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3-04-08杨依慧徐婉儿

中国市场 2023年7期
关键词:两翼城市群湖北省

刘 燕,杨依慧,徐婉儿,陈 志

(湖北经济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致力于改变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劳动要素单向外流导致的乡村发展落后现象(李芳华和姬晨阳,2022)[1]。要想实现现代化的乡村经济发展,增强乡村产业竞争力,发展县域经济是一个合理的切入点(陈奕山等,2021)[2]。县城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重要节点,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以县域为切入点加快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发展县域经济消除传统城乡分割的弊端,从而为城乡要素自由交换、畅通流动提供全新的通道。

结合湖北省的具体情况来看,《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高度强调了以“襄十随神”和“宜荆荆恩”两大城市圈构成的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在未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考虑到县域是湖北全域协同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主阵地(宋菲菲和宋亚平,2020)[3]。为充分发挥县城在“两翼”城市群城乡联动发展当中的纽带作用,同时满足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农村人口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近工作、就业的需求,加快推进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层面城镇化相关建设,大力发展“两翼”县域经济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文章对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总结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其次,分析湖北省“两翼”城市群现存的问题;最后,根据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及其存有的具体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良性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2 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十三五”期间,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而言实力稳步增强。从经济总量来看,如图1所示,湖北省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18118.7亿元,增至2020年的25464.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7.04%。而“两翼”城市群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9187.06亿元,增至2020年的12399.8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6.18%。由此可以看出,“十三五”期间“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保持了一定的稳定增长,但相比于湖北省县域经济整体发展而言,增速相对较慢。

图1 2015—2020年湖北省及“两翼”城市群县域GDP趋势

从县域经济占比情况来看,如图2所示,2015—2020年,“两翼”城市群县域GDP占城市群GDP总量的比例均高于湖北省县域GDP占湖北省GDP总量的比例,且“两翼”城市群县域GDP占城市群GDP总量的比例波动不大,表明近年来两翼城市群的县域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当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且近年来整体而言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

图2 2015—2020年湖北省及“两翼”城市群县域占比情况

与此同时,湖北省“两翼”城市群经济强县增多,GDP超过500亿元的县(市、区)由2015年的3个增至2019年的8个。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湖北省“两翼”城市群GDP超过500亿元的县(市、区)个数降至7个(见表1)。

表1 湖北省“两翼”城市群GDP超过500亿元的县(市、区)个数

伴随“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总量的增大,“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也在不断提升。2020年,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为5312家,占到了全省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43.19%。同时,对外开放也上升到新的高度,2015—2019年,“两翼”城市群县域出口额年均增长率达到了5.00%。

绿色发展层面,“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区域内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以及“四个三”生态工程稳步实施,县域万元GDP能耗2015—2020年累计下降接近20%,空气、水体质量均实现明显的好转。此外,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整治也实现了新突破,丹江口市、保康县尧治河村被评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民生福祉层面,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辖区内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宜昌市远安县、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恩施州恩施市和宜昌市夷陵区等4个县(市)建成“国家文明城市”。此外,“两翼”城市群行政村光纤覆盖率达100%,居民网络通信的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2015—2020年,“两翼”城市群44个县(市、区)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64%和7.16%,跑赢了经济增速。同时,文章对“两翼”城市群44个县(市、区)2015—2020年城乡收入差距的数据进行了统计。通过图3可以看出,虽然“两翼”城市群在县域脱贫攻坚以及民生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十三五”期间“两翼”城市群县域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总体而言仍在持续扩大。

图3 “十三五”期间“两翼”城市群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变动趋势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从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的总体层面来看,经济总量、发展活力、绿色发展以及民生福祉等各大类相关指标均表明,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近年来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整体发展态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3 湖北“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对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总结的基础之上,我们认为现阶段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第一,经济总量整体落后。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首要问题在于经济总量发展整体落后。2020年湖北省有7个县市入选全国百强县市,其中“两翼”城市群仅有宜都、枣阳和枝江这3个县市入选全国百强县市,除宜都市外整体排名均靠后。县均GDP不仅明显落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浙江、江苏、福建的县市,甚至同邻近的中部省份河南省的县市相比,“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依然处于劣势。与疫情前的2019年数据对比,2019年河南县均GDP为325.6亿元,“两翼”城市群县均GDP仅为294.18亿元,落后河南省9.64%。

从结构上看,“两翼”城市群GDP超过500亿元的县(市、区)有7个,GDP处于300亿至500亿元的有12个,GDP处于100亿至300亿元的有18个,GDP小于100亿元的有7个。2020年全国33个县GDP超过千亿元,而“两翼”城市群没有一个GDP超千亿元的县城,存在强县不强的问题。“两翼”城市群56.82%的县城GDP小于300亿元,表明当前“两翼”城市群大部分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第二,产业中低端、企业中小微特征明显。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还存有产业中低端、企业中小微、产品中低效的问题。以农业产业为例,现阶段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层面具备现代化农业水准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大品牌缺乏,同时相应的农业产业链不完整。从龙头企业发展来看,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的2020年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强和专项10强名单显示,2020年湖北“两翼”城市群县域层面仅有稻花香和枝江酒业两家企业进入2020年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强,而在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10强、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外贸出口10强、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品牌影响力10强、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10强、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融合发展10强等多份专项榜单当中,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层面只有稻花香集团一家企业上榜。从农业品牌建设来看,2020年全国评选的54个粮油品牌、31个蔬菜品牌,湖北“两翼”城市群县域层面无一品牌入选。

表2 2020年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GDP结构

第三,县域经济区域发展失衡。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还存在发展失衡的问题。具体而言,从GDP增长的速度来看,恩施市、郧阳区、利川市、枝江市、宜都市等地区GDP增长较快,而巴东县、竹溪县、鹤峰县、远安县、监利市等地区GDP增长缓慢。2010—2020年,GDP增速最高的恩施市和GDP增速最低的监利市,GDP年均增长率相差了6.51%,由此可见“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还存在发展失衡的问题。

第四,县域城镇化整体水平偏低。“两翼”城市群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2021年达到50.27%,较湖北省县域城镇化率低了接近5个百分点,比湖北省整体城镇化率低了近10个百分点。通过图4的核密度估计分析可以看出,2021年“两翼”城市群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水平主要集中在40%到60%,中位数为48.36%,仅相当于2016年湖北省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水平,表明当前“两翼”城市群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偏低现象较为严重。

图4 2021年“两翼”城市群县域城镇化率的核密度估计

4 湖北“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根据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及其存在的具体问题,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四点促进湖北省“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良性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4.1 充分激发县域企业活力

一是要有效落实已有政策,提高行政效率。充分、全面地用好已有的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援企惠企政策,不断改善县域中小微企业市场环境,积极促进省内金融机构创新性地开设绿色通道、降低贷款难度、供给专属产品,减小疫情防控等现实问题对县域企业经营造成的负面效应。二是要稳步开展企业成长培育项目。围绕中小企业的成长,不断推动“个转企”“小进规”,同时结合培育和引进两条线路,提高湖北省县域层面大企业、大集团的数量与质量,力争在“两翼”中心城市造就一批区域性的平台型企业。

4.2 以构建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目标促进创新驱动能力升级

一是要长期注重产业转型升级。以新技术、新工艺为基础推进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县域制造业、服务业全面融合,结合“两翼”县域的已有基础和禀赋,针对性地培育具有成长价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要强化创新主体与创新载体的培育和建设工程。加大对企业创新的奖补额度(杨迎军和王晓涵,2019)[4],鼓励企业增加长期研发的投入,构建高端技术中心,促成大量科技型初创企业。鼓励企业向“高精特新”的方向发展,争取造就国内新兴行业细分领域的“领头羊”企业。以创新载体为目的积极构建相关平台,在县域层面增设一批新型制造业创新与研发单位。

4.3 不断优化县域营商环境

一是要打造“两翼”城市群县域经济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以发达国家标准和我国要求为准则,尽最大努力减少审批步骤、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投资环境、提高企业满意度。全面施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以治理水平优化、审批流程精简为基础,促进市场活力的释放。二是要保证既有政策的落地。尽早实现营商环境“25条”政策的实际见效,充分实现政策效果,力争在“两翼”城市群的县域创造出法治化、国际化、高效化超一流的营商环境。

4.4 加快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

要加速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积极推动城市群城乡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县城是城乡联动发展的重要纽带。只有有效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才能有力推动人口和产业的自主集聚,进而实现城市群县域层面的功能集成以及要素集约,从而实现以城带乡的根本发展目的。具体而言,要加快推进城市群内不同县市区教育、医疗、公共交通、旅游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优质资源共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常住人口过百万的县市、全国百强县市以及GDP超过300亿的相关县市区要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建造至少一家能够辐射邻近乡村的三甲医院,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建立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探索城市交通、就医服务等业务圈内联网、一卡通用。推动城市群政务服务联通互认,创新社会协同治理模式。要为县城的农村转移人口提供均等化的城市公共服务,使其能够充分享受县城公共服务改善带来的便利。

猜你喜欢

两翼城市群湖北省
春 景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卫康 “一体两翼”促发展
天狮 打造一体两翼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