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担当上好“大思政课”
2023-04-06甘甜
甘甜
壬寅深冬,在南昌大学团委会议室里,师生们围坐一起,讨论着学校共青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这份凝聚众多青年师生共同智慧的工作方案,将在全校范围内落地施行。
这样的情景,在南昌大学已是常态。近年来,南昌大学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带领广大青年一起,让有意义的“大思政课”变得“有意思”。
顺利“出圈”的新思政课
长期做学生工作,如何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思政课、爱上思政课是南昌大学团委一直思考并创新推进的工作。前不久,“信仰之路”党团微课大赛在学校拉开帷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校35个二级学院团委累计举办近百场院赛。
以赛促学是学校增强思政课程感染力、吸引力的有益尝试。对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颜润来说,夺得这次党团微课大赛冠军实属不易。“对我这个工科生来说,理论知识挺难的。”颜润说,较好的表达能力和感染力让他在比赛中无往不胜,但一开始的理论测试环节,由于成绩不理想,使他险些与冠军失之交臂。为此,他铆足劲学习理论知识,积累了厚厚一本笔记,有了很多新收获。“起初,我是靠演讲技巧以情动人的,缺乏深入思考,但有了理论作支撑,就能把知识点讲深讲透,能够让听众更懂、更信、更认可。”顏润的言语里透着自信。
如今,经过历届党团微课大赛的锻炼,南昌大学陆续走出了一批像颜润这样的校园“明星”,他们组建“青年学生讲师团”,通过线上展播、线下巡讲的方式,在全校讲授,打造校园微课文化品牌,让思政课进入学生脑中、飞入学生心中,有更多的学生受到感染,站上了党团微课大赛的讲台。
取得“真经”的实践活动
“真正到这里参与志愿活动,我才知道大家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比如,给村民直播带货,我能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们,很有成就感。”即将离开井冈山市黄坳乡、来自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翁曼婷满是不舍。
2022年暑假,翁曼婷和同学们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与黄坳乡的村民们面对面交流,深入探寻红色历史,探究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发展等相关问题。“我们把这期间的故事记录下来,回学校后讲给身边的同学们听。”翁曼婷介绍,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人对志愿服务感兴趣。
近年来,南昌大学围绕持续提升社会实践专业化、精细化和社会化水平,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工作品牌持续“上新”,不少学生走出校园,成为问题的解决者、群众的贴心人。
在南昌市新建区长堎镇凤凰山社区,一支由南昌大学法学院、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组建的专业普法团队,采用模拟法庭、路演等多种形式,帮助社区青少年走出法律盲区;“时间银行”主题系列项目则聚焦南昌市多个社区的老年群体,提高老年人的消费安全意识。
实践活动激发育人实效。据统计,过去7年里,逾10万名南昌大学志愿者赓续接力,在扶贫助困、阳光助残、社区援助、赛会服务、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等领域贡献青春力量;近3年共组建342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5000余名师生参与,影响覆盖5万人次,学校连续3年获评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连续10年组织师生赴贵州省剑河县开展“黔行”支教等实践活动,不间断开展支教助学、苗寨现状研究、贫困生排查与回访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担当。
做好“扁担”的校园文化建设
做好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还得从服务好青年学生关注的日常小事做起。一直以来,南昌大学学生会积极打造“学生会+”“3小时反馈制”工作模式,深耕权益服务阵地,年均问题解决率达99.4%。
学生会工作高效且“走心”。他们开展了“我为同学做件事”实践活动,组建“新生自主服务队”在校内各服务站点服务报到新生、在寒冬为考研学子送上“加油包”与暖心祝福……学校学生会骨干杨润芃说:“我们的工作就像一根‘扁担’,一头挑着学生,一头挑着学校,不仅要挑得稳,更要连得通。”
学校学生会、学生社团围绕思想引领、学风建设、校园服务等育人项目,开展“红色走读”、大学生学术科技节、大学生文化节、“香樟艺彩”艺术展演等活动,形成了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的密切联动机制,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提起南昌大学的校园文化,还少不了活跃在南昌大学互联网平台的“小团子”“小香樟”“默儿”“社小心”等活泼、生动的共青团系列IP形象。一直以来,南昌大学共青团组织依托学生会、学生社团打造了一批“成团出道”的青年形象,通过视频、推文、漫画和专栏的形式在“团学时空”新媒体工作室进行系统“包装”,推广形成了南昌大学富有青年特色的文化产品。
“我很喜欢‘小团子分享’和‘时习之’这两个专栏,里面的内容丰富且有意思,形式多样且有趣味,每天都期待看看‘小团子’介绍校园里发生了什么。”学生张梦洁介绍道。
“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青团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的重要要求,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实效,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并为之努力的重点工作。”南昌大学团委书记邹立旋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大思政课’建设,通过青年化阐释、元素化解析、产品化创作,让更多青年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中来,也让更多青年在思政教育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