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作品《飞翔提梁壶》的创新设计与文化精神
2023-04-07黄小芬
黄小芬
中国陶瓷艺术享誉全世界,陶的朴素与自然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艺术发展的轨迹;瓷的精美与华丽则是中国审美精神与美的创造能力的写照。在众多的陶瓷艺术形式中,紫砂壶是非常独特的一种,从材质上看,紫砂壶属于陶器,但从工艺与艺术表现上来看,连瓷器甚至也稍显逊色,更为重要的是,紫砂壶与中国茶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紫砂壶一经出场便具有鲜明的文化面貌,成为中华茶文化精神的重要象征。
创新是推动紫砂壶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尤其在当代,创新更是紫砂壶艺人考虑的重要问题。此件《飞翔提梁壶》便是一件极具创新特色的紫砂壶作品,创作者在提梁与壶体造型方面均进行了创新设计,但作品整体的韵味又是古典的。更为别致的是,创作者还在壶中运用了制作难度极高的绞泥工艺,更凸显出紫砂壶的工艺特征,增强了作品的工艺价值,在古典与创新的融合中诠释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一、古典为纲,创新演绎
《飞翔提梁壶》中最具古典特色的部分便是泥料。紫砂泥基本上分为红泥、紫泥、绿泥、段泥几种类型,这些泥料进行搭配又能呈现出多种色彩。[1]此壶色彩红润,运用的应是红泥一类的泥料,丰富的铁元素在高温的作用下便能形成红润的色泽。紫砂泥的这种红色并不是那种十分俗气和张扬的,而是相当温厚,色彩的饱和度也非常高,没有过于耀眼的光泽,也是相当出众。创作者对泥料的调和相当仔细,剔除了泥料中的自然杂质,使之呈现出极为纯粹的美感,展现了紫砂泥的天生丽质与紫砂壶工艺的精湛。
壶的造型为一半圆,这一造型可见于经典的“半月壶”中。创作者将壶身打造得十分“庞大”,所以更有沉稳庄重之气。从壶的一面看,可见明显的半圆轮廓,由于壶身较大,弧度不会太过突兀,平缓和顺,大气耐看,宽圆的底部则提供了极佳的支撑功能,保证了作品的实用效果。壶盖与壶身完美融合成一个整体,只留边缘衔接形成的缝隙,由于壶身顶部是带有弧度的,所以壶盖与壶身之间嵌合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因此壶盖这一处的设计也是非常能体现出创作者功力的。
壶盖顶部是桥型壶钮,壶钮与壶盖之间形成了由面到线的顺畅过渡,壶钮中间有一圆孔,更加精致和实用。壶身上方是高耸的提梁,两侧是四方线条的笔直竖梁,挺拔稳固,顶部的横梁带有缓和的“波浪”,这一设计相当独特,将原本硬朗的直线变得十分柔和,恰好与圆润的壶身相呼应,在气韵上达成一致。壶身一侧镶嵌着四方壶嘴,同样是四方形,并略带弧度,与提梁的设计相呼应。
壶的泥料与基本造型结构能够看出紫砂壶的古典特色,尤其是严格的工艺标准更能看出紫砂壶精神的延续。作品的创新之处在于,创作者没有仅关注圆的美感,而是将方器特征充分融入进去,使作品更加立体,在个性表达上既有圆的温和、大气,也有方的坚毅、正直。
二、独特工艺,美轮美奂
创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古典与创新的表现,而是进一步去表现紫砂壶工艺的多样性,力求提升作品的工艺价值。在壶身正面上部,可见一圈金光闪闪的装饰,其纹路自然、动感,极为好看,这一纹样的存在使作品更加精致,也更具生动的美感。创作者运用的装饰工艺便是紫砂壶创作中最具难度的绞泥。
绞泥原本应用于瓷器装饰中,也称“绞胎”,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泥料在一起相互挤压、揉搓形成自然纹理的一种工艺手法。[2]绞泥形成的纹样有云纹、水木纹、烟纹等多种样式,具有生动、自然的艺术效果。紫砂壶创作者将绞泥工艺移植过来,由于紫砂泥种类丰富,所以形成的纹样更加精美,可以说紫砂壶艺术对绞泥工艺也是一种发展。
此壶中的纹样有浅黄色、棕色两种色彩,形成了生动的水纹,如同在壶中流动的一条金色长河,在平静的壶面上荡涤出一丝涟漪。绞泥工艺大大提升了作品的价值,并展现了紫砂壶工艺的多样性。
三、勇敢飞翔,再创辉煌
结合作品的主题来看,创作者所要表达的“飞翔”主要是指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创作者采用创新设计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创作者立足于传统,充分运用各种紫砂壶工艺,并将之做到极致,在创新的同时严守工艺标准,力求完美无暇,这是紫砂壶创作的根本标准。那圆润平稳的壶身象征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与紫砂壶艺术的扎实根基,那高耸的提梁则象征着中国与紫砂壶艺术未来的发展,将会永远前进,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此件作品体现了紫砂壶创新的基本要点,那就是始终以优秀传统为纲领,不断探索紫砂壶艺术的新形式。
四、结语
本文对此件《飞翔提梁壶》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其古典特色与创新设计,并指出了作品中包含的文化精神。此壶体现出紫砂壶优秀传统的重要价值,作为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紫砂壶创作要重视优秀传统资源的价值,才能书写出当代紫砂壶艺术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