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有妙招之如何写好情节
2023-04-06张海元
张海元
★情节是故事最核心的三要素之一,情节是作文的重中之重,没有情节,就没有故事,写出的作文就像没有灵魂一样,作文也就没有看点。当然这篇作文也不会吸引人,作文是不成功的。既然情节在作文中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写好情节呢?
一、情节的三大要素
在记叙文中,情節对于故事的叙述特别重要。关于情节,我们应该知道包含哪些元素。
(一)因果关系
要想写好情节,就要懂得利用因果关系。巧妙地运用因果关系就会从故事的一个情节发展到另一个情节,就可以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情节点,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有具有很多情节点的故事才会更吸引人,所以,没有情节就没有故事。
比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里的《将相和》就恰当地运用了因果关系。因为蔺相如本人具有不畏强暴、有勇有谋、识大局顾大体的高贵品质,因此在面对强势的秦王施压的时候,才有了蔺相如一次次表现出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感人情节;正是因为蔺相如的这些性格,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时屡立奇功;就是这一次次地为赵国做出突出贡献,才赢得了赵王的重视和提拔;也正是因为蔺相如的地位提高,导致大将廉颇的嫉妒和不满。
情节的一次次酝酿和发展,引导另外情节的出现和发展,这些都存在着因果关系。利用因果关系就能很巧妙地推动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情节出现。把因果关系置于故事写作中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写出的故事富有逻辑性,让读者读起来很顺畅,很轻松,不费劲。
(二)人物
人物是故事的发起者,离开人物就没法讲故事;离开人物,故事就无法串联起来,人物在故事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比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这篇课文出现了母亲、父亲、姐姐、哥哥和“我”这几个人物,每个人物的出现都有必要,每个人的出现都触发一个个情节的发生。父亲和“我”这两个人物很关键,没有这两个人物,文章的主题思想不好呈现。父亲的话一直在逐步向主题思想方面靠拢,而且父亲一次一次的言语也让“我”逐步对花生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最终深深领悟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人生哲理。
可见,故事的叙述离不开人物,离开人物,情节没法发展。
(三)冲突
在写记叙文时,要想让情节突出、有看点,就要学会运用冲突。冲突会制造下一个情节,有了精彩的情节,故事才更吸引人,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得到读者的青睐。
1.肢体冲突
在故事里有冲突,故事才有可看点,故事才更吸引人,肢体冲突就是冲突最明显的表现形式。这里说的肢体冲突,就是两个人之间的矛盾瞬间激化,比如大打出手,甚至推了对方一把。肢体冲突的爆发,可以使情节急剧变化,另一个情节又突然出现。
比如,有个同学在作文《别逼我》中这样写道:
赵明背着一个破旧的包走着,后边追来几个调皮的同学,他们不仅嘲笑他,可恨的是,还有一个最调皮的同学把赵明的书包摘下来,扔在地上,还用脚使劲踩了几下。
赵明看着自己心爱的书包被扔在地上,他忍无可忍,拼命地跑上去,冲这个同学狠狠踢一脚。因为他永远记得这个包是父亲生前的最爱!那个同学爬起来,举起手要还击,突然扬起的手又放了下来,有些胆怯地瞟了一下赵明,头也不回地走了。
文中,赵明与同学发生肢体冲突,这是事情发展的必然。肢体冲突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个情节:那个同学扬起手却不敢还手,突然胆怯地瞟了一眼赵明就走了。这样的行文发展特别紧凑,读者阅读也很流畅。可见,肢体冲突特别能触发情节的突然转变,瞬间过渡到下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情节。
2.语言冲突
语言冲突在故事里同样起推动作用,很多时候,就因为一句话惹恼对方,导致冲突突然爆发。这样的故事很有起伏感,很有看点。
比如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小木船》里,第三段是这样写的:
他一看,急了,哭着让我赔。我上前分辩说:“我不是故意的。”他生气地说:“谁让你不小心,非赔不可!”还用力推了我一下。我往后一退,正好一脚踩在小木船上,把它踩碎了。这一下,陈明更生气了。他拿起我的小木船,使劲摔在地上,用脚踩了两下,一把抓起书包,头也不回地走了。看着被他踩坏的小木船,我也气得说不出话来。我们的友谊从此破裂了。
这段话写得非常精彩,就因为开始的语言冲突突然演变成肢体冲突,然后一个接一个精彩的情节相继出现。特别是这些连贯动作写得非常形象生动,情节就这样从开始的冲突一步步发展,最终出现本不该出现的结局:我们的友谊从此破裂了。
在日常生活中,好多人经常因为言语不合就动起手来,同样,语言冲突推动文章的情节发展。有情节,故事就显得精彩,有精彩的故事,何愁没人喜欢你的文章?写记叙文的故事时,语言冲突是经常运用的,也很有必要,我们也很容易做到。
二、写好情节有妙招
要想把故事写好,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可,就必须把情节这个环节做好做足,建议采用以下小技巧。
(一)欲扬先抑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我们写文章时,本来该褒扬故事里的某个人,但我们偏偏没有从这个人的褒扬处下笔,恰恰相反,我们却从这个人物的贬抑处开始。运用这种手法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使情节多变,形成情节的上下起伏,让文章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读者阅读时会顿时产生恍然大悟之快感,给读者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
先贬抑某个人,然后再突然褒扬他,这样的人物形象反差较大。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能够让美的东西变得更美,能够起到出乎意料的感人效果。如果能够做到这样,这个方法就运用到位了。
(二)一波三折法
写记叙文的故事时,最忌讳平铺直叙,故事非常平淡无奇,情节没有起伏,引不起读者阅读的欲望,让读者看了几眼就不想看了。这样写作文是行不通的,必须让故事情节起起伏伏,就是我们说的一波三折。
写记叙文时,我们要学会善于组织矛盾冲突,并且巧妙化解一个个冲突。通过这种方法,文章才会一波三折,有起伏有落差,才能吊足读者的胃口,引起他们读完的欲望。
比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慈母情深》一文,作者就采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从开始,“我”和一个老头初次见面就发生了冲突,这个情节刚结束又发展到“我”和母亲的一个又一个冲突,每一次冲突都是一个情节,这突变的情节让故事更显得曲折感人。在“我”和母亲这些冲突中,把母亲的慈爱写得淋漓尽致,作者深深领悟到母亲那份深沉的爱,那份无私而又伟大的母爱。就是这些精彩绝伦的情节描写才让我们一次次感动。
所以,大家在寫记叙文时,建议采用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就能让文章的故事讲述避免平淡、乏味。
(三)误会法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因为一次误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样,我们在写记叙文时,也可以采用误会法。把误会融入故事中,使事情变得复杂,增加矛盾冲突,这样情节变化才有起伏,故事才曲折感人。误会在故事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误会消除的过程也是故事发展的过程,是情节一个个变化的过程。比如有位同学在写《我的继父》中这样写道:
那天,我倒水时不小心把暖水瓶打破了,妈妈过来责备我,把我数落一通,还有那个我所谓的继父,走到跟前说了声“没啥”就走了出去。
我抬头望着我称他为爸爸的那个人,突然有种感觉,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也在讨厌我,不喜欢我这个多余的人。继父走后,我和妈妈大吵了起来,我厉声提出:“要么你离开他,带我回属于咱们的那个家,要么我自己回去独自生活!”
听了这话,妈妈怒不可遏地给了我一巴掌。这时候,我不喜欢的那个所谓的继父回来了,我用两眼余光发现,他手里提着一个崭新的暖瓶。
刹那间,我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我愣神的那一刻,那个我所谓的继父发话了:“一个暖瓶嘛,不就是二十多块钱吗。至于对孩子发火吗?”
突然,我心里的那块冰骤然变成了滚烫的沸水,温暖来得太突然了!
越想越不是滋味,我那不争气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就是我所谓的继父……
这篇文章就是巧妙地运用了误会法使情节一起一伏,有看点,令读者感动至深。
(四)描写法
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要想把情节写好,还要注意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必要时运用这两种描写,也有助于丰富情节,让故事有看点,文章显得丰满。
只要方法得当,运用自如,写好情节并不难。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肯下功夫,我们的作文一定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