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危害及其防控

2023-04-07谢丽

新农民 2023年9期
关键词:从业人员危害防控

谢丽

摘要:目前,人畜共患病嚴重影响着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由于需要与动物长期处在同一环境,所以对于基层兽医工作者而言,人畜共患病对他们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更好地确保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同时也出于保障人员安全的角度考虑,我们应该加强对防控措施的探索,从最大程度上提升防控人畜共患病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人畜共患病的分类与传播、危害、原因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防控人畜共患病的方式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人畜共患病;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从业人员;危害;防控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我国社会经济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环境,这种背景下,畜牧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之中。当前,我国人民对肉制品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全方位满足人们的需求,畜牧业也开始加大监督与管控力度,持续完善对畜牧业管控工作的升级工作。人畜共患病历来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健康,对其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为了确保我国畜牧业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出于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人身安全的考虑,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出更为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提升防控人畜共患病的效果。

1 人畜共患病分类与传播

1.1 人畜共患病分类

据研究显示,世界范围内人畜共患病大约为250种,其中89种是比较重要的,我国则约有人畜共患病130种。依据病原体的差异可以将其分成五个不同种类,即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衣原体与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1.2 人畜共患病传播

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发现,人畜共患病共有四种传播途径。第一,唾液传播。唾液是人畜共患病非常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比如猫狗患有狂犬病后,其唾液中会携带狂犬病病毒,当它们抓伤、咬伤人的时候,其病毒将会随着唾液进入人体,引发狂犬病;第二,粪溺传播。这也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传播方式。粪便中含有结核病、沙门氏菌病等多种病原体,均可通过粪便污染人类食用的食品、饮用的水源,当人食用了被感染的食物,或者喝了被感染的水,就会传染疾病。有关研究显示,很多寄生虫的虫卵都会在粪便中存储;第三,患病的畜禽,在打喷嚏、流鼻涕或咳嗽时,会将携带病菌或病毒的飞沫带出,这些飞沫扩散到空气中,会为疾病传播提供便利条件;第四,畜禽毛发、皮肤的污垢中会携带大量病菌和病毒,它们可能是疾病病原体,也可能是疾病传播的媒介。在不注意个人防范的状态下与它们亲密接触,极易导致人员患病。

2 人畜共患病的危害分析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畜禽的养殖量逐年攀升,养殖过程中畜禽患病的现象难免会发生,基层兽医工作者会积极承担起治疗患病畜禽的重要责任,然而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人畜共患病的问题,对其生命健康与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2.1 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

人畜共患病将直接影响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身心健康,该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广,接触动物皮毛、唾液、粪便等都可能传染,传播途径和方式非常多。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畜牧业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很多农村地区的基础条件很差,工作过程中各种细菌暴露在空气中,为疾病传播提供了机会。如果发现了动物疫病却未能及时治疗,那么即可为后续疾病传播提供机会,增加感染的机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此外,牲畜感染以后,还会影响畜牧业的正常发展,使农民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威胁人们的健康、生命

人畜共患病的特征在于人、动物之间疾病的交叉性感染,这无疑为基层兽医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威胁,甚至威胁其生命。近年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人们对疾病防治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大,同时也采取了相关防治措施,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效果并不显著。目前,发展中国家动物传染病的发病率始终比较高,虽然已采取了相应防治措施,但这一过程中传染性依然比较大,比如牛羊肺结核、禽流感等,严重时甚至存在生命危险。

3 感染人畜共患病感染原因

据相关研究显示,世界上每年都有约200万人由于人畜共患病而死,可见对于人类而言,人畜共患病可能存在致死风险,纵然没有出现致死的现象,也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必须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3.1 接触的畜禽来源复杂

由农民以家庭模式饲养的畜禽,都是农户自繁自养的,需要根据相应养殖标准与要求实施养殖,此类畜禽可以对人畜共患病的发展情况进行很好的监控,可以从最大程度上降低人畜共患病感染的可能性。如果是在养殖场中饲养的畜禽,养殖场可以依据自身情况加大管理力度,并且定期实施疾病预防,因此,这种状态下的畜禽,也基本不会出现人畜共患病的情况。另外,从外地进口而来的畜禽,在对其进行销售时,缺乏严格隔离与消毒,此种类型的畜禽极易携带着病毒,为感染人畜共患病提供了条件。

3.2 与畜禽有密切接触

从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在为畜禽进行疫苗接种时,难免会与动物直接接触,一旦出现动物抓伤、咬伤等问题,极有可能会为动物分泌物所感染,以增加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性。在卫生检疫所工作的检疫人员,在为动物进行检疫时,可能会出现道具使用不当的问题,将皮毛划破,或者接触到存在传染性的动物制品等。另外兽医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对动物实施身体检查,也会提升感染人畜共患病的概率,如果检测出人与动物的传染病,那么势必会出现整个实验室人员都感染的局面。

3.3 接触畜禽感染源复杂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接触的畜禽种类也非常多。首先,防疫站中兽医主要负责一个地区动物的防疫工作,由于来自大型养殖场,在养殖和管理方面的条件都比较高,加上卫生工作者会定期实施防疫,因此防疫效果往往比较显著。其次,散养家畜为个体饲养,数量比较少,但便于饲养、管理。最后,国外饲养的畜禽缺乏严格的检疫与消毒,很容易为疫病传播提供可乘之机,将会使基层畜牧兽医工作面临极大的安全隐患。

4 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方法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人畜共患病对从业人员的危害非常大,因此在实践工作中,为了更好地降低其对从业人员的影响,应该采取措施实施积极的疾病防控。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主要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与手段对人畜共患病进行防控。

4.1 加强医护监控

完善的制度可以为人畜共患病传播率的降低提供前提条件。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台免疫防护的相关政策,持续监督动物疫苗注射情况,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牧民、兽医的防护,确保注射和操作中人员安全性;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科学养殖的监督与管理,持续强化对各养殖环节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养殖地安全卫生条件可以满足相应标准与要求,并且定期针对养殖过程实施相应监督与审查,确保各项养殖工作的开展都能满足相应安全水平。此外,还要深入落实流通环节动物疫病的监督与管理,持续强化对动物疫情的检测工作,及时针对重点管理环节、重点地区情况实施监督与管理,加强对容易有病毒“出没”地区的检测,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流程的控制与管理,以便及时掌握当地疫情進展情况,避免病原体变异情况发生,实时掌握当地疫情的动态变化,从而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4.2 构建联合防控机制

当有人畜共患病疫情发生时,要注意不同卫生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以及配合,构建一个联合化的防控机制,为安全建设工作的落实提供保证。将汇报疫情、调查工作、动物处理、检测预警等工作联结成完善的防护机制,并合理划分相应区域,深入开展隔离防护的相关工作,避免疫情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在防控过程中要注意所有患病动物都要扑杀,及时落实无害化工作,针对当地环境实施全面消毒,严格处理好动物接触区域。对于极易受到威胁的地区应实施全面疫情监测,及时汇报疫情相关信息,并且采取预警管理,积极落实疫苗接种工作。相关人员应加大防护力度,避免在联合处置过程中出现人员感染的情况,一旦发现有不适情况,应立即停止手头上的工作,自觉参与到隔离防护工作中去,以避免疫情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并且积极探索安全治疗的方案。

4.3 提升疫病防控水平

目前,基层防疫站基本都存在一种问题,即整体防疫水平较低,这无疑为基层防疫工作的推进增加了难度,多数基层的兽医人员均为村级防疫员,他们的专业素养并不高,同时薪资待遇水平、文化水平都比较低,多数美育哦经过系统的学习,极大的拉低了基层兽医工作人员的水平,必须实施有效改善才能为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具体来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向提升基层兽医的整体防控水平:第一,应该定期组织其参加培训交流活动,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性防疫知识、如何有效预防疫病、不同疫病的防治方法等,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兽医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并且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从而促进其防疫水平的提升。同时,通过交流与沟通还能了解其他人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处理问题额方法,这样下次遇到同样问题时,就可以及时进行处理。第二,在人员招聘中适当提升基层兽医工作者的要求,同时还应适当提升招聘预算。因为之所以出现基层兽医工作者文化水平与专业素质低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招聘预算比较低,无法留住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必须加大在人才招聘上的资金支持,招聘一些具有基础、经验的人员,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兽医团队的整体水平。

4.4 加强人畜共患病宣传

在疫病防控工作中,要对相关人员实施人畜共患病的宣传工作,使其加深对人畜共患病相关内容的了解,从而树立较强的防护意识。就拿宠物饲养、畜牧养殖为例来说,养殖人员需要与养殖动物及其粪便等排泄物直接接触,这些粪便及分泌物是从动物向人类传播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渠道,如果不善于防护,可能会在养殖过程中直接暴露,从而增加人畜共患病向人类感染的概率。从宠物饲养的角度上来看,弓形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但很多饲养者不知道应该如何预防,因此导致自己被感染。简单来说,绝大多数人畜共患病的患者之所以会患病,都是因为它们没有形成防范意识,采取的防范措施不到位。所以必须就人畜共患病的相关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强调其危害,使大家都能形成强烈的预防意识,这一点非常重要。简单来说,意识为行动提供了重要指南,如果从业人员不具备预防意识,那么实践工作中就可能会忽略防护工作的落实,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必须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使他们形成强烈的防护意识,这样才能促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加大防护力度,从而减少感染发生率。

4.5 加强安全知识教育

要想有效防控人畜共患病,就必须对接触畜禽的人员进行安全防护意识的教育,将重点、专业化知识传授给这些人员,使其积极参与学习和了解人畜共患病。通过定期举办的培训活动,这些人员可以深入了解容易产生的病菌,明确人畜共患病的防治方案,并且积极落实预防教育工作,为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前提与基础。同时还要定期组织人员参与交流与学习活动,当地兽医药积极参与学习,通过与同行的探讨与交流中了解相关知识。另外,还要积极举办考察类活动,注重向更为专业人员学习,当地政府也可以经常组织基层兽医工作者参与实地考察,相互交流和学习。邀请一些兽医学者到当地防护工作实践中学习指导,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给出一些建议,从而确保基层安全工作落实的合理性。

5 结语

综上,目前人畜共患病对动物养殖工作的开展形成了阻碍,同时严重威胁着从业人员的人体健康,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探索出合理、科学的方式有效防控人畜共患病,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建立健全疫病防控机制,从整体上提升防控策划更难过,为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前提与基础,这样才能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俞志成.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应对人畜共患病威胁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16):130-131.

[2] 沈振锋,夏雪.我国人畜共患病研究的现状及热点分析——基于2000—2019年CNKI期刊的文献计量[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1(8):28-33,150-151.

[3] 马祥辉.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危害及其防控[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6):136-137.

[4] 郜霞,姚华琳,李岩磊,等.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危害及其防控措施[J].农家参谋,2020(11):121.

[5] 佚名.探讨人畜共患病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控制机制——第五届兽医发展高层论坛暨唐山市畜牧水产科学发展研讨会在唐山成功召开[J].兽医导刊,2009(9):4,1-2.

猜你喜欢

从业人员危害防控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药+酒 危害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酗酒的危害
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质调查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资料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