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在紫砂花器创作中的应用
2023-04-07顾建芳
顾建芳
何为“随类赋彩,应物象形”?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分别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1]。这“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影响至今。其中,“应物象形”,通俗来说是指作者的创作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随类赋彩”通俗来说是指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前者从形的方面入手,真实地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后者从色的方面入手,从而达到生动逼真的艺术效果,因为任何客观对象都是以其自身特有的形体和色彩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所以创作既要按照不同的对象塑造它们的形象,又要按照不同的对象表现它们的色彩。如果形体建立不好,那么色彩就没有了依托;如果色彩表达不好,那么形体便少了生气[2]。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我发现这与紫砂花器的创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也是紫砂花器创作的精髓。
紫砂花器的诞生离不开紫砂泥天然的优越性,紫砂泥较之一般的陶土,自身具有极高的可塑性与延展性,同时,紫砂泥还具有“五色土”的优势,这样的泥性给了紫砂花器存在的可能。而它的发展离不开紫砂匠人精湛的工艺,花器的成型过程复杂,一把花器的制作不仅要用到雕、塑、捏、琢、刻、贴等多种工艺技法,同时还要具备成熟的配色与调色能力。花器制作的技艺水平是直接体现在作品的外观上的,决定了物象之像的程度。所以,对于紫砂花器来说,它是源于自然的存在又高于自然的艺术。它取材自然万物,以紫砂泥天然的优越性与匠人精湛的工艺进行高度的还原再现,以生动的形象、斑斓的色彩惊艳世人,所以形之像与色之美是紫砂花器的美学特征与品评标准,这种美的呈现需在“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的创作思维下才能有形有色,形色相生,进而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呈现较高的欣赏性,展现较高的工艺性。
《供春壶》
《南瓜壶》
这把《供春壶》是在传承“供春壶”基础上的创新之作。“供春壶”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把紫砂壶,作为对传统经典茗壶的再创作,这件作品形、色鲜明突出。首先,在形制上,传承了供春壶以树樱为形的创作基础,并且表面凹凸不平、古皱满身,但是在形态上做了艺术变形与延伸。其最大的变化特征在于将壶艺造型与装饰艺术结合起来,采用了泥绘的紫砂装饰技法,配以遒劲翠柏,至此,这把壶上出现的银杏、灵芝、松树这三个元素,它们都有健康长寿的祥瑞之意。通过大胆明快的色彩渲染,在段泥制作的黄色的供春壶上,红色的灵芝、绿色的针叶、棕色的枝干,让这把《供春壶》在较强的艺术效果中充满青春的气息,生命的鲜活。
南瓜是常见的紫砂创作素材,此作在形体与颜色上均做了大胆的创新与突破。首先,在形制上,一改以往圆润饱满的形态,而以三角形制,在壶把与壶嘴的左右伸展中迸发一种稳健的均衡美。在细节上,瓜叶包裹的壶嘴、瓜纽形制的壶钮、藤茎弯曲的壶把等,以细腻的刻画、写实的风格增加了场景的真实感。其次,在用色上,黄色的南瓜,绿色的叶子,红色的瓢虫,色彩缤纷,让人眼前一亮。通过造型设计及用色,以写实与写意风格的结合,构成了一幅明媚的、朝气的田园生活画卷,营造了舒适怡人的田园生活情境与向往的诗意人生。
《小丰衣足食壶》
《小丰衣足食壶》,取意葡萄的丰收富足、鼠的万代绵长,以葡萄与松鼠为元素,共同构成丰衣足食的意象。壶身圆润饱满如硕果,壶肩、壶口、壶盖与壶身构成了环环相扣的圆润美感。壶把、壶嘴、壶钮以葡萄树桩为形制,盘虬斑驳苍劲;壶嘴以葡萄叶包裹,与盖面、壶身呼应;盖面、壶身从树桩胥出嫩绿的藤蔓,结出颗粒饱满的葡萄,松鼠形制的壶钮在其间嬉戏,自然风味浓郁,趣味盎然。
总 结
花器取材自然万物,而能将它们的形如此真切地呈现出来,“应物象形,随类赋彩”是创作的思维与精髓。而这二法的应用,一方面得益于紫砂泥自身超强的延展性与极高的可塑性,这是紫砂泥的天然优势,也是紫砂这门手工艺存在的先天条件;另一方面得益于手艺人的工艺技法,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无愧于紫砂的天然馈赠,也成就了花器的形象生动,这也是紫砂这门手艺得以源远流长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