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拐枣七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23-04-06陈小林李世兴张化为姜祎王薇张东东宋小妹李玉泽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吡喃药理黄酮类

陈小林 李世兴 张化为 姜祎 王薇 张东东 宋小妹 李玉泽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拐枣七为罂粟科Papaveraceae荷青花属荷青花HylomeconJaponicum(Thunb.)Prantl的根及根茎,具有大叶老鼠七、五筋七、刀豆三七、鸡蛋花、鸡蛋花、荷青花根等的别称[1-4]。拐枣七作为“太白七药”之一,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淤消肿、止血止痛等功效[5],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劳伤、跌打损伤等[6]。拐枣七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生物碱类、皂苷类、酚类、黄酮类等。除此之外,药理学研究证明,拐枣七具有抗癌、抗菌、抗炎等药理活性。因此,本文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拐枣七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拐枣七化学成分

据文献报道,目前从拐枣七中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含有生物碱类、皂苷类、酚类、黄酮类等。

1.1生物碱类成分 拐枣七中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成分。根中含有0.1%,地上部分含有0.06%[7]。据报道拐枣七中含有原阿片碱、隐品碱、别隐品碱、黄连碱、小檗碱、血根碱、白屈菜红碱、白屈菜黄碱等[8-9]。具体化合物见下表1和图1。

1.2皂苷类成分 皂苷类化合物也是拐枣七的主要化学成分[10]。王静等[11]从荷青花全草中,通过薄层制备、HPLC半制备等手段分离得到4个皂苷类单体化合物。李飞等[12]通过50%乙醇提取,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HPLC等方法从拐枣七植物中分离鉴定了18个皂苷类化合物,其中15个为新化合物,2个为拐枣七原植物中首次分得。Qu Yan-Fei等[13]从拐枣七中分离得到2个新型和2个已知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具体化合物见表2和图2。

1.3酚类成分 冯磊等[17]从拐枣七全草中分离得到7个酚类化合物,其中1个为罂粟科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耿彦梅等[18]利用大孔树脂柱层析、正相硅胶柱层析、HPLC半制备等手段首次从拐枣七全草中分离得到3个酚类化合物,分别为苯甲基-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44)、苯甲基-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45)、苯乙基-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46)。冯磊等[19]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正相硅胶柱层析、TLC薄层制备、HPLC半制备等手段从拐枣七中分离得到7个酚类化合物。具体结构式见表3和图3。

1.4黄酮类化学成分 Seung Young Lee等[20]从拐枣七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单体。具体化合物见表4和图4。

2 拐枣七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拐枣七主要具有抗肿瘤[21]、抗菌和抗炎[22]活性,药用价值广泛。

2.1抗肿瘤活性 JING SUN等[23]研究发现,拐枣七的乙醇提取物通过增加caspase-3、caspase-9和BCL2的相关表达,并降低Bcl-2表达,从而诱导人结肠癌HT-29和SW620细胞凋亡。Qu YF等[13]从拐枣七中分离得到的Hylomeconoside A和Hylomeconoside B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和人早幼粒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具有细胞毒性。李飞等[12]研究发现拐枣七中皂苷类成分能有效抑制A549、AGS、Hela、Huh7、HT-29和K562细胞的细胞活性,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拐枣七中含有小檗碱,据报道小檗碱对胶质瘤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果[24]。拐枣七的复方制剂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扩散和转移[25]。

2.2抗菌活性 拐枣七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据文献报道黄酮类成分可以通过减少细菌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减少毒素的产生,从而达到抑菌作用[26]。Jang-Gi Choi等[27]从H.hylomeconoides中分离得到3种单体化合物,分别对MRS-A、ATCC 25923、ATCC 33591三种菌株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2.3抗炎活性 除此之外,拐枣七还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拐枣七的乙醇提取物能有效的抑制RAW264.7细胞内脂多糖诱导的IL-6和NO的增加,还能抑制LPS激活ERK1/2和p38 MAPKs。因此,表明拐枣七的抗炎活性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ERK1/2和p38磷酸化来抑制IL-6和NO的表达[28]。

2.4其他药理活性 拐枣七还具有抗肥胖和抗糖尿病的药理活性。Hylomeconhylomeconoides的提取物对小鼠有明显的减轻体重和抑制高血糖的作用[29]。另外,从荷青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生物碱对静脉曲张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30]。从拐枣七中提取得到的化合物还具有止咳和抗氧化等药理活性[31]。

3 拐枣七临床应用

拐枣七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在《中华本草》[32]记载拐枣七3~10 g,煎汤或泡酒,内服。具有祛风通络,散淤消肿。主要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在《浙江天目山药植物志》[33]中记载,“荷青花三至四钱,加红糖、黄酒蒸熟。每日早晚饭前各服一次。”用于治疗劳伤,四肢乏力,及面黄肌瘦。另外,在传统中医理论的帮助下,拐枣七常与其他中药配伍成复方制剂、复方汤剂等多种剂型。由一定比例的荷青花、多叶花椒、鹿耳翎、铁角风尾草、青竹标、白酒(30~50度以上)组成,对风湿关节炎、关节肿痛、慢性关节痛、跌打损伤等多种关节疼痛有显著的疗效[34]。除此之外,荷青花与其他中药材的复方制剂可用于治疗踝关节骨折[35]、止咳定喘[36]、风湿关节炎[37]、痤疮、玫瑰痤疮[38]、甲状腺癌[39]等。

4 讨论

拐枣七作为“太白七药”之一,药用历史悠久,药理活性广泛,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更加注重药效好、毒性小的天然药物。目前,从拐枣七中分离得到54个化合物,分别为生物碱类、皂苷类、酚类以及黄酮类化合物,但对其化学成分研究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拐枣七的具有抗肿瘤、抗菌及抗炎等药理活性,但其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制、作用途径、治疗靶点不明确,药理研究实验多局限于体外细胞实验,缺乏系统的临床试验和药代动力学等相关研究,可以借助网络药理学等现代研究手段对拐枣七中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综上,本文综述了拐枣七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以期为拐枣七的物质基础研究、开发利用和药理活性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吡喃药理黄酮类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小分子螺吡喃光致变色化合物合成研究进展*
MS-DAIL联合MS-FINDER鉴定中药黄酮类化合物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HPLC法同时测定白梅花中6种黄酮类成分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3-叠氮基丙基-β-D-吡喃半乳糖苷的合成工艺改进
1-O-[3-(2-呋喃基)丙烯酰基]-β-D-吡喃果糖的合成及应用
新型芳并吡喃类多环化合物的合成与光谱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