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是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
2023-04-06胡华
胡华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打破了职业教育专科学历的“天花板”,批准设置32所职业本科高校。前身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成为我国第一所公办职业本科高校。2022年夏天,通过参加2020年江苏高校“专转本”考试入学的该校第一届903名本科生毕业,是我国职业教育首批本科层次毕业生。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两驾马车,起着相互补充的作用,缺一不可。社會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需要科研人才,也需要技术人才;既需要高级管理人才,也需要普通劳动者。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没有高下之分,然而现实中普通教育要比职业教育吃香得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有人认为公众对职业教育有偏见,觉得就读职业院校是没有面子的事情,这不能完全归因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众所周知,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导致其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加之部分职业院校在学生管理、专业设置、学生就业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导致人们对职业院校印象不佳。还有人认为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又苦又累的普通工人,事实上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人才,并不是没有技术的普通工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厂矿企业越来越需要懂得操作复杂机械的技术人才,对普通工人的需求会越来越少。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看,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能大有作为。其实不管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学生想要实现个人发展还是得靠自身努力才行,职业院校的学生只要肯钻研,学到了真本领,就能成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能工巧匠,甚至成为受人尊崇的大国工匠。
目前“普职分流”还有着诸多争议,很多人并不看好职业教育,一些学生对职业教育还心存疑虑,并不乐意去上职业院校。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少数职业院校在学生培养上取得了很好成效,但并不能说明职业院校整体的办学水平就提高了。事实上,很多职业院校还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办学效果。依笔者看来,职业院校想要扭转人们的看法,赢得人们的认可,必须从提高整体办学质量抓起。如果职业院校的口碑好了,不需要宣传就能招收到更好生源,那就能进入办学质量和生源质量双双攀升的良性循环。为此,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应从四个方面来提高办学质量。
强化学校的内部管理。不可否认,职业院校招收的大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这些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多少成就感,反倒有一定的挫败感,他们或多或少在行为习惯、自觉性、自制力和纪律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职业院校不强化管理,任由这些学生野蛮生长的话,他们很难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也就难以学到真本领。事实上,一些职业院校的名声不佳与管理不善有很大的关系,职业院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这样才能让家长放心,从而获得良好口碑。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以传授技术为主,除了需要一些文化课教师外,更需要大量既懂理论又会技术的“双师型”教师。为此,职业院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应通过选派现有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地学习,促使他们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此外,职业院校在招聘新教师时,要根据学校实际需要招聘符合条件的“双师型”教师,从而优化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使“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能满足学校正常开展教学工作的需要。
专业设置要符合市场需求。职业教育特色在“职业”二字上,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准确把握办学定位,在专业设置上一定要和普通院校区分开来。职业院校应紧盯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灵活设置专业。职业院校还应调研学生的就业情况,淘汰不符合市场需求、学生难就业的专业。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非常重要,是决定职业院校是否具有办学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若职业院校不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关门办学导致学生就业率不高,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可,发展势头也必然受阻。
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是由职业院校说了算,而是企业说了算,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天然的合作基础,职业院校是技术人才培养方,企业是技术人才需求方,只有加强合作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校企合作不只是签合同那么简单,职业院校应与企业深度合作,职业院校负责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企业负责培养学生的实用技术。这样有针对性的学习才能使学生迅速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才,毕业后即可熟练上岗。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也是社会对人才的强烈需求。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正加快发展成为制造业强国,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这对职业教育来说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职业院校应把握住时机、抢抓机遇,提高办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从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职业教育力量。(作者单位:陕西省紫阳县毛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