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百年古村落文化创新传承
——以桂林市鲁家村为例

2023-04-06周新宇庞汉波

旅游纵览 2023年3期
关键词:家村古村落特色

杨 蓉 周新宇 庞汉波 隆 琴

(1.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1; 2.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3.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 541006; 4.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引言

桂林市鲁家村位于桃花江畔,距离桂林市中心约2 km,是桂林市重点打造的一个旅游特色名村(广西首批16 个特色名村之一),该地依山傍水,喀斯特地貌与河流交织,风景秀丽,拥有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旅游资源丰富。

鲁家村作为桂林市百年古村落之一,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发展至21 世纪初,已经形成60 多 户村舍的规模。2010 年3 月,鲁家村在桂林市秀峰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贯彻实施“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方针政策,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新建、统一安置”的原则,依据“旅游与生态结合、旅游与农业共荣,旅游与乡村风貌共生”的建设思路,对全村65 户村舍进行推倒重建,实施“整村风貌改造”工程[1]。经过精心改造之后,鲁家村蜕变成为桂林市最佳“魅力新农村”和文明村,以及具有休闲旅游特色的新农村典范[2]。2014 年,鲁家村被确定为广西首批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和广西特色景观名村名镇,入选首批“广西养生养老小镇”。除此之外,鲁家村还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广西特色旅游名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称号[3]。

一、鲁家村文化创新传承现存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给鲁家村文化开发带来机遇,也给其文化传承带来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鲁家村设施缺乏修缮维护、古村落文化保护和挖掘力度不足、文旅产业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尤为突出,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其民俗文化,必须改变现状,寻找创新发展的新方法。

(一)设施缺乏修缮维护

2010 年,秀峰区政府以“新型生态旅游村”为发展理念,对鲁家村实施“整村风貌改造”工程。历时两年,鲁家村全面改造完成。此后较长一段时间,鲁家村深受当地政府关注,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取得一定的进步。2022 年9 月中旬,笔者实地调研发现,村中大量房屋无人居住打理,墙体长出杂草,房屋周围堆放着杂物,影响了村舍的整体美观度。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垃圾未及时处理等问题直接影响村落的卫生安全,无法打造可循环利用的生态系统。村子里虽统一铺设了青石路,但缺乏修缮维护,部分小路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其打造旅游休闲度假村。

鲁家村旅游交通运输设施不完善,从开发的角度来说,交通运输规模与能力对地区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旅游交通则在旅游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鲁家村虽距离桂林市中心仅约2 km,但其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相较于桂林其他景点如象鼻山、靖江王府、两江四湖等而言缺乏区位优势,大多数游客前往鲁家村并非慕名而来,而是在游览国宾洞芦笛岩之后“顺便”一探究竟。由于其路况较为复杂,初次前往鲁家村的游客需要依靠导航定位系统。从市区前往鲁家村,乘坐公交车需换乘才能到达,公交车班次较少,等待时间较长,且到达站点后仍需步行一段路程才能真正进入鲁家村,旅游通达性不强。

古村落的文化娱乐设施吸引力不足,豆腐坊、古戏台、百寿园等景点的知名度较低,豆腐坊景点已经被拆除,传统的豆腐文化逐渐衰弱;古戏台周围野草丛生,戏台再也没有熙熙攘攘的景象;百寿园石碑上的文字虽然仍清晰可见,但其周围杂草丛生,甚至有部分村民在石碑旁边晾晒衣物,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文化娱乐设施日渐衰败。

(二)古村落文化保护和挖掘力度不足

鲁家村的文化保护与挖掘工作尚未形成系统,对古村落文化的收集、整理、编研、利用都不足,一些传统文化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不断消失。相关文化管理单位仅限于对文化简单整理,缺乏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挖掘开发[4]。作为百年古村落,鲁家村虽已进行改造,但仍蕴含着许多可深入挖掘的文化内涵。

鲁家村对现有的豆腐坊、百寿园、古戏台、鼓楼、水车等景点保护力度较低,缺少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当地村民对于文化建设的参与度不高,平日里鲜少举办相关文娱活动招揽游客。鲁家村对于传统的豆腐文化开发仅局限在饮食方面,未深入挖掘其内涵;规划修建的百寿园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对其中的“寿”文化挖掘停留在表面;重新修缮的古戏台也日渐没落,在互联网信息的冲击下,戏剧文化传播度大不如前;“印象西游”景点中,戏水池干涸,池底石头裸露。此外,鲁家村的建筑文化、语言文化均未得到深层次挖掘,许多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受到限制。

(三)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有待提高

鲁家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但并未得到合理的整合规划,影响了鲁家村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文旅产业联动开发不够健全,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文旅产业链。近年来,鲁家村倾向于发展“生态旅游”,而忽略了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性[5]。豆腐文化作为鲁家村的“代言人”,却仅限于作为美食进行传播,“寿”文化如何结合生态旅游理念进行开发未能得到较好地体现,文化融入旅游程度低。鲁家村没有文创产品研发基地,村中商店的文创产品多为流水线生产的民族服饰和包包等,旅游产品与其他景区大同小异,并未凸显鲁家村独有的特色文化。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市场规模小、产品单一,未形成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文化软实力、竞争力有待提高[4]。

(四)缺乏网络宣传

信息时代,网络宣传成为主要宣传渠道。鲁家村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缺乏系统宣传,知名度低,网络上可搜寻的信息较少。近年来,鲁家村游客稀少且多为本市居民,只有在开展盛大节庆活动时方能达到理想客流量,当地的旅游风光和文化体验“留不住”游客。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将旅行体验发布在不同社交平台上,通过视频或图片给游客最直观的感受,鲁家村要将自身文化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体验,并引导其发布正面的游记,以此树立鲁家村的品牌形象,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鲁家村文化创新传承路径

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才是传承的目的,文化发展重在传承贵在创新。古村落既要做文化命脉的维系者,又要做文化发展的推动者[6]。针对鲁家村现存问题进行剖析,深入思考文化创新传承发展新路径,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施措施。

(一)加强政府扶持引导

实践证明,秀峰区政府主导下的鲁家村文化创新传承取得显著成效。古村落需要全面规划,根据其文化特色,走特色的文化传承发展道路。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地方政府要统一管理,针对现有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如修缮其房屋建筑、加强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安排专人对景点进行定期维护管理、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着重维护公共绿化景观等,培养村民自觉保护文化的意识,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政府作为规则的制定与实施者,应该在法律法规方面加强保护建设,制定相关条例,完善文化传承机制,合理规划文化产业布局,加大文化产业保护与传承力度;还要使古村落的改革发展持续提档升级,健全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培养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文化保护和生态文明意识,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让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让村子向生态宜居新农村稳步迈进。

(二)加大古村落文化保护与挖掘力度

保护古村落文化传承发展,不让文化埋没在历史的记忆里,将百寿园、古戏台等景点重新规划建构起来,以原有的文化为基础,对文化进行综合分类,做好文化普查工作,用文字笔墨、影像录音记录文化资料。鲁家村的文化特色主要通过民俗节庆、文字、语言、传统工艺等方面体现,与当地文化传承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应当建立健全村落文化传承人保护制度,增加经济补贴,让更多的文化传承人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提高文化传承人的积极性,紧跟时代步伐,吸收现代化元素,创新文化产业。

全方位夯实文化根基,深入挖掘鲁家村的传统豆腐、漓江画派、节庆等文化,可大力推进鲁家村徽派风格建设,引进徽菜、黄梅戏等徽派元素构建徽派体验体系,将豆腐文化、西游传说融入徽派文化,促进文化发展。

(三)加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将鲁家村特色文化发展与其旅游建设结合起来,以文促旅,充分发挥当地古村落文化的独特功能,采用打造旅游品牌形象、建设文化风情街等方式,增强对鲁家村当地特色文化的宣传,从而提高鲁家村旅游景点的知名度。节庆与民俗活动作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抓手,鲁家村可借助丰富的节庆文化,制造新亮点,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打造文化产品体验区,促进鲁家村旅游业的发展。以文促旅、以旅促商,实现文、旅、商的融合发展,在鲁家村形成“文化+旅游+经济”的良好循环模式,从文化的传承、发扬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要设计具有鲁家村标识的文创产品,助力鲁家村传统文化宣传,释放文创的经济活力,为鲁家村的旅游经济创造更多可能。鲁家村文创形式可以走“文化特色风”,如文创产品的设计可以是在桂林山水画作中填写“三月三”的山歌词,设计鲁家村豆浆杯的专有包装,百寿园开展“寿”体验活动等。依托鲁家村自然美景,设计融汇山水自然的摆件、挂件等打造独具鲁家村魅力的文创产品。鲁家村的语言文化丰富多样,以语言的格式多样化、文化的可视化角度挖掘鲁家村蕴含的文化资源。

(四)拓宽网络宣传渠道

互联网宣传是比较有效的宣传渠道,要充分利用其传递性、高效性、便利性及共享性宣传鲁家村特色文化。当地可以拍摄鲁家村纪录片或宣传片在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组织村民学习网络知识,拍摄自然风光、文化活动及村民日常生活照片或视频发布到自媒体平台,如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等;搭建鲁家村专门旅游网站和视频资源库,不定期推送博文,讲好鲁家村故事,盘活网络宣传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鲁家村,走进鲁家村,喜欢鲁家村。

(五)鼓励村民参与文化传承建设

文化传承之路,教育是基础。要完善鲁家村文化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地方特色文化教育,如徽文化、戏台文化、寿文化,吸引外地人才。要提高教育开放程度,同高水平学校合作办学,充分激发教育事业的活力,使村民了解自身文化的同时进行传播,促进文化繁荣、经济繁荣。

开展桃花湾度假区“栖息式”社会化养老创新,建设生态园、花卉园、果蔬园,打造全国一流的自行车道和徒步道,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为村民提供一系列就业岗位,在增加就业率的同时提高村民文化建设参与度。同时,利用桃花江推出河流对歌、竹排漂流等具有鲁家村人文风格的体验活动;提高“三月三”歌圩节的竞争力,建立文化传承人制度,开展传承教育,鼓励村民根据日常生活场景进行歌曲创作,提高核心竞争力;开展新型的以豆腐为烹饪主题的美食大赛,设立奖励机制;举办踩高跷、醒狮、舞龙等传统民俗体育赛事,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三、结语

鲁家村走好文化传承创新之路,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古村落文化保护与挖掘力度,加强文旅产业融合,拓宽网络宣传渠道,鼓励村民参与文化传承建设,力争建设为桂林文化名片。

猜你喜欢

家村古村落特色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特色种植促增收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中医的特色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完美的特色党建
袁家村,休闲农业的2.0时代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