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苍松掩映
——浅析作品《松桩壶》的造型设计与艺术内涵
2023-04-07陆云可
陆云可
紫砂艺术向来是宜兴“五朵金花”中盛开得尤其璀璨的一朵,它兼具着陶的透气性与瓷的美观性,达到了实用与精致兼具的巅峰。紫砂泥这种神奇的泥料产生条件十分苛刻,宜兴独特的地理风貌孕育了紫砂泥,而浓厚的人文风情催生出了紫砂壶这样精妙绝伦的艺术品。宜兴的紫砂艺人们从来没有创作的瓶颈期,将普普通通的紫砂泥幻化成一件又一件的经典紫砂作品,并使其适应不同的生活场景,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运用这样高雅而富有烟火气息的经典艺术品。
紫砂花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紫砂壶的诞生——“供春壶”,传说供春从银杏树的树瘤中获得灵感,模拟其形态创作出了第一把紫砂花器作品。壶上拥有着树瘤的纹理,同时也有着严谨的紫砂壶结构,能够满足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将目光放到作品《松桩壶》身上,你也会被其自然的纹理所吸引,松桩、松针、树枝这样在自然中常常被人忽略的元素,组合到一起竟有着如此的美感。其实,紫砂艺术的仿生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通过艺术的思考与重塑,放大其美感,并以和谐的方式组合,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人们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也正是如此。艺术能够挖掘出平凡中的美,并以特别的方式给人们带来尤为震撼的视觉冲击。
笔者在创作《松桩壶》的时候,想要将松树的理念精神融入到整件作品之中。对松元素融合来对作品进行一个美感上的提升,同时,笔者也想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紫砂艺术的方式传递给更多的人。从造型上来看,壶身是具有很强的辨识度的仿生形态,在壶的表面,笔者采用了一种留白的设计美学,壶面上不仅有沟壑纵横的纹理感,还有体现紫砂壶原本韵味的部分,这样详略得当的布局设计让这些堆塑的装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且不会掩盖紫砂壶最本真的美。在形体的设计上,整个作品的结构就是一个松桩,这个类似于圆柱的结构显得十分稳重与端庄。从上往下看,壶面是一个完整的平面,光滑而细腻,在阳光的直射下还能有些许自然的反光,仿佛是自然界中的丁达尔效应。壶把与壶嘴都是采用高度还原的仿生手法,将松树的枝干在紫砂壶上做了一个重现,生动逼真,线条自然,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自然气息。壶流的设计格外苍劲有力,在一些树皮的纹理装饰下,显得更为生动。并且,壶流采用的是三弯流的设计,实用性极高,体现出紫砂壶雅俗共赏的实用功能。壶把的设计也考虑了使用的方便性,无论是壶把的弧度还是高度都适合日常的使用。壶盖也是一个十分有特色的部分,壶钮采取了一小段树枝的仿生设计,笔者采用了一个体现折线的树枝,让其凌厉的线条增添作品的阳刚之气,更加凸显自然的力量。在壶钮的周围,笔者还采用了贴花的方式,用一些松叶作为装饰,一簇簇的松针散落在壶盖上,有一种凌乱之美。壶盖采用的也是嵌盖的方式,与壶身融为了一体,凸显整体的自然之感。这壶身的沟壑纵横展现出一种岁月流逝之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松树经历风吹日晒却仍然挺立在阳光之下的沧桑之感。松桩的老味象征着岁月的沉淀,而那壶面上为数不多的光洁则象征着新生的力量,在这件作品中,观者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岁月的一种流逝与交叠,以及自然力量的强大。这样一件美貌与实用共存的作品,尤其能够展现紫砂艺术的独特内涵。
从整体上来看作品《松桩壶》,笔者不仅仅在作品上还原了松桩,还通过紫砂艺术的手法加入了自己的巧思,通过炉火纯青的紫砂技艺来表现出自己对紫砂艺术与自然相结合的深刻理解。由于紫砂泥的特性,紫砂壶经过泡养之后更能体现出古色古香的韵味,就仿佛这棵松桩在茶水的滋养下,也能焕发出更为蓬勃的生命力。
在这把壶的背后,其实展现的也是文人的风骨。汉代诗人刘桢写道:“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其赞美的就是松树不畏凝寒的特点,而其在背后赞扬的,是那顽强不屈的文人风骨。松树不畏严寒,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拥有着傲立风霜、不屈不挠的顽强品质,这是人们一直以来所赞颂的。松树的这一精神,也是紫砂壶的内在品质,这一元素与紫砂艺术的融合,也是从根本上拓展了紫砂艺术的外延。《松桩壶》的创作,不仅体现了紫砂技艺的精髓所在,同时也体现出笔者对紫砂艺术之外的自然世界的独特思考,也正是这样的思考,让作品展现出不一样的魅力。
结 语
紫砂艺术从诞生之日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好评,人们对紫砂艺术的偏爱不仅是因为其造型的精致与美妙,更在于其内在的精神给人的熏陶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如今的人们不仅仅是视觉动物,更注重文化的内在表现。文化能够提升人的生活品质,让人在生活的点滴之中感受到更多的美妙。作为紫砂艺人,我们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以更高的个人素质创作出更为经典的紫砂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