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体育运动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研究——以舞香火龙为例
2023-04-07刘丽志杨英郝凤霞林朝晖
刘丽志 杨英 郝凤霞 林朝晖
民俗体育运动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研究——以舞香火龙为例
刘丽志1.2杨英3郝凤霞4林朝晖1
(1. 莆田学院体育学院,福建莆田 351100)(2. 泰国艺术大学,曼谷)(3.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铜仁 554300)(4. 重庆三峡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重庆 404020)
舞香火龙是中国吉祥文化的活化石,其制作工艺、举行仪式及表演特征,可以反映人们的重视程度。它是古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精神产品,贴近群众,体现了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审美情趣,展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团结向上的精神,更是推进非遗品牌发展的重要渠道。
舞香火龙;文化价值;传承;体育
香火龙文化经过不断创新与加工,是一种表演技巧高超、内容丰富、形式完美并带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民俗体育运动文化。所谓香火龙,就是用草茎、竹篾扎成草龙,龙身插满燃香,用以祭祀、娱乐、渲染节日氛围。为了进一步完善香火龙传承方法,文章研究了舞香火龙的起源、特色、举行仪式、文化寓意等,以期提出一种可持续传承的路径。
一、香火龙起源、工艺特色及“原生性”仪式
(一)舞香火龙起源
关于舞香火龙的起源,三圣公显灵说尤为典型。传说在瘟疫肆虐的年代,火龙奉三圣公(关帝、玄帝、文帝)之命,成功祛除瘟疫,拯救了灾难中的老百姓[1]。还有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迁徙说”广为流传:广东佛山石湾镇一个叫董七的制瓷师傅,每次开瓦窑前必举行点火仪式,以祈祷制瓷业如龙腾飞。村民们纷纷模仿,在每年中秋节前后,点燃香火龙的线香,高举香火龙走街串巷,祈祷生活顺利,谷物丰收。
原生态舞香火龙是为了祈求龙王止水或求雨,是表达祈福的祭祀活动[2]。例如湖南汝城的舞香火龙起源于祀龙止雨,龙的形象来自当地寺庙中的龙壁画与雕塑。相传永淳二年(683),为了止水,唐高宗命人用稻草扎制香火龙,将其焚化,放入滔滔江水之中。自此,制稻草龙便沿袭下来,成为每年元宵节举行舞香火龙的传统盛会,藉以传达人们对神龙庇佑的膜拜与尊敬[3]。
此外,为了证明龙在国人心中神圣的地位,各地常把龙雕刻在祠堂的神龛或梁柱上,建龙王庙、奉龙神像等。从战国到唐代,龙的活动场地发生了巨变,龙从匍匐前进变成了飞腾,而香火龙的外形变化却不明显。时至今日,仍保留着舞香火龙仪式的原生元素与龙的吉祥寓意,该项运动已发展成为现代节日庆典上的众人狂欢。
(二)舞香火龙体育活动的地区分布与工艺特色
目前,在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等地仍有舞香火龙传统活动。广东每年定期举办舞香火龙的村落较多,发源地佛山石湾镇最为典型。舞香火龙最初作为瓷窑的点火仪式,后来逐渐演变威石湾镇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日至十六日晚上走街串巷为村民祈福的民俗活动。南宁市良庆镇缸瓦窑村的舞香火龙已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该村舞香火龙自清代传入,每年农历八月十四、十五、十六晚都要举行一次舞香火龙。从2009年开始,瓦窑村每年都举办盛大的香火龙文化节,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由于舞香火龙具有吉祥的象征意义,制作香火龙的程序也极其讲究。香火龙的制作各地大体一致,有细微差别。先是用理顺的稻草编成长几百米、直径4厘米左右的鞭子,然后按照顺序进行编扎,先扎龙头,再扎龙颈、龙身、龙尾,最后在规定的位置上扎好龙足、龙爪、龙脊和龙鳞,环环相扣,形成龙的整体。龙身主要用竹子和稻草扎成,添加了棕叶、向日葵秆等材料。龙身长20~90米,高2~4米,较长的香火龙身上可插香约4万支。独具匠心的制作人还会在香火龙额上贴“福”“禄”“寿”等代表吉祥涵义的字样,龙头高昂、威武,双目突出,炯炯有神,龙嘴大开,龙舌伸出,龙须飘飘,龙爪张开,龙的身子十分壮实,尾部就像一簇火焰在腾飞[4]。按制作材料可分为香火龙、人龙、布龙、纱龙、纸龙、板凳龙等。多数舞龙道具采用布扎或彩扎工艺,但香火龙的龙道具制造较为特殊,本村村民参与龙身框架的制作,广大游客及观众参与上香环节。与其他龙道具相比,香火龙的观众参与度更强。
(三)舞香火龙的“原生性”仪式
原生性的舞香火龙体育运动一般是由村、组、龙灯会组织,村民自觉参与或捐资筹办。各地舞香火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程序,丰富多彩,表演的仪式大同小异。以广西南宁独具特色的“芭蕉香火龙”为例,“芭蕉香火龙”是为了纪念化身芭蕉林解救饥民的南海龙王太子。仪式分为准备、进行和后续三个部分。准备阶段需筹备祭品,邀请师公,准备饭菜。进行阶段包括开坛请圣,庙前点睛开光,师公安龙,傩戏御神,舞香火龙,请龙归潭。后续阶段,也就是在接近活动尾声的时候,人们争着去拿龙须、龙筋回家,据说这些东西能起到镇宅辟邪、保佑平安的作用。
舞香火龙过程中,观众的参与度极高,热情膨胀,体现的是民族群体情感的交融,以及高度的群体审美意识。舞香火龙是由村民自发举办的民俗体育活动,由当地的龙灯会出面组织,全村无论男女老少都可参加。舞香火龙的参与者都十分辛苦,但村里的男子争着去做这件事,原因是香火龙是吉祥之物,他们坚定不移地相信舞香火龙能带来平安幸福。
舞香火龙的阵容庞大,舞动一条30~40米的香火龙需200多人,加上双十滚球、游鱼等必不可少的活动,以及负责鸣炮、奏乐的人,总共需要400多人,几乎全村的男人都会参加。孩子们观看舞香火龙的兴致比成人更浓烈,追赶跑跳,乐此不疲。留在家里的妇女、老人们则密切配合,定时鸣炮,热情招待前来串门的邻居和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舞香火龙具备造型高大威武、结构精美、场景壮观、气氛热烈的民俗体育运动特征。
二、民俗体育舞香火龙的特征
(一)富有表演性
舞香火龙的表演主要在夜晚,以龙灯引路,表演各种花样套路,包括双龙戏珠、跳跃龙门、云游四海、双龙出海等[5]。场面气势磅礴,活灵活现,飞龙翻滚,快速穿行的火光将漆黑的夜晚照亮,蔚为壮观。伴奏乐器有大锣、大钹、小锣、小钹等,也具有表演性。鼓乐队演绎的滚龙鼓点、摆龙鼓点等乐曲,伴随着舞香火龙的动作,韵律感极强。整个活动欢乐热闹,表演性极强,气势恢宏。
舞香火龙仪式主要包括起龙、舞龙、送龙三个部分,其中起龙和送龙属于程序化的仪式,舞龙偏向于表演化,程序化的仪式和表演相辅相成。
起龙和送龙部分,由仪式主持者即村主任或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宣布香火龙抬头的吉日,再确定仪式人选并通知相关人员做好准备。起龙整个过程要保持对祖先和神灵持虔诚之心,并一直严肃认真,严禁嬉笑打闹,一丝不苟地完成设案、焚香、作揖、施叩礼等祭祀环节。之后进行点火仪式,舞龙队员将用稻草、竹子扎成的香火龙身请出来,用火把将龙身上的罗汉香点燃,顷刻间,通红的香火龙威武壮观。香火龙的魅力就在于“香”与“火”,被点燃的根根线香构成了火龙,仿佛给龙注入了生命。送龙,是收尾仪式,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舞龙表演结束后,舞龙队按照原路返回,开始游村,当龙身上的香烧完即游村结束,鼓乐队即刻敲锣打鼓,抬着龙身到村庙前烧掉,寓意是神龙归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舞龙,由香火球做成的龙珠引入,在事先准备的舞龙场地进行。表演开始,引珠人(最前面的表演者)手持龙珠跑一圈,随后公龙及母龙从东、西两个方位入场。表演步骤如下:第一,火龙拜门:即引珠人手持龙珠引路,并以箭步快速向前移动,持龙身者舞动香火龙上下翻滚(一般采用八字手替换),做出向四方参拜姿势。第二,双龙戏珠:持珠者手持龙珠立于双龙中间,做出吸引双龙的动作,舞龙身的人随着龙珠的变换做出上、下、左、右双龙翻滚摆动。第三,云游四海:舞龙人手持龙身快速在舞龙场地四周奔跑。第四,跳跃龙门:龙头左右缓慢移动,舞龙人碎步向前,然后龙身弯起,舞龙人转身以跳跃步依次跳跃移动前进。第五,双龙出海:双龙的龙头频繁抬头,龙身随之摆动,象征着双龙在大海里遨游。
(二)娱乐性极强
各地举行舞香火龙的时间一般是在每年元宵节晚上7点左右,观众趁着夜色,兴高采烈,尽情娱乐。举行仪式的队伍要先去当地的祠堂祭祖,举行设案、焚香、作揖、施叩礼等仪式。成员们在祖祠前叩首3次后,才可以舞香火龙。舞香火龙配备一整套的队伍,往往是几十盏龙灯在前方引路,后面紧随着双狮、双鱼、生肖吉祥物、鸣炮队、锣鼓唢呐乐队、鞭炮队,接着才是威武雄壮的香火龙出场。舞香火龙的后面还跟随着鼓乐队与龙灯队。在潮声般的呐喊声和欢呼声中,一条闪烁的长形巨龙带着人民的美好祝愿,划破沉寂、漆黑的夜晚,在茫茫的夜空中飞舞、盘旋。数十声三眼炮响彻夜空,前来观看舞香火龙的村民以及从邻乡赶来的人们,手持松明火把给双狮、双鱼、生肖吉祥物点上火,霎时火光闪闪,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欢声沸腾。龙灯会长一声令下,20支三眼炮一齐轰响,紧接着鼓乐大振,各家各户鞭炮齐鸣,百余名青壮年头顶草帽,身着防火衣上阵。龙头由8人抬起,其余每两人一起扛一段,这时,一条近2 000公斤重的香火龙瞬间被抬起,迅速舞动起来。游龙队伍先是绕着祠堂大门旋转3圈,一旋一拜,然后赶赴村内主道和村边游行。特别是舞香火龙的队伍来到水田边,夜色漆黑,香火龙的万点灯火倒映水中,情景既雄壮又轻盈,阵阵白烟随风飘动,整条香火龙好似腾云驾雾一般。
(三)具有维系情感、健身、消除害虫的作用
舞香火龙是一项集体项目,需要多人参与,因此,参与者间的默契与配合尤为重要。香火龙龙身包括龙珠、龙头、龙颈、龙身、龙尾等部位,要求参与者人引龙走、龙跟人行、节节紧随、快慢有序的配合才能使舞香火龙顺利进行。每次的舞香火龙表演至少由3条龙组成。如果队伍没有团队精神,只会一团混乱,还会存在危险。因此,龙与龙之间的密切配合很重要。总之,舞香火龙是一项集体性较强的活动,全村人的参与以及村民之间的密切合作、相互配合,能有效地促进村民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并进一步加深村民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舞香火龙的狂欢气氛中,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氛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舞香火龙成了维系民族情感大团圆的桥梁。
舞香火龙一般从晚上7点开始至第二天凌晨,持续时间久,耗费体力,对耐力有一定的考验。舞香火龙的活动现场,由于龙身上插满点燃的线香,舞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与危险性。由柚子做成的龙珠看似轻巧,其实比较沉重。因此,参与舞香火龙的成员一般由力气大的小伙子组成。有的村庄女人与孩子也不甘示弱,组成了以女子为表演者的女龙,以及只有孩子参与的小龙。据调查,一年一度的舞香火龙已经使那些参与者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研究表明,舞香火龙不但具有良好的形体塑造和健身功效,还能锻炼人体上肢的耐力,促进下肢的灵活性,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循环,改善人的呼吸系统功能,以及锻炼人的意志力。
湖南汝城地区在发生虫灾的时候,也会举办舞香火龙。当点燃的线香插在龙身上,点点火光组成了一条游动的龙,在夜空中闪闪遨游时,飞虫追逐龙身上的点点火光,也把自己置身于龙身上编织的稻草里。香火龙在村里游街串巷,尤其是到了田边地头时候,飞虫追逐香火,会越聚越多。突然,舞香火龙的队伍在水塘边停步,猛地将草龙整个扎入水中,水淹没了香火龙,同时也淹没了大量飞扑香火的虫群[6]。湖南汝城的舞香火龙在除害虫这一表现上别具一格,有着比其他民俗运动更高的实用价值。
三、舞香火龙的文化价值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香火龙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图腾的意义,龙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息息相关。香火龙的造型源于寺庙里龙的图案,尽管龙的形象与香火龙有差别,但是,龙图腾的形象在香火龙的造型上得以保存下来。舞香火龙尤为突出的动作特征是边走边舞,有一个始终相伴的东西就是灯。南方文化体系中,一般把生男孩叫做“续香火”,也就是繁衍后代的意思。因此,龙与灯的舞动是有关传宗接代的一种庆祝形式。由于古人对龙图腾膜拜,舞香火龙渐渐从“娱神”过渡成了“娱人”。人们积极参与舞香火龙,除了祈求神灵庇护健康平安、风调雨顺以外,更是为了娱乐。现在的舞香火龙在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中,使人感受到舞香火龙带来的快乐气氛[7]。
舞龙文化源远流长,舞香火龙队伍所到之处,百姓皆燃炮迎龙纳福,商户则会按约定俗成的规矩,额外派送红包迎龙迎财。香火龙队伍中的牌匾、龙珠、双狮、鲤鱼等都是吉祥物。此外,印有“福”“禄”“喜”“寿”等字的彩灯、鼓乐队、三眼炮队等,都具有吉祥的象征意义。香火龙在即将燃尽时,舞龙者将龙盘成3圈,置于地上,龙头向着祠堂的方向。这时,大家都来抢尚未熄灭的龙香,以祈求全家平安,最先夺得者,寓意“拔头筹”。最后,将龙身全部焚烧,这时龙身呈烟火冲天之势,寓意“神龙归天”。之后,所有灰烬被倒入附近河中,顺流而下,寓意“龙归大海”[8]。这些具有吉祥的象征意义,一直伴随着舞香火龙人们的精神世界,并代代传承。
(二)舞香火龙成为研究古人精神生活的活化石
舞香火龙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借助非遗品牌的力量,南宁市在2009年举办过火龙民俗体育文化节,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发展。舞香火龙集传统工艺技术、美学理念、音乐、舞蹈、礼仪为一体,立体地展示出人民的聪明才智,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舞香火龙一般只在本宗族内世代传承,并在祭祀等活动中定期举行。舞香火龙的仪式体现了人们在困难面前,心怀美好祈愿的积极向上精神。此外,舞香火龙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凝聚力,起到了加强当地民众和谐关系的重要作用。民俗体育舞香火龙是研究古人精神生活的一块活化石。促进舞香火龙在民间的开展,也是推进我国非遗品牌的重要手段。
(三)存在过度商业化的问题
为了适应市场化,追求利益最大化,很多地区将舞龙演艺承包给民间企业,由相对固定的专业人员在固定场所表演,使原有的舞香火龙逐渐失去了生命力及其祈福求雨或止水的内涵,成了一种程式化的民俗表演。这种专人表演,不仅失去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也失去了“游街”的传统风俗,更没有了人们从内心对舞香火龙活动的敬仰。舞香火龙本是发源于民间、兴于民间的传统文化活动,是老百姓祈福纳新的表现形式,更体现了老百姓的信仰方式,体现了全国各个地方独特的传统民间习俗。目前舞香火龙表演的人员均受过商业化培训,为了吸引游客,将选吉日、吉时环节去掉,每天重复表演,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舞香火龙。因此,过度商业化冲击着舞龙文化的特色。
此外,从业者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制作与销售有关香火龙的附属文化产品,但效果不佳,香火龙的附属文化产品的种类较少。原因有二:其一,香火龙纪念品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当地商铺为了维持生计或多赚钱,将各种民俗旅游产品或小商品都搬到舞龙场地售卖,真正与舞香火龙有关的产品被其他产品掩盖,导致香火龙产品开发少,销售额不高,贡献率不大,商铺推广销售的效果不好;其二,工艺品多为纯手工制作,耗时长、售价高、形象单一、制作不够精致,游客大多不接受,不愿花钱购买。
(四)存在香火龙表演形式单一、舞龙技术缺乏创新等问题
香火龙表演形式主要以舞龙表演为主,形式单一、重复性较多、没有特色、没有互动,游客只是单纯地在看一场司空见惯的表演,给游客带来审美疲劳,甚至很多游客表示不想再来观看舞龙表演。而香火龙的精髓在于“点香火龙”,在漆黑的夜晚,点燃星星点点的线香,有香味的火光像星星一样闪烁,才能展现独特魅力。现代人审美意识要求越来越高,而舞香火龙的传承方式单一,又失去了原有的内涵与本质,让游客对舞香火龙没有兴趣,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的舞龙队虽参加过国家级及省级的比赛和表演,但获得的成绩并不乐观。舞龙队在创新和改造方面比较匮乏,仍然运用比较传统的套路和技术动作,没有炫目与高超的表演技巧,很难引起游客的观看兴趣,在观看时容易出现审美疲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的时代潮流不断冲击着这些传统习俗,传承香火龙的习俗不仅仅只是满足当前传统的延续,还要寻找出一条与新时代相辅相成的创新之路。从事经营和管理的人应当好好梳理清楚现状,探索出更多具有民间特色的艺术信息,进一步对龙身的外观进行改善,提高舞龙的技术以及动作套路,只有整个体系更新换代,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四、新时代香火龙传承发展路径及文化发展的建议
(一)打造旅游品牌,进行产业融合
为了扩大舞香火龙的影响,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建议由政府主导,保护香火龙民俗文化,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香火龙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同时需要开发新型旅游市场产品,利用新的传播媒介,加大营销宣传,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实现香火龙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加大旅游开发区对外的宣传力度,提升整个旅游体系的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火龙灯舞”技术动作,加强社会推广和提升旅游市场发展的文化品位,提升旅游文化意蕴和凝练舞香火龙的灯、舞、动作技术。应当深入研究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旅游产品,抓住机会,深化改革,提高整个旅游开发区的硬件措施,打造具有古镇特色的旅游品牌,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舞香火龙主要以表演形式呈现,存在表演时间短、游客审美疲劳等问题,因此可借鉴其他项目的优势、发扬表演区域的地理特征,丰富表演形式。比如夏季酷暑难耐,有水的地区可以利用水的自然优势,创新出舞水龙表演,既丰富了香火龙表演的呈现形式,又让游客体验到与众不同的香火龙表现方式,还让游客有强烈的参与感。
(二)加强跨文化跨区域交流与合作,开发创意化增值型产品
舞火龙民俗体育活动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比如广播影视和音像、服饰领域、仿古雕刻、表演和环境艺术领域、广告和工艺设计等。通过经贸合作,文化与体育结合在一起,才能有更良好的发展空间。火龙灯舞要进一步加强与各种文化类型和不同民间活动的交流与合作,也应当进一步拓展火龙灯舞的社会影响力以及文化吸引力。要充分运用现代社会各种自媒体的推广作用,进一步扩大火龙灯舞文化的影响。
为了能够让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做大做强,进一步让其创意化得到升级,舞龙纪念品通过以俱乐部作为基础平台,运用集群开发制作的方式,将区域分散的民众集中到一起来生产,整合现有的企业资源、优化产业模式、提高产能、拓展市场。另外俱乐部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加大产品的开发力度,让舞龙文化能够衍生出更多的周边产品,增加景区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在建设产业集群过程中,要加快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化服务产业发展,进一步让城乡旅游业得到发展。
(三)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增强舞龙文化社会认同感
旅游产业市场应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根据旅游者的消费动向优化整合价值项目,通过创新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来制定企业战略。大多数文化旅游产业和目前承包制的旅游产业市场是一样的,利益性和综合性很强,在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市场化不断发展中,利益相关者和企业以及旅游者形成了一条很完整的产业链。民俗活动的商业性也是因为该产业链而建立起来的,商业性太浓,民众没办法真正参与进来,应当大力动员民众积极参与。民俗文化来自民间也回馈到民众日常生活中,一旦缺少群众基础,就算再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失去生命力,应当多鼓励民众积极参与。这样不但可以保留更多原生态的文化底蕴,而且能够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地区特色民俗文化的认可,游客能够真正感受到淳朴的地区风俗文化。
五、结论
从香火龙的制作工艺、举行仪式以及表演特征,可以看出我国舞香火龙的表演内容丰富、分布广泛并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舞香火龙是古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它贴近群众,体现了古人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展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团结向上的精神。
[1] 邱海洪,胡建忠,王俊云.村落仪式性体育的整体形制——以汝城“香火龙”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129-133.
[2] 赖晓芬.客家民间传统仪式埔寨火龙音乐文化研究[J].四川戏剧,2018(5):153-156.
[3] 李敏.乡村振兴视域下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农家参谋,2020(20):206.
[4] 崔榕.“国家在场”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及发展[J].理论月刊,2010(9):42-44.
[5] 戚序,王世基.滚舞的彩塑——析铜梁火龙造型特征[J].装饰,2010(3):102-105.
[6] 温强.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困境及数字化对策[J].老区建设,2020(4):57-62.
[7] 刘鲲.香火龙仪式的文化考察[D].苏州:苏州大学,2018.
[8] 薛源.香火龙文化在民俗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创意化路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8(3):31-34.
Research on Cultural Valu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Sports:Take the Incense Dragon Dance as an Example
LIU Lizhi1.2YANG Ying3HAO Fengxia4LIN Chaohui1
The incense dragon dance is a “living fossil”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auspicious culture. It can be seen that people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nheritance of the incense dragon dance from the craftsmanship, ceremonies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The incense dragon dance is a spiritual product created by the ancients in their working process. Close to the masses, it embodies the unique spiritual value, thinking mode, imagination and aesthetic taste of the ancients’ life and shows people’s love for life and the spirit of unity.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rand”.
incense dragon dance; cultural value; inheritance; sports
G85
A
1009-8135(2023)01-0110-09
林朝晖(1967—),男,福建莆田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体育社会学、休闲体育。
刘丽志(1988—),女,内蒙古赤峰人,博士生,主要研究体育课程理论。
杨英(1989—),女,侗族,贵州岑巩人,博士生,主要研究体育教学。
郝凤霞(1978—),女,甘肃民勤人,教授,主要研究体育法学。
莆田市科技项目“双减视域下运动视觉训练对莆田市小学生动作协调能力的影响研究”(2022SZ3001ptxy07);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项目“重庆市校园足球‘体教融合’协同治理路径研究”(21SKGH205);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福建省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发展模式研究”(2020R0120)。
(责任编辑:郑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