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在文明的源头中
2023-04-10郭晔旻
郭晔旻
在古希腊,由柱廊围出长方形的封闭空间,构成“阿哥拉”。
在当代城市,“广场”往往作为地标性的建筑存在。人们或许不会想到,现代都市广场的渊源,竟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过去。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了广场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安临潼区姜寨村附近的一处仰韶文化初期遗址发现了比较完整、清晰的母系氏族村落基址,有两条壕沟将居住区和墓葬区隔开。沟内居住区的中心是一个4000多平方米的广场,房屋建于广场四周,门都朝着广场。这似乎是供一个氏族集会、议事、进行宗教活动的公共场所。其格局表明了广场在社会生活的中心地位。
公元前6世紀古希腊雅典的阿哥拉繁荣景象。
西方广场的起源
在西方,最早建立广场的可能是古希腊人。古希腊人将广场称为“阿哥拉”(Agora)。这个词有“集中”“汇集”的意思,古希腊的“阿哥拉”起初只是人们自由交谈的场所,人们可以聚集在这里夸夸其谈,唯一所需的就是为讲话者提供一个讲坛或论坛,以及为高贵者提供可能的座位。但进入城邦时代后,情况为之一变。比如雅典的城市中心原本是雅典卫城,随着卫城中神庙和雕像的增加,空间变得拥挤,促使卫城的行政职能逐渐转移至卫城西北脚下的雅典广场周围。
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赫菲斯托斯神庙位于阿哥拉遗址中,是古希腊保存较好的建筑物之一,这里也是祭祀古希腊神话中的火与铸造之神赫菲斯托斯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伴随城市重要公共建筑物的建造,古希腊的广场又衍生出商业、司法、行政和宗教等活动。公元前4世纪的诗人尤勃勒斯(Eubolus)形象地写道,“在雅典,你可以在同一个地点买到一切:无花果、传唤的证据、一串串的葡萄、萝卜、梨子、苹果、提供证据的人、玫瑰、粥、蜜蜂窝、鹰嘴豆、诉讼状、占卜器、蝴蝶花、油灯、滴漏、律法、起诉书……”就这样,雅典的广场(阿哥拉)一步步地取代了雅典卫城在城市中的地位,成为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 。
后来,依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活跃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初的建筑师希波丹姆(Hippodamus)在小亚细亚的希腊城市米利都(Miletus)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规则型的广场。城市的典型布局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并在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形成规整的长方形,周围有柱廊,由柱廊围出长方形的封闭空间,也被称为“阿哥拉”。这种规划成为后世广场建筑史上的重要原型。
广场里的古罗马
与希腊语中的“Agora”相对应的是罗马城市里的“Forum”。《拉丁语字典》对其的解释为:位于城镇中心的公共场所,又称“piazza”和“campus”,它可以说是罗马人对城市规划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这种新形式的广场是罗马城市中商业与民主生活的中心,在几乎所有罗马城市的空间结构中都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比如在被火山灰吞没的庞贝古城里,中心广场位于城西南角,通过广场的十字形道路为城市主要道路,广场尺寸为117×33米,周边的主要建筑物有朱庇特神庙、法庭、交易所、市场、公秤公尺陈放室、行政机关、会议厅等。至于“永恒之城”罗马城里,最早出现的罗马广场(Forum Romanum)全部用大理石制成,大体呈梯形,广场四周布设有会堂、神殿和经济活动的房屋。从功能上看,与雅典的阿哥拉类似,它也是罗马市民商业贸易、集会、宗教与政治文化的中心。罗马城中的道路在这里汇集, 而8条通往罗马周边行省的大道由这里辐射开去,这就是所谓的“条条大路通罗马”。
至于罗马政局的起伏也与广场休戚相关。在共和国时期,罗马广场一个最特殊的功能便是法律功能。刻有罗马最早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的铜表就曾挂在罗马广场西部。在共和国晚期的动荡里,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也曾在罗马广场西北侧的集会场向民众发出了著名的《反喀提林第二演说》。
罗马的广场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经过几个世纪的扩张,“元老院与罗马人民”(SPQR,罗马的正式国号)从一个城邦崛起为统治地中海世界的共和国,进而蜕化为帝国,伴随政治权力的集中,城市广场的性质产生了改变。商业功能转移到相对较小的广场上,庆典和体育活动改在圆形竞技场内进行,至于法律和经济事务则转移到大会堂内处理。统治者们兴建广场不再是为了民众集会和日常使用,而是为纪念自己的功绩树碑立传。
著名的恺撒建造了恺撒广场(Forum Cesare),开创了罗马统治者以自己名字命名城市空间的先例,使之成为个人纪念性广场。另外,因为恺撒家族以维纳斯为保护神,所以广场后建有维纳斯庙,广场中间还矗立着恺撒的骑马青铜像。这是罗马历史上第一个封闭式和对称式的广场,此后这种以庙宇为主体的广场形式,成了罗马广场建设的主导样式。
奥古斯都广场的战神神殿居中,立于高大台阶之上,两侧各有一个半圆形的讲堂。
圖拉真广场上竖立着高达38米的“图拉真石柱”,宏伟浮雕描绘了图拉真远征达西亚(今罗马尼亚一带)的战争场面。
位于意大利罗马帕拉蒂尼山与卡比托利欧山之间的古罗马广场,曾是古罗马时代的城市中心,保留了较完整的古罗马建筑群,如塞维鲁凯旋门、提图斯凯旋门、灶神庙、凯撒神庙等。公元4世纪后,这里渐渐萧条败落。
进入帝国时代之后,作为恺撒的继承者,奥古斯都(屋大维)建立了同样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奥古斯都广场(Forum Augustum)。这座广场直接建在恺撒广场的东北,与之相邻,并且规模相当。战神神殿居中,立于高大台阶之上,两侧各有一个半圆形的讲堂。广场周围用高达36米的围墙围起,形成一个高度封闭的空间。再往后,臭名昭著的暴君尼禄利用公元前64年的大火对基督徒进行残酷迫害,也借助火灾修建了豪华的宫殿,并在恺撒广场和奥古斯都广场的东南处修建了尼禄广场(Forum Nerva)。
更有魄力的则是图拉真,这位皇帝劈山平地,兴建了图拉真广场(Forum Traiano)。作为罗马帝国广场的最后一组建筑,图拉真广场在品质上最为完善,即使在公元4世纪一位挑剔的皇帝眼中,这座广场依然是罗马最为宏伟的建筑。美丽的图拉真广场中央耸立着他的巨大骑马铜像,广场后面是一个长方形大会堂,它的侧面是希腊文、拉丁文图书馆,后面是神庙。广场竖立着高达38米的“图拉真石柱”,石柱底部是立方体,柱身上面有着巧夺天工的宏伟浮雕,浮雕按螺旋式呈现,描绘了图拉真远征达西亚(今罗马尼亚一带)的战争场面。正是在这次战争中,图拉真不仅消灭了一个强敌,而且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土地,为自己建 造宏大的公共建筑提供了必要的资金。
图拉真是恺撒以后罗马最强大、也是最后一位成功的扩张者和侵略者。在他身后,罗马帝国的扩张停滞,随后陷入漫长的衰退,并被“蛮族大迁徙”冲击得面目全非。原先的繁华都市陷入衰落状态,许多大城市趋于荒废,盛极一时的罗马人口从100万急剧下降到4万人,所辖城市的经济也极为萧条破败。一直到公元10世纪,西欧城市才开始复苏。
(责编:刘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