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期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探析
2023-04-07辜子芮
辜子芮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外资金融机构不断涌入,衍生出大量新型金融工具。在市场竞争激烈和金融创新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很多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我国财政部紧跟国际套期会计准则变化发布全新衍生金融工具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中,针对企业套期会计信息披露准则进行修订和完善。套期活动对企业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套期业务能够提高企业风险应对能力。研究套期会计信息披露以及如何让会计信息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风险管理和经营情况,揭示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未来损益,有利于企业管理部门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有利于监管部门及时通过财务报表披露内容提出行业准则和整改要求。目前,企业对套期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严重制约着套期会计的发展,导致套期会计准则无法真正发挥作用,报表使用者和利益相关者难以评估企业风险和经营水平。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套期类型、套期关系和套期工具三方面对我国套期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套期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我国套期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1.套期类型披露现状。上市公司已逐渐意识到套期的重要性,积极采取套期保值方法规避风险,釆用套期会计进行核算。本文通过对近十年上市公司运用的套期类型进行统计发现,相比于公允价值套期,上市公司更愿意采用现金流量套期。总体上,使用这两种套期的企业占比78.9%,但很多企业只是在套期会计政策中复述准则内容,指出套期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没有对企业所使用的套期类型进行详细的披露和解释。
2.套期关系披露情况。企业在财务报告中缺乏对企业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对应关系的详细描述,对于套期关系的描述只是复述准则的相关内容,只有少数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项目注释中按套期工具不同以注释形式粗略披露套期关系。
3.套期工具披露情况。运用套期保值的企业均会对套期工具进行披露,区别在于披露的位置不同,但对套期工具公允价值的披露不规范。有些企业将套期工具公允价值放在衍生金融工具中单独披露,有些企业将所有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加总,以总和的方式在报表中披露,少有企业将各项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在报表中分项说明。图1为我国上市公司套期工具披露情况。
图1 我国上市公司套期工具披露情况
二、套期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不完整
1.披露制度不健全。由于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信息使用者不能从企业财务报表中直接获取套期会计的相关信息。从近十年国内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和附注中套期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来看,缺乏有效信息。有些企业只披露强制性要求的会计信息,而对那些自愿性披露的会计信息避重就轻,在会计报告中隐瞒事实真相,误导投资者。
2.披露流于形式。企业只披露准则所要求必须进行披露的风险管理信息,且流于形式,并没有阐述实质性的问题,各企业描述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对风险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进行风险管理分析,并提出规避风险的对策。企业关于风险管理的数据信息披露严重不足,且没有采取专业术语进行解释,只有简单文字性叙述。企业除应在附注中披露己确认和未确认金融工具的风险信息外,还应披露有关减值损失、违约借款、套期活动、金融资产及负债的公允价值和金融工具风险等潜在的风险信息。
(二)信息披露不规范
1.披露内容模糊笼统。企业套期会计信息披露缺乏规范性,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形式过于简单,模糊笼统。财务报告中企业提供的表外信息多为与整体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信息,很少详细分析具体金融工具,阻碍了投资者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导致投资者无法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使得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蒙受损失,甚至会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秩序。
2.信息披露前后矛盾。有些从未使用套期会计的公司在其主要会计政策中提及套期会计政策,但在后续的附注和报表项目注释中又解释相关套期政策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企业套期披露不规范,报告前后矛盾很容易让报表使用者对财务报告产生误解,降低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3.披露格式不规范。企业套期内容披露分散,在报表和附注中均可见,缺少套期会计集中统一披露的位置。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穿插于各个部分,新套期会计准则虽对原准则做出很多改进,但仍未对套期会计在财务报表中的列示做出规范,未给出披露规范。列示规范缺失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套期内容混乱,降低了信息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加大了信息需求者获取有效信息的难度。
4.披露缺乏针对性。针对个别特殊企业的套期会计规范存在缺失,由于套期会计本身的复杂性,必须制定出针对各类企业套期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很多企业财报中没有提及套期关系,缺乏针对性,提及套期关系的企业也大多数是对书面文件的复述。同时,企业缺乏针对企业套期有效性进行披露,难以判断企业采用套期会计的合理性。
(三)信息披露不及时
会计核算工作讲求实效,会计业务的处理必须保持及时性,这关系到每个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以便利益相关者及时了解和利用会计信息。企业通常因为经营出现亏损,或是计划实施效率低等问题,没有及时公布相关信息,从而增加投资者投资风险。同时,金融衍生交易会计信息披露若不及时,容易导致内幕交易等违规操作产生,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更有甚者导致交易停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确定因素愈来愈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套期工具价值在短时间内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总之,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波动较大,传统定期财务报告已无法满足投资者对信息及时性的需求,已跟不上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的步伐,寻找新的披露方式迫在眉睫。
三、套期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套期会计准则实际操作性有待改进
1.准则内容过于复杂。准则的复杂性是影响企业套期会计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套期会计复杂,发展历程短,无论是企业、审计部门还是政府监管部门,都需要更为规范的准则。由于缺乏这样的准则,导致企业运用套期会计、进行套期披露时出现不准确、不规范的情况,相关部门进行监管时也容易忽视企业不符合规范的行为。
2.准则描述过于笼统。通过查看一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发现,所披露的信息甚至是一些关键信息表述非常粗略,未能做出详细说明。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准则内容描述过于笼统,且至今仍未发布详细的解释公告与操作指南。《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应用指南中没有设计专用账簿格式,对一些关键的信息没有给出详细的解释,导致企业实际操作中出现纰漏。
3.公司缺乏自愿披露的积极性。通过对上市公司近五年公开发布的年报分析,可知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基本符合会计准则要求,但自愿性披露信息较少。企业为了自身利益隐藏一些重要的负面信息,自愿性信息披露相当匮乏。公司缺乏自愿披露的积极性是制约我国套期会计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缺乏套期会计专业人员
1.套期业务对员工专业素质要求高。会计人员处理套期会计工作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会计人员需要精通会计学、统计学和金融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才能完成套期会计工作,而国内套期会计人才非常缺乏。很多企业会计人员缺乏套期会计的经验,无法及时准确领会准则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企业会计人员对套期会计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缺乏经验,导致会计人员对套期会计分类和确认不够清晰。
2.企业疏于对会计人员的定期培训。套期工具有着非常强的创新性和灵活性,其更新速度快且相关规定复杂,准则给出的操作指南具有时效性。要想准确有效执行相关规定,需要会计人员敏锐的职业判断和全新的知识储备,然而国内大部分企业为节省员工培训成本,只在人员进入岗位初期进行简单的培训,缺少后期针对业务操作的定期培训,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对套期会计处理缺乏敏锐度,知识储备存在滞后性。同时,企业还应积极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避免发生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减少主观因素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三)准则执行的监管力度不够
企业进行套期会计信息披露时,往往重视披露表内的信息,忽略表外信息,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完全掌握企业经营信息,无法做出合理的决策。套期工具公允价值、风险等重要信息往往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对衍生金融工具披露的态度不端正,将可能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关键内容一笔带过,没有进行详细阐述。准则的制定固然重要,但准则的执行和监管是保证套期会计披露可靠性的关键。企业内部缺乏套期保值监管体系,特别在内控建设、制度设计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严重缺失,导致信息失真。企业进行套期时,往往模仿和复制其他企业的套期模式、套期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经营模式和实际情况进行披露。监管力度不够使得企业存在侥幸心理,搪塞过关和隐瞒欺骗的情况也会随之发生。为保证准则能够严格执行,保证套期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审计和相关监管部门需加大监督力度。
四、总结及建议
企业所披露的套期会计信息大多是复述准则的原文,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经营模式和实际情况进行披露,且对准则要求披露的内容存在披露不完整、信息披露不规范和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问题。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由于套期会计准则实际操作性有待改进,企业缺乏自愿披露的积极性;其次企业缺乏套期会计专业人员,同时企业对准则规范的执行效率低,监管部门对准则执行的监管力度不足。根据企业套期会计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文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1)发布套期会计准则具体解释和示例,统一套期会计信息在附注中的披露位置,推进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2)企业在编制年报的过程中应完善套期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企业内部应制定相关制度,将套期会计信息披露工作落到实处。(3)采取措施提升相关会计人员专业性,加强对上岗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培训。(4)完善套期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企业应制定相关监管制度,证监会、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应共同对企业套期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监督,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监管力度,促使套期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得到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