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贵州城乡收入差距的区域特征及预测
2023-04-06吴长勇杨园园
魏 媛,吴长勇,杨园园
(贵州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1 引言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探讨城乡收入水平差距对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综述如下,对于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方面,目前魏后凯于2020年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本质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崔树强等从地理学视角对城乡融合发展进展与展望进行了分析研究,2021年周德等对城乡融合评价进行了研究综述,并对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内涵辨识、理论认知与体系重构研究[1~3]。 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方面,2004年陆铭等对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研究;2013年董全瑞对路径依赖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逻辑进行研究;2016年穆怀中等对城镇化、产业结构优化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研究;2020年张杰基于劳动力流动的中介效应分析,对城市偏向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的共同结果为政策倾斜城市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2019年张海鹏对中国城乡关系演变70年:从分割到融合的研究中表明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2018年李燕菲等从多尺度的视角对辽宁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时空分异进行了研究;2020年肖育才等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进行了研究;卢苗苗对广西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表明城镇化率、产业结构、农村金融和人力资本是影响广西城乡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4~12]。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城乡收入差距的区域特征及预测方面,2021年黄洪琳等对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特征、区域差异与对策进行了研究;任爱清等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差异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2022年魏媛等对于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方面,研究结果均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孙丽萍等对城乡融合背景下西部地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路径进行了全面研究;张延群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变和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未来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13~17]。
已有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对本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对于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区域特征及预测没有见报道,因此,本文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8年贵州各州市城乡收入的面板数据,基于城乡收入差距区域间差异特征[14],对研究区城乡收入差距重心转移轨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019~2035年城乡收入水平及差距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趋势。研究的开展可为促进喀斯特山区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重心迁移法
重心是描述空间分布的一个指标,有几何平均重心和加权平均重心2种,本文采用城乡收入差距加权平均重心来分析,公式为[18~20]:
(1)
(2)
2.1.2 灰色预测模型
灰色预测是在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研究作为基础理论的前提下,采用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进行操作计算[21],首先,将所收集的2005~2018年城乡收入及收入比等数据建立原始时间序列;其次,运用模型建立灰色预测模型,以获取预测模型参数值,还原数值与实际值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为确保所建灰色模型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可信程度,进行灰色预测模型检验,检验方法大多采用残差检验、关联度检验及后验差检验[21]。关联度大于0.5即是满意的。当方差C<0.35,小误差概率P>0.95 时,预测模型精度为一级(优),当0.35 本研究的原始数据来源于2006~2019年的《贵州省统计年鉴》、2006~2019年贵州各地州市统计年鉴。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SPSS20.0、Eviews、ARCGIS10.8等软件进行。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喀斯特山区贵州省城乡收入差距时空演变研究研究结果[14],运用ArcGIS 10.8中空间统计工具(Spatial Statistics tool)分析了2005年、2010年、2014年、2018年4个时间节点的城乡收入差距重心,获取其年份的重心坐标,利用重心迁移模型分析得出了其重心转移情况(图1),图1(a)表示城镇收入,图1(b)代表农村收入,图1(c)表示城乡收入比。 图1 2005~2018年贵州省城乡收入重心移动轨迹 从图1(a)中可以看出,2005~2010年城镇收入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2010~2018年向东北方向转移,重心在纬度上的变化幅度较大;图1(b)表明,2005~2010年重心向东南移动,2010~2014年向东部移动,2014~2018年往东南移动,总体重心向东南缓慢移动;图1(c)表明,研究区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收入移动轨迹相同,重心都处于贵阳市范围内,这说明重心在14年间未发生较大变动,所产生的偏移较为微弱。贵州各州市城乡表现出收入差异明显,主要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导致,为减少区域间发展差异,贵州从2013年以来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新型工业城镇化、乡村生态旅游、农村特色绿色生态等产业聚集,增加人民收入增收渠道,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加大对各地经济投资,推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使城乡收入重心向东部转移。 表1 贵州城乡收入差距灰色预测模型参数 由表1可知,城乡收入a值均小于1,说明预测模型总体上呈现增加态势,收入差距a值大于0,这说明差距预测模型最终呈现下降的趋势。结合表1灰色预测模型,分析得出贵州2005~2018年城乡收入各个指标的预测值与实际值[6]并对比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贵州省2005~2018年城乡收入预测值与实际值对比 由表2可知,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差异较小,具体的情况需要对表2中的数据进行模拟精度的检验。若采用单一检验指标进行检验易导致其结果不全面、不准确,本文选取平均误差、方差比值、小误差概率与关联度等4项模拟精度检验指标进行预测结果检验,见表3。 表3 贵州省城乡收入预测模拟精度检验 由表3可知,平均误差、均方差比均小于0.35,小误差概率大于95%,关联度均大于50%,表明数据是关联的,检验结果为合格,预测模拟的精度为优,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以直接进行预测分析。因此,本文运用贵州城乡收入各个指标的原始数据序列及其对应的预测序列预测出2019~2035年研究区城乡收入及差距演变态势,见图2。 图2 贵州省2019~2035年城乡收入预测结果 由图2可知,贵州省2019~2035年城乡收入预测表明:在2019~2035年未来的17年内,城乡收入表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收入差距呈持续不断缩小的态势,到2035年城乡收入比为1.72。由此可知,随着研究区“四化”主战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城乡收入在不断提高、差距在逐渐缩小,但城乡还没有完全达到协同平衡发展。需要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促进乡村振兴,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本文运用重心迁移法及灰色预测模型等综合分析了贵州城乡收入的区域间差异特征,了解重心转移状态,探讨其城乡收入时空格局演变及趋势预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城镇收入的重心向东北方向转移,农村收入重心向东南缓慢移动,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收入移动轨迹相同。重心都处于贵阳市范围内,推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使城乡收入重心向东部转移。 (2)2019~2035年城乡收入呈稳定增长态势,收入差距呈持续缩小态势。各州市整体城乡收入同步增长,研究表明未来贵州在提高整体城乡收入的同时进一步关注区域间城乡收入差距的平衡发展,大力促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根据贵州城乡收入差距的重心转移及预测结果,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区域间平衡发展,促进喀斯特山区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城乡融合发展与现代化农业机制构建有机结合。城乡收入差异中重点是提高农民收入,推进新型农业产业扶贫,支持发展乡村旅游、手工艺等特色产业[14],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大力促进农村就业创业和农民增收,将乡村振兴战略与现代化农业机制构建有机结合。 (2)培养新时代的新型农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培养新时代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喀斯特山区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增强中心城市辐射能力,促进城乡收入平衡发展。围绕贵州省 “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发展战略,鼓励城市与乡村进行合作,继续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发挥其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偏远区域的关注和投资力度,更加高度重视区域间城乡收入差距的平衡发展,以防止返贫和相对贫困的发生,促进喀斯特山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城乡收入空间重心转移轨迹
3.2 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预测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