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陆羽之鸿渐展卷”之创作*

2023-04-06史小明

陶瓷 2023年2期
关键词:陆羽紫砂陶紫砂壶

史小明

(宜兴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 江苏 宜兴 214221)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列传”第一百二十一“隐逸·陆羽传”:陆羽字鸿渐,一名季疵,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貌侻陋,口吃而辩……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

1 陆羽对茶艺和紫砂文化的推动

陆羽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陆羽生性诙谐,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陆羽辗转来到江浙交界湖州长兴境内的顾渚山(顾渚山离阳羡蜀山只有几十公里,与宜兴南山峰峦相连,是个著名的产茶区,所产晋阳紫笋、顾渚紫笋、阳羡雪芽均为古代贡茶,有“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之誉)。陆羽见此处远离尘嚣、风景独特、盛产好茶,便隐居山间。因他一直以来对茶叶有着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就此潜心研究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著述了千古流传的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著作《茶经》,而他也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陆羽好学不倦、目标坚定、崇尚自然,后人出于对他的崇敬和仰慕为之塑像,选择陆羽作为紫砂雕塑题材,可以说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内容。

追溯紫砂陶的历史,其起源以及紫砂壶的出现是与茶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正如人们常言道“世间茶具称为首”,紫砂壶是茶文化走向极致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陆羽与紫砂壶创始人供春一样,也是被紫砂艺人尊敬、推崇的先贤之一。紫砂壶配以茗茶可谓相得益彰,注重茶器艺术也是我国古人讲究饮茶之道的重要表现之一,而要饮得好茶就离不开一把精致的紫砂壶。出于对紫砂陶文化与茶文化的渊源认同,满怀着对陆羽的崇敬与仰慕决定创作陆羽像。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紫砂的发展也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在茶文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爱茶的文人墨客希望将茶文化的形式变得丰富起来,同时也希望利用紫砂壶将饮茶文化迅速传播开来,提升品茶文化的多样性和延续性。作为茶文化的一种载体,茶具的多样性也同时影响着茶文化的发展,没有茶具文化的加持,也不会有茶文化的经久不衰,反之亦是如此,所以说两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陶文化和茶文化的完美结合,将茶具之美发挥到了极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产物,而宜兴自古就有“茶的绿洲”之美称,两者相呼应,而且茶文化在明朝以后得到迅速发展,同样也促使紫砂壶的繁荣发展。

紫砂作为中国非遗文化代表之一,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众人的一致喜爱,归根结底是以下两大原因:

(1)作为当时的新式文化,紫砂其独特的功能性。紫砂壶泡茶原味不散,泡出的茶清香味浓,使用的紫砂壶时间越长,壶身有黯然之光,越显古朴典雅,这些结构造型特点在当时属于较为突出的实用功能,是一种功能上的优越性。

(2)紫砂蕴含其中的艺术性,紫砂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紫砂艺术将众多文化形式集中于一体,构成了拙而不俗的艺术风格。紫砂之美是以文化为根基、工艺为核心,凭借着多变的造型结构展现出器物的美观大气,加上融合艺术的创新手法,反映出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染力,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实用与欣赏的高度统一。

每一件优秀的紫砂作品都涵盖着紫砂匠人的文化素养、个性,并把它们融入到作品的创作中,也是紫砂文化能够从工艺品成为艺术品的原因,是中国传统工艺与文化的结晶和民族的瑰宝。紫砂雕塑的工艺多样,对于工具的选择也十分讲究,当然这些也是借鉴了紫砂壶的制作,对于一些极具创作难度的作品需要精心巧制,工艺避免出现问题。

2 “陆羽之鸿渐展卷”的造型特征

“陆羽之鸿渐展卷”作品与历史上诸多陆羽画像以及近现代其它一些陆羽塑像有很大不同,突出的是他“著述繁富”的境界状态,以及“闲关对书,不杂非类”的从容神情。通过陆羽面部表情的细腻刻画(发饰、额头、眉角、眼睛、鼻翼、脸颊、嘴唇、胡须等)与整个身体的写意塑造(粗布质感宽袍大袖、服饰的褶皱层次、右手自然搭在从不释卷的左手上、微露的鞋履、陶刻楷体的书卷、身下的树桩),用压、按、切、捏等雕塑手法塑造出强烈的视觉对比,同时又统一在紫砂陶特有的色彩之中,烘托出“茶神”从事开创性茶业的庄严性和神圣感。雕像中略微上翘的下巴和胡须、深邃的眼神,表明了他的信心和致力于经验总结和归纳的使命意识,展现出陆羽对茶事的专注和写书思考的从容,充分显示人物丰富的内在层次。而这一特定状态下的执卷动作、若有所思的神态、仿佛被风吹拂而起的衣袖、安静坦然的坐姿,显然比站立的形象更符合人物的生活姿态和精神凸现。

紫砂壶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离不开文人的参与,大多文人墨客将自己创作的书法、诗词题于紫砂壶器之上,从艺术审美的角度上提高紫砂壶的价值,文人对于紫砂壶的贡献促进了茶文化和紫砂文化的融合,这是意识形态上的完美契合。紫砂壶器的古朴典雅和茶文化的古色古香带给品茗之人双重享受。品茗是一种生活的享受,而茶具的使用又增加了人们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与热爱。紫砂造型优美、制作精良、内涵丰富、富有韵味,使人爱不释手,正好补充了大众对于茶文化、雅文化的精神需求。紫砂艺术不但扩大了茶文化的思想维度,还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茶文化是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历史的精髓所在,紫砂壶的诞生使得茶文化变得更加的自在、坦然、舒适。

一件上好的雕塑不仅要有一个好的素材,还需要有好的材料才足以显示这个主题。紫砂土与茶的渊源天然而生,使得这件雕塑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是回归大自然的一幅画卷。与此同时更需要创作者对艺术拥有纯粹意识,摒弃世俗的观念。多年来到底是因为紫砂而爱上茶,还是因为茶更执着于紫砂,都使笔者对陆羽的生平,对紫砂和茶文化深深沉醉,因为陆羽才使得这两样中华民族的瑰宝历久弥新,散发着熠熠光辉。所以在创作这件作品时,尽量使得整体雕塑给人以延伸意境,希望再现陆羽跋山涉水、不辞辛劳著述《茶经》后那种品茶鉴水、谈诗论文的超凡境界,让人肃然起敬之余不禁羡慕陆羽的这种寄情于山水茶之间的脱俗气概。怀着对陆羽的崇敬之心,笔者把对自己职业的赤诚之心以及对未来满怀的信心都融入到了这件雕塑之中,而这件作品是笔者的用心之作,也是笔者早期的代表作。

3 “陆羽之鸿渐展卷”的文化内涵

紫砂雕塑的艺术价值取决于制作者是否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能否准确反映出作品的核心价值观。该作品能够反映出很多东西,许多事情从艺术的角度分析往往能够得到不一样的答案。尤其用紫砂的材质表现出来,每一件作品的表达方式都不同,就像每一个人看待作品的情感也不同。紫砂艺术的发展通过数代人的努力和奉献能够依旧闪耀,众多紫砂大师都为紫砂雕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紫砂雕塑作为紫砂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紫砂艺人对紫砂文化的情感表达,紫砂艺人通过雕塑作品彰显出紫砂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制作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用精湛的技术手法展示出众的艺术效果,同时文化和艺术的联袂演绎才有了现如今精妙绝伦的佳作,紫砂艺术历史悠久,作为中国的艺术瑰宝享誉世界,随着时代的变迁,紫砂文化形式众多,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却没有湮没在历史的车轮中,这就是紫砂艺术能够更好发展的原因所在。

作为当代紫砂艺人,我们应该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平时注重阅读,这样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只有文化的积累和深入才会让作品熠熠生辉,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被淘汰,在传统中不断创新,形成自己新的艺术风格,开拓创作思路,汲取不同优秀的艺术形式,体现出紫砂高超的艺术境界。作为一种由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而来的艺术风格,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向世界展示了东方之美,诉说着来自中华民族的辉煌艺术。独特的陶文化通过紫砂表达着现代文明,这样的艺术形式具有巨大的张力和视觉冲击力。宜兴紫砂壶就是在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不断的努力下才会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秀棠先生。在追随徐秀棠师父的岁月中改变了笔者的人生,师父是笔者心中的另一种意义上的“陆羽”。师父从业以来,一直以发展紫砂艺术、紫砂文化为己任,是当代宜兴紫砂陶塑的开拓者。由“以塑入壶”理念的茗壶设计自成一脉,继承了著名老艺人任淦庭的传统陶刻技艺,在陈曼生文人装饰的基础上主张“切茗、切壶、切茶”的陶刻观,他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创作之中,并有“传统也要跟着时代走”的理念,开拓性地发展了紫砂陶塑,把前人余兴的玩偶、玩具之作发扬光大成一大品种门类,是紫砂陶塑(尤其是人物)的开宗立业者。紫砂雕塑艺术经过徐秀棠先生的不断弘扬,在题材和手法上形成了比较完备、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了紫砂陶艺中继茶壶后的一个主要门类。徐秀棠先生的聪明才智、人格魅力、个人成就使得越来越多的陶艺人投身于陶塑创作之中。他的成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与陆羽当年的成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笔者坚持以“陆羽”为创作题材的另一个深层次的重要原因。

笔者多年以来坚持从事紫砂雕塑艺术创作,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与刻画,这件作品既是笔者积累的一次完整体现,也是为而立之年所做的一次纪念,更是对人生的一次认真思考:即使无法拥有陆羽那么伟大的成就,也绝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目标与情怀,学习传承师父对行业、紫砂文化、陶瓷艺术、紫砂陶塑的毕生信念。

4 结语

“茶神”陆羽是职业道德的典范,令人敬仰。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则是一种待人处事的优秀品格。陶塑“陆羽之鸿渐展卷”的创作是我对历史文化、内心信念、传统技艺的一次朝圣、一份敬畏、一种坚守。紫砂艺术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用雕塑的语言诉说着紫砂艺人对于艺术的理解,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紫砂雕塑作为中国艺术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它见证着历史的辉煌和成就,它同时也承载着未来发展的希望,它在文化价值的体现上独具一格,我们应该将这种古老的技艺好好地传承下去,并且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将紫砂艺术推向更高的巅峰,在观念不断更新的现代,如何好好学习并传承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新一代艺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陆羽紫砂陶紫砂壶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茶圣”陆羽:煮茶走天涯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不捧场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