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及风险防范

2023-04-06金明木材节约发展中心

财会学习 2023年4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事业单位财务

金明 木材节约发展中心

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更新观念,运用新的手段来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通过优化环境、合理地调整战略,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必须加强对内控制度工作的关注,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有效地预防和化解事业单位的风险。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控风险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把握资金的流动,提高其使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的意义

(一)保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在事业单位发展时相关部门要尽量建立和健全内控制度,保证会计资料的采集、整理、记录、汇总,准确反映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实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及时发现事业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尽可能避免各种风险

我国事业单位实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包括预算制度、资金运用与控制、预算执行等,仅仅依靠这些笼统的制度并不能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管控效果,仍然有少数事业单位存在职责划分不合理、财务管控混乱,私自设立“小金库”、财务数据不可靠、贪污腐败、控制成本过高、“暗箱操作”等问题,对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事业单位要想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其基本目标就是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防范与控制。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可以对风险问题进行防范,尽可能地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因此内控将起到预防作用,以防止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

(三)确保事业单位稳定运行

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进程中通过建立健全的、高效的内控制度,可以更好地发挥会计业务和其他部门的作用,使事业单位的工作更好地进行整合。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进程中各个部门能够有效配合,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整体功能。在发展的进程中可以促进相关事业单位的科学发展。合理的内控既能达到自身的要求与目的,又能真实地反映出有关人员在工作中的工作业绩,能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潜能,使其工作效率最大化。事业单位是政府实施民主、服务民主的重要构成和载体。由于我国财务、民生工程项目成本不断增加,尤其是政府事业单位承担着民生工程项目的主要责任,为保障民生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保障资金使用,民生工程资金用途、事业单位项目资金、成本预算与实施实际情况等方面越发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设计有效的内控制度,确保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有效性,防止违法行为的出现,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工作不可或缺。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领导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大多数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存在着误区,没有意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造成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和运行过程中的任意性。内部控制制度是由全体财务人员共同参与的,但有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却不能涵盖到事业单位的每一名财务人员、每一项工作,有些事业单位甚至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却没有考虑到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常常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指导性和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并不重视内部控制,认为事业单位是同级别财政的全额或差额拨款,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事业单位领导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较差,轻则造成事业单位预算计划不到位、重复支出、影响财务绩效;严重的会给国家带来巨额的财产损失,甚至会被党纪国法处置,对事业单位的形象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为了规范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使每一个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都能遵守它。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便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但在领导与财务人员之间却存在着不同的认知。有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和管理层都觉得财务有专门的主管就可以了,具体怎么做还是要靠财务部。财务人员把内部控制看成是领导的事情,每个支出都有经理和证人,就算一切手续都办好了,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由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够深入,与各部门、各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密切结合,无法有效地发挥其对事业单位的监控、约束,造成了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只凭经验和口头交涉,财务报表都是以领导的名义签署,会计责任也不明确。还有些事业单位由于编制、结构等原因,无法形成相互制衡、避免权力脱节的内部控制组织体制:一些事业单位人员素质偏低,法律意识特别是内控意识淡薄、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财务工作是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而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连执业资格都没有,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仅仅负责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简单的服务性工作,对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只能做到事后反映,无法从专业性、政策性、职业道德等方面保证财务工作的执行和监督力度,这必然直接导致内控制度执行不力,形同虚设。

(三)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多为具有会计资格证、会计初级以上职称的财务人员,少数是由上级委派到其他部门做财务工作的,缺乏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不高。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缺少内部控制方面的专门训练,往往会造成其内部控制意识的缺失:在日常工作中,内部控制不能得到有效实施,完全服从于上级的决策,更不用说掌握内部控制的积极性,最终影响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

(四)内部审计及考核监督缺乏

由于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线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规定性的政策,有些事业单位觉得只要按照制度来,那就是实行了内部审计。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足够的了解,许多事业单位都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组织。即使有些事业单位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是由事业单位监察、纪检、财务、办公室等部门临时组建,一年一次的内部审计很少,加上上级事业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审计力度不够,只有遇上下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调整,才进行领导离任审计,周期较长。由于事业单位编制结构、人员等原因,基本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组织,而财政部门又经常扮演着“执行者”和“监督者”的角色,这就导致了“内控”机制丧失了其内在监督作用。外部审计只关注于某个特定的问题,不会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监督和引导。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建设风险防范措施

(一)强化财务管理的内控意识,提高内控执行力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开展内控工作时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性,增强其控制意识,实现其财务目标。要根据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方案,各事业单位的审批工作要对各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以便在与各部门的交流中增强内控的有效性,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通过网络学习,了解事业单位内控的途径,对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要强化观念上的转变,要做到精细管理,要强化职责的明晰。同时相关部门的财务人员要做好支出统计,并编制相关的报表,并与各时期的支出情况进行比较,从而使支出更为合理。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单位职工的内控教育,明确其目标,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提高工作的效能。

在构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过程中要明确内控的层次,构建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岗位需要进行会计核算,并定期上报各类信息,加强对审计的关注,落实各类举报,实行岗位分析和日常稽查管理。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认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并与之相适应。同时要对事业单位进行优化,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通过优化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合理分配管理制度、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保证各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加强人员管理和控制、杜绝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加强会计人员、管理人员和监管人员的管理、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性、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强化系统的建设

为保证事业单位各部门的正常运行,必须从内控和内控的角度,逐步健全财务拨款的审批和支付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是提高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审计质量的重要手段,必须在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系统中合理地规划和深化财务管理的各环节,并制定相应的制度改进措施。由于一些事业单位对内控审核过程不够重视,导致了财务支出过多。强化制度建设是保证基本财务核算程序规范化的重要环节,对财务资金流动的高风险工作内容进行规范化,并在相应的财务制度约束下进行内控稽核。要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的内控和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工作的成功实施,必须要有正确的控制理念,能够深刻认识内控的价值,明确内控的具体含义。仅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事业单位尚不具有正确的内控理念。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的财务工作,但对事业单位的重要决策,由单位的领导来决定。要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工作,必须从监理单位领导的内控观念入手。为此,政府应该定期组织事业单位领导开展内控知识的培训,如知识讲座、交流分享会、集体学习等等,让各事业单位领导了解内控的内涵,从而有效地树立事业单位的内控观念。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文化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优秀的事业单位文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财务人员素质提升、改善财务人员工作态度、提升整体素质。事业单位内部文化能让财务人员及时发现自己的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为之制定完善的对策。各级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的业务学习,强化对财会的持续教育;二是要改变“内部控制等于财务制度”的误区,使财务人员参与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中来,要树立激励机制,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参与到内控制度建设中来。三是事业单位要把内部控制作为年度财务人员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督查,年底有考核,提高财务人员作积极性,鞭策和激励财务人员认真落实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

(四)完善内部监督评价机制

健全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估制度,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内部监督与评估机制是对事业单位财务收支、采购过程、负债统计等重要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从多个方面对工作计划进行改进。事业单位要及时树立财务风险的科学化理念,以保护个人财产为己任,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的管理,并积极推行风险评价工作,加强内控。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就是要把金融事业单位中的专门的风险管理与监督与稽核工作分开,并形成一个完善的资源调度系统,帮助财务部进行内部监控与风险管理。在建立风险评价系统时还要对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和物质资产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要把内控的各项内容与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因素进行比较,并从结构的深化和顶层设计两个方面分析了风险评价系统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在构建风险评价系统的基础上,必须严格控制日常盘点、账务核查等重要工作程序,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要建立独立的内部监控评估系统,从财务、业务等各部门中抽调专门技术人才,定期对审计数据进行复查,及时发现系统的缺陷,制定出科学的评价指标。在健全内部监督与评估机制的基础上,适时地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从多个方面对培训计划进行分析,帮助财务、业务部门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与评估工作制度。从内控和审计的角度来看,强化信息系统是衡量事业单位资金流动状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对内部财务资本数据的可信度和稽核,并在内控人员的帮助下,建立起数据化的财务内控系统。

结语

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能有效地提高财务部的管理水平,保证各部门的工作正常进行,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完整。事业单位要有完善的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风险,及时处理各类突发情况,并能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防范。最主要的是,要有效地预防事业单位内部的腐败,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事业单位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水利财务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