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美原则指导下杜甫诗歌的英译

2023-04-06丁冠郦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郑州450064

名作欣赏 2023年8期
关键词:意美许渊冲英译

⊙丁冠郦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郑州 450064]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发展历程中,唐代的诗歌艺术所占据的地位非常重要,而其中被誉为传统诗歌集大成者的就是“诗圣”杜甫。杜甫擅长多种文体形式,深谙多种表情达意的运用手法,诗歌创作更是囊括了多类题材,对我国诗坛发展的影响极为深远。早在18 世纪下半叶起,杜甫诗歌就陆陆续续被译为英语、日语、意大利语、法语、德语等多种语言,影响了全球范围的文学发展。而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也得到持续提升,传统文化的“走出去”问题也开始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杜甫诗歌的海外译介与传播便随之成为学术界的热点。所以,深入探索杜甫诗歌的英译问题有着非常明确的文学意义。翻译大家许渊冲曾提出“三美原则”,即“形美、音美、意美”,通过这种翻译方式所译出的作品能够最大程度地展现并还原杜甫诗歌中精湛绝伦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不会破坏其中的形式之美。因此,立足于三美原则的指导来分析杜甫诗歌的英译问题,不但能够帮助读者更加全面而系统地体会诗歌中凝练的语言,还能更好地理解并感受杜甫诗歌的文化内涵。

一、“三美原则”的理论简介

三美原则是由我国翻译家许渊冲所提出的,是用于指导和研究诗歌分析的学术理论。诗歌本身也是美学作品的一种,因此在对其进行翻译的时候,不能简单地使用散体来翻译,也不能在翻译的过程中太过自由,这样会对诗歌本身的形式美和音律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于是,许渊冲主张翻译过程中借助三美原则的指导,在最大范围内展现诗歌艺术的精湛之美、象征之美和韵律之美。“三美原则”中包括“形美、音美和意美”,“形美”会令读者赏心悦目;“音美”则动听悦耳;“意美”能够洗涤心灵。倘若一首诗能够同时具备三种美学原则,那就可以将其称之为绝妙好诗了。

第一,“形美”。“形美”能够感目,让读者感觉到赏心悦目。由于杜甫诗歌常常采用对仗的形式,整体看上去比较工整,因此在英译过程中需要着重翻译其形式,在尽可能不破坏原来形式的前提下,再现杜甫诗歌工整的形式之美。许渊冲在翻译的时候大多采用“以诗体译诗”来代替“散文体译诗”。一般的散文体译诗,字句没有具体限制,可多可少,容易杂乱无章,不符合杜甫诗歌简洁对仗的艺术特点。许渊冲主张英译诗歌需要符合原本的形式,即原诗有几行,对应的作品也必须是几行;原诗长短各异,对应的作品也应如此,要保证其形式上的统一。由于对仗是杜甫诗歌中最基本的特点,因而在具体内容翻译的时候必须坚持词性的一致性,如名词和名词保持对应、形容词和形容词保持对应,并可以通过对仗的手法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相互贯通,起到和谐补充、承上启下的作用,并有效传达杜甫诗歌中的形式之美。第二,“音美”。许渊冲认为诗歌大都有鲜明的节奏,有着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作用,具有一定音乐性的诗歌才算是优美的诗歌。节奏能够带给读者波澜起伏的情感体验和循环往复的欢喜之情,一个特定的音色在我们耳边反复的时候能够给人以亲切感,也能够丰富文章的情感色彩,持久和响亮的音节可以帮助诗歌塑造意境、抒发情感,因此他认为,注重诗歌翻译中的“音美”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法和策略。汉语中有着平仄四声,能够营造语言的乐感,虽然英文中没有平仄,但强调轻读和重读,翻译过程中可以借助这一特点来营造或快或慢的节奏韵律,展现杜甫诗歌的音律之美。同时,由于杜甫诗歌中大都押尾韵,具有音效上的反复性,许渊冲便主张用押韵的形式来还原诗歌的韵律。但因为英文都是多音节单词,与汉语单音节词相比同音词较少,那么就可以使用换韵的手法,即隔行押韵,借助国外诗歌中常用的格律手法,选择与原本诗歌读音相似的韵脚,还可以采用叠韵、双声等手法来传递诗歌中的音美,让杜甫诗歌的英译不再高不可攀。第三,“意美”。许渊冲主张“三美原则”之间互相重叠,但三者也有主次之分,其中放在首位的就是“意美”,如果说“形美”和“音美”是英译的必要条件,那“意美”就是必要且充分的条件。“意美”包括内容之美和意境之美,传达诗歌中的意美也是所有翻译理论的共同追求。杜甫诗歌的形式凝练、象征意义深刻,具有丰富的引申意义、双关意义和言外之意,这都是英译过程的重点和难点,如不注意很容易造成错译或翻译内容停留在表面,无法传达诗歌内在的意蕴,这也是“意美”原则所强调的重点内容。

“三美原则”之间相互交织,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翻译杜甫诗歌的过程中不但要尽可能地译出诗歌本身的表层形式,更要尽可能地挖掘并还原其中的深层次内涵,这就需要三美原则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做到“三美齐全、三美与共”,这样翻译出的作品才是最具有艺术价值的宝藏。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主张从美学的角度来翻译杜甫诗歌,这是我国诗歌翻译界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全新的理论体系,对传统诗歌的翻译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三美原则立足于美学基本原理,充分阐释并研究了杜甫诗歌的翻译问题,有助于推动杜甫诗歌更好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二、三美原则对杜甫诗歌英译的影响

立足于三美原则的理论指导,我们可以从“形美、音美、意美”切入,深入探析杜甫诗歌的英译问题。以杜甫的《登高》一诗为例,这首诗一度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其中的文化艺术高度无人能企及。这首诗歌的对仗非常工整,全篇字字押韵,如“无边”与“不尽”对应、“万里”与“百年”对应、“萧萧”与“滚滚”对应,格律整齐。《登高》一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前两联着重描绘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一片荒凉又萧条的场景;后两联则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漂泊在外,穷困潦倒、年老体衰的凄凉境界,整首诗歌中隐藏了无尽的悲伤与痛苦。

通过三美原则的指导,《登高》一诗的翻译也被注入了全新的时代意蕴。诗歌的首联为写景,主要描绘了作者登高以后所看到的苍凉寂寥的景象,选用了“风、猿、天、沙”等意象,“急、哀、飞”等动词,营造了富有动感的文学空间。比如在许渊冲的英译文本里就将全诗的开头一句“风急天高猿啸哀”翻译为“The wind so swift,the sky so wide,apes wail and cry.”短短几句却句句押韵,一轻一重相互配合,乐感极强,层次分明,展现了抑扬顿挫的节奏之美。并且在每一句译文中都添加了一个动词,整句共构成四个词,与原本诗歌中的停顿节奏互相一致。翻译“风”一词时,许渊冲选用了“wind”,并将其作为整首诗的切入点,达到了营造氛围、统领全文的效果,感情的浓淡把握得恰到好处。而随后在翻译“渚清沙白鸟飞回”中的“飞”一词时许渊冲则选择了“wheel”来代替“fly”,这样的替换符合原文中由于风刮得很急影响鸟儿飞翔的实际情况,同时“wheel”还带有“盘旋”之意,更加符合诗中的意境。第二联的景色描写则更加深化了全诗悲凉的氛围,“无边”和“不尽”二词给了读者以无垠的空间感和永恒的时间感,“萧萧”和“滚滚”两个拟声词则让读者如闻其声,身临其境,再度营造萧条的诗中情景,这一句被译成“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其中的“boundless”和“endless”两个词兼顾了对仗和押韵,增强了时空上的宏大之感;“shower by shower”和“hour after hour”则分别代表“萧萧”和“滚滚”,前者意在还原落叶如同喷头里的水一样接连不断地落下,后者则呈现了时间无休止的流逝。这样的翻译不但整齐对仗,并且音律和谐,音效感也非常强烈。第三联和第四联则为借景抒情,描绘作者晚年的悲惨境遇。第三联中的“万里悲秋”被译为“grieved at autumn”,更加能烘托出作者内心悲伤凄凉的情感,强调人到中年远离家乡的感伤。第四联则为全文的主旨句,将全诗的思想情感进一步深化,表明作者的命途多舛与世事难料。许渊冲将“艰难苦恨”一词翻译为“hard times”,不但简洁而且准确,摒弃了很多华丽但烦琐的细枝末节,保证了基本的节奏感。对于诗歌的最后一句“杜甫放弃饮酒”的问题,许渊冲则将其解释为“Cast down by poverty”,即由于贫穷而买不起酒,与上文中的“hard times”形成对应,再度强调主题。

除了《登高》以外,杜甫的著名组诗“三吏”的英译中也体现了三美原则的精髓,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又一幅情感深厚、意境深远的画面,艺术感染力极强。“三吏”组诗的第一首为《新安吏》,这首诗歌中有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介绍兵败之后,当时朝廷对于征兵的要求更加急迫,由此导致了大量百姓骨肉分离的痛苦;第二部分则是作者将兵败的原因归咎于“世事难料”,并以此安慰广大将士。这首诗歌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那一时期民不聊生的现实图景,许渊冲则以尽善尽美的笔触对其进行了还原和再现。具体来说,“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这一句被翻译成“At dusk the pale stream flows east still;their wails echo from hill to hill.”“暮”一字被提前,“青山”则进行了拟人处理,而原诗中的“白水”指黄河支流的“白水河”,许渊冲则将其译为了“pale stream”,而不是“white water”,意为“苍白的河流”。这一词汇形象地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河水在黄昏下缓缓流淌的悲凉画面,而“河水痛苦的呐喊”则是“hill to hill”,黯淡凄凉的民间疾苦之感一下子跃然纸上,这样的翻译更加能够被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读者所理解和认可,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诗歌的互动性。

《石壕吏》是组诗的第二篇,也是杜甫诗歌英译的典范之作。这首诗歌本身由于杰出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而被千古传诵,讲述了石壕吏深夜闯入老百姓家中抓壮丁的故事,讽刺了“安史之乱”对人民的迫害。整首诗歌隐藏问与答,译作则将其一一解读,做出了相应的回应。例如“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翻译成了“With night her voice fade away,I seem to hear still sob and sigh.”其中,“fade away”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老妇跟着官吏逐渐走远,声音也渐渐消失了;同时英译过程中还增加了一个主语“I”,写出“我”也就是作者似乎也听见了老翁不舍而又悲痛的叹息,却又无可奈何的无力之感。在这一片苍茫的夜景之中,这样的翻译更能够使读者置身其中,身临其境地感受这种悲惨,和原诗一样能够打动读者的心。

组诗的最后一首是《潼关吏》,这首诗歌以潼关吏为切入点,充分展示了潼关地区牢固的防御系统。表达作者痛惜溃败的同时也为战士们鼓舞士气,希望他们以史为鉴。诗歌中的“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被翻译成“Iron clad bastions high and low like walls along the mountain go.” 其 中,“high and low”这一短语的选用旨在借助高低描绘城墙的形状,并将其比喻为固若金汤的边防;“小城”则是沿着群山蜿蜒起伏,长度有万丈有余。整首诗歌的译文意境悠远、气势磅礴,不但保留了原本的意境,更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诗歌中的内容和语义借助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符号传达了出来,让读者们能够最大限度地还原诗歌的审美心理体验,这也正是三美原则的意义所在。

三、杜甫诗歌海外传播的意义

2020 年,由知名电视台BBC 投资和制作的《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纪录片在全球范围内播出,说明作为中华优秀文化重要部分的杜甫诗歌已经得到了国际认可,这不但有利于在海外推广中国名人佳作,更有助于塑造整个中华民族的国际形象。中国文化提倡“走出去”,其本质就是“走进去”,为了更好地让海外读者也能够了解、认可并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应该深入细致地研究相应的翻译技巧,探究海外读者的思维方式、接受语境和学习习惯,以“三美原则”为理论指导来做好杜甫诗歌的英译工作,进一步扩大杜甫诗歌的海外传播。

一方面,以“三美原则”指导杜甫诗歌的英译,推动杜甫诗歌的海外传播,有利于为其他古典诗歌的翻译提供借鉴,如韩登创作的《唐诗三百首》结合诗书画三种文化符号,有效调动了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在未来的诗歌英译过程中还可以加强翻译本身与书法、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深化多种传统文化形式的交叉传播和打包传播,将其化整为零地渗透进更多的文化作品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同时,在诗歌英译的时候加入一定的生平传记元素也能够很好地吸引外国读者,引导他们在充分了解作者创作背景的前提下阅读诗歌,更有助于理解和学习。比如杜甫诗歌本就被誉为“诗史”,采用传记形式的英译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提升杜甫诗歌在海外华侨群体中的影响力。英国的杜甫诗歌翻译史中就见证了大量海外华人的积极参与和强烈影响,如华裔画家蒋彝对其做出了大量的图文贡献、华裔书法家Kaili Fu 也在译介中提供了中文部分的书写,等等。伴随着我国国力的持续提升,大量生活在海外的华裔群体就成为我们与世界相连的重要纽带,发挥出其文化传播时“以侨为桥”的意义和作用。很多华侨朋友自小就接受一定的传统文化熏陶和培养,本身就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情结,杜甫诗歌的海外传播更能够帮助他们认可和接受中华文化,深化自己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更好地推动我们的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意美许渊冲英译
The Willow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摘要英译
摔得挺美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英语课堂中的美
诗不厌改 贵乎精也——简评许渊冲教授对“三美”的不断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