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自然资源,点燃幼儿美术创意的火花
2023-04-06罗进娟
罗进娟
幼儿美术是对教师和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教育活动,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需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将头脑中积累的表象资料进行想象与创造,并用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一幅幅具有审美视觉的艺术作品。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丰富,不论是农作物秸秆还是常见的树叶竹竿,乃至沙土泥巴等,都可以成为开启幼儿智慧的钥匙,成为点燃幼儿创意火花的载体。教师要鼓励幼儿合理运用自然资源,大胆动脑动手,在与自然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创作出有艺术感的美术作品,丰富精神世界,满足幼儿对美的追求。
一、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创设美术学习氛围
大自然是美的,春天的花、夏天的草、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大自然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四季的故事。幼儿天生亲近大自然,看看碧绿的小草、闻闻月季的花香,看看田野中蔬菜的生气勃勃,望望农田中丰收的景象,在大自然中奔跑,幼儿的心里是愉悦的,大自然也是幼儿最好的课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创设优良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交流中迸发灵感,点燃创意的火花,积极进行美术创作。
1.搜集农作物秸秆,开展手工创意活动。幼儿园都有较大的种植园地,种植园地中可以种植水稻、玉米、大豆、丝瓜、红薯、花生、红豆等庄稼,每到收获季节,常常会有一些农作物秸秆荒废。农作物秸秆可以做成什么艺术作品呢?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搜集整理稻秸秆和麦秸秆,将其剪裁成合适的长度,扎成小捆备用。大豆、花生、黑豆、玉米、花生壳、葵花壳等都可以搜集起来,投放进美术区角,便于幼儿开展装饰画活动,进行“种子画拼贴”“种子壳拼画”等活动。而搜集的麦秸秆、稻秸秆和玉米皮可以经过适当裁剪、造型、镶嵌、黏合,使之成为栩栩如生的稻草人、结实耐用的编织篮子、小巧可爱的头饰、花样繁多的各种扎花,从而将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这些都需要精巧的构思,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师要着重启发幼儿的创意思维,引发幼儿进行想象,让幼儿敢想、敢动手,不怕失败,将内心情感与创意美术相结合,努力表现内心的真实想法,抒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之情。
2.开展沙土创作活动,打开思维的另一扇窗户。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已有的艺术活动中,幼儿知道可以用沙子进行造型活动,可以用石子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叠加形成不同的图案,使沙土、石子既保持本身的质朴美,又能体现图案美和造型艺术美。其实沙土本身也可以作为艺术材料,进行美术创作。如,泥土本身是黄色的,稍稍加点水,幼儿用排笔沾上黄色的泥水可以在宣纸上作画,画上花朵、房屋、大树、小河,使泥土也能成为一种绘画可用的材料,发挥泥土本身的作用。若是地上泥土太干,利用水的浸湿功能,使之在晒干的泥土上形成深色的印迹,这些印迹可以随着幼儿洒水的多少决定形状,这样就可将泥土和水滴随意组合变成各式各样的造型。
3.进行树叶创意活动,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发展。树叶千奇百态、颜色各异,也是幼儿日常接触最多的大自然的馈赠之一。每到深秋时节,树叶掉落,幼儿捡起各种颜色的树叶,可以玩“天女散花”的游戏,或将搜集的树叶进行适当折剪、拼贴;也可以玩“树叶贴画”的游戏,将树叶经过适当整理组合成金鱼、小熊、城堡等艺术作品。正因为树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才能为幼儿的想象力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此外,树叶本身自带色彩,有红色、黄色、绿色,将树叶放在白纸上,用小锤子敲一敲,树叶本身的颜色就能印染到纸面上,形成天然的树叶印画,也可以将树叶放进特定的药水里浸一浸,使叶脉分离出来,将分离出来的叶脉贴合着放在纸上,压平,就形成天然的叶脉画。
4.尝试用秸秆进行草编,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编织是锻炼幼儿手指肌肉灵活性的重要活动,也是发展幼儿创意美术的良好手段。教师可以从简单的草编开始,让幼儿尝试用两股草编成绳子,简单讲就是用稻秸秆搓绳子。当幼儿掌握搓绳技巧后,再学习用草绳子编成自己想要的东西。如,用一根长一点的绳子,怎样编成翩翩起舞的蝴蝶?幼儿开展想象。有的幼儿先确定好蝴蝶的两只触角,之后用绳子多余的部分,将之变成蝴蝶的身体与翅膀;有的幼儿尝试用多股绳子勾勒出蝴蝶的身体与花纹;有的幼儿用打结的办法,将多股绳子拧在一起,从大的结中分出蝴蝶的翅膀和触角等,将蝴蝶的外形特征表现出来。
大自然是活教材,教师应追随幼儿的兴趣点,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艺术创作环境,让幼儿主动与材料互动,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现。
二、关注身边的艺术创造,调动幼儿自主能动性
幼儿的创意美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关注幼儿身边的艺术创造,激发幼儿自主参与艺术创作,有效发挥幼儿的自主能动性,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1.多欣赏,多积累艺术创作素材。在幼儿园的大厅、走廊、美工室、宣传栏等地方,常常会有各个班级的优秀美术作品展示,教师可以带幼儿有意识地进行美术欣赏活动,欣赏大厅中玉米芯制作的“玉米娃娃”,瞧一瞧楼梯口墙壁上用蔬菜印制的印染画。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带幼儿去社区参观“绘画展”,去城市美术馆参观民间剪纸、民间绘画和民间手工等艺术作品。美术是一种视觉刺激,幼儿通过参观欣赏,可以开阔眼界、拓展知识、丰富美术表现技巧。在认知水平上得到提升。教师要给幼儿参观欣赏的机会,让幼儿多看、多学、多积累,促进幼儿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
2.多操作,发挥幼儿的自主能动性。艺术创造不仅需要幼儿动脑,更要动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如,在一次树枝创意作品中,有的幼儿将捡来的树枝做大树的枝干,贴在画纸上,再用彩色颜料进行花朵、树叶等的创作,使枯燥的树枝成为充满艺术气息的风景画,重现春天的美景。又如,幼儿发挥想象,将树枝根据外形开展创意添画活动,将树枝做成胡须的头发,或把树枝任意组合成三角形、方形,做成相框,或者用树枝装扮屋顶、做成围栏,或者将粗一点的树枝锯成一段一段的,在上面任意作画,形成美丽的装饰画。多操作,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动手水平,更能让幼儿在操作中总结经验教训,创作出更多更有创意的作品。
3.多展示,为幼儿搭建表现美的平台。幼儿利用自然资源表现美的创作,在幼儿眼里,自己的作品都是美的,教师也要给幼儿足够的平台进行展示。如,幼儿制作的草编蝴蝶可以用深色的背景作衬托,效果更明显。又如,幼儿制作的“种子贴画”“树叶贴画”,教师可以用“美术作品袋”,加以展示。再如,一些手工“玉米娃娃”,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展示架,便于立体展示。此外,教师要最大化利用好空间,为幼儿提供作品展示的机会,通过展示,提高幼儿的创作自信。
总之,教师要引导幼儿善用自然资源,鼓励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创意美术活动。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幼儿发现自然界中的美,搜集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将自然材料与自己心中的想法巧妙结合,努力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幼儿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