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机处的纪律

2023-04-06习骅

党员文摘 2023年4期
关键词:军机处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文/习骅

历史的经验是:法纪越严,官越不好当;官越是不好当,国家越是前途无量,人民越是充满希望

朱元璋坐上龙廷不久,召集大臣开会,主题十分严肃:元朝曾经那么强大,为何不到百年就灭亡了?大臣们普遍认为,元朝的统治太宽松了。朱元璋纠正说:元朝是对官员太宽松了!

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安南(越南)权臣阮惠领兵攻入黎城(河内),国王黎维祁出奔,阮惠顺利控制安南全境,并自称安南国王。黎维祁紧急向大清求救,两广总督孙士毅受命带兵平叛,马到成功。黎维祁十分感激,主动要求孙士毅当国王,自己退居二线。

乾隆皇帝当然很高兴,封孙士毅为一等谋勇公,调他回京出任军机大臣、兵部尚书。

此时的孙士毅是何等威武,直到遇到和珅。

回京第二天,孙士毅早早前来静候乾隆皇帝接见。军机大臣和珅过来了,笑眯眯地打招呼:“大英雄回国,带啥奇珍异宝了?”

孙士毅说:“哪有,哪有。”

和珅假装不高兴:“没有?您手里是啥宝贝?”

孙士毅敷衍道:“啊,这就一个鼻烟壶。”

和珅一把夺过来,只见这鼻烟壶在阳光下玲珑剔透、美轮美奂,竟然是一颗特大珍珠雕成的,足有鹌鹑蛋那么大。

和珅简直爱不释手:“这东西真不错,送给我吧。”

孙士毅赶紧解释:“这是献给皇上的,我已预先禀报了,下回再给你弄一个吧。”

和珅拍拍孙士毅的肩膀:“开个玩笑,我哪里配玩这个。”

过了几天,和珅突然来到孙士毅处,神情诡秘地说:“碰巧我也有个鼻烟壶,不知道好不好,你帮我看看?”

孙士毅一看,不禁大吃一惊:这正是自己送给皇帝的!

孙士毅是个细心的人,他悄悄查阅了皇上的赏赐登记簿,但近期并无任何赏赐记录。

时间久了,孙士毅懂了,和珅可以随意出入宫廷,如同在自家一样。和珅最喜欢去内务府库房转悠,只要发现喜欢的东西,拿了就走,不跟任何人打招呼。后来嘉庆皇帝抄和珅的家才知道,国内外进贡给乾隆皇帝的宝贝,最好的都在和珅家。

孙士毅暗自叹息:宫中那么多管理规矩,在和珅面前竟然如同一张废纸,这不是什么好现象!

不仅是财或物的管理规矩,当时的军事制度照样是一纸空文,后果也更加严重。乾隆皇帝的养子福康安受命领兵镇压苗民起义,但他到了前线居然把军事指挥权交给副手代劳,自己整天待在司令部里喝酒行令,欣赏歌舞表演。

康熙皇帝晚年身体不好,工作状态不比当年,特别是对臣属过于宽宥,奉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政策,埋下了官场风纪滑坡的种子。乾隆皇帝宠信和珅之后,纲纪废弛,吏治败坏,官员们逍遥自在,康乾盛世便走到了末路。

嘉庆皇帝最为无奈的是,内部经常发生泄密事件。关于泄密的调查结果更令他震惊:消息是从军机处泄漏出去的!

军机处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保密纪律自然少不了,怎么会出这种事呢?

原来,不知道从何时起,军机处的各种机密竟然源源不绝外流。许多人没事就往军机处跑,如果问他来军机处做什么,回答有两种,一是来汇报工作的,二是来找领导签字的,但实际上都是来打探消息,甚至做“交易”的。

雍正皇帝当年的做法完全不同。

雍正皇帝登基时,朝鲜国王派特使来京城庆贺。这个特使具有超凡的观察力,回国后报告国王:清朝很有希望,康熙王朝的兴盛将会延续。国王问理由何在,特使用细节说话:

康熙皇帝晚年时,我每次到京城,看到紫禁城内外的警卫人员,个个松松垮垮,一点都没有军人的姿态。夏天时,有的甚至脱掉军服、扔下枪械,光着膀子喝茶、睡觉、下棋、吃西瓜,互相打闹嬉戏。但这次大不一样,警卫部队风纪严谨,着装整齐划一,态度严肃,目光炯炯有神,一副随时准备出击的样子,让人顿生畏惧。

朝鲜特使没有看错,雍正皇帝确实是胸怀大志、锐意进取的大政治家。为了大清的长治久安,他创设了军机处,集中权力推行新政。他严明纪律,规范行为,整顿松松垮垮的官场。打懒肃贪,从重从快,铁血凛然。在短时间内,官场风气和社会风气焕然一新,行政效率大幅提高。政治清明,经济自然发展,库存充盈,迅速弥补了前朝赤字。

雍正时期军机处官员的作风情况,跟嘉庆王朝有着天壤之别,很能说明问题。

对军机处,雍正一开始就要求很严、很明确。一是规定大家必须在凌晨五点之前到岗,并且保证今日事今日毕,不得拖拉。二是改变惯例,减少递送公文的层级,做到直接送达,竟创造了日行八百里的纪录,保证了政令畅通。三是严格保密纪律和廉洁制度,决不允许跑风漏气和以权谋私。

四川布政使程如丝犯罪当诛,但在死刑判决书送达成都之前一周,程如丝就知道了结果,以自杀逃避了法律制裁。雍正抓住这个案例,严肃处理了泄密者,完善了制度,为军机处工作人员划了一道醒目的红线。

最早在军机处工作的张廷玉,深受皇帝信任,几乎所有重要文件都是他起草的,是知道秘密最多的人。但他一脸严肃,一个铜板不收,昼夜埋头干活,没有任何人敢到军机处找他聊天。

在中国历史上,康乾盛世前后绵延长达100多年,但是雍正皇帝正是康乾盛世成型的关键。

但奇怪的是,康熙和乾隆享有“宽仁”的美誉,雍正这样负责任的帝王,却背着“严苛”的恶名。殊不知,无视法纪是官员责任意识缺失的结果,也是贪污腐败的序曲。

公务人员是政权大厦的四梁八柱,严明的纪律是梁柱的防腐剂,是保持梁柱长久支撑力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秋风扫落叶的气度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全面纠治“四风”现象,对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严处罚、快了结,人民群众亲眼看到了干部作风和社会风气的转变。

事实上,随着规定越来越细,笼子越扎越紧,查处越来越频,广大干部对纪律和制度的敬畏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于是,“官不好当了”的慨叹出现了。

这样的叹息声,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现象、好消息、好兆头,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历史的经验是:法纪越严,官越不好当;官越是不好当,国家越是前途无量,人民越是充满希望。

猜你喜欢

军机处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下)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上)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中)
乾隆皇帝与平桥豆腐
论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COURT CONFIDENTIAL
恼人的人数问题
从动机和效果角度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军机处二百年》
雍正时期官吏任用与监察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