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商业运营及传播策略分析

2023-04-06

中国地市报人 2023年1期
关键词:题材爱国主义

仇 潇

从2017年以来到2021年,每年中国电影票房前三甲当中必有其一是爱国主义题材电影。爱国主义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传承民族精神的纽带,启迪美好心灵,塑造民族文化,弘扬正气、展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民族节气和大义,以及不畏强权、坚定不移的民族信念。

2017年的票房第一名《战狼2》,票房56.76亿;2018年票房第一名《红海行动》,票房36.47亿;2019年票房第二名《流浪地球》,票房46.43亿;2020年票房第一名《八佰》,票房30.91亿;2021年票房第三名《长津湖》,票房41.17亿。近五年来,票房前三甲当中必有宣扬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

票房高的电影当中呈现出一种现象,不再是美国大片占领院线的前三甲,而是中国的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商业化和传播的成功。其商业化和传播的成功,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传播对象——观影人群分析

(一)观影人群年龄、学历分布

根据中国电影观众行为调研报告年龄分布,中国观影人群:18 至25 岁,占35.77%;26 岁至30 岁,占31.67%;31岁至35岁,占17.97%。18岁至30岁大约占到65%,年轻观众成为主力消费群体。

学历分布:初中以下占1.96%,高中、中专占8.19%,大专占13.52%,本科占55.69%,硕士以上占20.64%。其中大专、本科学历约占观影人群的68%。

(二)观影主体人群日常行为分析

根据《中国电影观众调研报告》得知,中国的电影观众主要是18至30岁的青年,学历主要分布在大专和本科。年轻人面对的是学业、初入社会、恋爱结婚,在学生阶段消费能力有限,初入社会积蓄有限,恋爱过程当中,电影院又是每一对情侣的约会地点。而院线电影的消费大约在50元到150元之间,价格适中,到电影院观影需要受众有大量的自由时间。这恰恰符合了广大还没有成家立业,有大把时间的青年,满足了广大高学历低消费年轻人的精神追求。

二、受众心理需求分析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模型分析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爱国主义题材电影恰恰满足了电影观众作为中国人的尊重需求,以及中国崛起过程当中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尊重和自我实现,不仅仅是对自我的尊重,而是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同时也是对强国信念的实现,对民族复兴的实现。

自我实现的需求,当观众在影院观影被带入到电影情境当中去,他希望看到的不仅是英雄的强大而且还有民族的强大,民族的强大是自信的前提。观众需要的是与影片产生一个交集,这个交集是心理上的交集,是心中的认同,这种认同是一种大的认同,是观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而并不仅仅是观众对影片当中英雄人物的认同。

而电影《战狼》系列及《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的成功,都有一个不言的大背景,就是强大的中华民族、强大的中国。首先,中国观众的心中信念是中国崛起,电影观众在电影中认同的是强大的中华民族强大的中国,然后才去看电影当中的科幻,电影当中英雄人物的打斗,这是潜意识中的交集。

(二)威廉·冯特心理认知模型分析

从威廉·冯特构造主义心理学来分析,从认知到情感到意志,首先产生认知,再升华情感,最终形成意志。此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同时按照艺术作品认知模型,从艺术作品刺激感知,感知集中产生注意力,注意力汇聚成记忆,记忆产生情绪。而爱国主义题材电影、主旋律电影,更是对情绪的一种涌动,对情绪的一种渲染。

爱国主义题材电影,从心理认知模型来看,首先要通过壮烈的战争场面、英雄事迹、曲折故事,对人的感知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在这种强烈的刺激当中,一定要对电影受众的心理产生共鸣。故而影片当中的故事,影片当中的英雄人物,影片当中英雄所处的时代背景,一定要跟现代观众有所交集。在交集的过程当中不断地通过故事转折、光影效果、音乐音响、演员表演等来鼓动观众的情绪,这种情绪是观众潜意识的情绪,是在现实当中不容易表达出来的。

而调动观众的情绪,最终是要实现观众的意志。这种意志是潜藏在观众心底的意志。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就是通过商业片当中的种种手法,来刺激观众的感知,鼓动观众的情绪,从中又能够达到观众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不能够达到的意志。

《战狼》《红海行动》《八佰》《流浪地球》《长津湖》等影片背后的情绪都是民族强大的情绪,意志是民族复兴的意志。影片要替观众表达内心感受,这正是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取得高票房成绩的关键。

三、国外爱国主义电影在题材上的特点

根据中国电影观众行为调研报告,有关进口电影受欢迎程度情况:科幻片占57.87%,喜剧片占54.09%,动作片占40.93%,爱情片占37.19%。进口电影主要通过科幻片、动作片、爱情片、战争片来讲述爱国主义题材故事。

(一)科幻片

电影《独立日》是典型的美式主旋律大片,充斥着拯救自由和个人英雄主义。这种对美国国力的展现,不仅是给美国的下一代以强烈的爱国主义输出,同时也对世界各国的观众植入一种心理暗示,这就是典型的“美式爱国主义+科幻片”。

(二)战争片

《拯救大兵瑞恩》是以二战为背景,对于美国当代观众来说,看到父辈的事迹,看到父辈的旗帜,这就是一种宣传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电影把战争残酷、父辈伟大等意识,无形当中植入了美国当代的观众潜意识当中。

(三)爱情片

《珍珠港》讲述的是,雷夫和丹尼自小是一对好兄弟,两个人都对飞行感兴趣,一起加入美国空军,但同时爱上了军队医院里面的女护士伊弗林。历史的久远是当今的观众与历史背景下的英雄产生的最大鸿沟,但是人的情感是相通的,通过电影中人物的爱情,建立过去的英雄与今天的观众之间的纽带,从而理解过去英雄在战争年代的行为。这正是美国爱情片在爱国主义题材当中运用的高明之处。

四、我国爱国主义题材作品及传媒渠道分析

(一)爱国主义题材电影的叙事技巧创新

我国传统的主旋律电影有的很成功,但也有部分存在注重纪实、叙事平淡、缺乏艺术扩展空间等问题。而近5年来的爱国主义题材电影,通过战争元素、科幻元素、功夫打斗等手段把商业片当中的功夫片、战争片、科幻片很好地与爱国题材融入一起。《战狼》系列在战争中体现爱国,《流浪地球》在科幻中体现强国,《八佰》在历史中体现历史屈辱、民族抗争、民族顽强等。

(二)传媒渠道阳刚文化的弥补

近几年在日常的短视频和网络娱乐节目当中充斥着大量的“小鲜肉”,缺乏一种阳刚之气,缺少一种雄性之美。电视剧的题材因故事性被琐事占据,短视频因短时间内要抓住受众注意力被搞笑占据,娱乐节目因娱乐性被“小鲜肉”占据,而电影变成了雄性文化和阳刚之美的唯一出口。

对于硬汉电影来说,以前的硬汉电影,如施瓦辛格、史泰龙等占领了中国硬汉电影市场,占领了阳刚文化电影市场。而以中国演员吴京为代表的回归弥补了这种硬汉电影以及阳刚文化电影的市场空间。电影当中所宣扬的中国男性与娱乐节目当中的男性形成鲜明反差。

(三)视听效果的不可替代

短视频的渠道主要是手机,需要短时间抓住人的注意力。而电视剧网剧的主要传播渠道是电视、电脑,需要人静静地坐下来,在一个小环境当中,领略故事的跌宕起伏。而电影尤其是院线电影,它的主要特点是在影院当中通过IMAX的电影放映系统,大量地对观众的感官形成强烈冲击,这种战争题材、科幻题材的电影,在这样完美的视听效果之下,给人以强烈震撼。这是短视频和电视剧无法替代院线电影的缘由。

恰恰是强烈的视听效果,可以在电影题材当中大量地展现战争的残酷、科幻的未知、历史的悲壮,等等。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恰恰在这种技术的氛围包裹之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宣扬。

五、我国爱国主义题材电影成功运营及传播的原因

(一)微观层面:影视作品本身的改变

今天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已经避免了传统爱国主义电影宣说和叙事成分太多、缺乏对商业片借鉴的不足,叙事风格得到改变,变成了爱国主义商业片,融合了动作片和科幻片元素,让观众感受到爱国情感和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二)中观层面:院线影厅的独特表现力

现代媒体有多种渠道,如手机短视频、电视剧、电影等等。手机短视频的特点是搞笑,瞬间抓住观众;电脑和电视的传播主要内容是网剧和电视剧,其特点是极具强大的叙事性和长时间的连续性;而院线电影的不可替代性在于它的视听效果,比如环绕立体声等多方面的视听渲染,这方面是手机和电视以及电脑所不能给予观众的强大震撼力,同时,在影院包裹的环境当中,展现爱国主义题材的科幻电影和战争电影,会给人以极大的冲击力。

(三)宏观层面:国潮文化兴起

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崛起,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走出国门后不再感到自卑,看到国家强盛,“90后”“95后”“00后”心中充满民族自豪感,从而国潮文化开始兴起,国产名牌例如李宁、安踏代替耐克、阿迪达斯,华为、小米手机代替苹果手机,生活用品的替代背后是因为民族自信的加强。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兴起,是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满足观众心理的需求,适应媒体新技术的出现。也是因为改变自身传统的电影风格、传统的叙事结构及表现手法。并在借鉴商业片的特点以及西方成功的电影叙述手法、挖掘中国爱国主义题材、树立中国人民英雄形象等方面取得成效。因此,在建立起中国自信前提下,流行起国潮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这正是爱国主义题材电影的成功之道。

猜你喜欢

题材爱国主义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趣味英语听力 什么是爱国主义?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徐纯中红色题材绘画选(下)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论藏族题材电影文化主体性之构建
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