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时代 民生新闻报道的创新路径
——以三峡日报全媒体实践为例

2023-04-06唐和清欧阳高峰刘晶晶

中国地市报人 2023年1期
关键词:三峡政务新闻报道

唐和清 欧阳高峰 刘晶晶

民生新闻是指和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和报道,它以民生话题为主,关注民生进展及有关政策变动,信息涉及但不限于健康、教育、食品安全、社保、医疗、财经等方面,记叙群众的日常生活及解决民生问题的进展为重点。民生新闻报道做得好,可拉近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是政府、社会、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也是党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湖北三峡日报积极探索民生新闻报道路径:通过建立“人才+内容+平台+渠道”四个核心要素,达到确立“品质+深度+服务+融合”四个核心目标;提升和完善民生新闻的内涵和外延,实现两个路径平行延伸。从温度、深度、力度、角度、高度、广度、态度等七个维度全方位、全介质、全时空做好民生新闻报道,真正体现新闻+政务+服务,全力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地市级新型传播平台。

一、融媒时代,报纸民生新闻报道困境及挑战

报纸民生新闻通常包含采访、写作以及编辑等各个环节,在融媒体时代创新报纸民生新闻,不仅要更加快速并准确地为民众传递信息,也要能更加快速、精准地帮助社会集中解决存在的焦点问题。

融媒时代,报纸民生新闻报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人们拥有了更多的消费选择,特别是移动端新媒体的兴盛,造成民生新闻信源、线索的多元化、碎片化,民生新闻的报道竞争激烈。其次,报纸本身的阅读习惯逐渐改变,年轻人缺乏阅读习惯,新媒体的使用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报纸被遗忘。最后,跨媒体发展有助于传播民生新闻,但报纸缺乏对新媒体的技术支持,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报纸民生新闻的挖掘能力亟待加强

传统的报纸,民生新闻的信息源有相对固定的渠道,比如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单位,读者来电、来信、来访等;新闻的制作也掌握在少部分人的手中。而融媒体时代,群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亦是民生新闻的贡献者,在新闻领域中每一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民生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亟待拓展

一篇好的民生新闻除了会报道新闻的事件,还可以通过事件弘扬党的主张,舒缓公众的情绪。而想要做好民生新闻的深度报道,则需要记者、编辑深入到群众的实际生活中,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展现出来,这样的新闻最终才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但是传统的报纸,记者、编辑对基层的了解不够深入,这也使得最终写出的稿子不能很好地让读者产生共鸣。除此之外,一篇好的民生新闻更应该张弛有度,抓敏感、抓现象、抓社会问题,这也是传统报纸民生新闻所欠缺的。

(三)报纸民生新闻用户管理亟须提升

受新媒体分流影响,报纸与民生新闻用户由于互动性不强,不能及时发现民生痛点,解决民生需求。因此,从用户管理的角度来看,媒体想要获得发展,就必须保证用户的满意度,坚持受众转为用户的基本模式,提高民生新闻的受众群体。因此,报纸在民生新闻中,要迅速地整合视频、音频以及图片,实现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同时,与政务主管部门对接,及时反馈、回应和解决民生痛点。

二、融媒时代,民生新闻报道品质的提升要素及路径

那么,融媒体时代环境下,报纸媒体如何让民生新闻体现真正的喉舌功能和社会责任感,打造具有品质和内涵的民生新闻?通过实践和积累,三峡日报探索出一条生动而又典型的民生新闻报道路径:通过建立“人才+内容+渠道+平台”四个核心要素,达到确立“品质+深度+融合+服务”四个核心目标。

(一)锻造一支具有民生情怀、拥有新媒体传播理念、掌握新媒体传播技术的民生记者队伍

三峡日报是一家有着70余年办报历史的党报,历来重视民生新闻。历史上,三峡日报十次摘取中国新闻奖,其中就有民生新闻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先例。“大民生”是主流媒体的责任。所谓“大民生”,就是要从“民生”的角度去解读和诠释“国计”。把关注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与关注人民群众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展民生新闻的题材范围,使民生新闻呈现多视角性、多层次性,彰显主流媒体的大气和社会责任。

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培育记者的民生情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学习,深入百姓生活一线基层体验,并提出民生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要求:

一要正确把握民生贴近百姓基本需求的思想内涵,以百姓的实际生活需要为中心,把握民生思想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视民生新闻为人民务实之事,以爱心度量每一条新闻;二要深入实地、勤探访、了解民生状况,搜集民生情况,积累新闻资料,能够为读者把握民声、民意和民情来述说;三要调查核实新闻采集到的民生资料和实况,用新闻语言浓缩出百姓的真实感受,并贴近百姓的生活实际,反映百姓的困难;四要做到客观公允,坚持正确的报道原则,把握新闻要素,把以往报道中积累的百姓诉求穿插到报道中,增强新闻价值,深入民心;五要主动营造积极的舆论场,把握正面力量,传播好声音及先进典型,既报道百姓困难,又报道能引起高度关注的人或事,尽量化解社会矛盾。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服务人民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2020年《三峡日报》开设《百姓心 为民情》专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百姓之心为心”要求,开启民生新闻的新探索。当年就推动一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共为群众解决实事,反映诉求300多件,回答群众来访来电400多件,其中见报近百件,化解较大舆情3起。《三峡商报》则以社区周刊为主要载体,社区记者深入社区一线,报道社区居民家长里短,聚焦街巷事,反映难事糟心事,成为社区居民的贴心人。

(二)集团子媒的横向联合和子媒体内部新媒体的纵向融合,打造“三媒合一”的民生新闻全媒体平台

融媒体的核心在“融”,民生新闻报道更是如此,依托单一媒体发声,孤掌难鸣,依靠单一传播形式,更是响应者寥寥无几。因此,要提升传播的力度和广度,传媒集团内各子媒体之间的融合传播是必杀技。

实现这两个融合之后,传播速度得以提升、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增强。民生新闻报道手段更加多样化,传播速度更快,重大新闻信息很快就可以传递给公众;同时,改变了以往单向传播模式,向双向传播的方式发展,增强受众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三峡日报全媒体民生新闻报道依托其旗下媒体三峡日报、三峡商报、宜昌市级新媒体(宜昌市级新媒体包括三峡宜昌网、宜昌市人民政府网、宜昌发布微信微博、三峡云APP、云上宜昌APP等)三类媒体平台,同时将各媒体平台内部的新媒体平台实现纵向整合。重大民生新闻事件统一策划、采访、发布和传播。报、网、端多平台互动,也让三峡日报民生新闻更加“好看”。

2022年,“清违行动”作为宜昌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市民反映的热点。三峡日报、三峡商报、宜昌市级新媒体于2022年3月28日共同发布文章《宜昌这几地,“清违”之后…》,记者通过梳理市民诉求,倾听居民心声,了解市民对清违行动的想法,第一时间联系了两处拆违已完成的小区进行实地踏访。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将违建拆除前后的小区环境进行对比,通过采访居民、社区党员干部等,还原拆违故事,了解拆后建设方案及小区未来规划,为共建美好家园助力。稿件推出以来阅读量达9.6万次,引来众多网友“转评赞”,让居民看到了拆违之后居住环境变好的模样,也对拆违工作多了一份支持。网友@袁V金:改造旧小区,宜昌换新貌。网友@老郑老郑,心想事成!支持拆违。网友@可可:能解决漏水问题真是做了件好事,赞赞赞。

另一典型报道更有指导意义。作为“我的2021 微心愿”活动内容之一,三峡日报、三峡商报、宜昌市级新媒体开展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征集,并于2021年3月17日共同发布文章《怎维护?怎分摊?宜昌这个小区加装电梯后…》,记者和社区工作人员联系并收集大量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资料,确定主题后奔赴现场,与百兴苑小区居民进行交流和拍摄,最终以老旧小区安装电梯后的维护问题为出发点,讲述宜昌老党员魏长洋在社区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不仅解决了老旧小区电梯的安装问题,更是通过一系列举措解决了电梯后续维护问题。该稿件推出后,被澎湃新闻、今日头条等转发,并通过宜格服务在宜昌各个社区群传播,其电梯的安装及维护经验,引来不少小区模仿借鉴,并荣获湖北2021年第一季度“网络宣传好作品”、2021年度中国地市报优秀新闻作品融合创新奖三等奖。

(三)从追求时效到追求深度,整合特色栏目,多维度打造有品质、有内涵、有风格的民生新闻

从民生新闻产生初期开始,民生新闻报道就以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琐事为主要对象,而往往忽略了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价值,这就使报道内容往往过于肤浅,不能触及灵魂。在选材上普遍没有典型性、代表性。对于事件的报道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挖掘新闻事件的重要原因及其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因此,打造有品质、有内涵、有风格的民生新闻,是回归新闻价值本身的重中之重。

2021年,随着媒体融合进一步深入,三峡日报各媒体平台民生新闻也顺应发展趋势,进行全新改版。新的民生新闻版面以“关注百姓冷暖,彰显民生情怀;关注人情冷暖,聚焦百姓生活”为报道理念,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旋律,强调新闻性、服务性、互动性,从温度、深度、力度、角度、高度、广度、态度等七个维度,结合更贴近市民生活的专栏设置,致力解决民生新闻舆论监督不好做、内容呆板不好看、与我无关不想看、渠道不畅看不到等问题。

新闻有温度。立足“走转改”,重点做好民生政策信息及时传递,让“带露珠、冒热气、接地气”的现场短新闻成为报纸民生新闻版主流。其中,开设“回音壁”专栏对报道过的事件进行电话追踪回访,对市民提出的问题,找相关部门回答。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呈现。

服务有力度。开设“帮你办”栏目,由记者带领当事人到相关单位走访、协调,真情实意帮助百姓办好事、办成事。强调现场感,体现互动,体验百姓不易、百姓生活无小事。

解读有深度。通过“民生聚焦”栏目,围绕某一个时间段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新闻热点、民生政策条例等进行深入地解读、报道,及时将当下热点与市民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与老百姓生活有密切联系,诸如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生老病死等,都予以及时关注,内容强调可用、实用。

报道多角度。在重要的民生政策、热点信息的解读上,注重小切口,从多角度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和热点。通过“回音壁”专栏,及时反馈推进进展和解决结果。

思想有高度。三峡日报开设“好人故事汇”专栏,三峡商报开《宜昌暖新闻》专版、“好人之城好人多”专栏,通过暖新闻聚焦身边的平凡人和平凡事,重点报道好人好事,助力宜昌打造“好人之城”和“志愿之城”。

媒体有态度。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开设“你呼我应”专栏,聚焦“12345”热线和“6459110”新闻热线相关市民反映的回应和追踪报道,通过百姓来电来信或留言中的线索来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实际意义的百姓关注点来展开报道,以记者连线的形式,深入了解,帮助询问或推动解决。

传播有广度。打通集团内部各媒体平台,将负责民生新闻的社会部与12345热线深度融合,强力探索民生新闻可视化生产,重大民生题材进行直播和短视频生产发布,实现“无视频不传播”,扩大民生新闻影响力。

三、融媒时代,民生新闻实现价值理性回归的探索

民生新闻报道的最终目标是:深度剖析新闻热点,深入分析新闻主题背后的政策脉络、社会利益纠葛、困境与发展动向,用社会学的方法探寻其背后的社会意义,用政策思维解读新闻主题,努力将其转化为新闻价值。

(一)民生新闻必须在政务服务上体现长尾效应,才能实现新闻现实价值的理性回归

媒体传递新闻信息必须在政务服务上体现长尾效应。融媒体时代,要实现民生新闻价值回归,就需要充分整合四个要素:

打通政务服务渠道。加强政务和服务渠道硬件设施投入,强化服务手段,丰富公众服务内容,拓宽政务和服务便利化渠道,加强公众权利意识和服务周全性保障,建立政务和服务安全内容把关,促进新闻传播政务和服务打通。

整合新闻采编报道。融合新闻采编、新闻报道和有效沟通,将政府服务信息、政策落实联系到群众生活,引导新闻报道聚焦政务服务关注点,引导社会期待针对政府政策的需求,从而在报道中打通新闻与政务之间的联系,让新闻报道真正实现给民众带来服务的价值。

融合传播服务。将新闻热点融入政务传播,在新闻热点采编和报道深度剖析中,提出政务服务解决方案,也可以在新闻报道中推送广而告之,推动其落实。

新闻报道总结与沉淀。积极抓取政府政策和服务实施情况,将新闻热点深度报道整理成政务文献和政务交流报告,用于政务沟通资料,推动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二)建立“新闻+政务+服务”的全链体系,打通政务平台,扩展民生信源,解决市民痛点,从民生新闻到服务民生

党媒做民生新闻报道,有先天的政务资源。促进公众在便捷、开放环境下及时获取政府部门信息,实现政务服务便捷化,是民生新闻报道发行方联合政府部门正在办理的项目之一。

打通政务平台,扩展民生信源,解决市民痛点,从民生新闻到服务民生,建立“新闻+政务+服务”的全链体系,才能实现新闻价值的理性回归。这一方面,三峡日报经过多年探索,走出一个相对成熟的路径。2020年,三峡日报融媒体中心与宜昌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整合群众诉求受理渠道、多方式整合热线号码并深度合作,通过“多个入口公开接收、统一调度闭环处办、媒体跟踪公开监督、加强数据分析促进服务提升”,创新打造了“12345热线电话+全媒体服务”深度融合的“12345”综合服务平台“宜昌模式”。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市民提供7×24小时全天候、高效率的政务便民信息咨询、建议和投诉服务。这些热线内容,都成了民生新闻宝贵的信息源;同时,三峡日报对其中的重要诉求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民生报道的信息质量及可视化程度大幅提高,为民生新闻的报道提供有效服务。

三峡日报以12345热线为桥梁,民生新闻记者沉入社区、街巷,用心倾听民声,用情为民解难,一系列接地气的报道收获了市民满满的点赞。市民吴先生致电12345,请求协助解决小区门前路上路灯基坑问题。记者现场了解情况后,联系相关部门,仅两天时间就把问题解决了。2022 年7 月6 日,针对12345 平台上不少关于城市牛皮癣方面的投诉,记者随后咨询社区网格员得知,这一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在老旧小区,而城市管理者也苦于取证难、处罚难。记者通过查询、收集资料,实地走访多个小区,采访投诉人、社区网格员、执法人员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公众解答了如何治理小广告,怎样通过正规途径发布信息。三峡日报、三峡商报、宜昌市级新媒体共同发布推文《这项违法行为,持续治理!》,稿件一经发布,引来了网友纷纷留言,为治理“城市牛皮癣”建言献策,截至目前,阅读量6.8 万次、点赞量千余次。不仅给张贴小广告的人指明了发布广告的正规途径,还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参考方案。

结语: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要“出圈”,必须用“23℃”贴心服务,用柔性传播打动人心,做到与民相亲、与心相通,而不能高高在上,板着面孔说教并强加于人。依托“人才+内容+平台+渠道”的建设,做好内容上的“品质、深度、服务、融合”,回归新闻价值本质,树立民生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民生新闻这棵常青树才具有强盛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三峡政务新闻报道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春到三峡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