭露对方,但说出来的却是表扬的话、赞美的话、欣赏的话,从而在不动声色中取得讽刺的效果。比如上述两段选文,就运用了这种讽刺方法。不妨再看一个片段:

那个女孩子用手撕开食品包装袋,从中取出点心,送进樱桃小嘴,然后把包装袋随手往空中一扔,那动作简直是漂亮极了!

随手扔垃圾的行为明明是丑陋的,但作者却说女孩子动作“漂亮极了”,这里的所谓漂亮,显然是在讽刺对方。

技巧二:夸张变形。像画漫画一样,对人身上的假、丑、恶进行夸张、变形,从而达到讽刺的目的。比如,一位同学在作文《作弊》中写道:

语文老师也许是疲劳了,竟然闭上了眼睛。李伟瞅准这个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羽绒服中抽出笔记本,闪电般地翻了起来。一定是找到了他需要的内容了,只见李伟激动得张大了嘴,两眼像电筒一样发出光芒。他一手摁着笔记本,一手拿起笔奋笔疾书……就在这时,语文老师突然站了起来,径直向李伟走去。李伟似乎感觉到了异样,眼一抬,像触了电似的僵在那儿,表情瞬间凝固……

这一片段描写同学李伟考试作弊的经过,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对李伟的神态、动作展开描写,明显带有一股浓烈的讽刺意味。从这段文字不难看出,夸张变形常常会与细节描写融合在一起。

技巧三:对比凸显。明明是对待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但前后表现却截然不同,如果把人物在这种情况下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出来,往往能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来看一个作文片段:

“明明就是短斤少两了。你看,我们买的是四斤,可现在复秤只有三斤多一点。”我争辩道。

“你这小孩子!你买的是水产品呀,水产品就有水,怎么啦?不服气?”那名小贩晃着脸上的横肉,眼露凶光。

“就算水产品带水,也不应该有这么多的水!”我反驳道。

我们的争吵声吸引了不少人围观。两名市场检查人员走了过来。

那小贩一见两名穿制服的人来了,对我们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对!姑娘你说得对。水产品不该有这么多水,可能是我刚才看错了秤,我现在就补给你!”

随后,他又转过身对两名市场检查人员点头哈腰道:“没事,没事,一点小误会。”

这个不讲诚信的小贩,在市场检查人员没有出现之前,对“我”的态度极其凶恶;市场检查人员一出现,立即点头哈腰,承认错误,给予补偿。对比之下,小贩的丑陋形象非常突出,具有很好的讽刺效果。

除了上述技巧,讽刺效果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比如比拟、托物等,同学们可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运用。

【佳作展示】

遭遇“碰瓷”

韩坤明

爸爸和妈妈这几年做电商,出售各式儿童服装,经过艰辛打拼,终于赚了不少钱。爸爸特别喜爱汽车,过去看到别人开着汽车跑来跑去,那个羡慕劲儿就别提了。现在手头有了钱,爸爸心里痒痒的,几次想去买车,都被妈妈拦了下来,说让他再等等。爸爸虽然一百个不情愿,但也没办法,只能干着急。

去年年底,妈妈终于点头同意买车,爸爸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不久,新车买回来了,是一辆红色大众,外形很酷,车漆锃亮锃亮的,停在院子里,特别气派。爸爸乐得合不拢嘴,不停地招呼前来道贺的客人。

从此,我们一家人外出,再也不用挤在爸爸用来拉货的那辆电动三轮车上了,再也不用担心外面刮风下雨了。

可是,这有车的舒适日子还没有过多久,我们就遇到了麻烦事。那天,外面下着小雨,爸爸开车带着我们一家人去外婆家吃晚饭。到了南城路时,爸爸把车速降了下来,因为这段路有点窄,单向只有一车道。可就在爸爸小心翼翼地驾驶时,突然,一个穿灰衣服的中年人从路边冲向车前。爸爸見状,猛地一踩刹车,车停了下来。奇怪!明明那个灰衣人离车头还有一米多距离,可他居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倒在了地上,还向车头挪了挪。

我们一家人赶忙下车,前去查看。只见那个灰衣人眉头紧锁,双手抱着腿,痛苦地呻吟着,腿上渗着斑斑“血迹”。怎么回事?又没碰到他,怎么他还流血了呢?

正在这时,有几个人围了上来,轮番指责爸爸撞人了,让爸爸赔偿一万元医疗费用,否则就砸爸爸的车。那个躺在地上的灰衣人也让爸爸赶快掏钱,爸爸和妈妈都很紧张。

可我却觉得不对劲儿。为什么人被撞伤了,他们不报警,不打120,而是反复要钱呢?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碰瓷”?

想到这儿,我从车中拿出妈妈的手机,跑到一边悄悄拨打了110,爸爸车上有行车记录仪,警察肯定会还我们一个公道。

那边,争吵、威逼还在继续,价格已降到了五千元。也许再过一会儿,爸爸就要妥协了。为了做好配合,躺在地上的灰衣人脸部表情变得更夸张,“疼”得龇牙咧嘴,感觉差不多就要晕过去。

就在这时候,警笛由远而近。我大声对爸爸说:“我报警了,这些人肯定是碰瓷的,我们有行车记录仪。”

那几个围着爸妈的人一下子就愣了,他们还没有回过神,躺在地上的灰衣人一个鲤鱼打挺跳起来,撒腿就跑,地上留下一个装有红色液体的塑料袋。回过神的其他几人见状,个个如惊弓之鸟,没命地朝路边的小巷狂奔。那速度简直比百米世界冠军还快,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警察详细了解了情况,查看了监控,认定这是一伙“碰瓷”的。警察表示,一定会抓到他们。

可恶的“碰瓷”人,赶快收手吧!

点评:这是一篇构思精巧的文章,小作者先写爸爸渴望拥有一辆车子,最终梦想成真。接着记叙爸爸遭遇“碰瓷”的经过,从灰衣人突然出现,到同伙围住爸爸进行敲诈,再到警察来了这些人逃之夭夭,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最后以一句警告语收尾,顺利结束全文。行文过程中,小作者对“碰瓷”者展开了描写,无论是神态还是动作都非常传神,特别是最后逃跑的画面,充满了讽刺,令人忍俊不禁。

猜你喜欢

检查人员李伟小贩
“田”野里的乐趣
“制造”年兽
北平的零食小贩
小学语文教学中早读的有效安排策略讨论
孟母三迁
还有多远
准确把握“双随机、一公开”内涵
提高用电检查人员反窃电能力的途径
不熟不要钱
假装检查人员(约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