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象思维探讨五禽戏五脏配属的理论机制

2023-04-06曹海豪毕鸿雁席晓明王丽敏孙文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手型动作

曹海豪,毕鸿雁,席晓明,王丽敏,孙文玉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黄帝内经》载“或有导引行气”,指出“导引”与“按摩、灸、刺、饮药”等并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中医导引术中的五禽戏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其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维方式与中医文化理论。象思维源自中国古代哲学,贯穿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实践的始终。《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人始终秉承“人与天地相参”的思想。目前五禽戏对应五脏的理论机制并不清晰,本文将通过象思维的方式,依据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及其要点加以阐述。

1 五禽戏的发展概况

五禽戏是由东汉末期著名医家华佗根据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所创编,最早见于《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首次整理记载五禽戏的详细动作,以此开始,后世不断充实丰富五禽戏的功法内涵[1]。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出版《健身气功·五禽戏》,虽称之为健身气功,但实际上与中医的养生导引术名异而实同[2],其动作素材源于南北朝时期《养性延命录》、明代《万寿仙书》、清代《赤凤髓》等古代文献,招式顺序为《三国志·华佗传》中虎、鹿、熊、猿、鸟,每戏两动作,共十个动作,分别命名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对应五种手型:虎爪、鹿角、熊掌、猿钩、鸟翅[3]。该版五禽戏一经推广,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喜爱,甚至掀起全球性的五禽戏锻炼热潮。研究发现,五禽戏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量,防治心血管疾病,减轻颈腰等肌骨相关疼痛,改善代谢、慢性疲劳综合征,增强免疫力,缓解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4]。

2 象思维与五禽戏之间的关联

象思维是根植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思维方法,同时也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思维方式。象思维是指以自然界客观事物整体显现于外的象为依据,运用感觉、比喻、象征、联想、归类等方法,把握本原之象与世界现存之象的普遍联系[5]。其具体思维步骤为首先观物取象,再取象比类、运用象模,最后象以尽意[6]。人与自然界紧密联系,人类善于对自然观察总结,发现二者之间的相通和相似之处,如《易·系辞下传》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类万物之情”。大自然中的动物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竞择演化,最终保留其适合生存的属性,古人就模仿这些动物的行为、神态以求长生[7]。早在2000多年前仿生导引养生现象已普遍存在,《庄子·刻意》就有“熊经鸟伸”的记载,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中有“鹞背”“熊经”等导引图谱。导引术五禽戏就是模仿自然界五种动物的动作及神韵,即山中虎之威猛、地上鹿之温顺、林中熊之敦实、树上猿之敏捷、天上鸟之轻快,将客观之象与心中之象转化、互动,不仅求其形像,更求其神似,形神合一,进而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阴阳,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8]。

3 象思维视野下五禽戏对应五脏的机制

3.1 虎戏主肝

3.1.1 取象于虎

虎为百兽之王,多象征将士的正义、勇敢、威严,如虎将、虎臣、虎威、虎步等,《周礼》记载“虎贲”为骁勇善战的武官,古代调兵遣将的兵符亦称虎符。肝为将军之官,虎与将军之性相似,正对应肝之特性,其志为怒,性急。《易经·乾卦》云:“云从龙,风从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东方生风……酸生肝”,故虎与肝相应之。五运六气理论当中的十二地支归属阴阳五行,寅属于木,而寅对应的十二生肖也正是虎[9]。虎威风凛凛、眼睛炯炯放光,故虎戏动作过程中特别强调要怒目而视,虎视眈眈,目为肝之外候,肝开窍于目。虎动之刚健迅猛、筋之强劲有力,对应中医“肝主筋”[10]。

3.1.2 形神之象

虎戏的手型“虎爪”要求五指张开,第一、二指关节弯曲内扣,中医认为肝“其华在爪”,且“爪为筋之余”,故此手型可以屈伸筋脉、通利关节,进而使手指气血条达,不至瘀滞,以应肝主疏泄之性。虎戏过程中伸直上举,弯腰前扑,为伸展、升发、条达等意,亦为木的特性。虎戏的意念活动要求练习者想象自己犹如一只猛虎下山,筋骨强劲,四爪伸缩有力,庄严凶猛,神威并重,气由丹田发出,以气催力,力达指尖,达到调畅气机、疏泄肝胆的目的。

“虎举”调畅三焦以疏肝。此动作为两掌向上托举,挺胸收腹,充分拔长身体,两掌回拉下按,含胸松腹,气沉丹田。两手上举、回中、下按历经三焦,三焦是人体元气运行的道路,《难经·六十六难》曰:“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随着上肢的运动,全身气机一升一降,三焦气机得以畅通,而肝主疏泄的功能重在调畅全身气机。

“虎扑”补益肾气以强肝。此动作为两掌握空拳沿体侧向上提至胸侧,足厥阴肝经“布胁肋”,此动作按摩肝经循行部位,以推进肝经气血的运行。此外弯腰提臀,上身前俯,两手前伸,充分伸展脊柱,增强腰椎的活动度以及腰部肌肉力量,《素问·脉要精微论》载:“腰者,肾之府”,故此动作可强腰膝、濡养筋骨、益肾填精,又因“乙癸同源”,肝藏血、肾藏精,水生木而精化血,肝肾可相互滋养,故可以强肝。

3.2 鹿戏主肾

3.2.1 取象于鹿

鹿温驯美丽,象征着长寿与灵气,和谐与祥瑞,具有“水”之和顺的特点。鹿对于外界的袭击侵扰易惊恐,但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符合肾“在志为恐惧”。鹿具有极强的性与繁育能力,古人常饮食鹿鞭或鹿血以增强生殖能力,而“肾主生殖”是《黄帝内经》对生殖之根源的概括。《素问·上古天真论》系统阐述了肾的精气盛衰决定男女的生殖能力。鹿源药材具有补肾阳、益精血等功效,可谓益肾之佳品。《中华本草》收录“血肉有情之品”鹿茸、鹿角、鹿血、鹿鞭、鹿尾等20个条目的药物[11]。从汉代到清代,《普济方》《圣惠方》《圣济总录》《千金方》《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诸多中医药典籍均记载了鹿茸具有补益肾气的功效[12]。中药取之于鹿身,而五禽戏取之于鹿的形与神。

3.2.2 形神之象

鹿戏的手型为“鹿角”,要求中指、无名指下压弯曲内扣,其他三指伸张,宛如一双鹿茸蔚然而立,故此手型亦是取温补肾阳、补益精血之意。鹿戏意念活动要求练习者想象自己犹如一只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的梅花鹿,投足奔跑,伸足跳跃,回头观看,轻盈敏捷,时而舒缓娴静,时而警惕外界,以固肾元。

“鹿抵”益脑强肾。鹿抵的动作复杂精细,手型交替变化,先握空拳,再为鹿角,握拳须松,鹿角须紧,随一侧脚迈出重心前移,上臂画一个弧度,手脚并用,相互配合,注重协调,富有技巧,《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辞海》云:“伎通技。技艺也,才能也”,意思是将技能、才能、技艺等归于肾统辖,肾主脏腑百骸之动作,肾精充足,可填髓益窍,而脑为髓海,故可神灵机活[13]。此外腰部侧屈回首观足,可增强腰椎旋转度及腰部肌肉力量,腰为肾之府,故可强腰府以固补肾脏。

“鹿奔”温补肾阳。鹿奔即身体后坐时,含胸前伸双臂,上背部形成“横弓”,牵拉刺激到大椎穴,大椎是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之会;同时头向前伸,后背拱起,缩腹敛臀,脊柱如“竖弓”,充分牵拉到腰背部,可疏通督脉郁堵,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上背的“横弓”与后背的“竖弓”,意在振奋全身阳气,温肾壮骨、补精益髓。两脚换跳步刺激肾经涌泉穴,足少阴肾经“邪走足心”而又“别入跟中”,故可激发肾经经气。

3.3 熊戏主脾

3.3.1 取象于熊

熊具有如大地般厚重、承载、受纳等特点,其形象为身材高大魁梧,体格健壮有力。上古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其号“有熊氏”,位于中,五帝中五行属于土。熊之肌肉丰满厚实,《素问集注·五脏生成篇》曰:“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肌肉的壮实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熊四肢粗大沉重,脾主四肢,水谷清阳之气由脾气输布,充养四肢。熊口宽唇厚,脾“其华在唇”“开窍于口”。熊在寒冬具有较强忍受饥饿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其脾胃消化分解之前储存的能量,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熊之受纳运化的能力以应脏腑脾胃。

3.3.2 形神之象

熊戏的手形“熊掌”要求五指弯曲握空拳,虎口撑圆,拇指在食指、中指外,可条达手指气血,以应脾主四肢。熊戏的意念活动要求练习过程中想象自己是一只山中棕熊,敦厚憨实,蓄势沉稳,意守丹田,着重于外静而内动,意气相合,真气贯通,以充养四肢,壮实肌肉,达健脾益胃之功效。

“熊运”和胃运脾。此动作上身以腰腹为轴环转摇晃,含胸收腹,可以挤压脾、胃等中焦脏腑,体内按摩腹腔的消化器官,可使脾胃经脉气血流畅。同时两手握拳随身体转动而在神阙穴周围上下左右运动,可按摩到上下腹部。动作意在调畅气机升降之枢纽,使脾气上升而胃气下降,脾胃纳运相得,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转输和散精,营养脏腑器官、四肢百骸。

“熊晃”化湿健脾。双上肢在身体两侧的摆动,如杨柳吹拂生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风胜湿”,水湿为病,湿胜则阳微,风可宣畅气机,升发阳气[14],故“熊晃”生风以祛脾湿。此外身体重心前倾,腰髋紧收而大腿上提,腰髋松弛而大腿下落,全脚掌踏实使震动感传至髋,意在激发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气,同时强腰健膝以壮肾,肾与脾的关系表现为“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相互资助、相互依存。

3.4 猿戏主心

3.4.1 取象于猿

猿与猴相类,属于灵长类动物,其活泼好动,动作敏捷,左顾右盼,眼观六路,目光似电,善于纵跳,故有向上、活泼的特点,五行归属于火。猿猴嬉戏娱乐,引人捧腹大笑,带给人以欢喜愉悦之快感。心“在声为笑,在志为喜”,且“心藏神,神有余则笑不休”,心作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具有调节情志的功能。猿的活泼好动和聪明伶俐主要归于“心主神明”,心主宰人的生命活动与精神活动,形成有序、协调的行为活动[15]。《灵枢·本神》认为心可“任物”,心主神明是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正常的基础[16]。

3.4.2 形神之象

猿戏的手型为“猿钩”,屈曲腕部,指腹捏拢,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分别循行至小指和中指。手型要求快速变化,意在增强心神支配动作反应的灵敏性。猿戏意念活动要求练习者想象自己是一只灵猴,机智敏锐,提脚而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左顾右盼寻觅食物,攀树摘桃,拖果炫耀,洋洋自得,愉悦心情。

“猿提”清心补脑。两掌上提,耸肩缩颈,团胸夹肋,以挤压胸腔,胸腔内壁挤压按摩心脏,疏通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血脉。两肩上耸,而下收腹提肛,提踵直立,引肾水上升,以制约心火,肾中之阴上升至心,以达心肾相交、水火相济。两脚跟提起,头向一侧转,目随头动,注视一侧肩膀,左右各一,“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精明主要指头目五官神窍的功能,故此动作可使诸窍清利、耳聪目明、生髓益脑[17]。

“猿摘”畅情益智。此动作流畅连贯,猿戏纵身跳跃,回顾树果,攀树摘果,托果炫耀,沾沾自喜,愉悦心情。《灵枢·邪客》曰:“心者……精神之所舍也。”心作为人体的君主,主管精神情志活动[18]。猿戏的动作幅度较大,快慢相间,松弛有度,缓解大脑神经的紧张性,改善抑郁、焦虑等情绪,可以使得心情舒畅,豁然开朗,调情益性。

3.5 鸟戏主肺

3.5.1 取象于肺

鸟戏中的鸟取形于“鹤”,鹤表现为展翅翱翔、昂然挺拔、悠然自得的姿态,象征高洁、清远,其引申为清洁、延展,五行归属于金。鹤鸣九皋,清脆响亮,声音的产生与肺脏关系最为密切,《医学心悟》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鹤展翅高飞,直入云霄,取意“肺为华盖”,肺脏位于人体上部胸腔之内,《灵枢·九针论》曰:“五脏之应天者,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

3.5.2 形神之象

鸟戏的手型为“鸟翅”,五指伸直,无名指、中指并拢,拇指、示指、小指上翘,意在宣通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气血。肺与大肠相表里,经气交汇衔接于示指端。鸟戏尤其注重调息,《素问·五藏生成》云:“诸气者,皆属于肺”,故鸟戏呼吸自然,深长而匀细。鸟戏的意念活动要求练习者把自己想象成一只湖边的仙鹤,超然淡泊,伸展肢体,抑扬开合,展翅翱翔,气沉丹田,均匀呼吸,以畅通肺气。

“鸟伸”调养肺脏。两臂尽力后摆,手太阴肺经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故可疏通手太阴肺经,身体向上拔伸形成向后反弓状,调畅任、督二脉的气血。督脉为阳脉之海而主一身阳,任脉为阴脉之海而主一身之阴,此动作重在调整人体之阴阳,以达阴平阳秘,对肺脏而言可滋阴润肺或温肺化饮。此外两臂向后伸展,改变胸腔容积,牵拉呼吸肌相关肌群,打开膻中穴,以宽胸理气。

“鸟飞”宣降肺气。两臂侧举尽力外展时,牵拉胸部两侧,当两臂回落内合挤压胸部两侧,两臂上下运动带动胸腔的松紧开合,一开一合配合一吸一呼,促进肺气宣发和肃降,呼出人体代谢浊气,吸入大自然清气。肺宣发肃降正常,才得以调节人体的吐故纳新、水液代谢及气血运行[19]。

4 结语

《黄帝内经》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五禽戏深受中医天人合一与整体观念思想的影响,重视调身、调息、调心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联系,其模仿自然界五种动物的生命习性活动,通过形体的运动配合呼吸和意念,以达意、气、行合一。基于中医的象思维探讨五禽戏归属五脏,即虎戏属木主肝,理气疏肝、舒筋养肝;鹿戏属水主肾,壮腰健骨、温补肾阳;熊戏属土主脾,充实四肢、调理脾胃;猿戏属火主心,愉心调神、畅情益智;鸟戏属金主肺,宣降肺气、调畅气机,为今后研究五禽戏对于疾病的防治及康复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手型动作
钢琴手型的重要性
下一个动作
小兔上学
白石塔
一个电话耳边响
动作描写要具体
二胡演奏中左手固定手型的三个阶段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漏斗状特殊手型在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