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

2023-04-07欧阳世忠

摄影世界 2023年4期
关键词:人化散点禅意

在东方,山水作为自然宇宙的象征,以哲学性的深度铺陈在其美学底蕴中。无论是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还是天人合一的观念,都凸显了哲学性的山水意境。山与水分别作为自然空间与流动时间的象征,不但给人陶冶性情的空间,还给人以寻求心安和归属的力量。

山水是天地的造化。山—博大精深,高耸仁爱;水—浩瀚奔流,交融灵动。现实生活中的文人往往是孤独的,孤独的心灵总是希望找到一个外界的共振与认同,这个外界对文人而言,就是自然山水。文人将自然山水看成知音,青山无语胜我多情。物之于人永远都是那么真切,山水有了诗文的滋润更多了一份精神性。

我在《山·水》的创作过程中有意空缺以使在合并像素中会有新的形式不断衍生,作品意义处于一种流动状态。图像中“空缺”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这种偶然性的不确定,是对所遇到的不可预知现象的即兴反应,使不同的媒介提供了新的纬度和语言表达的可能性,让观者通过图像中的缺席部分去想象画面中的隐喻。

我以“山·水”为主题来表达富春江的空寂、悠然、幽深、古远意境。“山”以黄公望隐居地阆心洞、卧龙洞、桐庐葛玄炼丹地西岩山来展开创作。岩洞的超梦幻气息是时间与空间的交错,其肌理、空灵、通透、神秘、孤寂是对古人山水意境的追慕。我用蒙太奇的方法,将不同时空的照片重新组合成一个画面,展现中国画散点透视原理。画面中的错位感、虚构与现实的模糊性,突破了传统摄影的属性,将不可见的成为可见。“水”以富春江水展开创作,表现时间的永恒性。在前往严子陵钓台的行船中,望着川流不息的江水,我想起了南宋画家马远的《十二水图》,因此,我用摄影的方式来重构现实的十二水图卷,与自然山水对话,与历史文化对话。

《山·水》是将我的个性、情感和想象糅合进自然山水而转化出的影像。生命的旅程好似一重重山水,缠绵悱恻,锦绣旖旎。

中国古代禅师所说:“在我开悟之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当我被教导着开悟時,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现在,我已开悟,水又是水,山又是山。”

欧阳世忠的《山·水》,就是在这样一种“山·水”的大开大合之间,寻找着禅意的可能栖居之地。当然,蒙太奇可以将不同时空、场景的照片重新组合成一个画面,中国画散点透视原理也能将传统文化的禅意凸显。但是这一切构成的空间也许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在山水构成之外,留出了令人莫测的空白,“透过语言虚构的错位感,创造出的不同可见的可见,并以《道德经》来命名主题”—这才是禅意生发的可能。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要表现和说明自然美的特征,最好用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中的一句话来说明,就是“人化的自然”,只有从人类“实践”的哲学高度,才能准确地诠释自然美的原因。但是我们也看到,包括自然美在内的美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或者用美学家林同华的说法:“自然美是一个流动范畴”。这就很容易解释作为摄影人的欧阳世忠,在“人化的自然”中寻找禅意的妙趣,并且让禅意“流动”起来……

——林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摄影专业硕士生导师,艺术评论家,策展人,2022 首届集美中国新风景摄影展评委)

猜你喜欢

人化散点禅意
项目化学习:让知识学习从“散点”走向“聚合”
Book Review on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柳林风声》读后感
禅意人生
冲击波散点和定点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临床观察
禅意(外一首)
品一杯充满禅意的茶
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当代舞台美术的表演
从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看中国画的美感
“自然的人化”与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