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相火理论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2023-04-06刘静君王玉超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命门绝经期机体

纪 丛,刘静君,王玉超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围绝经期综合征多由妇女性激素波动所致[1],临床表现为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健忘、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背酸痛、手足心热、面浮肢肿、精神倦怠,或尿频失禁等绝经有关症状[2]。中国每年约有1000万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为60%~80%,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已被列入21世纪健康的三大主要课题之一[3]。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肾阴阳失调,本文将基于相火理论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与治疗。

1 相火理论溯源

相火一词首见于《素问·天元纪大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位”系禀命守位者也[4],此时相火仅用于阐述五运六气。金元时期,火热致病日渐盛行,刘完素最先明确提出“命门相火说”,其将运气学说之君相二火移用于人体,论述机体生理功能。张元素沿其理论并有所发展,提出“命门为相火之源”“三焦为相火之用”。李东垣则首提相火为元气之贼,认为病理相火属阴火一种,并指出甘温除热、甘寒泻火的治疗方法[5]。朱丹溪集诸家之大成,并结合宋代理学系统,提出了较完备的相火理论,论及影响以丹溪为最,就相火部位提出“寄于肝肾二部”,指出相火具备生理病理双重性,生理相火“恒动而有常”,病理相火“妄动而致病”,倡导滋阴降火。至明清时期,由于朱丹溪相火理论盛行,少数医家不明医理,滥用苦寒,戕害真阳,便出现了张景岳、赵献可等“温补派”以纠时之弊,倡导相火为生命之必需,不可妄用泻火以戕之。诸家之论各有千秋,从不同角度对相火进行阐述与探讨,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结合诸家看法,并联系临床实际,笔者认为相火根于命门,寄于肝肾之间,输布三焦,其禀命守位,动而中节则阴阳平衡,妄动和虚衰则诸证丛生。

2 相火为命

2.1 相火之性

相火既有阳动之性,又有阴守之性[6]。正常情况下相火受君火制约潜藏于下,禀命蛰守其位,需静方可潜藏。然相火之用在于动,其动戒妄,只有中节而动,才有生息造化之功。故相火动静平衡,有序谐和,人体则健康无病。

2.2 相火之用

2.2.1 推动机体之生化

相火为人之生、长、壮、老、已生命活动中的原动力[7]。从两精相搏成胎元至生命终止过程中,须臾不离相火生化之功。相火中节而动,一则能激发和推动脏腑功能,调控人体新陈代谢,维系机体生命进程;二则能促进气血津液化生,激发物质与能量间的转化,以供人体之需;三则能调节营卫经络运行及气机升降出入,使机体条畅通达,而无有形实邪之阻滞。朱丹溪在谈及生理相火时,提出:“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8]46,更是论证了相火的推动作用。故人有此火才能生,人有此火才能化,人有此火才能动[9]。

2.2.2 温煦机体脏腑百骸

相火之于人体如炉炭在下,为诸阳之根、能量之泉。其可温煦百骸,固护肌表,抵御寒邪,则机体恒温,外邪难侵;亦可温养九窍,则能视、能听、能嗅、能言,二便亦排泄有度;还可腐熟水谷,敷布精血津液,则脏腑得养,经络得充,皮肉筋骨得以濡润。是故相火潜藏于下,温通机体而为阳气之本,机体得其暖煦,则脏腑各司其职,生命活动有序进行。

2.2.3 调节月经与性功能

《难经·三十六难》称:“命门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是故命门具有女子胞之功能。女子胞是发生月经的器官,女子胞之藏蓄、盈泄经血多少与相火直接相关[10],相火动而守位,阴精阳气转化得宜,经血盈泄得时,可按月来潮,按时而止。命门相火旺盛,心阳振奋,肾中阴精被温煦鼓动,性欲得以激发,机体精充神强,则女性性功能正常,性生活和谐。

2.2.4 实现形神间互化

君火提供大脑决择的智明,相火提供生理运转的能量[11]。《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神明,感知外物,则会产生精神智意、思维活动等自我意识。人之意识由君火引动后,须靠相火推动脏腑气血运行,才可实现随之发生的语言表达、肢体行动。张介宾亦言:“君道惟神,其用在虚;相道惟力,其用在实。”[12]34故从意识到行为的转变是由相火实际运作完成的。是故君火在上发号施令,相火在下禀命行令。君相和谐,则形神一致,机体才会神志清晰、思维敏捷、行动灵敏。

3 相火为病

3.1 妄动之火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围绝经期妇女年龄为45~55岁,阴气本自半,又有经、孕、产、乳损耗肝肾阴精,若再加房帏不慎,或久病伤肾,或劳倦过度,则阴精亏耗不能制阳,潜藏之相火则无所依附,继而离位走窜。现代围绝经期妇女,不仅要面对职场压力,还要面临生活压力,很多女性不能适应这一阶段的生理变化,诸多压力的提升易致七情怫郁,所欲不遂,肝失条达,疏泄不畅,久则郁而化火,风火相煽,引动蛰藏之相火。朱丹溪云:“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8]3,在现代社会,种种欲望与贪念使人心动浮越,心动则火自起。五志过极亦致君火不节制,相火不受其制约离位妄行。另外,因纵口味,恣食肥甘,致五味失节,蕴生湿热,引发伏守之相火。现代人喜食辛辣炙煿之品,多食久食则肺金下降失常,相火失敛而妄动上越。

相火以位,失位则病[13]。相火禀命安守其位,动而中节,则为阳气发挥生理作用。然火起于妄,一旦妄动,诸火相煽,变证叠出。妄动之相火,暴悍酷烈,走窜不息,游移三焦,侵袭脏腑,“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8]46。围绝经期女性诸多证候皆因相火妄动而起,且致病原因以相火妄动为主。

3.1.1 熏灼上焦

相火上乘克于肺金,金伤则开阂失司,腠理不固,相火由此蒸腾津液外出而为汗,围绝经期女性则会出现头面部烘热汗出;水亏火旺,阴不敛阳,则见盗汗;金伤无以蒸吻布沤,则作声哑、咽痛之症;肺合皮毛,其荣毛也,肺液亏耗,无以润泽皮毛,化燥生风,则可出现皮肤瘙痒及蚁行感;心主神明,心静则神藏,《景岳全书·不寐》述:“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12]418,相火妄动,扰动于心,引动君火,致居宅不宁,魂失潜敛,神不潜藏而致不寐[14],常出现入睡困难、时寐时醒、寐则噩梦纷纭,甚则竟夕不寐等症状;妄动之相火煎灼心阴,心失所养,则会心中悸而不安,莫能自主。

3.1.2 燔灼中焦

相火不戢,引动肝胆之火,肝体失柔,疏泄失司,围绝经期女性则情志失常,出现胸中烦闷、急躁易怒、易于惊恐、咽部如有梗阻;肝脉失和,则胸胁满痛;肝胆火旺,上犯清窍,则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口苦咽干;相火妄动,扰乱气机,气逆而无制约,则血压升高;相火燔蒸于脾胃,燥热内生,胃阴暗耗,症见嘈杂善饥、牙龈肿痛、形体消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言:“壮火食气”,相火亢盛,将损耗脾胃之气,致脾胃升清降浊失司,运化无权,出现脘腹胀满。

3.1.3 煎灼下焦

妄动之相火侵袭女子胞,扰动经血,致胞宫不宁,藏泄失宜,则出现月经紊乱,或周期先后不定,或经血暴下,或淋漓不止;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相火妄行扰动于肾,则失其闭藏之功,不能充养骨髓,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脑髓不充,而出现健忘;肾精亏耗,无以荣发,则枯白易落;相火熏蒸膀胱,则气化不利,下迫尿道,致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其煎熬大肠阴液,则致阳明腑实,大便秘结;阴液亏虚,阴道失养,出现阴道灼热干涩、性交疼痛、外阴瘙痒。

3.2 虚火上浮

围绝经期女性若寝息失调,日夜颠倒,致阴阳耗损,阳不归阴,或久病内伤、过用苦寒,致命门火衰,寒由中生,龙雷之火无源可归而浮游于上,正如《景岳全书·命门余义》中所言:“命门阴胜,则元阳畏避,而龙火无藏身之地,故致游散不归”[12]67,成上热下寒之证,非阴盛格阳重症。命门火衰,不能温煦下焦,可见腰膝冷痛、便泄稀溏;阳气不得通达宣发,则手足不温,尤以下肢凉甚;上僭之虚火,熏灼上焦,症见两颧面赤、头晕耳鸣、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干口燥但喜热饮;虚火上扰心神,则见心悸不安、性急气躁、虚烦少寐。

3.3 相火不足

围绝经期女性若禀赋羸弱,素体阳虚,或过度贪凉取冷,或久病体虚,致相火不足。不同于虚火上浮的是相火不足的机体上下均无火象。相火不足,胞宫失却温煦,阴阳转化失司,若血海开合不定,则经乱失序,若血海只蓄不泄,则经停数月后暴下不止[15]。相火不能暖煦机体,围绝经期女性常出现形寒肢冷、腰骨关节冷痛;相火不足,鼓动无力,心气不得助养,任物之能受损,便会出现情绪低落、善太息、精神萎靡、性欲淡漠、疲劳乏力;相火不能助养生髓,髓海不充,则脑转耳鸣、记忆力减退;风火相煽则腐熟水谷,火不生土,脾胃运化腐熟动力减退,则纳食不香、脘腹胀满嗳气;相火衰微,推动气血津液运行之力不足,运行缓滞,代谢失常,易积聚成痰浊、水饮、瘀血等有形之邪[16],阻于经络,则肢体麻木肿胀、关节屈伸不利;水液无力被助推而输布失常,流溢于肌肤腠理之间出现面目及四肢浮肿;水液代谢未循常道则小便不利。

4 病理相火治疗

4.1 相火妄动,当壮水泻火,清心静心

围绝经期妇女肝肾阴精亏耗,致相火妄动,炽而无制,火旺则阴液更伤。火盛于内当以水克之,治疗应用壮水滋阴之药,主以甘寒,如熟地黄、麦冬、生地黄、石斛、枸杞子之类;配以咸寒,如龟甲、牡蛎之品。王冰之“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亦是简明其治疗思路。张秉成认为:“火有余,则少火化为壮火,壮火食气,若反以滋水配阳之法,何足以导其猖獗之势,故必须黄柏、知母苦寒入肾,能直清下焦之火者,以折服之。”[17]故对炽炙相火,需配以知母、黄柏等苦寒之品,方能折之。其代表方如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然有人谓知母、黄柏为退热圣药,而令人经年常用,以致脾胃之阳受损,不能饮食,如《本草纲目》中有云:“降令太过脾胃受伤,真阳暗损,精气不暖,致生他病”。是故知母、黄柏等苦寒之品只可暂用,不可久服,须中病辄止,以防变生他证。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人嗜欲贪念丛生,君火不宁,久则相火不受其制约而擅权,对其治疗,当清心与静心并举。论及治方原则,应清心除烦、安神定志。代表方如黄连清心饮,用之君火得清,制约相火归守其位。君火不宁,究其本因,为贪欲过妄,五志过极,不知持满,朱丹溪尤其重视人之贪欲对机体的影响,其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指出:“人之情欲无涯,此难成易亏之阴气”[8]3。提及节制之法,其倡导使道心为一身之主,人心听命乎道心,且主之以静。人心本为清净圆满,欲望扰之而浮躁不安。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若能排除杂念,舍弃私欲,顺应四时,复归于恬淡虚无的质朴状态,则人心复静,心静则欲念不起,相火得以安宁,复其裨益造化之功。

4.2 虚火上浮,当引火归原

妇人进入围绝经期,上热下寒于临床中较为常见,命门火衰,失温于下,不能约藏,虚火上浮,则可出现此证。该浮游之火非同一般之火,此火本虚,不可用苦寒直折,恐损真阳;浮游于上,更不可用升阳散火,惟引火归原为正治之法,即引上游之火,导龙入海,安回本位,归至命门[18]。当用温潜法,祝味菊言:“气虚而兴奋特甚者,宜与温潜之药。温以壮其怯,潜以平其逆”[19]。用温热之药,如肉桂、附子、干姜之属温散下寒,从其性而伏之,用量不易过大,才可达引火归原之功,而非阴盛格阳时需投大剂量回阳救逆[20];火上浮为逆,需配以重镇之介类药如牡蛎、龙骨、龟甲、鳖甲之类下潜虚浮之火,助火沉潜于阴中,清代张山雷曾言:“潜阳之法,莫如介类为第一良药”[21];再佐以寒凉滋润之药如熟地黄、芍药、麦冬之品,一则可以清润敛降使火下行,从阴引阳,二则防其格拒。代表方如潜阳丹。如此,上僭之火归宅,命门阴寒得散,阴阳恢复均衡。

4.3 相火不足,当益火之源

临床上有一部分围绝经期女性畏寒怕冷,于炎炎夏日亦需衣着厚衣,多因相火不足,机体无火之暖煦,出现天寒地冻,一派寒象。治之当温补命门相火,遵王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原则,相火得助,脏腑得以温煦,则阴寒、痰湿、水饮均可消散。“益火之源”若单用辛温之药,则火生燥烈,将伤及根本,故欲使火旺,须填之以薪,扶阳之妙,在于培阴生阳,如《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中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12]1276。具体治之,应先导以填精益髓、滋补阴血之品,再配以辛热甘温之药,两者合而用之,相得相成,共奏生阳之功。填补命门阴精,宜用血肉有情之品,如龟甲、鹿角胶、阿胶、紫河车等;亦可选用味厚滋缓且药性较为平和之物,如熟地黄、枸杞、山茱萸、黄精、何首乌、麦冬等。薪足填之以火,用少量辛热甘温之药,如肉桂、附子、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桂枝、炮姜等。阴中求阳之法在于填补阴精既可助阳使之化源不竭,火生有根,又可借助阴药之凉润防止单用辛温之药刚燥伤阴,纳入温阳药则能激发生动之机,引发相火,籍以振复机体。如此配伍,寓刚于柔,水中求火,体现了阴阳相济之妙。然辛热之品于滋阴剂中只可占十之一二,取“少火生气”之义,使不足之相火微微生之,若投以重剂辛热之品,反会伤津耗气,致旧寒不去,新寒内生[22]。代表方如右归丸、右归饮。如此用之,东去春来,天温地暖,阳气得复,气化通利,血行调畅,相火复其温煦之值。

5 结语

综上所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病位不一,很难仅凭单一病机完全概述,而相火理论作为一套庞大且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恰可完整地阐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以及用方用药,以期拓宽临床辨证治疗的思路,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改善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命门绝经期机体
唐军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总结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说说脱证的中医急救
中医命门学说在职业病预防中的应用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抓住“命门”练太极
《内经》《难经》命门概念源流之文献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