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裕禄精神:心里装着百姓,一切为了人民

2023-04-06曹雨

北京支部生活 2023年2期
关键词:兰考县兰考焦裕禄

文◎曹雨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时指出,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1990年7月16日,《福州晚报》登载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的词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习近平同志赞扬的焦裕禄,生前是河南省兰考县的县委书记。“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在兰考县工作的475天里,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除“三害”(盐碱、风沙和内涝)、种泡桐,用生命树起一座共产党人的巍峨丰碑。他的精神不仅感动了兰考县的36万名干部群众,更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民。“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数十年来,争当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成为党中央的号召和广大党员干部发自心底的追求。

以“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等为主要内容的焦裕禄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斗志昂扬地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以百姓志为志,直到临终前他心中唯有人民

焦裕禄在兰考县带领群众斗沙战沙、治水治碱的事迹,早已通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而家喻户晓。其实,早在青年时期,焦裕禄就在与生活的不幸遭遇的抗争中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焦裕禄1922年出生于山东省博山县(现属淄博市)北崮山村。日军占领了博山县城后,他家道中落,读完小学后被迫辍学。1942年,焦裕禄被日军以“共产党嫌疑分子”为由关押拷打,继而被押到辽宁抚顺煤矿当劳工。不到一个月时间,同去的20人死了17个,只剩焦裕禄等3人。直到1943年7月,他混进消防队,借机乘消防车逃出了日军魔爪。死里逃生的焦裕禄辗转来到江苏宿迁,在这里遇到了新四军,接受进步思想,政治上开始成熟。得知家乡也建立了党组织后,焦裕禄立即返回博山,加入北崮山村的民兵组织。焦裕禄清楚地知道,只有共产党的队伍才是真正为人民的队伍。

1946年1月,焦裕禄在一户村民家中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时入党是绝对保密的,也未举行仪式,只是党支部书记李京伦念了下党章和几遍党员教材,介绍了下谁是党员,告诉我候补期为三个月。”如今保存在淄博焦裕禄纪念馆(故居)中的这份干部情况说明,记载了焦裕禄入党时的情形。

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为焦裕禄一生的志向。

1947年7月,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焦裕禄加入山东南下干部大队。临行前,他告诉母亲:“上级调我去学习,学习后再分配工作。既然参加革命,党叫到哪里就到哪里!”

焦裕禄纪念馆里陈列着一把他用过的藤椅,藤椅右侧有一个大洞。他的女儿焦守云曾回忆道:“父亲肝疼时,就用刷衣服的刷子一头顶着右上腹,一头顶着藤椅工作。时间长了,藤椅上就被顶出个窟窿。”

在兰考的400多个日夜,焦裕禄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来工作的,我不是来休息的。”

生命弥留之际,焦裕禄对治沙的事情还是放心不下。他的临终嘱托就是:我死后不要为我多花钱,省下钱来支援灾区,我只有一个要求,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不吃别人嚼过的馍,为拔“穷根”,他扑下身子调查研究

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大雪封门的日子,他走进贫农的柴门送去口粮;洪水暴发的日子,他拄着棍子到各村察看水情;风狂沙野的日子,他带头查风口、探流沙、看水势……身为领导干部,焦裕禄没有想着舒舒服服在办公室里当“二传手”应付了事,而是扑下身子扎到一线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焦裕禄的这种作风,并不是到了兰考县以后才养成的。1953年6月,焦裕禄来到河南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一年后,组织上派他和几位同事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生产技术。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焦裕禄通过刻苦学习,半年后就转入本科阶段学习。后来,他服从组织安排,还没完成学习又到工艺先进的大连起重机器厂进行岗位实习。

1956年,焦裕禄带着技术回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厂里正好发出“边基建,边生产,试制2.5米双筒提升机,向五一节献礼”的号召。没多久,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陆续撤走,提升机的试制成了难以完成的任务。

时任一金工车间主任的焦裕禄主动挑起重担。他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对整台机器的上千个零件一件件地熟悉、研究。那段日子,焦裕禄连续50多天没回家,经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累了困了就在车间的长凳上对付一晚,第二天接着干。

在焦裕禄的努力下,一金工车间只用3个月就成功研制出2.5米双筒提升机。当时谁也没想到,这台“摸着石头过河”造出来的提升机竟然成功服役了49年,直到2007年才被淘汰。

焦裕禄从1962年冬任兰考县委书记那天算起到永远离开我们,不过是一年多的时间。然而,正是由于焦裕禄始终坚持扑下身子调查研究,他绘就的蓝图对于彻底改变兰考的面貌起到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焦裕禄的带领下,全县84个大小风口全部被编号、绘图,1600个大小沙丘被编号、绘图,淤塞的河渠和阻水的路基、涵闸被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泄洪图。这些深入一线掌握的资料,成为兰考拔“穷根”、谋发展的科学依据,对兰考的彻底改变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激励作用。焦裕禄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深入实际的作风,是共产党人战胜一个个风险挑战的法宝,至今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敢教日月换新天,为了群众,无论多难他决不放弃

到兰考县上任第二天,焦裕禄就下乡了解灾情。回到县委后,焦裕禄对大家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我就不信我们征服不了这个困难。”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在当时的干部群众中,不啻一声惊雷。要知道,1962年冬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兰考县最困难的时候:因为自然灾害,全县的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点,平均亩产才43斤;36万人口中,近20万都是灾民……然而,了解他的人知道,焦裕禄说的并不是一句空话。“敢教日月换新天”,是焦裕禄干事韧劲的真实写照。

焦裕禄说到做到。为让兰考旧貌换新颜,他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的韧劲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虽然当时他已经患有严重的肝病,但每逢恶劣天气,焦裕禄还是忍着病痛坚持下乡查风口、探水流。“雨大风猛看似坏天气,其实正是了解掌握风沙、水害规律的好时机。”几个月坚持下来,他带人查清全县大小风口和沙丘分布,找准了治理自然灾害的“方子”。

在此基础上,焦裕禄提出了关于战胜灾荒、生产自救的四项办法,在兰考百姓心中点燃了战胜困难的希望。群众“宁可外出讨饭,也不留下过年”的消极思想彻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信心和决心,兰考县到处呈现出劳动的热潮,到处都是战斗的歌声。

后来,焦裕禄因病倒下了。在与病魔搏斗的最后那段时间里,焦裕禄也丝毫没有放弃带领兰考人民与自然灾害作斗争。每当县里有人来看他时,他总是详细询问治理“三害”的成果。按照焦裕禄总结的除“三害”的方针、方法,兰考除“三害”取得显著成效。到1965年,兰考县初步实现粮食自给。

对亲人也不例外,不管有多大权,他坚守“公仆”初心

焦裕禄不准孩子“看白戏”的事大家都很熟悉。穆青等记者写《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时,之所以选择这件事来反映焦裕禄的家风之严,其实还有一个背景:焦裕禄本人很喜欢看戏。

小时候受爷爷影响,焦裕禄擅长拉二胡。上小学时,他就是学校里雅乐队的“台柱子”;在大连起重机器厂实习时,他发挥文艺特长为苏联专家们表演节目,趁机请教俄语、学习技术;和妻子徐俊雅在河南省团校结缘,他精湛的二胡技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看戏是焦裕禄偶有闲暇时不二的消遣。但是,焦裕禄看戏从来都是自己排队买票,不仅大儿子焦国庆因为“看白戏”被他严厉训斥,而且知道兰考县每次演戏时都把好的位置留给县里干部,让群众看不好戏甚至看不上戏的时候,他比谁都生气。

焦裕禄亲自草拟《干部十不准》并在兰考推行。“不准用国家或集体的粮款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不准挥霍浪费粮食”“谁看戏谁拿钱,谁吃喝谁拿粮”“一律不准到商业部门要特殊照顾”……简洁朴素的话语、明确具体的要求,焦裕禄用自己公正无私、清正廉洁的崇高风范,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之际,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让焦裕禄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兰考县兰考焦裕禄
又访兰考
兰考县
“三清一改”靓兰考 人大代表作示范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互联网+履职”:兰考人大代表的新行动
兰考县政协主席异地宣讲脱贫经验
兰考县
焦裕禄墓前(外二首)
兰考交卷
弘扬焦裕禄精神,做“四讲四有”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