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类高职学生实习模式探索与研究*

2023-04-06程晓琳蔡思雄

福建轻纺 2023年2期
关键词:岗位院校人才

程晓琳,蔡思雄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9)

在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为了促进农村的快速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也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举措。农业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基地,拥有丰富的教育、人才等资源,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能够起到较为突出的优势。农业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农业科技优势,通过创新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模式来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助力。

1 农业高职院校参与乡村振兴的特征

1.1 农业高职院校参与乡村振兴的模式

农业高职院校除了肩负培养农业人才之外,还负责促进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科技是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具备灵活性与地域性。农类高职学生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实践模式是以完善的农业发展为基础,作用于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通过校企结合的模式,将先进的产业发展模式、工作模式等传递到基层,完善当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加快农村的发展速度,让产业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1.2 注重乡村振兴工作与人才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的协调发展

农类高职学生的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可以为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做服务,因此在过程中需要注重双方的协调发展。乡村振兴的目的是增加农民的收入,需要以农业科技推广、产业发展平台、资金投资等多个基础的发展为前提[1]。在开展文化和信息方面的帮扶工作时,需要高质量人才的辅助,从加强对当地农民的技术培训着手,并以此为基础来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思想观念,挖掘乡村文化内涵。通过让农业专业学生下乡进行实践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可以将先进的农业技术、互联网技术带入到乡村之中,加快当地农业电商的建设速度与教育质量。农类高职学生在开展学生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活动的时候,需要对农村各项资源进行协调分配,尽可能地让农村产业协调均衡发展。

1.3 激活当地农业经济活力

乡村振兴要带领当地农户获得更多的收益,还需要让当地人口的生产、生活水平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经济活力是农业发展的重点,可以通过培养人才、加快科技进步来得到实现。思想观念、科技水平等方面的滞后是导致农村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这也让农村发展对于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发增加。通过农类高职学生三下乡、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等多种模式,让学生了解农业、扎根农业,也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注入新鲜血液,有助于推动产业的升级与转型,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2 构建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模式的主要原则

2.1 主体共同、平等发展

农类高职学生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通常需要政府、学校、社会企业、农民以及社会机构等主体共同参与。政府在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工作发展中占据主导作用,并且对于资源的合理分配、整合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带动其他各个主体主动参与到其中;农业高职院校及学生则是项目的组织实施者、农业科技的提供者;社会企业是农业产业的发展经营者;农民则是在发展期间的主要参与人员与受益者[2]。首先农业高职院校需要与地方共同配合,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结合目前地方发展的情况来确保工作的持续推动,并及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解决学生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工作期间存在的问题。其次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农业高职院校内的各个部门需要加大合作力度,推动农业产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让更多的科技人才投入到农村建设工作中。

2.2 确保资源的平等互通

结合目前农业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人才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模式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农村地区的生活、生产条件相比城市较为滞后,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农业高职院校的人才和科技与地区的实际发展还有待融合等,而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当地农户在参与乡村振兴的建设时动力不足,无法积极参与到农业生产活动中。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是想全面推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性因素就是要进行资源互通,将农业高职院校以及农业人才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首先是政府政策层面,政府部门在农村发展中占据了极大的主导地位,并且对于社会的资源有着调配、整合的作用,能够对于社会资源的流向、协调进行科学的配比,从而将农业高职院校的人才、教育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需要顺应国家与当地的优惠政策,从而更好地带动区域内农业产业的经济增收。

2.3 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模式的支持原则

基层农业产业的开发、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在工作开展期间农业高职院校会采取人才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的方式来对农业产业、农业教育等方面进行支持,并且对于当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基础设施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辅助性作用。不同的支持方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各不相同,通过人才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这种教育支持方式,不仅能够加大人才的支持力度,还能够有效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扩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文化引进的方式来建立特色农业品牌等[3]。

在新时期,农业高职院校在面对人才培养、地区发展等工作上,需要对自身有着新的发展期望,既要坚持培养高质量的农业人才,还要加强内部的科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只有不断向农业传输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够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让人才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加强他们的农业综合素养。

2.4 结合当地发展制定发展方案

农业高职院校需要充分理解政策、正确实施政策,将学校内部有效的资源用于人才培养和农业发展项目上,避免出现发展目标不明确、模糊等问题而出现资金、资源的使用不当,不利于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以当地的实际需求为主,结合专业教学、产业发展等方面来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4],并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农村产业、农民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的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提供技术与人才方面的支撑。另外在实施政策的同时,还需要与农业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优势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进行有效融合,因地制宜,结合发展特色、优势来制定相应的农业发展方案。只有针对当地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农业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够满足现代化农业的多维化发展。另外在对于人才、资金的分配使用上,需要与政府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进行科学的分配。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学生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模式优化策略

3.1 尊重差异细化指导,培养新型农业人才

农业高职院校应当对人才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模式不断地进行创新。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认识到不同专业的工作环境、知识内容都会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此,需要细化人才管理和指导模式,结合人才的学习优势和特征来采取差异化的培养方式。

首先,要注重培养懂得农业发展、农业技术与农业经营模式的新型人才,为后期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可以结合农业高职院校的专业分类来展开细化的人才培养工作。例如在对现代农业人才的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模式进行创新时,可以结合人才的专业来设置不同的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模式,让人才能够在大棚管理、接种育苗、农业机械等方面实践,通过有这种有针对性的实践,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加丰富的农业技巧。其次,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专业、喜好来培养农业相关行业的基层技术人员。最后农业高职院校应当持续开展农业科技的研发与推广工作,并且做好科研团队的组建工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促进产学研三者的深度融合。与此同时还应当注重发掘当地的优秀农业人才,并对其进行专业的培养,让农村的农业发展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补充进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人才素质的提升提供基础保障。

3.2 科学优化资源整合,构建农业产业联盟

农业高职院校的联盟合作不仅仅作用于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上,还可以延伸于社会服务合作。可以通过构建院校联盟的方式,增加学生农业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教学资源,让两个以上的具有共同战略目标、价值方向的学校组建成为联盟,并互相交换资源、承担风险。以乡村振兴、带动农民收入为发展起点,对农业高职院校的科学技术、人才、教学资源、资金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建设公共平台让不同类型的农业高职院校进行联合发展,有效弥补不同院校之间的短板。农业高职院校需要将不同的因素进行融合创新,并研发出新的理论成果,才能够提高当地农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并且加快农业产业链的建设[5]。组建农业高职院校联盟不仅能够顺应教育的改革发展,还能够为人才的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模式创新提供新的发展路径,并在此过程中减少对农村资源的重复投入,对农业产业的振兴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3.3 知农爱农,体现学生实践主体

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机会,可以结合政策以及基层组织的发展,长期开展乡村振兴的促进工作,并且构建相应的工作模式。农业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资源以及特色专业优势选择学生前往农村,号召每个专业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其中,让学生能够实践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帮助改善农村活动场所,对当地的农业种植、养殖技术进行培训和管理,从而扩宽农村的经济收益渠道。除此之外农业高职院校学生还可以面向农民积极宣传当前农业领域的最新科技发展与种植、养殖概念,加快扶贫工作的开展进度,最大限度地将农业资源进行集中。

3.4 构建现代化教学体系,实现人才的精准对接

首先,为了加强实习效率与质量,农业高职院校可以从自身的教学科研团队中组建一批农技员队伍前往农村,在监管人才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的同时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的相关指导服务,辅助政府展开乡村振兴政策的宣传。其次,与农民进行结对帮扶,为他们讲解农业科技,并进行现场的指导[6],结合不同产业的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协助农户将农业科技应用到产业生产之中。

农业高职院校要积极建设现代化农业教育体系,实现精准人才对接和帮扶。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来为其提供充足的人才,帮助农村地区的农产品、特色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3.5 构建系统的实践模式,实现产学研创新发展

农业高职院校要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的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利用自身的专业资源、人才优势来展开有效对接,为当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有发挥自身才能的空间。农业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成果可以被有效利用于人才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和农业发展之中。

在人才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期间需要提高学生的管理与领导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当地农业发展、销售市场情况,为学生的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环境。可以通过建设大学生农场,院校同时派出专家、学生来进行示范推广种植,研发新的养殖技术与新的农业品种,并将其转化应用为学校科研成果等。在此期间,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期间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带动当地产业发展规模、效益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农业高职院校学生的课程综合实习、岗位实习模式进行创新发展时,需要通过农村地区产业的属性来进行调整,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政府与学校、产业之间的合作密切度。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以及农业人才的优势,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自己所学知识的同时为农村发展提供农业方面的帮助。农业高职院校需要借助当地企业、政策,建立长期有效的人才支持模式,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岗位院校人才
人才云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