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产业融合发展路径选择

2023-04-06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常州市医养养老

朱 静 张 明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使养老产业发展环境发生深刻转型,影响养老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推动养老产业与其他产业有效融合,打造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的融合产业将是必然趋势。

1 养老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6亿,占全国人口比重18.70%[1]。随着长期累积的人口负增长势能进一步释放,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将进入负增长阶段。家庭结构与规模逐渐趋于小型化与核心化,独居老人与空巢老人的数量随之增加,养老服务行业需求快速增长。因此,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是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远举措。

2 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

养老产业,是指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相关服务,保障老年群体安享晚年,提升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相关行业。在日常生活起居方面,主要为有需求的老年群体提供必要的照料看护;在综合医疗方面,主要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为其提供健康宣传教育、预防保健养生、老年疾病诊治、康复护理疗养、心理关爱辅导为体系的综合服务,涵盖吃、穿、住、医、用、行等各类产业。

养老服务保障包括老年人需求的各个方面,说明养老产业与其他产业有着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且形成产业互动,从而实现相关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2.1 关联度高

养老产业涉及领域广泛,基本覆盖了医疗保健、照料照护、体育健身、旅游观光、房地产、金融等多个行业,加之其他关联产业进入门槛不高、交易成本低,使得相关企业的利润空间相对较大,产业融合发展对实现共赢预期良好。

2.2 驱动力强

2019年,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支持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教育、养生、健康、金融、地产等行业融合发展,创新和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与新业态,拓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新型消费领域。”这成为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力。

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满足老年消费群体的个性化、多样化养老需求,是激发养老产业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传统的养老产业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老龄化形势,养老产业只有融合才能发展,只有融合才能创新。

2.3 共享面广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使养老产业发生深刻转型,影响养老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养老护理类企业提供“互联网+”医养整合照护服务,解决居家医疗健康需求;智慧养老类企业布局“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助力“医药健险”生态数字化转型;养老产品类企业系统推动医疗、养老、内购电商、培训、膳食五大产业体系发展,打造多种经营业态,构建以服务为核心的养老产业平台。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资源、技术的高度共享不断打破产业间壁垒,倒逼养老产业唯有顺应趋势,走融合发展的路径已经成为必然。

3 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21年养老产业的市场规模达8.8万亿元,同比增长22.3%,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达12万亿元。然而,在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养老服务资源相对有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产业发展面临问题不容小觑。

3.1 养老产业基础服务产品缺口较大

养老产业基础服务产品缺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医养结合产业发展滞后。从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情况来看,医养融合领域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医疗机构开设养老床位的占比很低,养老机构寻求医疗支撑的难度较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医养结合机构建设进程缓慢,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的情况。

第二,高质量养老服务产品较为短缺。养老产业服务模式单一,个性服务、精细服务、多元服务仍然停留在起步徘徊阶段。养老居住条件方面,现有部分养老服务机构设施较为陈旧单一,辅助器材功能不完备。依托信息化养老服务方面,尚未达到智能化、便捷化的程度。

第三,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严重短缺。农村外出务工人口较多,致使人口抚养比下降,空巢老人大量出现,老人难以得到后辈赡养,现有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难以满足农村老年人群对养老照料与护理的服务需求[2]。

3.2 养老产业专业人才缺乏

养老产业由于其服务对象为老年群体,在服务要求上有别于其他产业,尤其是对相关服务参与者有着有较高的从业要求,在具备医疗诊治、健康管理、照料照护等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秉持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职业修养。目前,部分地区养老产业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着薪资低、技能低、年龄大的特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综合服务素养亟待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行业对高层次专业医护护理人员的吸引力不足,而且人员流动性快,有的养老机构甚至难以招聘到符合要求的专业人员。

3.3 养老产业资金支持不足

多数地区养老产业融资渠道有限,融资的数量和规模都难以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由于养老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益性,医养结合产业对政策性融资的依赖程度较高。养老服务产业的运营模式及服务对象,决定了其投入成本大、时间长、回报慢,融资风险高于其他产业,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即便采取政府兜底模式,但为确保养老服务公共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以及始终延续以公益服务为主体,对社会资本进入的门槛设置较高,造成目前融资困难的局面。

4 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江苏省常州市目前正处于中度老龄化阶段,2020年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9.37万人,占比为25.70%。2025年可能增至114.4万人,增加15.13%,年均增加老年人3万人,高龄老年人口比重将进一步提升,高龄、失能、失智、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数量逐年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养老压力。以下主要结合江苏省常州市的情况,就相关对策展开阐述。

4.1 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加大政策法规支持力度

建立健全康养产业政策体系,完善相应的土地、融资、投资、用工、税收等支持政策,发布支持政策清单。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养老产业,全面落实外资国民待遇。关于政策支持,常州市积极进行了探索。

在完善价格政策方面: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按照医药服务费和上门服务费两部分收取费用。医药服务费,按照医疗卫生机构执行的医药价格政策进行收取。上门服务费由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自主确定,报当地发改、卫生等部门备案。

在强化保险支持政策方面:发挥基本医保引导作用,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及时将已实际开放床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设为家庭病床医保定点机构,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建立“老年综合评估”医疗服务项目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鼓励商业保险将老年人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纳入保障范围。

4.2 促进养老服务智能化,加强产业间信息共享

加强职能部门涉老数据共享,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设形成互联互通、服务迅速地为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通过对涉及老年人数据进行分析,快速、准确掌握养老产业的供需状况,迅速匹配供给端和需求端,从而提高服务效率,锚定产业新方向,激发发展新动能。

4.3 促进产业合作和技术创新,致力打造业界新品牌

养老产业与其关联产业相融合必将改变现有产业结构,势必产生新的商业模式,集团化、规模化是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跨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合作将是大趋势。产业融合后,新商机、新需求,促使企业注重人才技术的引进,在产品研发上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创新养老产品,逐步改变销售模式,构建针对老年人的营销体系,打造业界新品牌。

4.4 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建设高质量养老服务团队

在各大专院校设立养老服务专业,培养专业人才,鼓励专业人士投身养老服务行业,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尤其是要壮大失能照护服务队伍,通过积极宣传“时间银行”的志愿服务模式,从源头上拓宽志愿者服务渠道,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护理技能的公益培训。例如,常州市武进区制定了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毕业学生入职奖励举措,对入职武进区养老服务机构,连续从事养老服务、康复护理工作满5年的高等院校、高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入职奖励;对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后,在本区养老机构护理岗位连续从业2年以上的人员,给予一次性补贴。

4.5 因地制宜优化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特色养老产业

4.5.1 养老产业与医疗服务融合发展

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向高龄化发展,社会医疗服务行业的重心必然向老年群体转移。特别是随着高龄期的延长,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将显著增加,人口老龄化对医疗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据统计,常州市武进区15家基层医疗机构,2018年60岁以上患者住院数为18 205人次,占总住院数的62.0%;2019年60岁以上患者住院数为18 477人次,占总住院数的62.5%;2020年60岁以上患者住院数为12 894人次,占总住院数的64.1%;2021年1月—9月,60岁以上患者住院数为8 949人次,占总住院数的65.5%。可见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

对于老年患者持续增长的医疗康复需求,医养结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策。2021年,常州市卫生健康委联合民政局、财政局、医保局等四部门出台《关于支持医养结合机构发展的实施办法》,为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提供了助力,鼓励采取医疗机构养老机构“联合建”、有条件“转型建”、引入社会力量“助力建”、多部门“共同建”、因地制宜“毗邻建”、委托医疗机构托管等多种方式,有效推进医养结合发展。例如,“十三五”期间,常州市武进区大力扶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护理院和康复医院,引导各类投资主体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全区4家公办敬老院实现公建民营,新增民办养老机构6家,护理院6家,康复医院3家,医养结合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目前,全区18家养老机构中有11家实现了医养结合,各类养老型床位总数达6 754张。经实地调查发现,常州明州康复医院共开放床位300张,自2019年投入运营以来,病床使用率已达90%以上,可以窥见当前康复、护理型床位需求量大、使用率高。

针对老年人群就诊数量大,常见慢性病、老年慢性病综合多发,希望方便就医、近家康养等现实需求,差异化的特色发展也是可以切入的方向。以常州市武进区鸣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随着糖尿病足、压疮、慢性血管性溃疡及严重创伤等发病率不断上升,如何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一直是老年患者关心的问题。该中心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于2019年7月成立韩云芳创面修复工作站,聘请韩云芳主任长期到中心坐诊。2020年5月,该中心开设慢性创面修复专科病区,主要收治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溃疡、压力性损伤及各种难愈性伤口患者。共开设病床数30张,投入专项资金20余万元助力专科建设,采取集中培训、学术交流、上级医院进修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专科医疗护理队伍建设,自病区开设以来,已收治门诊病人5 693人次,住院病人1 088人次,业务收入有了大幅提高,得到了老年患者的认可。

注重养老与中医养生保健相融合,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和中医康复能力提升工程,促进中医药资源进入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通过新建二级及以上医院转型等方式,积极发展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目前,常州市依托竺山湖、茅山、长荡湖、西太湖、小黄山等山水资源及产业特色,引导培育医养结合健康产业和健康服务业集聚区。例如,常州市武进区金东方颐养中心是首个“江苏省养老示范工程”,建有会员制老年住宅,毗邻而建的金东方医院开设了500张床位,金东方护理院也设置了500张床位,周边配套约20 000平方米的生活、文化和商业中心。该中心通过系统化的服务全面满足在院及周边老人养老、居住和医疗的各种需求,在实践中探索出了集健康管理、紧急救治、疾病医疗、康复护理、文化养生于一体的医养融合新路径。

4.5.2 养老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政府倡导全民健身,通过广泛宣传,让健康运动理念深入人心。推广适合老年人强身健体的运动项目,激发老年人的运动兴趣;多方筹措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使用,重点围绕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农村社区,逐步完善体育设施,为老年人通过运动增强体质创造必要条件,从而推动养老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3]。例如,常州市“美丽乡村”气排球活动已经成为近年来老年体育活动的亮点活动之一,以老年气排球示范性引领为抓手,提升老年人体育活动建设质效。

4.5.3 养老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各地区可以依托当地丰富的具备康养条件的生态自然环境,发展“养生+旅游”养老项目,拓展旅游养老模式。利用绿水青山的大好资源和乡土田园建设,打造生态养老特色品牌,推动康养旅游融合发展[4]。常州市旅游资源丰沛,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养老旅游产品,发展具有常州特色的健康生态康养服务,打造和完善旅游健康养老产业链。

4.5.4 养老产业与房地产业融合发展

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将“宜居住区建设任务完成率”纳入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宜居示范居住区建设,增加适老设施和场所,持续推进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养老产业与房地产业融合,需要兼顾社会福利性与经济效益性[5]。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打造适宜养老居住区的同时,还要兼顾整体环境干净清爽,养老服务设施功能齐全,商业综合体方便快捷,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配套。例如,位于常州市茅山风景区的茅山颐园,充分诠释了宜居养老理念,成功打造了大型园林式康养宜居社区。

4.5.5 养老产业与康复产业融合发展

康复产品主要包括器具、设备、仪器、技术和软件,其产品作用主要用于改善、补偿、部分替代人体功能和实施辅助性治疗,康复产品的关键是“辅助”,适用人群中老年人所占比重最大,康复医疗器械作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工具将受到市场重点关注。例如,常州市充分利用苏澳合作园区、中以常州创新园等建设契机,建设全省首家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等链条完备、特色鲜明的五大养老产业园区。突出项目招引,加强政策扶持,连续举办产业招商推介会,发挥安信颐和、钱璟康复等品牌机构的强势带动作用,推动健康养老产业项目落地。通过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以西太湖国际医疗产业园为核心,扎实推进生产制造、展示交易、应用示范中心和综合创新平台“三中心一平台”建设。目前,常州市有康复产品规模生产企业近80家,年销售额高达100余亿元,产品类型近4 000种,占全世界品种类型的五分之一。依托以色列纳达力公司技术优势,发展“物联网+健康养老”,借助智能穿戴产品开展24小时远程健康管理服务。

4.5.6 养老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

民以食为天,老年人的饮食又有其个性化的需求,生态农业以绿色、健康为核心,优质的鱼米粮油、蔬菜瓜果正好契合了养老需求,经过权威部门认证后的生态农业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高。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困扰百姓生活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会逐步得以解决。

4.6 抓住政策红利,创新农村健康养老模式

通过政府层面牵头主导,分别由各级财政部门按照比例提供资金支持,逐步扩大公办养老机构的规模,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均衡辐射农村社区,完善基础设施,发挥农村公办养老机构的引领作用,以此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6]。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村公办养老机构建设,聘请高层次运营服务管理团队,围绕管理、评定、服务,完善指标体系,以农村“五保”老人为重点托底保障,充分满足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5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养老产业必将走出一条深度融合、优势互补的新发展路径,从而催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业态,实现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跃升。本文通过分析养老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明晰养老产业的概念,围绕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结合江苏省常州市养老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以期促进养老产业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常州市医养养老
教师作品
医养当兴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