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管服”视域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分析

2023-04-06赵茹徐州医科大学

财会学习 2023年4期
关键词:放管服科研经费科研项目

赵茹 徐州医科大学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意义重大,因此,对科研工作的经费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在“放管服”政策的实施下,能够大大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高科技产品的产出,从而推动了整个科研事业的创新发展。对我国来说,国家的创新体系主要依靠高校科研组织,因此,国家对科研工作的下发的研究经费大部分都由高校或科研机构进行统一管理。但是,从实际工作来看,在“放管服”的新要求之下,部分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存在支出资金与报销资金不符、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等等相关问题。所以,必须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从根本上发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

一、目前科研经费管理情况分析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的政策背景

从古至今,科学技术一直是国家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政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因此,国家对科研工作的资金支持不断提高。虽然,科研经费逐年上涨,但是,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数量没有显著提高,甚至出现下降的趋势。为了真正解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投入和产出不符的问题,自2014年起,国务院以及相关组织认真研究了科研项目与科研经费发放的配合问题,对科研项项目的改革提出了诸多建议。通过多年的改革发展,直到2019年,科技部印发了《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大大提高了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上的自主权,进而提高相关科技人员的满足感与获得感,逐渐优化与完善监管机制,建设更优越的科研环境,引领“放管服”改革步入新征程。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的现实背景

伴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量的提高,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在如此的现实背景下,众多学者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刘康声、张喜春(2015)发现,在诸多案件当中,科研经费滥用的情况时常发生,因此,必须加强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监督,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除此之外,还要明确区分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的具体权限与职能。管成栋(2015)认为,传统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现状,导致正常的资金管理监管工作无法有序开展,无法平衡经费增长速度与管理机制的变化,呈现出不良的发展趋势。总之,大部分学者们都认为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出现经费使用情况不明确、对经费收支的监督力度不足等问题,因此,实行“放管服”改革对优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二、“放管服”改革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实意义

“放管服”的具体意义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以及优化服务,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就是要简化审批流程、下放审批权限以及优化相应的服务水平,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高等院校来说,校内的科研机构是组成国家科研创新领域的重要力量,大部分科研成果都由此产出,所以,必须全面实施“放管服”政策,完善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此外,要全面支持科研人员的有效创新,增加经费使用的自主性,同时减少经费报销工作的复杂程度,促进科研机构产出先进的科研成果,从而增强国家实力。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科研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高,国家根据其具体发展情况,制定了许多与“放管服”相关的改革政策,但由于某些高校的科研机构没有对政策进行学习与分析,没能优化与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在具体的经费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的情况。有些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了新的管理机制,但由于对政策的理解不够深刻,往往导致管理机制不合理或管理办法不具体的情况出现,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相关问题,对提升科研人员满足感的意义不大。除此之外,高校在开展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时,无法严格按照管理机制完成工作,缺乏相应的监督体系,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新制度的使用效果,容易出现“应付性工作”与“走过场”的现象,形成随意散漫的不良工作作风。

(二)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科学性不足

绩效评价能够直接影响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效果,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从而加快产出优质的科研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高校在具体的科研管理工作过程中将工作重心放在项目成果上,对课题数量以及其到账经费的重视度过高,从而忽视了对项目执行的监督与考核。

此外,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未能贯穿整个项目,将精力过度放在项目的立项与结题当中,导致绩效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不足,无法科学地计算各科研人员的具体绩效。机构往往以专利数量、文章发表量等量化指标为评价标准对科研人员进行考核,缺少对经费的使用效果或创新性科研成果的关注,影响了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工作的严谨性,没有形成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公平性与合理性。除此之外,部分高校的科研机构、财务部门以及相关科研人员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不能及时获取经费使用的有效数据信息,部门之间的配合能力较弱,为最终的绩效评价效果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全面

在新时代背景下,科研经费管理对高校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某些高校仍然没有完善系统的信息化办公,仍然依靠传统的人工手写账目信息。如果科研工作者想查询所需数据,需要去往不同部门,多次频繁地查询信息,流程十分烦琐,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甚至各部门之间还出现了相互推脱责任、职责不清的情况,严重打击了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另外,有些高校虽然已经加强了对信息化的重视,逐渐进入信息化的阶段,但是其整体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没有与多个职能部门相互协调联系,例如财务处的记账系统与预算系统之间没有建立有效沟通,导致数据的对接不完整。所以,高校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共享平台,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对相关数据的整合力度,从而提升科研经费管理的工作效率。此外,高层领导也可以从整体上全面监督科研经费,避免资源浪费,充分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率。

(四)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合理性不足

在向上级申报科研经费之前,科研项目的领导层需要从整体上对科研项目中各类项目运行所需的经费进行预算编制。从项目经费的总额上来讲,相关负责人往往希望获得更多经费以保证科研项目正常开展,所以在经费的预算编制过程中只经过了简单估算就向上申报,没有与实际相关数据相结合,实际的指导意义不足。当科研预算经费审批下发后,科研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必须按照预算数据全面开展相关工作,由于预算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大大降低了科研项目的自主性,对项目的解题带来不利影响。即使按照有效数据进行预算编制,仍然存在申报预算经费与审批预算经费不符的问题,降低了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研工作的效率,使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工作失去了实际意义。

四、优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逐渐优化相关的管理机制,确保科研经费严格按照有关制度使用,在面对科研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时,科研人员有自主权利用科研经费有效解决。同时,对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统筹兼顾科研经费的横向与纵向使用,保证科研经费管理的精确性与科学性。在“放管服”政策的改革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放开经费的使用权限,而是要将“放”和“管”相互结合,逐渐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做到“放”中有“管”。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在不减弱监管效力的条件下,尽量减少经费监管的相关审核流程,减少审核重复的现象,提高经费审批相关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满足感。当然,全面建设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必须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稳步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加科研人员的自主能动性。最后,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必须合理协调“管”和“放”之间的关系,明确财务纪律体系,优化相关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高质量的科研环境。

(二)完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

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一般是由高校高层组织相互协调完成的,在绩效评价体系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对此体系进行定期审查,提高对高校科研机构的监督力度,最大程度上规避科研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切实发挥监管机制与绩效评价体系的实际意义,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与此同时,对不同的经费类型需要进行区别管控,例如财政资金可以分为纵向课题经费与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非财政资金包括横向课题经费等,要求相关人员根据具体的经费来源与支出途径进行合理规划,制定相关的监管机制,保障监管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从实际情况来讲,高等学校的科研组织应该带领相关的绩效评价工作合理运行,将结果考核改善为过程考核,对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建立不同的绩效评价准则,从而丰富与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更科学地评价不同科研项目的整体绩效。例如,基础类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产出时间长且对社会的影响较为深远,而技术研发类科研项目的难度相对较低,成果产出时间短,运行效果好,对两类科研项目必须结合实际应用不同的绩效评价考核,不能混为一谈,切忌“一刀切”的管理方法。此外,除了对专利数量等定量标准的关注外,还需要提高对科研难度、经济效益以及社会价值的重视度,建立更加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为了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能力,还可以把绩效评价与科研奖励相结合,提高科研成果对科研人员的直接激励作用,对将来的科研工作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

(三)全面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办公

首先,高等学校需要尽快落实网络报账系统的建设,简化经费的审批与报销流程,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逐渐完善科研经费报销的工作流程,减少重复的无关程序。与此同时,伴随着当今大数据与云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信息化平台,帮助工作人员及时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数据信息,保证各项信息的公开透明,有利于提高经费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其次,在各级部门之间要建立有效的数据连接,促进财务部门、科研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信息的准确对接,促进信息与数据的共享。在实际应用环节中,财务部门能够根据经费支出情况掌握各类科研项目的执行状况,科研人员可以快速查询到报销与审批进程,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准确把握资产的使用与采购状态,人事部门能够及时观察绩效支出的状态等,从整体上发挥信息化的实际意义。最后,在使用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时,可以将科研信息输入其中,促进科研经费的统一管理,使部门之间互相协调发展,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进而对科研工作的未来产生积极影响。除了客户端网络平台的建立,还可以与手机端的流行趋势相结合,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程序等形式,为科研人员查询数据提供更为便捷的途径,并适当增加在线客服引导与帮助,不断提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工作质量与服务水平,最终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力度与利用率。

(四)建立合理的科研项目预算编制

进行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工作时,需要将经费总额和各种项目的预算金额整合起来,进行分类上报,并且还要考虑到特殊情况对经费的相关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科研人员建立的预算编制与实际所需的科研预算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科研人员要加强对财务法规的学习,尽量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也可以利用绩效评价体系完成对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在后续具体的经费使用过程中,要严格落实负责人与使用人员,根据科研项目的需求合理分配使用经费,尽可能地保证经费的利用效果,同时避免科研经费的浪费,对资金滞留的情况进行严惩。当前国家推行的包干制度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制度,在今后的科研项目中可以全面推广,综合考量其运行效力,加强科研工作者的长期效益理念,根据完善的预算编制与绩效评价体系促进科研工作的合理性,在保证科研效果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科研经费。

结语

总而言之,在“放管服”的新形势下,高校必须加强管理科研经费,进一步明确相关服务部门以及科研工作者的具体职责,建立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与绩效计划体系,利用网络建立信息化共享平台,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自主性,从而提升其责任感与满足感,最终实现科研工作质量的显著提升。与此同时,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中,有关部门要及时关注与解读新政策,优化相关管理体系,为科研工作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放管服科研经费科研项目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国家发改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放管服”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论科研项目档案管理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