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

2023-04-05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专业课程机械化

李 群

(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 安徽 亳州 236700)

新时代,随着国际间交流频率的提升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迎来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也迎来了迅速发展的契机,相关院校和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做好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人才,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切实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结合专业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1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特点分析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工程中遇到的研究、规划、营销等诸多方面问题的能力。本专业课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课程覆盖面广。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生物测试与传感技术、农业形态学、专业外语、农业动力与能源等多方面的知识,从而确保自己能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基础情况,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今后的发展方向。第二,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域广。鉴于我国农业及相关教育、科研行业发展迅速,学生完成学业后,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也可以选择直接就业,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专业工作经验。目前,部分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和很多企业都需要本专业的人才。第三,研究方向广。精准农业、设施农业技术、生物材料技工技术、生物传感与检测技术等,都是本专业课程系统学习后学生可以选择深度研究的方向。

2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

2.1 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提升教学活动质量。很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期间都缺乏学习目标,导致其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其学习效果,还会导致其无法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1]。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在课程讲解期间帮助其树立学习目标,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其树立专业学习目标:其一,结合社会需求引导学生思考。很多学生都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鉴于此,教师可以帮助其意识到新时代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品质,引导其以成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发展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参与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活动。其二,结合职业岗位引导学生思考。就业是每一个毕业生都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教师要让新生自入学起就明白本专业今后可以选择的职业岗位,并充分分析岗位需求,有计划地明确学习重点。其三,结合地域特色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可以调查学生的家乡或毕业后想要生活的地点,从而结合地域特色讲解课程内容,帮助其树立明确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其四,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关注行业发展趋势的习惯,并能够意识到各行业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从而设计相应的学习目标。通过以上途径,可以让学生全方面的了解本专业相关信息以及专业发展前景,从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避免今后盲目、机械地学习,有效提升学习的质量。

2.2 科学调整课程内容,有效达成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是教师讲解的知识、技能的总称,能否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2]。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科学调整课程内容:其一,课程内容的难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多数学生都存在基础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且其专业学习相关课程多,鉴于此,在为新生设计课程内容期间,要适当降低知识的难度,引入简单易懂的案例辅助其理解理论知识。而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则需要适当提升知识的难度,使其能够经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训练,在今后的工作中强化心理韧性,主动结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二,课程知识的广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研究方向广,这就导致教师要在组织教学活动期间适当补充课外知识,适当引入跨学科课程,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多方面的专业内容研究中,最终明确发展方向。其三,内容的前沿性及应用性。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内容选择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其今后从事的实际工作脱节。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及时引入最新的技术,甚至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讲解即将被淘汰或已经被淘汰的技术。鉴于此,教师必须关注最新技术,研究国外先进的技术与装备,提升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内容的前沿性。

2.3 构建网络教育空间,满足学生发展需求。鉴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广,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确定课程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积极构建网络教育空间,让学生在其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教师可以在网络教育空间中引入以下板块:其一,微课视频板块。微课视频板块中,可以开展校际合作和校企合作,各校专业教师或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等都可参与微课视频的录制,从而使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参与深度探究活动。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为其推荐基础视频或提升视频。其二,留言板块。在留言板块中,教师回答微视频中引入的思考问题,从而让观看留言的学生获得一定启发。同时,也可以由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问题开发更多的微课视频。为督促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探索专业知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发展方向、学习习惯等成立自主探究小组,共同观看微课视频,并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收获以及个性观点,这样,既可以提升其自主学习频率,又可以强化其自主探究的深度。

2.4 设计实践教育环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设计实践教育环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综合素养[3]。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落实实践教育活动:其一,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参与创新创业类活动。近年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跨学科研究能力等素养,越来越多的高校都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活动。在参与活动期间,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的最新信息以及研究方向,并在设计项目策划书、参与实践活动和撰写项目总结过程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其二,深化校企合作交流。校企合作是打造优秀实训平台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学生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和实习探究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专业相关的岗位工作进行结合,从而更好地使其成长为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需要注意的是,为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可以引导学生完成实习活动后参与实践汇报,分享自己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论述自己在实训过程中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新看法,使其在分享经验和收获期间,获取更多的实习知识。其三,定期组织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院活动,如讲座、模拟训练以及各研究方向相关的社团微型活动等。

2.5 科学开展课程考核,提升教师引导效果。课程考核是检验教育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检验学生是否高效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在开展课程考核期间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分享学习方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升教学有效性。传统的高校课程考核过程中,教师都会采取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结合的方式。然而,通过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多数学生的平时成绩相差不大,其在班级的排名主要受到考试成绩的影响。这种评价方式很难调动其积极性,教师也无法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考核策略:其一,定期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考核活动的重视程度,还可以使其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更好地掌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知识学习方法和策略。其二,结合学生学习状态开展考核。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意识,对能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知识的学生提出表扬,并进行加分,同时,定期组织小测活动,将学生小测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纳入学期考核中。结合小测成绩的变动,教师也可以设计“进步分”和“退步分”,从而将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进行有效融合,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状态也会影响考核成绩。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明确所学专业的特点,建立学习目标,并利用线上线下学习、实践活动以及考核环节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方向的人才。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专业课程机械化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