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视角下运动区低结构材料投放之我见

2023-04-11陈婷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低结构材料儿童视角

陈婷

摘 要:基于儿童视角对运动区投放的材料,要充分发挥出材料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助推幼儿运动游戏的顺利开展,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本文从材料投放的安全性、适宜性、可玩性、层次性四个维度对儿童视角下运动区中低结构材料投放的有效性进行了探析,提出了优化的策略。教师在开展活动时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爱好、动作核心经验发展等多个方面促使幼儿在运动中与材料展开有效地互动,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儿童视角;运动区;低结构材料;投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7-2539(2023)04-0049-03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而材料是开展体育活动的桥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运动材料,是引导幼儿参与体育运动、促进幼儿动作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与环境互动的中介,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基础。所谓低结构材料是结构简单、可移动、可组合、功能性多元、操作性强,可以按幼儿的想法任意操作、改变、组合的材料,如木板、长凳、瓶瓶罐罐、轮胎等。低结构材料没有具体的目标与材料玩法,可变性强,内容宽泛,它们低成本、多变化,这正是教师在基于儿童视角下的一种材料选择,教育学意义上的儿童视角就是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而低结构的在运动区的运用,恰恰可以有效激发幼儿进行自主思考,积极地探究与学习,为幼儿的运动创造无限可能。

因此,低结构材料广泛应用在幼儿运动区中,能深受幼儿喜爱,极大程度地推动幼儿运动游戏的开展,最终促使幼儿在运动区活动中发展各种动作核心经验。教师通过利用低结构材料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运动游戏,能使幼儿自主、自由、积极地参与到运动游戏中,体验并享受运动的乐趣,提升动作核心经验。然而,如何在运动区中合理地投放低结构材料,让运动游戏能立足于儿童的视角,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儿童的运动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需要教师在儿童视角下的运动区中选择低结构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以幼儿健康发展为主,具有安全性

运动区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要以幼儿健康发展为主,首先必须投放安全材料。幼儿教育要以安全为优先,幼儿的健康发展必须与安全管控相辅相成。幼儿园运动区材料要投放无污染、健康、无害的低结构材料,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家长、社区资源,多方共同行动起来,收集生活中常见的低结构材料,运用于运动游戏中。在收集中发现,大部分的低结构材料都集中在可回收物品上,而且喜欢什么就收集什么,这就需要教师在收集这些材料之后进行筛选,对筛选出的安全材料进行及时的清洗和消毒,如果有材料较为坚硬,需要包裹棉布,保证幼儿使用时不会受伤。比如,在收集轮胎这一低结构材料后,教师要进行清洗消毒完,之后检查是否轮胎上有钉子之类的尖锐物品,还要考虑轮胎的大小、生产地以及生产日期等,避免有毒或是太重的轮胎进入幼儿园;在收集木板时,要检查木板是否有尖面的木条或者木板是否平整无刺;收集布条时,教师要先将收集的广告布、废旧布条等拿去清洗并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教师需要提高安全意识,不能盲目地追求材料的收集,一定要保障材料的安全,从而使幼儿园运动区在安全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创新兴趣,充分利用这些低结构材料促进幼儿的动作核心经验发展。

2.要以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主,具有适宜性

基于儿童视角下的运动区活动中,材料是幼儿运动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是提高幼儿动作核心经验的载体,利用低结构材料开展运动区游戏,还要注意其投放的适宜性。

首先,要适宜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运动材料的投放,应当重点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水平、兴趣需求等因素,投放的材料不仅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还要有实践性。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材料,让幼儿从中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进行玩耍。还要根据幼儿的运动需求决定材料的使用方法。比如,同样大班、中班、小班玩轮胎,根据各年龄水平发展的不同,投放的轮胎也要适合不同年龄的幼儿。大班幼儿的肌肉发展得较好,投放的轮胎就可以大一些,这样大班幼儿在自主探究玩法的时候就能够促进他们大臂肌肉发展;而小班幼儿平衡能力、控制能力都不够,玩的轮胎就不能太大,避免受伤,因此要投放小一点的轮胎,如废旧电动车胎、摩托车胎等。

其次,要适宜幼儿积累经验。在对幼儿在运动区投放材料时,要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目标与幼儿的喜好投放材料,要充分认识到幼儿自身的能力水平,不断丰富幼儿经验,因此,材料的投放要可以促进预期目标的实现。比如,在运动区投放了沙包和纸球,一段时间后,幼儿已经初步获取了对材料认识与使用的经验,则要撤去这些材料,投放一些橡皮筋、绳用来代替,在帮助幼儿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动作核心经验。

最后,对材料的适宜性还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材料投放的形式,要以幼儿动作核心经验发展为主要目标,要让幼儿能根据教师的投放对材料进行操作与实践,或是要求幼儿自主利用材料开展活动,以及自主决定材料的玩法,从而实现促进幼儿不断探索发展的目的。比如,在小班投放大纸箱,教师可以集中幼儿一起观察纸箱,问幼儿应该可以怎么玩,或者把它放在运动区,让幼儿自主选择,想玩纸箱的幼儿可以选择去玩。另一方面,是对材料投放时机的适宜性。幼儿身心在不断发展,但幼儿的专注能力较低,因此,要结合运动区活动目标与幼儿发展特点投放材料,同时不能将材料一次性投放,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逐步投放材料,才会更加有效地增加幼儿运动的兴趣和动作核心经验的发展。比如,在小班的运动区投放纸球给幼儿玩,刚开始幼儿在探究纸球玩法时,教师可以投放小一点的纸球,让幼儿可以自由地进行抛纸球、扔纸球、滚纸球、踢纸球等。等到第二次可以投放大一点的纸球,幼儿会根据纸球的重量调整自己的玩法以及动作的力度,也会对比上次玩纸球时的不一样体验。再下次时,可以提供辅助材料和纸球配合玩,如可提供长纸筒给幼儿,幼儿会用纸筒进行打纸球、推纸球等玩法。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兴趣及动作核心经验发展的需求,循序渐进地投放材料,选择适宜的投放时机,才能提升幼儿运动的兴趣,促进其动作核心经验发展。

3.要以幼儿的想法为主,具有可玩性

幼儿容易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同样在运动区中让幼儿对单一的活动材料进行玩耍,幼儿会逐渐降低对其的兴趣。因此,要提高幼儿在运动区中参与活动的兴趣,保障在运动区投放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可玩性,并尊重幼儿自主探究的玩法,顺应幼儿对材料的多样玩法探究,可以将不同材料组合应用,从而促使幼儿对材料展开创新的玩法,并充分发挥出运动区中材料的应用价值。比如,大班幼儿最喜欢挑战,他们对椅子特别感兴趣,平时在班级中经常推一推、踩一踩椅子,因此在大班运动区可以投放高矮不一的椅子供幼儿自主探究,幼儿会很感兴趣,他们的想法很多,玩大椅子的时候,他们会选择同伴一起合作,一个坐在椅子上,一个推,也会进行小组竞赛的推车游戏;玩小椅子的时候他们会把它组成迷宫,或者开展平衡挑战游戏。对运动区材料的投放,要符合可玩性的原则,不仅要引导使儿利用材料进行玩耍,还要积极鼓励幼儿思考,促使幼儿对材料展开多种玩法或是对不同材料进行组合,如此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幼儿运动能力,还能提高幼儿的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是对不同材料的玩法。这需要教师在运动区要投放丰富的材料,使材料的玩法更加多样化,富有趣味性。像轮胎、气球、布条、绳子、瓶子、罐子、木板、椅子、报纸等,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教师都可以收集起来成为幼儿可玩的材料。在观察中教师也会发现幼儿自己玩出来的材料,比如,幼儿会将报纸压缩成球体拿去替代球,互相扔来扔去;将纸张折成飞机跑来跑去扔;还会坐在椅子上推来推去;将椅子排成小桥,站在上面走来走去等。

其次,对相似的材料展开不同的玩法。这就需要教师正确认识材料,并充分挖掘材料展开多样化的玩法,提高幼儿对材料玩耍的积极性。例如,在运动区内投放地垫,幼儿在活动中,可以将地垫放在头上,锻炼平衡能力,或是将地垫夹在腿上,进行跳跃练习;也可以在运动区内投放各种大小的油桶,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根据油桶不同大小的特性开展运动游戏,大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走练习平衡能力,小的可以用来进行举重练习,或是结合长的PVC管子用来开展挑水竞赛等不同玩法。幼儿对玩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运动区中投放丰富的材料,并对幼儿给予一定的指导,幼儿可以对材料进行创造,并利用材料展开有趣的活动,在兴趣浓厚的基础上发展动作核心经验。

最后,是对多种材料进行组合玩耍。通过将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对材料的玩法进行创新,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运动区投放轮胎、垫子、木板、纸箱、纸球等材料,幼儿有的在纸箱上放上轮胎作为篮筐,运用在投掷练习中;有的选择进行玩“我是小小兵”的打仗游戏,自己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以小小兵的角色,将这些材料组合成游戏场景,垫子当山坡进行攀爬,木板当铁索桥进行走平衡过障碍,纸箱当作山洞,纸球当作炸弹,利用材料自发开启“打仗”游戏。教师只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幼儿就能够借助体验角色情感、探索角色生活和创造性地表现角色行为等方式满足自己身心发展需要。

4.要以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为主,具有层次性

在运动区投放的材料,不仅要考虑到所有幼儿的运动发展水平,还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因此要促使幼儿在运动水平上均衡发展,投放的材料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运动区内投放丰富多样的材料,材料要能满足不同幼儿对材料的需求,同时材料要对幼儿而言有一点难度,促使幼儿在参与活动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活动的乐趣,还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

首先,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仅仅投放统一的材料,很难满足不同幼儿的活动需求。所以,教师需要投放不同难度的材料,以便促使所有幼儿在运动区中积极参与,并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例如,幼儿运用板凳展开运动游戏时,教师可提供不同长短、不同宽窄、不同高度的凳子,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运动水平选择不同的凳子,或是在组合游戏活动中,针对运动水平相对较高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为其增加难度,以提高游戏的挑战性。

其次,在运动区展开游戏活动,很难促使幼儿通过一次活动就达到发展的目的,还需要教师制定出计划性的活动方案,在不同阶段投放不同的材料,要体现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例如,在幼儿在进行爬的运动游戏时,首先可以将栏杆放置在较高的位置,以便幼儿可以轻松地爬过去,然后再将栏杆的位置逐渐调低,让幼儿将身体重心放低,探索不同的爬行的运动方式,运用匍匐爬、低身爬等方式通过栏杆。又如,幼儿在练习投掷时,同样首先减少幼儿投掷的距离,选择较大的篮筐,在后面的练习中,适当地拉远幼儿投掷的距离,选择较小的篮筐。

最后,利用材料为幼儿开展游戏活动,要合理、适当地调整材料的难度,提高幼兒活动的强度,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的材料为幼儿活动增添一些趣味性。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幼儿层次性活动的重视,促使每一名幼儿可以在自己原有的能力上得到提升,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欢乐。

总而言之,低结构材料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因此,在运动区对幼儿投放材料,要立足儿童视角,综合考虑到幼儿发展的多方面因素,通过提供安全性、适宜性、可玩性与层次性的材料,促进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与材料有效互动,亲身体验到多种材料的多种玩法。由此可知,不仅要合理地在运动区投放材料,还要充分认识材料,提高材料的应用价值,推进幼儿体育游戏开展,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素英.推动区域运动游戏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J].幼儿教育,2015(09).

[2]陈月文,胡碧颖,李克建.幼儿园户外活动质量与儿童动作发展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3(04).

[3]方芳.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价值与运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06).

[4]徐英.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路径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5(08).

[5]余锦莹.小班区域材料的选择与投放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6]吕音.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选择[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04).

猜你喜欢

低结构材料儿童视角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策略
起思维之源,活创新之水
低结构材料在区域游戏中的运用探究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基于多元方式投放低结构材料的幼儿个别化学习研究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孩子像石头一样孩子像石头一样
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