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要点分析
2023-04-07蓝江丽
蓝江丽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根据国家具体的部署及相关要求,全国各地开展了新一轮的国土资源调查工作,以土壤的普查和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为基础和前提条件,对耕地后备的土地资源展开具体且深入的调查评价。一方面为了较全面且准确地掌握土地资源的具体用地情况,另一方面为国土资源的深化改革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然而,如何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相关人员加强对其工作要点的分析还是很有必要性,可有助于推动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关键词;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要点;分析
近些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促进日益增长的物质水平,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的加大,不少农村居民离开耕地进城务工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水平,农村耕地长期无人耕种和房屋闲置,良田变成荒地和房屋破旧不堪,以及一些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无法耕种也撂为荒地,大量的土地资源被浪费。另外,农村居民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更好的人居环境,由于农村人口多,有的村的宅基地资源不足,一些耕地被当宅基地使用,有的甚至出现一些在自己耕地上私自建造房屋的现象,从而造成农村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国家粮食储备也在减少。为了减少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发展好农业,实现国家发展和进步。因此,相关部门通过应用一些现代科学新技术手段准确地开展好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把一些非实用性耕地转变为可利用型耕地,一方面是可以改善农村土地资源浪费现象。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耕地的生产力和生产面积,以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以此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守护好耕地红线,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和评价起着必要作用。
1 耕地后备资源的概述
广义来说,耕地后备资源主要所包含的范畴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阶段所能开垦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是可以开垦反复利用的土地资源。其中现阶段可供开垦的土地资源是在自然条件下,所能形成的,但是还没有被开垦和利用的土地资源。此外,在这类现有的可供开垦的土地资源中也包含了之前有生产或是建设用地或是因为自然灾害导致土地资源的废弃。在可开垦的土地资源中,还也有一些矿石洞、采石窑等一些用于生产或者是建设的一些用地。总之,无论是开垦的土地资源还是可以复垦采矿的用地,都属于耕地后备资源所包含的范围以及调查评价的对象。
2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的理论支撑
2.1 人地关系理论
广义的人地关系理论是随着人文地理的发展而逐渐更新的一种思想学说。具体来说,人类在生产生活当中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也俗称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时代發展和社会发展的不断变革,人和地理之间的理论关系,从传统的简单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复杂,也从单一转为了全面的理论。就现阶段来说,人地关系的内涵包括了人口数量、粮食数量、自然资源以及各类能源等多样化的层面。在农村生产和发展当中,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自然资源所能供给的量却是有限的,造成生态资源和社会发展出现了不协调性。如今,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步伐越来越快,城市发展规模的扩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国家储备粮食安全,必须要充分重新审视人和地之间的关系。而人地关系理论则成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实现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护好耕地资源的同时,缓解广大农村居民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尖锐矛盾,促进农村人地关系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2 生态经济理论
对于生态经济理论,主要是围绕着生态和经济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尤其是现阶段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生态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关的作用等等。生态经济理论它是强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之间的作用关系,土地资源所劳动的对象和生态资源是具有“双重属性”。在使用土地资源时,应当更多地考虑土地资源内部的一致性和协调性,把现阶段所能应用到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地利用,也要考虑所利用资源周围的生态环境。因此,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应当以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相协调。从不同方面考虑经济开发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以经济理论为基础,把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实现耕地后备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3 利用新技术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原则
就现阶段,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的过程必须要遵循规划、决策、服务、重点突破和技术创新等原则,利用新技术和手段更好地耕地后备资源展开调查评价工作。
3.1 科学规划与决策原则
针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所包含的工作范畴的任务、工作质量以及工作进程等几个工作模块。其相关工作是要符合编制的具体要求,为当前国土资源规划以及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等相关工作提供具体的理论和数据支撑。
3.2 重点性原则
狭义来说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的关键就是要查清农村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是否可以形成国家级的土地开发和规划标准。哪些的土地可以作为“复垦”的耕地后备资源土地。广义来说,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可促使现有土地资源朝着“集约型”和“可利用性”土地转型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3.3 土地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
近些年,在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中所践行的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首先要针对农村地区现有耕地资源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在开展这一工作中要把所调查的土地资源转化为“信息化”的数据资源,以具体数据为支撑,进而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从实际出发,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工作和耕地后备资源的评价工作是“相辅相成”互帮互助的关系,但无论是一个整体还是有着内在的联系,二者都是建立在完善的农村土地资源机制的基础之上开展的调查和评价工作。
3.4 技术创新原则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阶段所开展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应引入新时期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调查方法和评价办法。一方面是促进新技术在不断实践中应用和推广,提高新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提高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有效缩短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成本造价,还能更好实现耕地后备资源相关工作的信息技术水平。在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中,坚持科学规划与决策原则、重点性原则。从现阶段土地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出发,还要坚持技术创新原则,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在以具体的数据理论为基础和前提条件下,结合新时期信息技术中的遥感等现代技术,对现阶段所要调查的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分布情况、质量优劣等多种情况进行准确和高效调查与分析。此外,不能忽视对所调查评价土地的“宜用性”进行综合性的判断和评价,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从上到下对不同等级的耕地后备资源的各类资源进行汇总,通过新技术手段将汇总的数据信息以“信息化”和“直观化”表现出来,进而形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最终电子汇总。
4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所应用的“3S”技术
4.1 RS技术
“RS”技术也就是现阶段经常所提到的遥感技术,这一技术的优势就在于可以不直接接触目标就可以通过电磁波获取数据信息,并对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及时的扫描、传输和分析等。总的来说,遥感技术就是一种远程操控技术。把这一技术应用到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当中,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双手,准确快速地获得地貌、地形和地面附着物的大致情况,以实现对耕地资源的初步分类了解。此外遥感技术更是可以为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提供精准分类的功能。该技术主要就是通过连续的电波成像以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信息。这就为识别地面物质的分辨率提供了更多的准确性。除此之外,对筛选、分类以确保耕地质量提供了更多质量保障。
4.2 GIS技术
“GIS”就是所特指的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实现“可视化”的数据信息管理,为后期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初步数据结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可以实现耕地资源的数据化分类。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所获得的初步数据进行收集、分类、修改、输入、输出等功能。在利用GIS技术建立耕地后备资源数据系统后,可以对现有资源的类型、质量、时间、地籍、可适宜种植等进行自动分类。此外GIS技术还可以实现动态的实时监测和更新。
4.3 GPS技术
“GPS”技术,大家并不陌生,即:全球定位系统。这一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实现海、陆、空的三维导航功能和定位功能。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中提供高速、精准的三维坐标。此外可以实现全天候、自动化、高效能的海、陆、空作业。国家在2020年所应用的“北斗三号系统”就可以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等提供一个全天候、高效能的定位、导航服务。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可以说是GPS技术的“里程碑”这一技术在耕地后备资源中可以绘制出更精准的地图,同时还可以提供更先进的测量方法,这不仅仅是可以提高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的效率,还可以保障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的质量,为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工作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5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5.1 内业预判
在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中使用内业预判时,可以利用GPS技术对所调查的对象进行区域的划分,同时,根据不同的土地使用情况来确定耕地后备资源不同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以信息数据为支撑,利用图形信息和遥控系统等完善内业的预判工作,进而明确该预判对象是否符合耕地后备资源的标准。针对所收集到的耕地后备土地资源数据,可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作为基础,以其他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作为评价对象,进而从生态、气候、土壤、区位等方面去构建耕地后备资源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再以生态条件、地形坡度、年积温、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土壤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盐渍化程度、土壤pH值、土层厚度、耕作便利度10项指标逐图斑逐地块进行调查评价。
5.2 外业调查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目的主要是守住耕地红线,高质量保护耕地,严格落实耕地占卜平衡管理以及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必须实事求是,切合实际开展相关工作。因此,在调查评价过程中内外业要共同推进,外业可通过逐图斑逐地块进行实地拍照、现场调查取样以及使用无人机航拍等形式,对现场地形坡度、土壤质地、重金属污染、盐渍化程度、土层厚度以及耕作便利度展开综合调查,从而形成了集面积、类型和分布于一体的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成果,为科学合理布局耕地开发、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用途管制等耕地保护工作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
5.3 内业整理
内业整理,不光是要整理和核对各类数据和信息资料,还要构建自身的内业数据整理系统,使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工作有专业且系统的理论数据作为支撐。除此之外,也要核对匹配外业调查过程当中所获得的数据和地图,确保二者之间保持绝对的一致性,避免出现重复记录或者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地图。在对外业调查结果当中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修复或者是整理的过程当中,要使用“RS”技术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整理,避免出现错误。由此可以,保证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和调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对耕地后备资源面积进行汇总的过程当中,也要重视区域内的划分,采用相关的软件进行汇总数据避免其调查和评价结果的失真。
6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而农业生产的前提是耕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但是目前在不少农村地区出现了耕地撂荒和不合理利用耕地现象较为严重,农村耕地被荒废闲置,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近年来,由于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土地升值较为迅速,农村人多地少尖锐矛盾更加突出,严重影响着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为此,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守住耕地红线,高质量保护耕地,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和评价很有必要,从而可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因此,为科学合理布局耕地开发、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用途管制等耕地保护,可积极应用当前先进的新技术,比如:“3S”技术,有助于更好促进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同时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作用最大化,推动新农村快速发展以及农村居民迈入小康生活。
参考文献
[1] 唐伟,王英,杨振宇,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方法研究[J].自然资源情报,2022(3):33-39.
[2] 李先.东丰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研究[J].吉林地质,2021,40(3):83-87.
[3] 李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思考[J].吉林地质,2021,40(1):66-68.
[4] 张珍,石转弟.基于GIS的静宁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1):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