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溱潼镇乡村绿化群落结构与配置模式分析
2023-04-06赵中慧李冬林
赵中慧,周 健,李冬林
(1.江苏国林林业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3;2.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1153; 3.江苏扬州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江苏 扬州 225000)
1 引言
加快农村绿化,促进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家园,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1,2]。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
展,农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乡村绿化的提升意识也在逐步加强。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人在林中走、鸟在村中唱、鱼在水中游是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甜蜜画卷,也是人们一
直追求的理想目标。各地积极发动和引导群众,大力开展环境绿化和新农村建设,创建了一大批绿化示范村,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也带动了我国新农村绿化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
在当前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农业用地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下,新农村的绿化建设应当如何规划、如何建设、应当选择哪些植物一直是困扰广大农村工作者的难题。余玉磊等[3]抽取山东潍坊市、临沂市40个代表性村庄,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山东省典型地区村庄绿化供需关系,分析了村庄地形地貌与城镇距离、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类型及村民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对村民绿化满意度、绿化林类型需求;孟瑞芳等[4]总结了呼和浩特市村庄绿化美化成果,提出新村建设型、旧村改造型、林果产业型、红色资源开发型、自然风貌保护型5种村庄绿化模式;朱惜晨等[5]以无锡市东港镇南林村朝东巷、陆家弄的村庄绿化与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为例,对苏南水网地区自然型村庄的绿化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村庄绿化建设应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理念,彰显绿化的地域风貌与文化特色;李军民等[6]分析了江苏扬州市村庄绿化状况与基本特点,提出村庄绿化要坚持乔灌结合、树种多样的基本原则,分别道路绿化、公共用地绿化、宅旁绿化和滨水绿化等不同类型推荐了林木型、林果型、林蔬型、林竹型、花木型和复合型等绿化配置模式。这些研究与实施举措对各农村绿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泰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坐落于于苏中里下河地区,为苏中门户,自古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目前尚无该地农村绿化的相关研究报道。为探索农村村庄院绿化的先进作法,以总结经验、扬长补短,笔者于2020年6~10月份对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所辖村庄绿化进行了全面走访,研究了该镇村庄绿化的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总结了村庄绿化的配置模式,并指出该镇村庄绿化存在的问题,现整理成文,以期为我国村庄绿化的生态升级与高标准建设提供参考。
2 研究区概况
溱潼镇隶属于泰州市姜堰区,总面积40.5 km2,其中镇区面积2 km2;总人口3.6 万人,镇区人口2.1 万人,其中古镇区居民8000多人[7]。溱潼镇古镇保存完好,小溱湖巷、八仙桥巷等一大批明清时期的建筑群,风貌依旧、古色古香,是我国著名的乡村旅游胜地,荣获“中国特色小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最美村镇”“中国历史文化名在镇”等称号。2014年溱潼镇洲城村荣获省获得“水美乡村”称号。
溱潼镇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环流气候影响显著,四季分明,冬夏较长,春秋较短,适于各种动植物生长。常年平均气温14.5 ℃;年平均积温5365.6 ℃;年平均降水量991.7 mm,年平均降雨日117 d;年平均日照时数22059 h;无霜期215 d[8]。
3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区域
研究区域包括溱潼镇所辖的芦滩新村、湖西村、溱南村、湖中村、溱湖村、洲东村、溱东村、小乡新村、东方新村、振溱村等10个自然村。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所有自然村的村庄休憩绿地、庭院绿化、行道树绿化、村周绿化、河流水岸带植被、小广场及小游园等。研究内容包括调查区所辖所有绿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参数等。
3.2 研究方法
采用现场踏查和典型样地相结合的方法。踏查完成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成片绿地、群落因地制宜地设置样地。样地分方形样地和条形样地。成片绿地设置方形样地,面积20 m×20 m。道路绿地、水岸绿化设置长条形样方,面积2 m×20 m。每个大样方内再细分若干个2 m×2 m小样方,以统计多样性参数。详细调查样地内植物个体的株高、胸径、冠幅等参数,并记录树种组成、树种比例、单位面积株数、生活型、植物个体的组合方式等。
3.3 数据处理
不同树种重要值指标的计算参考宋永昌[9]的方法。其中:
乔木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3;灌木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3。
(1)
(2)
(3)
(4)
物种多样性指标的统计参考文献[10,11]。其中:
(1)Patrick物种丰富度指数(R):
R=S
(5)
(2)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
(6)
(3) Simpson优势度指数(D):
(7)
(4) Pielou均匀度指数(J):
J=H′/lnS=[-∑(Pi·lnPi)]/lnS
(8)
式(5)~式(8)中:S为每一样方中的物种总数;N为S个种的全部重要值之和;Ni为第i个种的重要值,Pi为样方中种i的相对重要值,Pi=Ni/N。
4 结果与分析
4.1 溱潼镇村庄绿化树种组成与群落特征
4.1.1 村庄绿化骨干树种组成及重要值
经调查,溱潼镇新农村绿化共发现有各种木本植物29科43属56种(变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4属5种(变种),被子植物25科39属51种(变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2科3属5种,双子叶植物23科36属46种(变种)。按生活型划分有常绿树种25种(变种),落叶树种31种(变种)。其主要树种组成见表1。
研究表明,村庄绿化中香樟的个体数出现的个体数最多(46株),重要值最大(33.01),其次是桂花,个体数为96株,重要值为28.18。排在第三位的是紫薇,个体数不大(26株),但其重要值高大25.98(表1)。因此,可以说香樟、桂花、紫薇是溱潼村庄绿化群落组成最为常见,最重要的3个骨干树种。其他重要值较大的树种还有乌桕(25.80)、银杏(23.20)、女贞(21.60)、榉树(21.20)、朴树(19.70)等。
表1 溱潼镇村庄绿化主要骨干树种组成及重要值
4.2 村庄绿化不同景观缀块的群落特征
4.2.1 不同景观缀块的物种丰富度指标
村庄绿化不同景观缀块的群落特征见表2。可见,生境不同绿化群落的组成与多样性呈现不同的 特点。就植物的丰富度(R)而言,调查表明村周种植的乔木有12种以上,灌木4种,合计16种之多。此外,村周受到人为干扰轻,野生植物种类也很常见,如苦楝(Meliaazedarach)、桑(Morusalba)、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泡桐(Paulowniafortunei)、枫杨(Pterocaryastenoptera)、榔榆(Ulmusparvifolia)等乔木树种。林下野生草本植物也发达,如一枝黄花(Solidagodecurrens)、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铁苋菜(Acalyphaaustralis)、狗牙根(Cynodondactylon)、苍耳(Xanthiumstrumariu)、水蓼(Polygonumhydropiper)、狗尾草(Setariaviridis)等,也是需要精心管护和提升的重点区域。
表2 溱潼镇村庄绿化不同景观缀块的物种多样性指标
休闲广场和庭院绿化一般位居村庄中心区域,尽管人为活动频繁,但是人为种植的植物种类多,加上精心管护,所以野生种很少见,物种保存十分完好,其乔木层植物的R值分别是9、12。庭院绿化种为新村村院落绿化,一般灌木种利用率很低,物种的R值几乎为0。相对而言,道路绿化呈现条带状,很少应用灌木层,故灌木层的R值不高(2),乔木层树种利用仅限于常见的香樟、雪松(Cedrusdeodara)、女贞(Ligustrumlucidum)、榉树(Zelkovaschneideriana)、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木槿(Hibiscussyriacus)等,其R值低于其他缀块类项。
4.2.2 不同景观缀块的多样性指标
通过分析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3个指标可以了解不同群落物种的聚集及分散程度[12]。比较H′ 值,不用景观的植物群落也存在显著的不同,而村周和休闲广场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就乔木层而言,不同景观缀块排序按编号为5>1>3>6>2>4;但灌木层的序列按编号为5>1>2>4>3=6,与乔木层不同。墙垣与庭院绿化缺少灌木种类H′ 值为0。在D值的比较中,休闲广场的乔木层多样性指数较高(1.28),其次是村周(1.19)、庭院(1.17),道路与水岸绿化的D值较低,分别是0.81、0.68;6种不同景观缀块灌木层的序列按编号为5>3>1>6>4>2。
4.3 村庄绿化主要配置模式分析
4.3.1 道路绿化模式
调查发现,道路绿化以“两高一低”的绿化模式最为常见。一般而言,行道树的选择主要考虑生长快、耐瘠薄、抗污性强、病虫害少等生长习性。为避免污染,一般不用落花、落果、飞絮的树种。溱潼镇的 调查表明,宽阔的村庄道路上行道树多为树干挺拔、冠大的树种,如银杏(Ginkgobiloba)、香樟(Cinnamomumcamphora)、垂柳(Salixmatsudana)、桂花(Osmanthusfragrans)等,株距一般4~8 m。在较窄的道路上冠幅较小的树种较为常见,如鸡爪槭(Acer.palatmatum)、海棠(Malusspectabilis)、檵木(Loropetalumchinensis)、女贞、紫叶李(Prunusceraiferacv. Pissardii)等。在高压线下则多为树干低矮、树枝展开的树种,如红枫(Acerpalmatum‘atropurpureum’)、合欢(Albiziajulibrissin)、栾树(Koelreuteriapaniculata)等。在道路交叉口或转弯处,多种植小乔木或灌木状,高度一般不超过0.7 m,如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月季(Rosachinensis)、山茶(Camelliajaponica)、红叶石楠(Photiniaserrulata)、小叶女贞(Ligustrumquihoui)等树种。
村内街道的宽窄、走向和有无电线是街道绿化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调查发现,溱潼镇村庄绿化一般设计为行乔、灌、草3层立体绿化。街道两侧一般建有花池,池内每隔4~8 m栽小型乔木一株,如红枫、红叶石楠等;乔木中间多种植低矮的观花植物,如金叶女贞(Ligustrum×vicaryi)、红花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黄杨(Buxussinica),或草木花卉。有电线的街道一般设计为桂花、枇杷(Eriobotryajaponica)、孝顺竹(Bambusaglauescens)等中高度树种。
4.3.2 休闲广场绿化模式
公共休闲广场是溱潼镇各乡村村民健身、休闲、纳凉、娱乐、集会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窗口和示范作用。调查显示,溱潼镇村庄休闲广场绿化以乔、灌、花、草、藤、果结合的复式模式为主导,注重常绿树种、落叶树种合理搭配,为村民留足活动空间。由于这些公共场所,人员活动频繁,同时又是村庄绿化的亮点所在,树种多选择了形态美观、花形艳丽、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种,如雪松(Cedrusdeodara)、海桐(Pittosporumtobira)、红花檵木、桂花、紫薇、红枫等。在植物的搭配方面注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合理搭配,力求点、线、片的协调配置,不同彩色、花形的植物相间隔,草本花卉与木本花卉相配合,使休闲广场成为市民茶前饭后休闲纳凉的理想场所。
4.3.3 庭院绿化模式
农村庭院的范围主要是指房前、屋后、宅旁的空隙地[8]。通过庭院绿地的绿化美化,可以提高农村庭院环境质量,提升农民居住条件和农村居民综合生活品味。经查,溱潼镇村庄庭院绿地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模式:
(1)庭院花卉型。常见于面积比较狭小的庭院,以栽种花卉为主,间种几株乔木,花卉选取高、中、矮种类搭配,主要应用的树种有桂花、紫薇、桅子(Gardeniajasminoides)、美人蕉(Cannaindica)、月季等小乔木或低矮花灌等。
(2) 经济苗圃型。常见于绿化用地面积较大的庭院,树种选择主要考虑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以市场需求量大的乔木为主,灌木为辅。乔木主要品种有樟、雪松、银杏、榉树、白玉兰(Micheliaalba)、石楠(Photiniaserrulata)等树种;灌木有山茶、月季、海棠、栀子等。
(3) 经济林果型。绿化用地面积较大的庭院结合绿化栽植果树,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经济林果型既可是多种果树混种的混杂型,又可采用单种果树的单一型,树种以银杏、桃(Prunuspersica)、梅(Prunusmune)、柿树(Diospyroskaki)、枇杷等最为常见。
4.3.4 村周绿化模式
村周绿化主要沿用“前低后高”模式。即绿化景观要求开敞通透,不遮挡阳光,以种植花灌木,或疏植小乔木为主,满足村民的采光要求。调查表明,村周以观果类植物如柿树、枇杷、石榴(Punicagranatum)、桃树等多见,观花类植物以紫薇、月季、茶花、美人蕉等多见,观叶类植物以红枫、紫叶李等为主,还发现有部分闻香类植物,如桂花、栀子花等。竹类应用多见有孝顺竹(Bambusamultiplex)、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aureosulcata),少量茶杆竹(PseudosasaamabiLis)。在配置方式上以香樟、女贞、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等常绿树种与银杏、垂柳、杨树(Populuseuramevicana)等落叶乔木树种混交模式为主,以增加房屋后面的绿荫和冬季防风效果。
4.3.5 水岸绿化模式
水岸绿化是村庄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采用“多树种复合混交”模式,以生态防护和污染截留为主,兼顾景观和经济效益[13]。以乡土树种最为多见,多选用耐湿、抗冲、根系发达的树种,如构树、垂柳、枫杨、乌桕(Sapiumsebiferum)等树种,并适当搭配小乔木和灌木,做到乔木与灌木结合、绿化与美化结合,生态与经济统一。常用的搭配灌木有红花檵木、小叶女贞、海桐、杜鹃(Rhododendronsimsii)等。
4.3.6 垂直绿化模式
垂直绿化包括墙缘、植篱、棚栏、篱笆、树墙或坡地的挡土墙以及建筑物前的花境,多呈现带状布置模式。垂直绿化可以利用植物材料生长性强、管理粗放的优势,可以柔化建筑物生硬的边界,弥补景观的枯燥乏味,并起到基础种植的作用[14]。垂直绿化在村庄景观改造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与人工墙造就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溱潼镇墙垣花境建造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quinquefolia)、金银花(Lonicerajaponica)、紫藤(Wisteriasinensis)、凌霄(Campsisgrandiflora)、葡萄(Vitisvinifera)等,呈现出单一的垂吊模式。这些种一般具有一定的耐旱性,适应夏季干旱,生境较为苛刻的立地条件,并与墙垣形成一种默契与惬意。
5 结论与讨论
(1)种类单调,规格接近,重现率高为城市园林人工种植群落外貌表现出的共同特征[15,16],新农村绿化具有的类似的特点。本研究表明,溱潼镇村庄绿地共有木本植物29科43属56种(变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4属5种(变种),被子植物25科39属51种(变种)。但骨干树种仅限于银杏、香樟、女贞、乌桕、桂花、木槿等少数种类,灌木种类显得稀少。尤其是道路绿化树种应用了极为常见的香樟、雪松、女贞、榉树、水杉、紫薇、木槿等树种,尽管这些树种树形优美,很适合街区绿化,并能营造出挺拔、俊逸的道路景观,但由于规格统一,出现率高,略显单调。本研究也表明,村庄道路生境的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普遍较低,灌木层更为缺少,并成为村庄绿化档次不高的症结。因此,丰富种类、多样性提升是今后该镇村庄绿化重点努力的方向。
(2)庭院绿化和村周绿化两种景观缀块的植物种类是溱潼镇村庄绿化最为丰富的地段。村周位居村庄的外围,是进入村庄的首要门户,也是农村第一美景,其绿化景观至关重要,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村周地势空旷,光照条件好,植物生存环境优越,自然植物的丰富度往往高于庭院,这是当前新农村绿化的共同特点[17]。调查表明,村周种植的乔木有12种以上,灌木4种,合计16种之多。尽管应用的植物如香樟、广玉兰、杜英、桂花、银杏、木槿、榉树等很适于溱湖新农村的立体条件, 种植这些树种也做到了适地适树,但是这些树种缺乏能够给人们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标志性植物。适当地引进些珍稀、贵重、经济价值大、外型独特的园林植物,定能为新农村凝造出一种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的新气象。
(3)研究表明,溱潼镇新农村绿化中的河岸植物群落相多样性不高,其乔木层丰富度仅为9,灌木层为2,略显偏低。其实,适于河岸种植的喜湿植物还很多,如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池杉(Taxodiumascendens)、落羽杉(Taxodiumdistichum)、杞柳(Salixintegra)、水杨梅(Adinarubella)、雪柳(Fontanesiafortunei)、流苏树(Chionanthusretusus)等。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和环境特点,并考虑植物间的生态位及物候相,挑选一些适合水岸栽培的其他珍贵树种,并重视林下灌木层植物的搭配,进行因地制宜地轮换种植,构筑丰富多彩的绿色廊道景观,这样可以给村庄河岸带植物群落增添新的亮点[18]。
(4)群落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态结构水平的独特而可测定的生物学特征,对反映群落的外部特征和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12]。本研究表明,与自然植被相比,溱潼镇农村村庄绿化物种多样性指标总体偏低[19,20],这是当前我国农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推进,农村生态环境遭受干扰的必然结果。对溱潼镇新农村绿地群落的调查表明,景观缀块不同,植物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与生态功效应均有差异,这一方面取决于不同景观缀块的立地条件显著不同,另一方面还要与不同绿地所处村庄的经济条件、人为受干扰程度,以及村建初期的景观布局和功能定位等要素密切有关。村庄绿地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当地的立地因素,选择最适宜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植物种类,如诸多的乡土植物,同时还要与时俱进,考虑人们对村庄绿色空间的主观愿望和美丽环境的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亲近自然与休闲游赏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