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都市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多维结构特征分析
——以天津市为例

2023-04-06李宁

天津农业科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内部结构天津市用地

李宁

(天津市自然资源调查与登记中心,天津 300201)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我国城乡建设用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农村人地关系互动的核心和最强烈的表征形态,反映了农村生产生活的基本空间特征[1]。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量多面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占全部建设用地的比例高达53.67%。即使到2030 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地区生活的人口仍将超过4 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作为乡村居民生活居住和产业活动的载体,是一个产住用地共同体[2],尤其是在都市郊区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乡功能交融互促、城乡界限趋于模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类型由单一到多样,由多样到复合,兼有居住、工业、商服及旅游接待等多功能[3],具有显著的多样性特征[4]。

目前,政府和学界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研究较为关注,主要可分为两大领域:从理论探讨视角研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演变与利用规律,从国土资源管理实务角度研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5-9]。在很长时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调查框架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城镇用地等是并列的土地利用类型,仅仅作为一个整体存在,而对其内部结构数据大多无从统计,相关研究多是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作为一个图斑和整体进行研究[10]。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研究也呈现出微观化趋势,部分学者将研究细化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11]。张佰林等[4]将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微观尺度界定为地块尺度,即单个农村居民点内部的土地利用类型;朱晓华等[12]在评价空心村整治潜力时进行了村庄建设用地的分类;姜广辉等[5]、曹子剑等[13]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变化的区位特点进行了分析;李灿等[14]对农村居民点内部地类进行了统计。但总体来说,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对农村集体建设内部土地类别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缺少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结构组合类型的刻画与提炼[15]。

为促进乡村振兴,国家鼓励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战略,试点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旨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中布局产业用地助力农村产业振兴。例如,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要求通过村庄规划等途径安排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针对宅基地制度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上述政策均强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多样性和产住功能复合,留足产业发展空间,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用地保障。因此,探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结构及组合类型,深入剖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多维结构特征,是实现村民生产又生活双赢目标,创新宅基地制度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思路,落实农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需求[16]。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东邻渤海,西靠北京,北依燕山,横跨海河两岸,位于海河下游,东西宽约117 km,南北长约189 km,陆域边界1 137 km,土地总面积11 917 km2[17],是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天津市对外面向东北亚,对内辐射周边东北、西北、华北区域内省市自治区。同时,天津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中国北方的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截至2021 年末常住人口1 373 万人[18]。《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 年)》赋予了天津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重任,具有典型的都市农业特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呈现多样化和功能复合演化趋势。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求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双轮驱动下,要实现乡村振兴,协调推进乡村居民生活居住与农村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类型及结果特征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以天津市为例,根据国土三调变更数据,运用GIS 空间分析、景观格局分析、核密度分析方法,在整体深入分析大都市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多维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细化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以期在理论上深化认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转型研究内容,在实践中为指导宅基地制度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助推乡村振兴提供科学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与处理

本研究的矢量数据来源于第三次天津市国土调查变更数据,遥感影像来源于自然资源部GlolbeLand30 产品,地区生产总值、常住人口、农村人口等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天津市统计年鉴》(2020 年)[19]。

矢量数据为编码为203 的村庄用地,根据(TD/T1014—2007),包含农村居民点以及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等企事业单位用地。根据地类含义,本研究将村庄用地界定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据此,参考《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中一级分类标准对天津市203 个村庄用地进行归并,形成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分类(表1)。然后,借助Arcgis10.2、Frag4.2 等软件,将上述数据进行汇总、归纳,形成各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结构数据(天津市中心城区的和平区、南开区、河西区、河东区、河北区、红桥区没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因此本研究不包括天津中心城区)。

表1 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结构表

1.2 研究方法

1.2.1 GIS 空间分析法 以2020 年天津市第三次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天津市2020 年统计年鉴,对天津市集体建设用地内部各地类数量、类型情况等进行分区,运用Arcgis 生成不同条件下分区图,为研究天津市集体建设用地多用途潜力及功能转换的布局和优化奠定基础。

1.2.2 景观格局指数法 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在空间上的形态组织,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并能反映其背后的各类过程,目前常用的景观指数包含三个层级四个类别。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选取景观密度、多样性指数、区位熵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5],对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认识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差异(表2)。

表2 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景观格局指数选取表

1.2.3 核密度分析法 核密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聚集类的实证分析研究[20],可用于分析实体空间密度聚集特征,能直观表现研究对象的分布概率,其值的高低代表研究对象在空间分布上的集聚程度[6]。本研究利用核密度方法描述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分布的集聚程度。核密度分析法是一种非参数估计方法。设(x1,x2,……,xn)是独立同分布的n 个样本点,于是有概率密度如式所示:

式中x-xi在[1,1]之间;h 为带宽。带宽越大曲线越平滑,距离远近通过x-xi的大小来衡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分布特征

2.1.1 整体概述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天津市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促进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结构的多样性、混合性,以及功能复合。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总量达到886.43 km2。从空间分布来看,集中在天津北部山区与南部区域。其中,蓟州区、宝坻区、武清区、静海区、滨海新区面积较大,分别为176.17、171.11、144.63、112.95、89.93 km2,分别占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总量的19.87%、19.30%、16.32%、12.74%、10.14%(图1)。

图1 2020 年天津市各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面积及占比

2.1.2 核密度分析 从核密度分布图可知(图2),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核密度热点地区包括天津市北部山区及主城区周边区域,呈现出“一环一带”的特点,即环天津市中心城区带及其连接的自北向南的集聚热点延伸带,滨海新区呈现较为明显的核密度冷点,说明滨海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聚特征不明显。

图2 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分布核密度结果

2.1.3 形状指数 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景观形状指数整体数值较大,说明集体建设用地斑块形状不规则(图3)。景观形状指数最大的是蓟州区,其次是滨海新区,分别为73.01、55.69;其余各区由大到小依次为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区、津南区、宁河区、西青区、北辰区、东丽区,分别为53.89、53.14、49.91、43.66、40.80、34.84、32.24、28.54。蓟州景观区形状指数最大,说明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斑块复杂程度最高、形状最不规则,这与其多山地的地形条件有关;东丽区、北辰区、西青区景观形状指数较低,说明该区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斑块形状较为规则,其复杂程度相较于其他区域也比较低。总体来说,天津市北部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斑块形状相较于其他更加不规则,复杂程度更高。

图3 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景观形状指数结果

2.1.4 斑块密度 本研究选取斑块密度用以描述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斑块分布情况。根据斑块密度分析结果(图4),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斑块密度最大的是东丽区,其次是西青区,分别为44.19、43.09 个·km-2;其余各区由大到小依次为津南区、北辰区、滨海新区、蓟州区、宁河区、静海区、武清区、宝坻区,其密度值分别为、34.92、34.92、30.18、28.94、22.35、19.94、18.99、14.09 个·km-2。总体上,天津市环城四区的集体建设用地斑块密度高于滨海新区和远郊五区。

图4 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斑块密度结果

2.1.5 空间分布特征形成原因 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体分布特征和分布密度来看,东丽区、西青区、北辰区等近郊面积明显较少,这主要是受天津市主城辐射作用较强,大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同时,农村建设用地改革政策推行导致主城区周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分布较为集中,密度明显高于滨海新区和远郊五区。区位条件较差的边远地区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农村景观十分典型,宅基地用地占据优势,而企业用地较少。同时,诸如蓟州区、宝坻区、武清区等区域受主城区辐射作用相对较小且受地形影响,非农化程度较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面积较大且斑块形状不规则,复杂程度高。

2.2 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结构特征

2.2.1 整体概述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形成和发展往往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一定的利用形态和空间分布格局。长期以来,随着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功能趋向多样性,其内部用地结构也出现了空间分异(图5)。

图5 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结构

从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各地类占比来看,占较大的地类依次为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林地、商业服务业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比例分别为52.49%、13.02%、5.74%、5.17%、4.97%、4.64%(表3)。建设用地是村庄用地的主要构成,占比为80.01%;非建设用地(湿地、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其他土地等)占比为19.99%,是村庄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林地、草地和耕地,三者之和占比达13.49%,这部分是建设用地整治潜力释放的重要来源。需要指出的是,基于对203 村庄内涵的理解,传统认知村庄大部分应该是建设用地。但是,通过分析可知,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有大约20%的非建设用地;在剩余的80%建设用地内部,传统认知上大部分应该是农村住宅用地,但实际分析结果显示,农村住宅用地只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50%,还有30%的其他建设用地,如工矿仓储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等。

表3 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表

2.2.2 各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结构特征 天津市各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差异较大(表4、表5)。环城四区及滨海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较均衡。其中,西青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占比最高类型为工矿仓储用地,占比25.05%,住宅用地占比23.39%,商业服务业用地占比7.39%,此外,耕地、林地、草地等非建设用地占比也较高,分别达到10%、11.35%、、7.29%。东丽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住宅用地占比明显较小,占比8.84%,占比较高的分别为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林地,分别占26.7%、25.14%、20.35%。津南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中,住宅用地占比25.4%,工矿仓储用地占比23.55%,非建设用地比例较高,林地、耕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及草地分别占比12.3%、9.3%、9.81%和8.31%。北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住宅用地占比35.79%,工矿仓储用地29.74%,商业服务用地9.47%,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分别占比3.85%、5.55%、5.08%、2.47%。滨海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趋向多元,其中,住宅用地占比21.8%,工矿仓储用地占比17.36%,草地占比14.05%,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占比14.01%,交通运输用地9.91%。由此可见,天津市环城四区及滨海新区,由于城镇化水平较高,农村非农经济发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较为均衡,住宅用地不再是唯一主导的用地类型,工矿仓储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等也占有较高的比重。

表4 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类型面积 km2

表5 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类型占比 %

相比之下,蓟州区、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区、静海区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相对单一。蓟州区内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中住宅用地占67.81%,林地、交通运输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占比17.38%。武清区住宅用地占比64.39%,工矿仓储用地及交通运输用地占比17.09%。宝坻区住宅用地占64%,交通运输用地、耕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占比15.65%。宁河区住宅用地占比57.18%,此外,工矿仓储用地、耕地及交通运输用地三类用地占比25.8%。静海区住宅用地占比47.47%,工矿仓储用地、商业服务用地占比31.19%。分析得知,天津市远郊五区,受城镇化发展辐射较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结构不均衡,仍以住宅用地占主导,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占比相对较小。

2.2.3 多样性指数 根据图6 可知,天津市各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滨海新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东丽区>静海区>宁河区>宝坻区>武清区>蓟州区,其数值分别为2.13、2.07、2.00、1.87、1.85、1.61、1.54、1.42、1.37、1.30。这呈现出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多样性指数高,远郊五区多样性指数低的分布特征。

图6 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多样性分析

2.2.4 区位指数 如表6 所示,在宝坻区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中,耕地、住宅用地等5 类具有区位意义;北辰区林地、草地等5 类具有区位意义;滨海新区湿地、林地等8 类具有区位意义;东丽区耕地、林地等5 类具有区位意义;蓟州区园地、林地等6 类具有区位意义;津南区耕地、林地等6 类具有区位意义;静海区商业服务业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特殊用地具有区位意义;宁河区耕地、住宅用地等6 类具有区位意义;武清区湿地和住宅用地具有区位意义;西青区耕地、园地等8 类具有区位意义。

表6 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区位指数

进一步分析可知,天津市各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具有区位意义的地类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西青区有8 个,为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具有区位意义地类最多的区,武清区具有区位意义的地类最少,仅有2 个,其次是静海区,仅有3 个;从地类的角度看,林地作为具有区位意义地类的数量最多,园地最少(表7)。

表7 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具有区位意义地类数量

2.2.5 内部结构特征形成原因 近郊农村建设用地内部多样性呈现出圈层化特征,即内部结构多样性由环城四区向周边递减。主要原因是区位条件越好受到城区辐射越强,产业活动强度越大,农村居民点承担的多功能性越强。环城四区紧邻主城区,滨海新区是国家级新区,农村非农经济发达,因此,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类型齐全、结构均衡,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呈现出明显的多功能特征;远郊五区农村非农经济相对欠发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结构不均衡,建设用地多功能不足。

3 讨论与结论

(1)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分布特征。一是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分布呈现出由中心市区向环城四区、远郊五区及滨海新区阶梯状递增的特征,其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总量较多的区集中在天津北部与南部,靠近天津市中心的环城四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小。二是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其核密度热点地区包括天津市北部山区及主城区周边区域,呈现出“一环一带”的特点。三是形状指数显示天津市北部山区和滨海新区的集体建设用地斑块形状相较于其他区域更加不规则,复杂程度更高。斑块密度结果显示,天津市环四区的斑块密度高于其他区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密度相对较高。

(2)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结构特征。一是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以建设用地为主,占比为80.01%,其中,住宅用地占比为52.49%,工矿仓储用地、商业服务用地等其他建设用地占比27.52%;非建设用地(湿地、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其他土地等)占比为19.99%,而这部分也是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建设用地目前占比较大,表明当前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较大。二是天津市各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差异较大,城市经济发达的环城四区和滨海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较为均衡,除了住宅用地外,工矿仓储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等也占有较高的比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多样化程度高;相比而言,远郊五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较为单一,以住宅用地为主,多样性指数较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功能多样性不足。

(3)目前学界对农村居民点的研究,多基于单一尺度,从宏观尺度研究农村居民点布局[21]、演变及驱动力[22]、重构与整治[8-10],从微观尺度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内部结构[15]、功能[16]、混合利用[23],很少有研究将两者结合起来,全面认识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多维度特征。本文通过对国土三调变更调查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运用核密度分析、景观格局分析以及GIS 空间分析的方法对具有典型都市农业特征的天津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多维结构进行分析,是从研究视角上对前人研究的补充和丰富;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的系统分析,研究结果可为天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供决策支持。

猜你喜欢

内部结构天津市用地
有趣的云
一种含内部结构的水下圆柱壳振动声辐射计算方法
如果画笔会说话?
盾构隧道内部结构全预制方案探讨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六流中间包内部结构优化的数值模拟及生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