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角下美术教学策略的应用
2023-04-10许萌
许萌
[摘 要]美术源于生活,反过来赋予生活更多的美。新课程理念指出,美术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较强的关联性,以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让学生领悟到美术的真谛。美术课堂中,教师可通过整合资源、创设情境、巧设活动、观察写生、网络展示等策略,以生活化视角开展教学,这样既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美术知识,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奠基。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6-0044-03
美術教学实质上是审美的教学,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需要将美术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生活化视角下的美术教学,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认知起点,始终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开发美术学科的生活化教学资源,让学生全面认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深入学习美术知识。
一、整合资源,启动生活化教学机制
以生活化视角来考虑美术教学,要先整合教学资源,让教学资源自然地融入美术教学之中,以提升美术教学质量。教学资源的整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师面临的考验更大。美术教师应筛选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资源,以整合资源为切入点,启动生活化教学机制,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这样可让学生不局限于课堂之中,而是可以探究更新颖而有趣的学习资源。
教学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整合各方面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的维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教学进度随时调整策略,对教学方式和教案进行适应性设计。例如,教学《学学构图》一课时,教师先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世界各地的建筑图片,有金字塔、悉尼歌剧院等,由此导入构图的概念,再通过提问来调查学生对构图的理解,以及对构图方法的了解。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构图水平有待加强。教师以自己拍摄的两幅构图方式不同的校园风景图为例,讲解如何构图,突出两者之间的视觉落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教授画面构图的类型:“构图分为满构图、S形构图、三角形构图等,一幅画的构图类型并不一定是单一的,也有多种构图类型结合的情况。”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五幅儿童画,邀请学生上台连线,判断其构图类型。待学生对构图有一定的理解后,教师出示盘子和一些水果,让学生拼摆摆出不同的构图来辅助创作。学生主动尝试,积极配合,大胆构图。这样教学,既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融入了生活化教学资源,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述教学,教师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然触及知识核心,达成教与学的和谐。课堂上,教师先以自己的摄影作品为引,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再利用教具组织活动,对学生形成思维冲击。学生深入思考和操作,将美术学习进行动态化处理,从中获得鲜活的学习体验。美术学科教材具有普适性,教师精心选择相关的教学资源并进行整合,能够大大提升教学的适应性,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顺利构建学科知识。
二、创设情境,激活生活化学科思维
小学阶段,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没有机会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要让他们一开始就理解美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是不符合其认知规律的。美术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不容易理解,也难以产生学习热情。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学科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美术课堂中,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可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与美术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从日常熟知的生活场景中逐渐深入美术学习,激活生活化学科思维。
生活中有很多教学素材可用于创设情境,但不能脱离教材内容,所以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筛选合适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对美术课程产生亲切感,进而乐于参与课堂学习。例如,《实物的联想》一课属于“造型·表现”类型的美术课,要求学生学会筛选物品和材料进行创作。课堂伊始,教师扮演哈利·波特并带来一个藏宝箱,箱里是各类物品,如扫帚、刷子、杯垫、面包等。教师表演魔法,将这些物品组成一张笑容可掬的脸。学生兴奋不已,催促教师教授实物联想的内容。教师先介绍法国摄影师杜瓦诺斯十分热爱实物联想,创作了《毕加索》等摄影作品,再让学生观察《毕加索》画中所使用的实物。学生发现毕加索画中最有趣的地方就是用长面包做的手指,于是激烈地讨论起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构思,纷纷提出适合用来做实物联想的生活用品,课堂学习气氛十分浓厚。这里,教师不仅通过学生喜爱的角色——哈利·波特创设生活化情境,并以此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带实物进课堂,让学生产生用生活用品进行创作的一系列联想,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上述教学,由于学生对实物观察有较高的认同感,所以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导入教学,让学生自由地思考,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启示。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引导是比较到位的,特别是名家名画等信息,为实物观察提供辅助,使学生有了更多观察思考的机会,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选择实物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以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
三、巧设活动,强化生活化学习体验
生活中从不缺少艺术,缺少的是对艺术的感知。然而,小学生对艺术的感知不甚敏感,甚至对艺术产生疏离感。要提升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美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入生活当中学习美术。只有学以致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也能积累生活经验。
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艺术,并将其转化为美术创作的素材,培养学生的美术感知能力。例如,教学《画情绪画性格》一课时,教师以《葫芦娃》的动画片段导入教学,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葫芦娃和蛇精的性格特点。学生认为葫芦娃聪明勇敢,蛇精阴险狡诈。教师教授给学生表现笔下角色性格特征的三个“法宝”——点、线、面。为了促进学生理解,教师用不同颜色画出点、线、面组成的各类图案,让学生将这些图案与其相对应的性格特征联系起来。如蓝色正方形代表清冷、认真,深绿色三角形代表稳重、成熟,黄色圆形代表活泼、圆滑,红色爆炸型代表暴躁、凶猛。在学生基本上都可以正确判断图案代表的性格特征后,教师让学生通过表演表现自己的性格,让其他学生来猜测。学生纷纷举手进行表演,积极参与活动,获得了深刻的学习体验。这里,教师通过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对身边人性格特征的解读能力,让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表达人物的情绪。学生在体验生活化艺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美术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上述教学,教师通过活动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对人物情绪和色彩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对色彩和人物情感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学生对游戏和表演活动都比较感兴趣,教师从这些角度出发,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美术思考和互动交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学科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认知进行教学,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发挥的空间,学生积极响应,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观察写生,丰富生活化认知积累
美术创作的基础之一就是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只有对事物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呈现出最生动的美术作品。美术课堂中,教师要采取措施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促使学生主动观察生活。小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大部分来自眼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积累丰富的生活化认知。
在写生教学中,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标不应只是让学生画得像,还应让学生在创作前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例如,《风景如画》一课有户外的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绘制风景画,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园中进行写生活动。教师选择的地方比较开阔,四面都有不同类型的风景。教师没有让学生立刻作画,而是让学生先用眼睛观察自己想要创作的风景,接着让学生以双手为取景框,根据先前学习过的构图方法,在脑中构思好自己的作品。几分钟后,教师随机邀请几名学生谈谈自己准备创作怎样的作品。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述,如作品的范围、构图方式、用材、色彩等。教师提出建议,如选取的景物不应过于紧密,因为这样可能会破坏构图平衡,应适当减少景物素材。学生逐渐厘清自己的思路,开始下笔作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里,教师组织学生在校园写生,并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前的观察,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厘清思路,给出科学的建议,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生活认知。
上述教学,教师通过校园写生任务,成功激活学生的美术思维,使学生快速进入写生观察和操作环节。校园写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虽然校园的风景没有大自然那么美,但只要教师设计合理,就能够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为美术创作提供素材支持。美术活动形式多样,写生是最为鲜活的设计,教师根据现有的条件组织写生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网络展示,促进生活化实践互动
美术教学中,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美术教学评价,实质上包含了作业的展示和评价两个部分。美术创作离不开展示,只有通过展示,才能让学生理解自身的创作水平,并形成竞争意识,产生创作欲望,对美的追求更加强烈。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组织学生展示作品,这样不仅能节省评价的时间,提升评价的效率,还能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拉近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距离。
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搭建好展示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对于好的作品,教师要让学生体验到获得认可的快乐,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对于有待改进的作品,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查漏补缺,使学生不断精进自己的绘画技艺。例如,教学《船》一课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师生共同收集的有关船的图片、模型、历史等资料,并为学生示范如何画船:先确定船的形状和大小,用草图表现出船的大致轮廓,完成船的整体造型,绘出局部,然后上色。在了解船的画法后,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资料开始进行创作。学生对船有了基本的了解,都自信地下笔。在完成创作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按照学号的顺序展示、评价作品。学生介绍作品时,先讲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再进行自我评价。其他学生以打分和建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直接指出不足之处,给出比较客观的建议。最后,教师给出专业性的评价和意见,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这里,教师为学生的创作做好充分准备,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评价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样有较高的自由度,使学生能够真正互动起来。另外,生生评价的方式,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对学生的帮助更大,能培养学生的抗挫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作品的展示和评价,是美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上述教学,教师创新设计展示和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形成冲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适时予以指导,形成了新的教学促进力。学生对学习评价比较有感觉,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教学组织,让学生充分自评、互评,能够激发其学习动力。特别是网络交互评价环节,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觉,助学效果更为显著。因此,教师要做好评价的设计和组织,让学生更加喜欢美术学习。
艺术源于生活,也应回归生活。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教师要细心认真地开发教学资源,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究,选取有效的教学形式将生活与美术自然融合,使美術深入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对美术的感知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陈红.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探究[J].新课程(上),2019(11):76.
[2] 张艳艳.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求知导刊,2020(38):85-86.
[3] 姚燕丹.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探讨[J].教师,2020(6):101-102.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